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1
作者 朱定川 刘雷 高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对比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相关疗效。方法 2006年至20012年在我科收治的5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对2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DHS内固定,31例老年股... 目的探讨对比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相关疗效。方法 2006年至20012年在我科收治的5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对2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DHS内固定,3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内固定,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59例患者,随访到56例,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7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外露及脱落情况。DHS组手术时间为107~153 min,术中出血量为200~300 mL,下地行走时间为6~8周,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PFNA组手术时间为45~115 min,术中出血量为120~230 mL,下地行走时间为5~7 d,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及下地功能锻炼时间方面,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DHS及PF-NA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应用PFNA的病例,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创伤小,下地功能锻炼时间早,骨折愈合快,有效地避免长期卧床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亚洲型股骨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多段粉碎骨折的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浪 高峰 +3 位作者 黄奇 李强 谢林 张斌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6期522-525,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亚洲型股骨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干多段粉碎骨折的中期随访疗效。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采用牵引床下微创复位、亚洲型股骨髓内钉固定治疗16例股骨干多段粉碎骨折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1~49岁,平均34.5岁... 目的 :探讨采用亚洲型股骨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干多段粉碎骨折的中期随访疗效。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采用牵引床下微创复位、亚洲型股骨髓内钉固定治疗16例股骨干多段粉碎骨折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1~49岁,平均34.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24 d,平均9.1 d。根据AO分型:C1型6例,C2型2例,C3型8例。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行股骨全段X线片检查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术后功能。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8.4个月。手术时间88~112 min,平均90.7 min;术中出血量150~200 ml,平均188.75 ml;骨折愈合时间5~9个月,平均5.4个月。所有患者伤口甲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P=0.893〉0.05),其中优10例,良5例,可1例。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P=0.876〉0.05),其中优9例,良6例,差1例。结论 :亚洲型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多段粉碎骨折可借助多种微创方式置入,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中期随访效果满意。16例患者的研究样本量较小,远期临床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小军 朱定川 高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524-524,共1页
目的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入我院治疗脊柱创伤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创伤,观察组采用微... 目的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入我院治疗脊柱创伤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创伤,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对比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结果对比2组患者镇痛药使用率、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感染情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2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治愈率高的特点,临床治疗表现出明显优势,是治疗脊柱创伤的有效手术方式,适合在脊柱创伤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传统开放手术 脊柱创伤 临床效果对比
下载PDF
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单节段骨性椎间孔狭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斌 冯品 +2 位作者 高峰 孔清泉 施静 《西部医学》 2019年第8期1252-1255,1268,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骨性椎间孔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的23例单节段骨性椎间孔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骨性椎间孔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的23例单节段骨性椎间孔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症状均为单节段神经根压迫引起根性疼痛;节段分布:C4/5节段6例、C5/6节段10例、C6/7节段5例、C7/T1节段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随访观察患者上肢疼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病变节段稳定性和椎间高度的变化及末次随访进行Macnab评分,术后复查颈椎三维CT、MRI。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8.4min,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感染,随访期间均无局部复发、颈椎不稳等发生。术后及末次随访VAS、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后亦有明显改善(P<0.05);改良Macnab疗效评估,优19例,良4例;术后复查影像学检查提示椎间孔减压充分;末次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D值较术前差异明显(P<0.05),但病变节段椎间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骨性椎间孔狭窄,具有临床效果好、创伤小、保留脊椎活动度及费用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椎间孔狭窄 经皮内窥镜 椎间孔切开术 疗效
下载PDF
髋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5
5
作者 甘彦峰 高峰 黄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应用克氏针与重建钢板行髋关节融合术对晚期全髋关节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评估。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30例髋关节结核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克氏针组和重建钢板组,每组15例。通过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 目的应用克氏针与重建钢板行髋关节融合术对晚期全髋关节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评估。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30例髋关节结核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克氏针组和重建钢板组,每组15例。通过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术后)、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髋关节融合术疗效的比较。结果 2组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与重建钢板组比较,克氏针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融合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和重建钢板内固定术行髋关节融合均是治疗晚期全髋关节结核的有效方法,但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术行髋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重建钢板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结核 关节融合术 克氏针 重建钢板
下载PDF
脊柱包虫病1例报道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浪 谢林 +1 位作者 高峰 黄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29-1130,共2页
脊柱包虫病是一种罕见疾病,在畜牧地区相对多见,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难以早期确诊,易误诊为结核、肿瘤等,从而延误治疗。我科收治1例脊柱包虫病患者,术前误诊为结核,报道如下。患者男性,50岁,藏族。因"腰痛伴右下肢... 脊柱包虫病是一种罕见疾病,在畜牧地区相对多见,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难以早期确诊,易误诊为结核、肿瘤等,从而延误治疗。我科收治1例脊柱包虫病患者,术前误诊为结核,报道如下。患者男性,50岁,藏族。因"腰痛伴右下肢疼痛、麻木、乏力1年余,午后低热(最高37.8℃)、盗汗6个月"于2013年10月入院。患者出生并生长于甘孜州牧区,长期进食生牛肉,有结核病接触史。入院查体:轮椅推入病房,体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包虫病 包虫病患者 术前误诊 入院查体 影像学表现 右下肢疼痛 结核病 罕见疾病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沁 高峰 +1 位作者 朱定川 李小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5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皮钢板螺钉内固定术(MIP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MIPPO技术治疗的2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1、2、3、6、12、24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并行临床功能检查,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有无并...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皮钢板螺钉内固定术(MIP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MIPPO技术治疗的2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1、2、3、6、12、24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并行临床功能检查,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有无并发症,按照Johner-wruhs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4.3±4.3)个月。术后均获得骨愈合,骨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5.1±3.2)周。术后无伤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按照Johnerwruhs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92.9%。结论应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功能恢复佳,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微创
下载PDF
引导性骨再生膜管在管状骨缺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斌 段宏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12期33-36,共4页
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应用于长管状骨缺损修复时,膜管材料的选择是骨再生效果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在管状骨缺损部位放置GBR膜管,利用膜管的阻隔功能,在膜管下形成一个稳定的空间,阻止周围结缔组织的长入,从而... 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应用于长管状骨缺损修复时,膜管材料的选择是骨再生效果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在管状骨缺损部位放置GBR膜管,利用膜管的阻隔功能,在膜管下形成一个稳定的空间,阻止周围结缔组织的长入,从而使成骨细胞优先生长,并利用其传导功能,充分调动组织自身的愈合能力,达到骨性愈合。目前在管状骨缺损中研究的GBR膜管材料种类很多,各有优缺点。本文重点对管状骨缺损中膜管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其生物学功能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性骨再生 膜管 管状骨 骨缺损
下载PDF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未放置引流管与放置引流管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代忠 高峰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1132-1133,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未放置与放置引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非复杂TKA的8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不放置引流管)、对照组39例(放置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情况、疼痛VAC评分、膝关节功... 目的:比较、分析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未放置与放置引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非复杂TKA的8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不放置引流管)、对照组39例(放置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情况、疼痛VAC评分、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KSS评分、有无伤口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随访至少1月,所有病例均无切口早期感染及皮肤坏死,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术后第3、7天疼痛VAC评分比较、第3、7天双侧髌上和髌下10 cm的肢体周径增加值比较、术后第15天膝关节KSS评分比较、术后第15天膝关节伸屈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复杂TKA术中彻底止血,术后膝关节加压包扎及冷敷,无需放置引流管,其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引流管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外科手术治疗四肢多发性巨大痛风石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骏 杨永平 +1 位作者 宋小强 朱丽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33期6048-6049,共2页
目的:探讨和总结四肢多发性巨大痛风石的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和预防策略。方法:对5例四肢多发性巨大痛风石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行手术治疗,术后长期监控血尿酸。结果:本组5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8.8个月。切口全部愈... 目的:探讨和总结四肢多发性巨大痛风石的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和预防策略。方法:对5例四肢多发性巨大痛风石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行手术治疗,术后长期监控血尿酸。结果:本组5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8.8个月。切口全部愈合,无一处感染。患处外观和关节功能满意,血尿酸控制于正常范围,无一例复发。结论:手术治疗四肢巨大痛风石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术前后的综合治疗,可保障手术疗效。手术是手段,长期监控血尿酸,预防才是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四肢巨大痛风石 疗效 预防策略
下载PDF
背阔肌皮瓣修复肘部创面8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春伟 高峰 +1 位作者 朱定川 李小军 《感染.炎症.修复》 2016年第2期113-113,125,共2页
人体肘部暴露在外,皮肤软组织较少,常因重物砸伤、挤压、车祸伤等致开放性损伤或皮肤软组织挫伤、坏死、缺损,导致肌腱、骨外露,加上上肢面积较小,创面周围软组织少,通过清创和封闭负压引流(VSD)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以覆盖创面的可能... 人体肘部暴露在外,皮肤软组织较少,常因重物砸伤、挤压、车祸伤等致开放性损伤或皮肤软组织挫伤、坏死、缺损,导致肌腱、骨外露,加上上肢面积较小,创面周围软组织少,通过清创和封闭负压引流(VSD)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以覆盖创面的可能性很小.应用血供丰富的软组织瓣覆盖创面,可有效防止外露的肌腱和骨组织坏死,给保肢创造了条件.我科自2013年1月-2015年10月,应用背阔肌皮瓣修复肘部创面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创面 肌皮瓣修复 肘部 皮肤软组织 骨组织坏死 封闭负压引流 软组织挫伤 开放性损伤
下载PDF
藏族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围手术期BMI值变化的对比研究
12
作者 甘彦峰 冯品 +3 位作者 邓力庆 高峰 黄奇 李强 《科技资讯》 2019年第22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在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藏族患者体重指数变化及术后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入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体重指数分类亚洲标准标准分为4组:体重正常组(BMI<22.9kg/m^2)... 目的探讨在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藏族患者体重指数变化及术后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入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体重指数分类亚洲标准标准分为4组:体重正常组(BMI<22.9kg/m^2)、超重组(BMI 23~24.9kg/m^2)、肥胖组(25~29.9kg/m^2)、病理性肥胖组(BMI≥30kg/m^2),对比观察术前、术后KSS评分变化、关节功能变化,并进行BMI值变化与关节活动度(ROM)、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患者术后KS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大幅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6月体重指数与关节活动度显著负相关,与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改善藏族肥胖患者疼痛症状,术后功能均明显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病理性肥胖组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应慎重,建议控制体重后评估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关节炎 膝关节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结合非融合理念矫治创伤后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浪 黄奇 +1 位作者 高峰 张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23-827,共5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结合非融合理念矫治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4月,收治42例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男29例,女13例;年龄17-55岁,平均34.3岁。左足24例,右足18例。病程6个月-6年,平均2.7年。术前根据畸形程度...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结合非融合理念矫治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4月,收治42例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男29例,女13例;年龄17-55岁,平均34.3岁。左足24例,右足18例。病程6个月-6年,平均2.7年。术前根据畸形程度设计并组装外支架,依据Ilizar ov穿针原则将外支架固定于患侧小腿及足踝部,根据畸形情况行不同微创软组织松解;术后3-7 d旋转相应的螺纹连接杆矫正足畸形。先矫正前足内收和后足内翻,后矫正足跖屈畸形,矫形期间使患者逐渐部分负重直至完全负重,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踝关节是否有前后移位。畸形矫正后,负重行走8~12周去除外支架,佩戴行走支具和睡眠支具至少16周。手术前后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价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疼痛改善情况。结果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4.3个月。术后4~13周,平均6.8周患侧踝关节恢复中立位;继续佩戴外支架行走10~16周,平均10.7周。所有患者无血管、神经损伤。3例因患者自身原因于术后10周内拆除外支架后足跖屈畸形出现反弹,跖屈畸形10°,未作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能弃拐正常行走。AOFAS评分为(93.4±8.0)分,较术前(52.7±10.1)分显著增加(t=—7.035,P=0.008);AOFAS综合评分获优24例,良14例,一般2例,差2例,优良率90.5%。VAS评分为(3.51±1.44)分,较术前(7.55±1.39)分明显降低(t=—0.564,P=0.025)。结论 Ilizarov技术结合非融合理念矫治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外支架 马蹄内翻足 矫形术
原文传递
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冯品 李嘉 +2 位作者 欧阳翔宇 高峰 张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2015年9月,收治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14例(26足)。男10例(18足),女4例(8足);年龄12~18岁,平均14.5岁。先天性平足症12例(24足),神经疾病... 目的探讨应用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2015年9月,收治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14例(26足)。男10例(18足),女4例(8足);年龄12~18岁,平均14.5岁。先天性平足症12例(24足),神经疾病导致平足症2例(2足)。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2±0.4)分,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72.2±12.3)分。8足单纯应用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18足联合经皮微创跟腱延长术或腓肠肌松解术、胫后肌腱前置及弹簧韧带紧缩术或内侧楔骨背侧开放截骨植骨术。采用VAS及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于X线片测量距骨-第1跖骨角、距骨-第2跖骨角、距舟覆盖角、Meary’s角、跟骨倾斜角及距骨倾斜角。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2足)出现跗骨窦区疼痛,经对症处理后疼痛消失。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5个月。患足穿鞋、行走时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4±0.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76,P=0.000)。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94.5±10.8)分,较术前显著提高(t=7.765,P=0.000)。X线片复查示,距下关节稳定器植入跗骨窦中,内侧足弓高度较术前抬高。末次随访时,距骨-第1跖骨角、距骨-第2跖骨角、距舟覆盖角、Meary’s角、距骨倾斜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跟骨倾斜角改善不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9,P=0.598)。结论应用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操作简便,可有效矫治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近期疗效良好,但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必要时辅助软组织及骨性手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下关节稳定器 青少年 柔韧性平足症 近期疗效
原文传递
经皮头颈开窗人工骨支撑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8
15
作者 谢林 马俊 +1 位作者 邓立庆 康鹏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69-774,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头颈开窗人工骨支撑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塌陷前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2年1月,本组共46例(51髋)患者接受经皮头颈开窗人工骨支撑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ACROⅡ期),其中男31例,女15例,平均年龄3... [目的]探讨经皮头颈开窗人工骨支撑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塌陷前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2年1月,本组共46例(51髋)患者接受经皮头颈开窗人工骨支撑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ACROⅡ期),其中男31例,女15例,平均年龄36.4岁,29例为酒精性ONFH,17例为激素性ONFH。术后第1、2、3、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门诊定期随访、X线片复查,依据Harris髋关节评分及优良率评估疗效。[结果]经过至少2年(25~52个月,平均38.6个月)随访,共44例(49髋)得到末次随访(失访率4.08%)。Harris评分由术前(73.50±6.81)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7.30±9.62)分,优良率由术前32.65%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7.75%,其中ACROⅡA期由37.50%提高到100%,ⅡB期由34.78%提高到91.30%,ⅡC期由27.77%提高到77.77%,手术前后优良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共有8.16%(4/49)的患者最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ACROⅡA期0例,ⅡB期1例,ⅡC期3例;影像学显示共有14.29%(7/49)的患者发生影像学进展,其中ACROⅡA期0例,ⅡB 3例,ⅡC期4例。[结论]经皮头颈开窗人工骨支撑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中远期临床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钻孔减压 植骨 治疗
原文传递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症近期疗效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斌 孔清泉 +3 位作者 杨进 冯品 马骏松 刘俊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99-1405,共7页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具有双下肢症状的单节段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症患者44例,其中行双侧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术36例,单侧椎...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具有双下肢症状的单节段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症患者44例,其中行双侧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术36例,单侧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术8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56~89岁,平均68.6岁。病程5~39个月,平均14.5个月。受累节段:L3、4 6例,L4、5 33例,L5、S1 5例。MRI横断位硬膜囊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DSCA)为(66.36±8.48)mm2。形态学分级(morphological grading,MG):C级29例,D级15例。术前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2.3±1.0)分,下肢痛VAS评分为(7.8±1.2)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77.8±7.3)分。记录术后VAS评分、ODI评分、MG分级和测量DSCA并与术前比较,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4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6个月,平均24.8个月。1例出现术后下肢麻痹,1例出现硬膜囊撕裂。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感染、复发或需行翻修手术。术后影像学提示中央椎管扩大,硬膜囊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分别为(2.4±0.6)分和(2.5±0.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痛VAS评分分别为(2.1±0.6)分和(2.0±1.1)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ODI评分为(19.7±6.4)分,DSCA为(104.93±12.56)mm2,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MG分级也较术前显著提高(Z=-5.789,P=0.000)。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获优32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93.2%。结论采用经皮内镜下经单侧或双侧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减压精准、恢复快的优点,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中央管狭窄 椎管减压 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 椎间孔入路
原文传递
经改良Hueter入路治疗PipkinⅠ型及Ⅱ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沁 黄富国 +5 位作者 项舟 方跃 钟刚 易敏 赵小丹 刘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Hueter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9月—2016年5月采用改良Hueter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2~60岁,平均40.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按照Pip...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Hueter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9月—2016年5月采用改良Hueter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2~60岁,平均40.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按照Pipkin分型:Ⅰ型8例,Ⅱ型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28 h,平均7.2 h;入院后急诊(<6 h)行髋关节复位,复位成功后3~7 d,平均4.3 d进行手术,采用改良Hueter入路,从髋关节前方暴露股骨头骨折并予以Herbert螺钉加压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按照Thompson-Epstein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0~130 min,平均97.5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L,平均130.2 mL。术中复位及固定顺利,骨折达到解剖复位。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4.3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5~20周,平均16.3周。无切口感染、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末次随访时按照Thompson-Epstein评分法评定疗效:优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应用改良Hueter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可充分暴露并固定股骨头骨折,具有解剖层次清晰、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骨折 髋关节后脱位 改良Hueter入路
原文传递
再议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玉 孔清泉 陈仲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89-794,共6页
虽然人们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完善、合理,但对"腰椎中央管"和"腰椎侧方椎管"的概念仍然存在众多争议,目前仍无统一标准。该文对"中央管狭窄"和"腰椎管狭窄症"两个概念进行重新定义... 虽然人们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完善、合理,但对"腰椎中央管"和"腰椎侧方椎管"的概念仍然存在众多争议,目前仍无统一标准。该文对"中央管狭窄"和"腰椎管狭窄症"两个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和区分,并且认为某些双侧侧隐窝狭窄导致的中央管狭窄症完全可以通过双侧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技术解决。同时,腰椎"侧隐窝"的概念模糊不清,现重新将其定义为"腰椎侧方椎管",并提出"华西分型"指导手术决策,已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中央管狭窄 腰椎侧方椎管狭窄 脊柱经皮内镜技术
原文传递
含rhBMP-2活性生物骨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立庆 谭振 +1 位作者 谢小伟 康鹏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研究含rh BMP-2生物活性骨修复山羊胫骨缺损后的生物学性能和新成骨特点。评价其局部成骨活性及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为临床骨缺损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24只健康成年山羊,雌雄不限,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于... [目的]研究含rh BMP-2生物活性骨修复山羊胫骨缺损后的生物学性能和新成骨特点。评价其局部成骨活性及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为临床骨缺损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24只健康成年山羊,雌雄不限,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于双侧胫骨内侧正中,距平台下约20mm,制作成直径为10mm的圆形胫骨骨缺损模型,分组植入材料,A组:含rh BMP-2活性生物骨;B组:自体髂骨;C组:硫酸钙;D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时进行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以观察和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影像学显示:术后4周可见含rh BMP-2活性生物骨开始降解吸收,骨缺损区有新生骨形成;8周可见缺损区骨痂性愈合;12周可见骨愈合,髓腔再通,皮质骨增厚。组织学显示:4周时植骨区出现大量骨小梁,材料开始降解;8周可见骨小梁融合成片,材料大部分降解;12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可见板层骨,骨髓腔再通,材料被完全降解、吸收。[结论]含rh BMP-2活性生物骨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活性和修复骨缺损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牛松质骨 山羊 骨缺损
原文传递
无头加压螺钉联合PHILOS钢板固定在胫距跟关节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浪 李强 +3 位作者 黄奇 高峰 李嘉 张晖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无头加压螺钉联合PHILOS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胫距、距下关节严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1-02—2014-02采用经外踝截骨入路、无头加压螺钉联合PHILOS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13例胫距、距下关节病变患者。... 目的探讨应用无头加压螺钉联合PHILOS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胫距、距下关节严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1-02—2014-02采用经外踝截骨入路、无头加压螺钉联合PHILOS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13例胫距、距下关节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有足踝部疼痛,功能受限。术后功能评价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踝和后足评分系统。结果 1例失访,12例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6.7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11.3(8~16)周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患者关节疼痛完全缓解,无内固定失败及融合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所有患者踝关节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无行走痛,步态基本正常。术前AOFAS评分为(48.75±6.8)分,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为(83.5±8.4)分,术后AOFAS评分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90,P<0.001)。2例出现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末次随访未恢复。结论经外踝截骨无头加压螺钉联合PHILOS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固定强度可靠,融合率高,是临床治疗踝关节和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胫距跟关节融合 PHILOS钢板 无头加压螺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