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髌骨软化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探索 被引量:66
1
作者 叶启彬 吴志宏 +2 位作者 王以朋 林进 邱贵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1-183,共3页
总结近年来我科对髌骨软化症研究的初步结果。髌骨软化症的普查结果发现,患病率高达 36.2%。对病变区的软骨及软骨下骨标本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关节软骨坏死与所受到的不正常压力负荷的大小成正比,而局部软骨细胞... 总结近年来我科对髌骨软化症研究的初步结果。髌骨软化症的普查结果发现,患病率高达 36.2%。对病变区的软骨及软骨下骨标本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关节软骨坏死与所受到的不正常压力负荷的大小成正比,而局部软骨细胞的修复能力则与病变程度及所受压力大小成反比。髌骨软化症是由于髌股关节顺列的生物力学关系紊乱,髌骨半脱位或侧倾,髌股外侧小关节压力过度集中和磨损,而内侧则缺乏应力刺激,从而导致髌股关节面的软骨水肿、软化,进而碎裂;软骨逐渐脱落,软骨下骨质裸露、增生硬化。晚期软骨结构遭到完全破坏,无自身修复能力。因此,应早期诊断和治疗。采用的膝关节轴位“胫骨结节定位”投照法准确、易操作,有助于早期诊断。研制成功的 JKY-肌肉康复仪,通过选择性电刺激股四头肌内侧头使肌力增强,可缓解症状及矫治髌骨半脱位。该法用于髌骨软化症的保守治疗,其有效率达 90%(优良率 63%)。对晚期患者则应采用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优良率达 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软化症 骨关节炎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翁习生 邱贵兴 +7 位作者 张嘉 李书纲 杨新宇 王以朋 仉建国 叶启彬 林进 田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分析治疗脊柱疾病的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在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便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本科1988~1999年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疾病的47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8例获随访(... 目的分析治疗脊柱疾病的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在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便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本科1988~1999年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疾病的47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8例获随访(占90.1%)。术中并发症26例,发生率5.5%;术后并发症64例,发生率15%。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采用CD、DRFS、Dick、RF及Steffee等5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时,共72例,占总并发症例数的80%。上述5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CD技术0~12.9%、DRFS技术6.8%~11.9%、Dick技术7.3%~12.7%、RF技术2.4%~19.5%、Steffee技术10.1%~21.5%。主要并发症包括假关节、椎弓根螺钉断裂、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等。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对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掌握不熟练、内植物设计本身存在的缺陷等。结论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引起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熟练程度不够及内植物本身设计上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脊柱疾病 疾病预防
下载PDF
撑开复位固定系统的研制及其在治疗腰椎滑脱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以朋 叶启彬 +2 位作者 邱贵兴 林进 张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 设计研制撑开复位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及评估其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DRFS治疗腰椎滑脱35例,定期对患者随访,比较术前与术后滑脱比和椎间隙高度,并与其它治疗方法对比,评估其... 目的 设计研制撑开复位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及评估其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DRFS治疗腰椎滑脱35例,定期对患者随访,比较术前与术后滑脱比和椎间隙高度,并与其它治疗方法对比,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前滑脱比为0.16 ±0.10,术后为0.09 ±0.07(P< 0.001)。其中17例(48.6%)患者滑脱达到完全复位。术前椎间隙高度为(8.16±2.23)mm,术后为(11.30±2.10)mm(P< 0.001),固定节段内椎间隙高度增加37.3%。术后患者下腰疼痛及腰椎管狭窄的症状完全缓解率为91%。结论DRFS对Ⅱ°以内的腰椎滑脱复位良好,效果肯定,无矫正丢失及不良反应。与其它国内外同类内固定比较,其内置物少,功能较全,手术器械少,操作简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滑脱 撑开复位固定系统 治疗
下载PDF
中华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的研制及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叶启彬 邱贵兴 +2 位作者 王以朋 林进 张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5-650,共6页
目的报道本院研制的中华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应用于脊柱外科的原理及早期结果。方法随诊从1998年9月到2000年6月期间用本装置治疗脊柱侧弯70例(男性19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14.8岁(3~34岁)。其中先天性侧弯30例,特发性侧弯36例,其它4例... 目的报道本院研制的中华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应用于脊柱外科的原理及早期结果。方法随诊从1998年9月到2000年6月期间用本装置治疗脊柱侧弯70例(男性19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14.8岁(3~34岁)。其中先天性侧弯30例,特发性侧弯36例,其它4例。此外,还随诊用本装置矫治后凸畸形16例,脊柱侧弯前路去旋转融合5例。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前后临床及X线片检查分析。结果脊柱侧弯病例平均随诊8.9个月,侧弯Cobb角由术前平均70.5度(40~103度)矫正至平均32.5度,平均矫正率55.6%,身高平均增加6.5cm,矫正范围内的脊柱增长5mm。由本院首次治疗的2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平均矫正率73%,最好者达87.2%。后凸畸形病例平均随诊5.3个月,后凸由术前平均80.5度(55~110度)矫正至术后平均29度,矫正率76.4%。胸、腰段侧弯行前路手术后,侧弯由术前平均63.8度(40~103度)矫正至平均31.8度,矫正率50%。结论中华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是矫治脊柱侧弯,尤其是生长发育中儿童侧弯的较理想的新方法,不需植骨融合,能允许矫正范围内脊柱节段继续生长,合并症较少。本装置还可广泛用于治疗脊柱后凸、前路去旋转融合、脊柱滑脱和脊柱骨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内固定 脊椎内固定装置 骨科 研制
下载PDF
髌骨软骨粘弹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翁习生 仉建国 +3 位作者 张嘉 邱贵兴 马洪顺 朱庆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通过对髌骨软骨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探讨髌骨软化症的病因。方法测定8例新鲜髌骨软骨标本的粘弹特性,观察载荷(500Pa)对离体髌骨软骨的松弛和蠕变效应。结果得到了生理状态定载荷条件下的位移—时间曲线和定变形条件下的... 目的通过对髌骨软骨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探讨髌骨软化症的病因。方法测定8例新鲜髌骨软骨标本的粘弹特性,观察载荷(500Pa)对离体髌骨软骨的松弛和蠕变效应。结果得到了生理状态定载荷条件下的位移—时间曲线和定变形条件下的载荷—时间曲线及其相关数据。结论不适当的载荷可破坏髌骨软骨的粘弹性和软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导致软骨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软骨 粘弹性 实验研究 髌骨软化症
下载PDF
经椎弓根环钻减压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附26例报告) 被引量:4
6
作者 杜心如 肖增明 +3 位作者 叶启彬 林进 王以朋 邱贵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 总结采用“协和”环钻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1998 年采用自行研制的“协和环钻”对26 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完全截瘫进行减压及内固定的治疗效果。结果 26 例患者侧位片上... 目的 总结采用“协和”环钻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1998 年采用自行研制的“协和环钻”对26 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完全截瘫进行减压及内固定的治疗效果。结果 26 例患者侧位片上术前Cobb′s角为(297±145)°,术后为(10±118)°,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1),平均矫正(197±99)°。术前病椎椎体前缘高度为(163±57) m m ,术后为(222±63)m m ,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1),19 例病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65±32) m m 。随访(1~9 年,平均52 年),结果表明,19 例中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者17 例,15 例中尿便功能恢复者12 例、性功能恢复者11 例。结论 经椎弓根环钻减压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减压 椎弓根环钻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宏 翁习生 +1 位作者 邱贵兴 叶启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本院33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经外科治疗术后6月~14年(平均5年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33例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16.5岁,平均后凸角度9... 目的总结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本院33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经外科治疗术后6月~14年(平均5年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33例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16.5岁,平均后凸角度90.2°,4例行单纯前路手术,7例行单纯后路手术,22例联合前后路手术,术后畸形矫正率分别为32.7%、34.4%和41.2%。9例合并不全截瘫患者,术后除2例外,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联合前后路手术的矫形效果优于单纯前或后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后凸 脊柱畸形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前等速肌力测试的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宏光 王以朋 邱贵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8-438,共1页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等速肌力测试 全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病变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嘉 叶启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94-496,共3页
对有关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的文献进行回顾,提示其病理变化以小关节肥大增生、椎管狭窄最为多见;融合术后病变部位以上方相邻节段多见,而加行内固定术后,下方相邻节段发生率增高。病变原因主要是融合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 对有关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的文献进行回顾,提示其病理变化以小关节肥大增生、椎管狭窄最为多见;融合术后病变部位以上方相邻节段多见,而加行内固定术后,下方相邻节段发生率增高。病变原因主要是融合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所受压力增加及节段运动模式改变而致退变。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 X线检查。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行手术治疗,术式以减压、融合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 内固定 相邻节段病变 病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骨肉瘤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宇 邱贵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19-622,共4页
目的研究骨肉瘤微血管密度(MVD)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对33例骨肉瘤组织标本应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骨肉瘤MVD;用VEGF多克隆抗体检测肿瘤细胞浆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1)骨肉瘤MVD... 目的研究骨肉瘤微血管密度(MVD)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对33例骨肉瘤组织标本应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骨肉瘤MVD;用VEGF多克隆抗体检测肿瘤细胞浆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1)骨肉瘤MVD与VEGF表达程度呈正相关,VEGF高表达组的MVD平均值明显高于VEGF低表达组;(2)骨肉瘤中VEGF的表达和MVD与骨肉瘤组织病理分级无关。结论VEGF是骨肉瘤血管形成的一种重要调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血管形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D34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29
11
作者 邱贵兴 沈建雄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8-12,共5页
<正>胸腰优脊柱骨折较为常见,且多数病人为15~29岁青壮年。大多与车祸有关,高处坠落伤也是常见原因。最常见的部位为胸~腰。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应用Diapason内固定治疗腰骶椎不稳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宏 邱贵兴 +3 位作者 赵宇 沈建雄 王以朋 林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1-653,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脊柱内固定系统及其特点,观察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和Diapason内固定手术治疗腰骶椎不稳定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骶椎不稳定患者经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和Di...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脊柱内固定系统及其特点,观察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和Diapason内固定手术治疗腰骶椎不稳定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骶椎不稳定患者经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和Diapason内固定术后临床症状、X光表现。结果1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定患者中,术前腰痛临床评分为47.5±0.8,术后腰痛评分(31.9±2.3)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随访(平均6.2个月)时,X线检查未见脊柱滑移,未发现内植物松动、断裂。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结论应用Diapason内固定治疗腰骶椎不稳定,术后早期效果良好,手术操作容易,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椎不稳 Diapason内固定 骨科手术 疗效
下载PDF
应用国产三型人工膝关节行全膝表面置换术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启彬 王以鹏 +2 位作者 梁天龙 吴志宏 刘兴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 随访研究应用国产人工膝关节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结果。方法 分析从 1981年 4月至1995年 11月在本院作国产人工膝关节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2年以上的 10 2个膝 (92例患者 )的临床结果。平均随访6 4.4个月 ,随访时 8例已死... 目的 随访研究应用国产人工膝关节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结果。方法 分析从 1981年 4月至1995年 11月在本院作国产人工膝关节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2年以上的 10 2个膝 (92例患者 )的临床结果。平均随访6 4.4个月 ,随访时 8例已死亡 ,14例失诊 ,对其余 70例患者进行临床评分。结果 几乎所有患者术后评分均有较明显改善 (术前平均 47.6 5分 ,术后平均 90 .2 3分 )。70例患者中 ,6 1例对手术结果感到满意 ,3例评为中等 ,6例评为失败。手术失败原因为深部感染 1例 ,髌骨假体松动 1例 ,手术指征不当或手术技术上存在缺陷 4例。结论 目前国产人工膝关节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成形术 人工关节
下载PDF
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14
作者 徐宏光 叶启彬 +3 位作者 邱贵兴 王以朋 张嘉 丑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价值。方法选择31例严重疼痛或/和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以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除4例仍在随访中,所有病例存活3月~7年,平均存活17.6月,治疗期间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疼痛...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价值。方法选择31例严重疼痛或/和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以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除4例仍在随访中,所有病例存活3月~7年,平均存活17.6月,治疗期间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疼痛症状及神经功能亦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脊柱转移瘤应谨慎选择外科治疗,当患者合并严重的疼痛或/和神经功能受损害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减压、内固定,手术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治疗 脊柱转移瘤 手术减压 内固定
下载PDF
保留髂嵴的髂骨全层取骨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15
作者 田野 任玉珠 +2 位作者 邱贵兴 金今 周易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6-316,共1页
关键词 髂骨全层骨块 取骨术 脊柱外科
下载PDF
脊柱生长阀技术在脊柱侧凸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正 邱贵兴 沈建雄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46-847,共2页
关键词 脊柱侧凸 生长 低龄儿童 支具治疗 严重脊柱侧凸 手术年龄 融合手术 脊柱发育
下载PDF
2004年国际脊柱周(SPINE WEEK)学术交流活动儿童骨科相关内容纪要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黎 陈仲强 王以朋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9-371,共3页
关键词 2004生 国际脊柱周 SPINE WEEK 学术交流活动 儿童 骨科 骨骼肌肉
原文传递
双足鼠直立姿势相关因素及促直立的措施 被引量:8
18
作者 邱贵兴 肖军 +2 位作者 吴志宏 王以朋 翁习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4-736,共3页
目的分析双足鼠直立姿势的相关因素,探索可提高双足鼠模拟人类直立姿势效能的有效措施。方法将双足鼠术后直立姿势相关事件与相应直立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并进行Pear- son相关性分析,探寻双足鼠直立相关因素。据此拟定可促进双足鼠站立的措... 目的分析双足鼠直立姿势的相关因素,探索可提高双足鼠模拟人类直立姿势效能的有效措施。方法将双足鼠术后直立姿势相关事件与相应直立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并进行Pear- son相关性分析,探寻双足鼠直立相关因素。据此拟定可促进双足鼠站立的措施,设定措施组双足鼠,对比术后4、6周该组与普通双足鼠日均累计站立时间的差异,评估该措施对提高双足鼠模拟人类直立姿势效能的价值。结果双足鼠直立姿势与食物最紧密相关,这种相关性随增龄逐渐减弱。采取间断提高食物悬空高度的措施后,措施组日均累计站立时间长于普通双足鼠。结论双足鼠适应直立姿势是一个被动过程,悬空食物是其早期站立的主要诱因。通过间断提高食物悬空高度,可提高双足鼠模拟人类直立姿势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足鼠 动物模型 直立姿势
原文传递
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兵 邱贵兴 +2 位作者 肖军 张树喜 方礼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195-1196,共2页
锁骨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功能,使得锁骨骨折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开放性锁骨骨折,处理更加棘手。文献报道对于开放性锁骨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克氏针等固定治疗,但由于手术破坏局部血运,术后骨折不愈合和手术感染率较高。... 锁骨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功能,使得锁骨骨折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开放性锁骨骨折,处理更加棘手。文献报道对于开放性锁骨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克氏针等固定治疗,但由于手术破坏局部血运,术后骨折不愈合和手术感染率较高。而外固定器有对骨折段干扰轻微、手术创伤小等优势。我院从2002年7月-2006年6月使用外固定器治疗7例开放性锁骨骨折患者,并随访观察术后疗效,旨在总结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锁骨骨折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外固定器 骨折治疗 疗效分析 手术感染率 骨折不愈合 生物力学 解剖结构
原文传递
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军 史占军 +5 位作者 吴志宏 梁锦前 赵赞栋 周亚鹏 兰天 邱贵兴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5期3193-3197,共5页
目的 探讨骨关节炎(OA)差异表达蛋白的病理作用.方法 分别从正常膝关节提取正常软骨(NAC,n=22)和从接受膝关节表面置换的OA患者提取OA软骨(OAC,n=17).分离软骨细胞,提取总蛋白直接进行双向电泳分析.胶图导入Imagemaster 2-D plati... 目的 探讨骨关节炎(OA)差异表达蛋白的病理作用.方法 分别从正常膝关节提取正常软骨(NAC,n=22)和从接受膝关节表面置换的OA患者提取OA软骨(OAC,n=17).分离软骨细胞,提取总蛋白直接进行双向电泳分析.胶图导入Imagemaster 2-D platinum3.0软件筛选差异表达蛋白点,切胶消化并提交质谱分析.质谱生成的肽段指纹序列输入到MASCOT,依托NCBI蛋白数据库确立差异表达蛋白的身份.结果 NAC和OAC组双向电泳胶图分别显示约1000个蛋白点,其中35个NAC蛋白点和31个OAC蛋白点被确立为差异表达蛋白.通过质谱分析识别19个差异表达蛋白,包括6型胶原、与软骨细胞胶原代谢相关的酶、应激相关蛋白,以及功能未知蛋白.结论 差异表达蛋白的分离和识别提示了多方面的OA病理信息,为深入认识OA的分子病因学拓宽了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免疫电泳 双向 差异表达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