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0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假阴性的风险模型构建与评估
1
作者 林文金 林振湖 +2 位作者 梁荣喜 陈聪 薛恩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5-689,693,共6页
目的:构建经皮超声造影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pCEUS-FNAC)诊断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假阴性的预测模型,探讨该模型在降低pCEUS-FNAC假阴性率的临床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2023年1月在我院术前行p CEUS-FNAC的浸润... 目的:构建经皮超声造影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pCEUS-FNAC)诊断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假阴性的预测模型,探讨该模型在降低pCEUS-FNAC假阴性率的临床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2023年1月在我院术前行p CEUS-FNAC的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261例,以腋窝淋巴结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病例分为腋窝淋巴结p CEUS-FNAC阳性组和pCEUS-FNAC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例临床病理特征、超声征象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EUS-FNAC假阴性的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对、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pCEUS-FNAC诊断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假阴性率为14.6%。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d_(最大径)>5 cm、呈多灶、pCEUSⅠ/Ⅱ型为pCEUS-FNAC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0.687~0.893)、0.803(0.653~0.95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分别为P=0.548、P=0.397,DCA显示模型曲线远离两条极端线。结论:乳腺癌d_(最大径)>5 cm、呈多灶、腋窝淋巴结pCEUSⅠ/Ⅱ型为pCEUS-FNAC假阴性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并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对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林文金 林振湖 +3 位作者 梁荣喜 陈聪 林礼务 薛恩生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1-108,共8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后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行腋窝淋巴结常规超声、经皮超声造影(pCEUS)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的NAC前临床N 1期乳腺癌患者148例,其中训练集112...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后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行腋窝淋巴结常规超声、经皮超声造影(pCEUS)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的NAC前临床N 1期乳腺癌患者148例,其中训练集112例,测试集36例。以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腋窝淋巴结pCR组和腋窝淋巴结病理未完全缓解(npCR)组,比较2组乳腺癌患者原发灶T分期、分子分型、腋窝淋巴结短径、长径/短径比、淋巴门结构、实质厚度、实质回声、边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血流类型、淋巴结造影增强模式、淋巴管连续性、淋巴结平均弹性模量(E mean)、最大弹性模量(E_(max))、最小弹性模量(E _(min))、标准差(SD)和弹性模量比值比(E _(ratio))等相关因素的差异,筛选出与腋窝淋巴结pCR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在测试集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综合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训练集112例患者中,腋窝淋巴结pCR组49例,npCR组6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腋窝淋巴结pCR组与npCR组的乳腺癌分子分型、淋巴结门结构、实质厚度、E mean、E_(max)、E _(min)、SD、E _(ratio)、造影增强类型和淋巴管连续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乳腺癌HER2+型、淋巴结实质厚度≤0.38 cm、E_(max)<10.0 kPa、造影呈均匀/环形增强为腋窝淋巴结pCR的保护因素(P<0.05)。以多模态超声指标构建腋窝淋巴结pCR回归模型,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0.749~0.923,P<0.05),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70.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在准确性、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获益各方面的性能较好。结论多模态超声可有效识别NAC后腋窝淋巴结pCR病例,为临床N 1期乳腺癌患者NAC后腋窝淋巴结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超声 腋窝淋巴结 病理完全缓解 经皮超声造影 剪切波弹性成像
下载PDF
缩宫素辅助高强度聚焦超声在治疗单发及多发性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3
作者 陈梦奇 丁桂升 +3 位作者 陈圣 范志华 吴松松 林宁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4期25-28,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缩宫素辅助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在单发及多发性子宫肌瘤中的特征参数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缩宫素辅助下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其中单发性子宫肌瘤组37例,多发性子宫肌瘤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 目的比较研究缩宫素辅助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在单发及多发性子宫肌瘤中的特征参数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缩宫素辅助下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其中单发性子宫肌瘤组37例,多发性子宫肌瘤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缩宫素辅助下HIFU消融后,比较两组患者消融参数、肌瘤消融率、满意消融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缩宫素辅助HIFU治疗单发及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消融率分别为95.51%和93.58%(P<0.05)。多发性子宫肌瘤组辐照时间、治疗时间和治疗能量均高于单发性子宫肌瘤组(P<0.05)。能效因子(EEF)和满意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缩宫素辅助HIFU治疗单发性和多发性子宫肌瘤均能达到满意的消融效果,虽然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需更多能量和治疗时间,但未产生明显不良反应,证实缩宫素辅助HIFU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多发性肌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瘤 超声 缩宫素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
下载PDF
基于直肠腔内超声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应用
4
作者 甘雅娇 胡淇平 +3 位作者 卓敏玲 钱清富 郭晶晶 陈志奎 《肿瘤影像学》 2024年第3期293-30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直肠腔内超声(endorectal ultrasound,ERUS)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25例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直肠癌患者,按17∶3随机将患者分为训练组(191例)和测试组(34... 目的:探讨基于直肠腔内超声(endorectal ultrasound,ERUS)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25例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直肠癌患者,按17∶3随机将患者分为训练组(191例)和测试组(34例)。选择每例患者的清晰且肿瘤浸润最深的ERUS图像,进行手动分割和特征提取,经过降维和筛选后,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3种算法构建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分别用于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拟合优度和临床价值,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3个模型的效能差异。结果:经筛选后得到了8个最佳的影像组学特征,训练组和测试组中SVM、LR和RF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4、0.93、0.91和0.82、0.88、0.85。经DeLong检验,3个模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CA结果显示,3个模型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益,其中测试组LR模型的临床效益最高。校准曲线显示3个模型均有良好的拟合效果。结论:ERUS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无创预测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的补充方法,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直肠腔内超声 KRAS基因 影像组学
下载PDF
术中超声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华 汤数 +1 位作者 赵杰 谢艳凤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98-300,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技术在颅内病变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幕上病变42例,采用术中超声技术确定病变的解剖边界,了解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确定皮质切口,实时动态监测指导病变切除范围及判断病变切除程度。结...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技术在颅内病变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幕上病变42例,采用术中超声技术确定病变的解剖边界,了解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确定皮质切口,实时动态监测指导病变切除范围及判断病变切除程度。结果病变定位准确率达100%。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病理显示:胶质瘤21例,脑膜瘤6例,颅内血肿7例,转移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术后偏瘫加重2例,失语加重1例;未发生与术中超声扫描相关的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MRI31例,MRI显示病变切除程度与术中超声结果符合28例(90.1%)。结论术中超声作为一种实时、无创、简便的辅助检查方法,可帮助术者精确定位,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具有很高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术中 监测 动态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32
6
作者 刘真真 戴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38-1940,共3页
超声造影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就该技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超声造影在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超声造影在妇科其他方面的应用还包括子宫和输卵管疾病。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妇科学 卵巢肿瘤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马跃 赵蕊 +3 位作者 于珊珊 孟杰 陈坤 马强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57-960,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点刺激辅助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唐山市协和医院收治的1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点刺激辅助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唐山市协和医院收治的1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行单纯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术前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0)、麻醉时(T_(1))、插管时(T_(2))、切皮时(T_(3))、腋窝清扫时(T_(4))、拔管时(T_(5))、出室时(T-6)的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_(3)、T_(4)时刻HR降低,T_(2)、T_(3)、T_(4)、T_(5)时刻BIS指数降低;术中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均降低;术后2、4、8、12、24 h VAS评分均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可提升麻醉效果,缓解患者疼痛,安全性良好,促进患者术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区域神经阻滞 经皮穴位电刺激 麻醉
下载PDF
超声在妇科疾病的应用
8
作者 程玉芳 《中国医刊》 CAS 2000年第5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妇科疾病 超声波诊断 妇科肿瘤 计划生育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与左布比卡因、地塞米松胸椎旁阻滞对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坤 于珊珊 +2 位作者 孟杰 马强 马跃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047-1049,1053,共4页
目的比较胸椎旁阻滞(TPVB)和胸神经阻滞(PecSⅡ)对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MRM)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接受单侧改良的根治性乳房切除术(MRM)并具有完整随访记录的女性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 目的比较胸椎旁阻滞(TPVB)和胸神经阻滞(PecSⅡ)对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MRM)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接受单侧改良的根治性乳房切除术(MRM)并具有完整随访记录的女性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接受胸神经阻滞(PecSII)镇痛患者(观察组)100例,接受胸椎旁椎体阻滞(TPVB)镇痛患者(对照组)100例。比较2组镇痛持续时间和总镇痛需求,数字评分休息时(NRS-R)和运动时(NRS-M)的评分。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24 h吗啡用量吗啡抢救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NRS-R的2 h、4 h、6 h、10 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NRS-M的2 h、4 h、6 h、10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MRM的患者中,0.25%左旋布比卡因和4 mg地塞米松在PecSⅡ阻滞中提供较TPVB更长的镇痛持续时间,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左旋布比卡因 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 椎旁阻滞 胸神经阻滞
下载PDF
ISUOG临床应用指南:产科多普勒超声应用
10
作者 A.Bhide G.Acharya +15 位作者 C.M.Bilardo C.Brezinka D.Cafici E.Hernandez-Andrade K.Kalache J.Kingdom T.Kiserud W.Lee C.Lees K.Y.Leung G.Malinger G.Mari F.Prefumo W.Sepulveda B.Trudinger 徐钟慧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59-63,共5页
国际妇产超声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ISUOG)是以致力于促进妇产科医学影像的临床实践、教育及科学研究的组织机构。ISUOG临床标准委员会(ISUOG Clinical Standards Committee,CSC)的... 国际妇产超声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ISUOG)是以致力于促进妇产科医学影像的临床实践、教育及科学研究的组织机构。ISUOG临床标准委员会(ISUOG Clinical Standards Committee,CSC)的工作范畴包括制订及发布基于业内专家共识的规范的妇产科影像诊断临床应用指南、ISUOG专家共识声明。CSC发布的这些指南与共识是在其发布时ISUOG确认的业内最优秀的临床实践操作指南,发布时ISUOG尽最大努力确保指南发表时的准确性,但学会及其雇员或会员均不会为CSC发布的这些指南中的任何可能的不准确或误导性的数据、陈述等所导致的任何结果承担任何责任。ISUOG的CSC并非要为妇产科影像的临床实践确立一个法律标准,因为对任何研究结果的解读均可能受到个人环境和可获取资源的影响。任何个人及组织都可以在ISUOG许可下自由发表临床操作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应用 ISUOG 彩色血流成像 影像诊断 超声学 临床应用 超声检查 工作范畴 频谱多普勒 子宫动脉
下载PDF
超声诊断DebakeyⅠ型夹层术后ⅠB型内漏1例
11
作者 傅庆美 李兵 吕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674-675,共2页
病例男,35岁,1年前因间断胸闷气促就诊,诊断为马凡综合征、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行Bentall+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后4 d超声探查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人工血管内血流通畅。术后17 d超声复查发现人工血管受压,弓部... 病例男,35岁,1年前因间断胸闷气促就诊,诊断为马凡综合征、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行Bentall+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后4 d超声探查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人工血管内血流通畅。术后17 d超声复查发现人工血管受压,弓部分支人工血管内血流加速,其中无名动脉内收缩期峰速为3.1 m/s,患者术后不久,且无明显临床症状,暂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动脉瘤 夹层 超声心动描记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超声与SPECT/CT显像联合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羽 薛恩生 +2 位作者 林礼务 俞丽云 陈谦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79-1782,共4页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超声表现特征,并评价超声联合SPECT/CT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证实的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表现,与相应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18例先后...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超声表现特征,并评价超声联合SPECT/CT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证实的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表现,与相应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18例先后接受超声和SPECT/CT检查。结果超声探及53例淋巴结,正确诊断46例(46/64,71.88%),主要表现为淋巴门消失,短径≥5 mm,血供丰富,点状强回声聚集,部分液化或融合。18例联合检查中,超声正确诊断14例(14/18,77.78%),SPECT/CT正确诊断12例(12/18,66.67%),超声和SPECT/CT对于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无差别。结论 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SPECT/CT可发现超声较难检出的颈中央区及早期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 肿瘤转移 超声检查 碘同位素 放射性核素显像
下载PDF
超声介入无水乙醇量化治疗合并肝硬化的复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林礼务 林学英 +4 位作者 薛恩生 何以敉 高上达 林晓东 吴丽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 评价超声介入注射无水乙醇量化(PQEI)治疗合并肝硬化复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相关技术。方法 临床病理证实的合并肝硬化复发性肝癌298例。行超声介入无水乙醇量化注射治疗,注射量按回归方程Y=2.885X(当肿瘤直径≤5cm时)... 目的 评价超声介入注射无水乙醇量化(PQEI)治疗合并肝硬化复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相关技术。方法 临床病理证实的合并肝硬化复发性肝癌298例。行超声介入无水乙醇量化注射治疗,注射量按回归方程Y=2.885X(当肿瘤直径≤5cm时),Y=1.805X(当肿瘤直径〉5cm时)计算(X为肿瘤最大直径,单位为cm;Y为注射乙醇量,单位为m1),每周注射2~3次,≤5cm的肿瘤结节4~10次为一疗程,〉5cm肿瘤结节以10~20次为一疗程。病例随访12~60个月。观察临床症状与体征,并结合相关检查结果。统计1、2、3、4、5年生存率。结果 超声引导无水乙醇量化注射治疗后肿瘤平均直径从3.4cm降为2.8cm。治疗后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78.8%、66.3%、56.5%和46.7%,中位数生存期为44.2个月。298例HCC先后进行2871次PQEI,除短期内出现疼痛、低烧、轻度黄疸等,均无大出血和严重心、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其中4例因合并严重的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而死。结论 超声介入无水乙醇量化治疗合并肝硬化复发性肝癌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硬化 超声介入 无水乙醇 量化治疗
下载PDF
超声介入无水乙醇治疗肝癌量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林礼务 高上达 +4 位作者 何以敉 杨发端 叶真 薛恩生 俞丽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癌瘤内无水乙醇注射量、注射时间间隔与疗效以及纤维隔生成关系。方法 取人肝癌SMMC 772 1裸鼠皮下移植 2 4只 ,随机分为乙醇量化短间隔组 (A组 )、乙醇量化长间隔组 (B组 )、乙醇少量长间隔组 (C组 )各 8只 ,全部裸鼠在接... 目的 探讨肝癌瘤内无水乙醇注射量、注射时间间隔与疗效以及纤维隔生成关系。方法 取人肝癌SMMC 772 1裸鼠皮下移植 2 4只 ,随机分为乙醇量化短间隔组 (A组 )、乙醇量化长间隔组 (B组 )、乙醇少量长间隔组 (C组 )各 8只 ,全部裸鼠在接种 10天后瘤内注射无水乙醇 ,每组均共计注射 2次。各组均在末次注射后 5天处死 ,取肿瘤组织分别行病理组织学、电镜检查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高频超声测量肿瘤三径并计算肿瘤生长指数。所有实验均在双盲条件下进行。结果 A组与B组肿瘤生长指数 (分别为 0 .0 72± 0 .0 18与 0 .0 94± 0 .0 2 8)均明显低于C组 (1.982± 0 .482 ) (P <0 .0 1) ,A、B二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病理组织学见A组肿瘤坏死变性严重 ,坏死面积大于 80 %的占 87.5 %。C组无一例坏死达 80 %以上。电镜观察A组绝大部分呈凝固性坏死 ,未见残留癌细胞 ,B组于肿瘤周边可见残留癌细胞与少量炎症细胞与纤维组织。C组周边癌细胞生长旺盛 ,并有炎症细胞浸润与纤维束形成。结论 无水乙醇治疗肝癌量化与短时间间隔 (3~ 5天一次 )注射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乙醇 量化 治疗 肝癌 超声 时间间隔
下载PDF
精索静脉曲张超声分型与手术前后精液质量变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梁荣喜 薛恩生 +4 位作者 林礼务 陈舜 何以敉 高上达 林晓东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VC)的超声分型对手术前后精液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诊断为VC患者共129例,以蔓状静脉丛(PPV)反流程度、PPV最大内径、PPV最大内径和反流程度3种不同分级指标分为VCⅠ级、VCⅡ级、VCⅢ级,所...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VC)的超声分型对手术前后精液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诊断为VC患者共129例,以蔓状静脉丛(PPV)反流程度、PPV最大内径、PPV最大内径和反流程度3种不同分级指标分为VCⅠ级、VCⅡ级、VCⅢ级,所有患者均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前及术后均行精液常规检查。结果:以PPV的最大内径为分级标准,术前术后精液质量VCⅠ级、VCⅡ级无明显改变(P>0.05),VCⅢ级较术前有显著改变(P<0.05),以PPV的反流程度或以PPV的最大内径和反流程度为分级标准,术前术后精液质量VCⅠ级无显著差异(P>0.05),VCⅡ级有显著差异(P<0.05),VCⅢ级有极显著差异(P<0.01)。精子的畸形率各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分级标准对手术前后精液质量改善的评价有一定的影响,以PPV的反流程度或以PPV的最大内径和反流程度为分级标准更为合理、可靠。不同曲张等级VC手术效果不同,CDU诊断为VCⅠ级患者是否必要行手术治疗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手术 男性不育 精液分析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16
作者 吕珂 姜玉新 +5 位作者 戴晴 朱庆莉 谭莉 夏宇 孟华 高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超声造影表现,并与其他影像学方法比较,评估其对介入治疗疗效判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评估介入治疗疗效66例次,病灶78个,介入治疗后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及同期CT/MRI/DSA检查(超声造影前后2周内),包括经肝动... 目的观察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超声造影表现,并与其他影像学方法比较,评估其对介入治疗疗效判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评估介入治疗疗效66例次,病灶78个,介入治疗后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及同期CT/MRI/DSA检查(超声造影前后2周内),包括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38例次46个病灶,射频(RF)消融治疗13例次15个病灶,经皮乙醇注射(PEI)治疗15例次17个病灶。超声造影显像将病灶分为有增强和无增强两类。结果介入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44个病灶(56.4%)动脉相局部增强区,34个病灶无增强。同期CT/MRI/DSA诊断41个病灶(52.6%)有肿瘤复发/残存,以后者为对照,实时谐波超声造影评估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疗效的敏感性为87.8%,特异性为78.4%,符合率为83.3%。TACE、RF、PEI三种肝脏恶性肿瘤治疗方式中,超声造影对TACE治疗后疗效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最高,分别为92.0%,85.7%,89.1%。结论超声造影可以作为肝脏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疗效评估的可靠方法,且更适于TA-CE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介入性超声 造影剂 谐波成像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7
作者 吕珂 姜玉新 +6 位作者 戴晴 谭莉 朱庆莉 夏宇 孟华 齐振红 高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27-1530,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个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5分评分法进行良、恶性诊断及ROC曲线分析,比较超声造影前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98.2%...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个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5分评分法进行良、恶性诊断及ROC曲线分析,比较超声造影前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98.2%恶性病灶(56/57)超声造影动脉相表现为弥漫或环状增强,诊断敏感性98.2%,特异性82.6%;延迟相,82.5%(47/57)恶性病灶增强信号廓清,诊断敏感性82.5%,特异性84.8%。良性病灶中17.4%(8/46)动脉相弥漫增强;84.8%(39/46)延迟相持续增强。血管瘤呈向心性增强,诊断敏感性81.8%,特异性100%。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动脉相放射状增强,诊断敏感性66.7%,特异性99.0%。根据诊断评分,超声造影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91.3%,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其ROC曲线下面积(0.948)大于常规超声诊断者(0.811,P=0.000)。结论超声造影肝局灶性良恶性病变具有特征性表现,其诊断应用价值高于常规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肝局灶性病变 超声检查 造影剂
下载PDF
实验性睾丸缺血超声表现与再灌注后组织变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梁荣喜 薛恩生 +5 位作者 林礼务 余亮 陈舜 俞丽云 何以敉 高上达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急性单侧睾丸缺血的二维、彩色多普勒(CDU)及超声造影表现与再灌注后睾丸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32只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缺血组(A、B、C组),每组8只。缺血组在超声监测下制成不同程度的单侧睾丸缺血模型,A组,睾...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急性单侧睾丸缺血的二维、彩色多普勒(CDU)及超声造影表现与再灌注后睾丸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32只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缺血组(A、B、C组),每组8只。缺血组在超声监测下制成不同程度的单侧睾丸缺血模型,A组,睾丸回声均匀、血流信号轻度减少;B组,睾丸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明显减少;C组,睾丸出现放射状或小片状低回声、血流信号消失。各组在出现上述声像图变化后予以再灌注。缺血前及再灌注前分别行双侧睾丸超声造影。1个月后观察各组缺血睾丸病理变化。比对分析各组超声表现与生精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超声造影:与对照组比较,A、B组缺血睾丸造影参数到达时间、速度、达峰时间、峰值减半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峰值基础强度差A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有显著差异(P<0.05);C组无造影剂充盈。1个月后缺血睾丸Johnsen评分:与对照组(9.10±0.11)比较,A组(8.70±0.39)无显著差异(P>0.05),B组(6.01±0.88)有显著差异(P<0.05),C组(3.16±1.05)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与CDU相比,超声造影能较好地反映缺血睾丸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睾丸缺血的不同超声表现与再灌注后生精功能明显相关,超声检查能对再灌注后睾丸生精功能的预测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睾丸 血运障碍 生精细胞
下载PDF
经腹与经阴道超声对输卵管妊娠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姜玉新 徐钟慧 +1 位作者 张淑琴 程玉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 研究经腹超声 (TAS)与经阴道超声 (TVS)对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4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TAS与TVS ,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输卵管妊娠直接声像图表现为环状回声与附件区非特异性包块 ;TAS对附件包块的诊断敏感性... 目的 研究经腹超声 (TAS)与经阴道超声 (TVS)对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4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TAS与TVS ,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输卵管妊娠直接声像图表现为环状回声与附件区非特异性包块 ;TAS对附件包块的诊断敏感性与包块大小相关 ;TAS与TVS对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诊断的敏感性无差异 ;TVS对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诊断明显优于TAS。结论 TVS对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超声 经阴道超声 输卵管妊娠 诊断
下载PDF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在冠心病的冷加压负荷超声心动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峻 李治安 +2 位作者 王新房 刘俐 杨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文对13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15例正常人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和传统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观察冷加压试验(CPT)前后的室壁运动情况。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室壁活动速度低于正常人,冷加压试验后... 本文对13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15例正常人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和传统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观察冷加压试验(CPT)前后的室壁运动情况。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室壁活动速度低于正常人,冷加压试验后正常人室壁活动速度明显高于静息时,冠心病患者则相反,尤以冠脉多支病变及冠脉中重度狭窄者为著。CPT时与静息时S及DE的差值ΔS及ΔDE是更有意义的指标。在正常组ΔS>2.0cm/s,ΔDE>3.0cm/s,在冠脉轻度狭窄组ΔS<1.5cm/s,ΔDE<1.6cm/s,在冠脉单支病变组中ΔS及ΔDE<1.0cm/s,双支病变组中则<0.8cm/s,而在冠脉中、重度狭窄组及多支病变组中两者均呈负值。DTI对冠心病的诊断优于2DE(敏感性DTI为85.5%,2DE为53.1%;特异性DTI为94.1%,2DE为99%;准确性DTI为90.9%,2DE为80.4%),是一种新的较敏感的检测冠心病的方法。CPT安全简便,对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冷加压试验 超声心动图 DT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