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球变暖与地球“三极”气候变化
被引量:
20
1
作者
李菲
郜永祺
+4 位作者
万欣
李倩
郭东林
王朋岭
李惠心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
北极、南极和青藏高原分别是地球的最北端、最南端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地球“三极”。地球三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与敏感区,在区域及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回顾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地球三极气候...
北极、南极和青藏高原分别是地球的最北端、最南端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地球“三极”。地球三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与敏感区,在区域及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回顾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地球三极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探究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地球三极气候变化之间的潜在联系,讨论并展望了未来地球三极气候变化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地球“三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机器学习的原理及其在气候预测中的潜在应用
被引量:
34
2
作者
贺圣平
王会军
+1 位作者
李华
赵家臻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8,共13页
经历了两次“人工智能寒冬”之后,机器学习于近十年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且有腾飞发展之势,已在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系统等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从已知数据集中总结关键信息和主要特征,从而对新数据做出准确的识别和预测,分别是机...
经历了两次“人工智能寒冬”之后,机器学习于近十年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且有腾飞发展之势,已在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系统等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从已知数据集中总结关键信息和主要特征,从而对新数据做出准确的识别和预测,分别是机器学习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之一。从这个角度看,将机器学习整合到气候预测的思路切实可行。本文,首先以线性拟合参数(即斜率和截距)调整为例,介绍了机器学习通过梯度下降算法优化参数并最终得到线性拟合函数的过程。其次,本文介绍了神经网络的构建思路以及如何应用神经网络拟合非线性函数的过程。最后,阐述了深度学习之卷积神经网络的框架原理,并将卷积神经网络应用到东亚冬季逐月气温的回报试验,并与气候动力模式的回报结果相比较。本文将有助于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为机器学习应用于气候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气候预测
东亚冬季气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拉萨地区生物有效紫外辐射初步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除多
普布次仁
边多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1-486,共6页
根据1996~1998年由NILUV紫外辐射仪在西藏拉萨地区观测的紫外辐射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拉萨地区生物有效辐射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7年日正午最大生物有效紫外辐射剂量率(UV dose rate)达到500mW m-2,最小值为9.7 mW m-2;晴天时生物...
根据1996~1998年由NILUV紫外辐射仪在西藏拉萨地区观测的紫外辐射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拉萨地区生物有效辐射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7年日正午最大生物有效紫外辐射剂量率(UV dose rate)达到500mW m-2,最小值为9.7 mW m-2;晴天时生物有效辐射剂量率的日变化呈规则曲线,且早晚小,中午大;一年中紫外辐射变化的总趋势是由太阳天顶角决定的,紫外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是其最主要、最基本的变化;西藏拉萨地区的月平均红斑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全球其他同纬度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区
生物
有效紫外辐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桂林水南洞洞穴沉积物的古地磁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彬
Frank Hauge
+4 位作者
Reidar Lovlie
Stein-Erik Lauritzen
袁道先
林玉石
张美良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50-57,共8页
通过对桂林水南洞2.5m厚的洞穴沉积物剖面的古地磁初步研究,其结果及地质证据表明该沉积剖面形成期可能与贾拉米洛正向期对应。根据磁化率、磁性矿物的特征和沉积学特征,对该地区这一地质时期的古环境变化提出以下认识:1.第三...
通过对桂林水南洞2.5m厚的洞穴沉积物剖面的古地磁初步研究,其结果及地质证据表明该沉积剖面形成期可能与贾拉米洛正向期对应。根据磁化率、磁性矿物的特征和沉积学特征,对该地区这一地质时期的古环境变化提出以下认识:1.第三暖湿期,以钙华沉积为特征;2.第二干冷期,以含有少量钙质的黄褐色粘土为特征,并以含有高矫顽磁性矿物和低磁化率为特征;3.第二暖湿期,以互层的红褐色粘土、含高含量钙质的粘土或钙华为特征,并以含有低矫顽磁性矿物和高磁化率为特征;4.第一干冷期,以褐灰色粘土为特征,并以含有高矫顽磁性矿物和低磁化率为特征;5.第一暖湿期,以地下河沉积相(砂卵石为主)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洞穴沉积物
古环境
水南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变暖与地球“三极”气候变化
被引量:
20
1
作者
李菲
郜永祺
万欣
李倩
郭东林
王朋岭
李惠心
机构
卑尔根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
/皮耶克尼斯气候
研究
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
大学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森环境遥感中心/皮耶克尼斯气候
研究
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气
物理
研究所
竺可桢-南森国际
研究
中心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新南威尔士
大学
气候变化
研究
中心
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075030)
The Bjerknes Climate Prediction Unit with Funding from the Trond Mohn Foundation(Grant BFS2018TMT01)。
文摘
北极、南极和青藏高原分别是地球的最北端、最南端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地球“三极”。地球三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与敏感区,在区域及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回顾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地球三极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探究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地球三极气候变化之间的潜在联系,讨论并展望了未来地球三极气候变化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地球“三极”
气候变化
Keywords
global warming
earth's“three-poles”
climate change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机器学习的原理及其在气候预测中的潜在应用
被引量:
34
2
作者
贺圣平
王会军
李华
赵家臻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
大学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卑尔根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
物理
研究所
竺可桢-南森国际
研究
中心
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
研究
中心
出处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8,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07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75118)。
文摘
经历了两次“人工智能寒冬”之后,机器学习于近十年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且有腾飞发展之势,已在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系统等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从已知数据集中总结关键信息和主要特征,从而对新数据做出准确的识别和预测,分别是机器学习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之一。从这个角度看,将机器学习整合到气候预测的思路切实可行。本文,首先以线性拟合参数(即斜率和截距)调整为例,介绍了机器学习通过梯度下降算法优化参数并最终得到线性拟合函数的过程。其次,本文介绍了神经网络的构建思路以及如何应用神经网络拟合非线性函数的过程。最后,阐述了深度学习之卷积神经网络的框架原理,并将卷积神经网络应用到东亚冬季逐月气温的回报试验,并与气候动力模式的回报结果相比较。本文将有助于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为机器学习应用于气候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气候预测
东亚冬季气温
Keywords
machine learning
neural network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limate prediction
East Asian winter temperature
分类号
TP18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P4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拉萨地区生物有效紫外辐射初步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除多
普布次仁
边多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
研究所
挪威
卑尔根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
研究所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1-486,共6页
基金
西藏自治区科委重点科技项目(项目编号46)资助
文摘
根据1996~1998年由NILUV紫外辐射仪在西藏拉萨地区观测的紫外辐射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拉萨地区生物有效辐射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7年日正午最大生物有效紫外辐射剂量率(UV dose rate)达到500mW m-2,最小值为9.7 mW m-2;晴天时生物有效辐射剂量率的日变化呈规则曲线,且早晚小,中午大;一年中紫外辐射变化的总趋势是由太阳天顶角决定的,紫外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是其最主要、最基本的变化;西藏拉萨地区的月平均红斑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全球其他同纬度地区.
关键词
拉萨地区
生物
有效紫外辐射
Keywords
Lhasa area
ultraviolet radiation
分类号
P422.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桂林水南洞洞穴沉积物的古地磁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彬
Frank Hauge
Reidar Lovlie
Stein-Erik Lauritzen
袁道先
林玉石
张美良
机构
地矿部岩溶地质
研究所
挪威
卑尔根
大学
固体
地球物理研究所
挪威
卑尔根
大学
地质系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50-5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通过对桂林水南洞2.5m厚的洞穴沉积物剖面的古地磁初步研究,其结果及地质证据表明该沉积剖面形成期可能与贾拉米洛正向期对应。根据磁化率、磁性矿物的特征和沉积学特征,对该地区这一地质时期的古环境变化提出以下认识:1.第三暖湿期,以钙华沉积为特征;2.第二干冷期,以含有少量钙质的黄褐色粘土为特征,并以含有高矫顽磁性矿物和低磁化率为特征;3.第二暖湿期,以互层的红褐色粘土、含高含量钙质的粘土或钙华为特征,并以含有低矫顽磁性矿物和高磁化率为特征;4.第一干冷期,以褐灰色粘土为特征,并以含有高矫顽磁性矿物和低磁化率为特征;5.第一暖湿期,以地下河沉积相(砂卵石为主)为特征。
关键词
古地磁
洞穴沉积物
古环境
水南洞
Keywords
Cave sediments
palaeomagnetic records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318.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球变暖与地球“三极”气候变化
李菲
郜永祺
万欣
李倩
郭东林
王朋岭
李惠心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机器学习的原理及其在气候预测中的潜在应用
贺圣平
王会军
李华
赵家臻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拉萨地区生物有效紫外辐射初步分析
除多
普布次仁
边多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桂林水南洞洞穴沉积物的古地磁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
李彬
Frank Hauge
Reidar Lovlie
Stein-Erik Lauritzen
袁道先
林玉石
张美良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