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检验分析
1
作者 张沙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85-88,共4页
目的 探究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对1398株分离菌株进行研究,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种类分布情况、科室分布情况、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情况、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在获取的1398株菌株中... 目的 探究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对1398株分离菌株进行研究,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种类分布情况、科室分布情况、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情况、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在获取的1398株菌株中,肺炎克雷伯菌共298株。标本种类分布中,肺炎克雷伯菌菌株数量最多的是呼吸道标本(126株),其次为痰液标本(70株)、尿液标本(60株),发现肺炎克雷伯菌数量最少的分别为胆汁标本(1株)、腹水标本(1注)、排水标本(1株)。科室分布中,肺炎克雷伯菌菌株数量最多的是内科标本(102株),其次是外科标本(62株),再其次是其他相关科室标本(48株),数量最少的是妇产科标本(1株)。在29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6株,占2.01%。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呋喃妥因的耐药性均<10%,耐药性根据高低顺序排列依次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几乎是所有标本中占比最高的菌种,主要来源于呼吸道、痰液、尿液等,尤其在内科、感染科等分布最多。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常规药物均有耐药性,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做好耐药性检测,并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尽量降低耐药性,提升检验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标本分布 耐药性 菌株 检验
下载PDF
白介素6联合血常规检验在老年COPD患者诊断中的作用
2
作者 程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8期47-49,5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诊断中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联合血常规检验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待的...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诊断中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联合血常规检验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接受IL-6、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并计算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6、白细胞计数更高,而血小板计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6及血常规二者联合检验的准确度与灵敏度分别为95.00%、92.00%,明显高于IL-6检验的74.00%、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35、14.035,P均<0.05)以及血常规检验的80.00%、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5、9.000,P均<0.05)。结论IL-6联合血常规检验用于老年COPD患者诊疗中有不错的作用,根据检测结果可判断患者病情;相比而言,IL-6联合血常规检验要比单一IL-6或血常规检验能取得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 血常规检验 老年COPD 诊断作用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荧光标志技术与PCR检验技术相结合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时秀云 于欣 马苏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9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标志技术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验技术相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24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别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与第二代杂交俘获试验(HC-Ⅱ)检测。比... 目的探讨荧光标志技术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验技术相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24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别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与第二代杂交俘获试验(HC-Ⅱ)检测。比较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HPV检出情况;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HPV阳性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224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中, 76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中CINⅠ级41例, CINⅡ级23例,CINⅢ级12例;72例患者为鳞状上皮病变和慢性宫颈炎。CIN各期患者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HPV检出率与HC-ⅡHPV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状上皮病变和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HPV检出率为62.5%,高于HC-Ⅱ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HPV阳性检出率为75.4%, HC-Ⅱ检测的HPV阳性检出率为62.9%,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HPV阳性检出率高于HC-Ⅱ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10, 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83.0%(186/224),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的Kappa值为0.67,提示虽然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但两种检测方法仍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高危型HPV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临床诊断价值明显,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做为首选的HPV检验方法加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第二代杂交俘获试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肝功检验与血脂血清学指标应用于脂肪肝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程娟 程冉 《中外医疗》 2018年第31期191-192,195,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功检验与血脂血清学指标应用于脂肪肝诊断中的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52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52名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对象的肝功与血脂血清学指标。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肝功检验与血脂血清学指标应用于脂肪肝诊断中的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52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52名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对象的肝功与血脂血清学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血脂血清学指标的不平。结果研究组AST(32.5±5.5)U/L、ALT(50.6±9.5)U/L、GGT(56.5±3.8)U/L显著高于对照组(21.5±4.6)U/L、(31.5±5.8)U/L、(27.5±3.6)U/L (t=7.520、8.856、8.800,P<0.01),AST/ALT比值(0.5±0.2)低于对照组(0.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85,P<0.01)。研究组LDL-C(3.9±1.2)mmol/L、TC(5.4±1.5)mmol/L与TG(3.6±1.2)mmol/L水平高于对照组(2.2±0.6)mmol/L、(4.0±0.5)mmol/L、(1.0±0.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6、6.052、8.523,P<0.01),HDL-C水平(1.0±0.2)mmol/L低于对照组(1.5±0.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5,P<0.01)。结论肝功检验与血脂血清学指标应用于脂肪肝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检验 血脂 血清 脂肪肝
下载PDF
血液病进行血液形态学检验、骨髓活检、免疫分型和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查特点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万继英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7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进行血液形态学检验、骨髓活检、免疫分型和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查特点。方法该次研究对象共有100例,均是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12月所接收的血液病患者,让这100例患者首先接受单独的血液形态学检验,然后再接受多种... 目的探讨血液病进行血液形态学检验、骨髓活检、免疫分型和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查特点。方法该次研究对象共有100例,均是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12月所接收的血液病患者,让这100例患者首先接受单独的血液形态学检验,然后再接受多种诊断方式联合检验,对比单独血液形态学检验与多种诊断联合检验的检出率。结果在该次研究所选取的100例研究对象中,其中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共有40例,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患者共有20例,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共有18例,患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共有16例,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共有6例。在该次研究当中,所选取的100例患者均接受了血液形态学检验,经分析发现对患者进行单独的血液形态学检验,最终对疾病的检出率为45%,但对所选取的100例患者应用血液形态学检验、骨髓活检、免疫分型和细胞遗传学进行联合检验,血液疾病的检出率是100%。两种诊断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P<0.05)。结论在血液病的临床诊断工作当中,血液形态学检验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常规的一种临床诊断方法。患者在接受血液形态学检查之后,若是出现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临床工作者则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血液形态学检验、骨髓活检、免疫分型和细胞遗传学的联合使用检查,以此来提高患者所患血液病的确诊率,进而为患者疾病后续的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液形态学检验 骨髓活检 免疫分型 细胞遗传学 联合检查
下载PDF
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7
6
作者 郭杰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6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于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于该院就诊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中抽取7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入院时间顺序为其进行平均分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检验准备干预,... 目的探讨于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于该院就诊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中抽取7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入院时间顺序为其进行平均分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检验准备干预,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开展生物免疫检验,为观察组患者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开展生物免疫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及灵敏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检验后的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数值。结果观察组检验方法的诊断准确性(94.6%)、特异度(97.3%)及灵敏度(91.9%)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6、6.198、5.638,P<0.05);且观察组检验后所得到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35.4±7.9)pmol/L、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86.3±20.5)pmol/L及促甲状腺激素(TSH)(3.46±0.93)μIU/mL数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1、3.552、15.508,P<0.05)。结论于甲状腺肿瘤生化免疫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提升疾病诊断准确性、特异度及灵敏度,同时可得到更为准确的甲状腺功能相关检验指标数值,该检验技术的相关检验结果可为甲状腺肿瘤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下载PDF
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效果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郭莹莹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第4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之后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检测。...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之后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检测。将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所检测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CLIA与ELISA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与准确率,以及乙肝病毒感染各项血清标志物的诊断阳性率。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诊断出49例患者乙肝患者。CLIA与ELISA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A对乙肝病毒HBeAb、HBeAg、HBsAg的诊断阳性率高于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IA对于患者的检测成本高于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ELISA,CLIA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效果更为理想,适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 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价值和准确率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际珍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0年第10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价值和准确率。方法:抽选本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接收的4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上述观察对象均接受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血常规检测指标值,分析观察... 目的:观察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价值和准确率。方法:抽选本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接收的4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上述观察对象均接受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血常规检测指标值,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b、RBC、MCV以及MCHC、MC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以及RDW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5.56%(43/45)。结论:血常规检验缺铁性贫血的准确率和应用价值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于今后临床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血常规检验 准确率
下载PDF
发热疾病诊断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单群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422-422,共1页
目的分析发热疾病诊断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不同的人群,将我院接受检验的220例对象分为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与观察组(发热疾病患者),每组各110例,并对比两组对象血细胞形态异常率和红细胞形态指标水平。结果观察... 目的分析发热疾病诊断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不同的人群,将我院接受检验的220例对象分为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与观察组(发热疾病患者),每组各110例,并对比两组对象血细胞形态异常率和红细胞形态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血细胞形态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红细胞形态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发热疾病患者临床价值较高,应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疾病诊断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溶血反应对妇幼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矫正措施探究
10
作者 张锡巧 《当代医学》 2022年第25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究溶血反应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矫正措施,以期保障临床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体检科行健康体检的100名妇女和1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验,... 目的探究溶血反应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矫正措施,以期保障临床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体检科行健康体检的100名妇女和1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验,根据是否出现溶血反应分为溶血组(n=50)和常规组(n=150),比较两组生化检测指标水平。结果溶血组血清总蛋白(TP)、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钾(K)离子水平均高于常规组,钠(Na)离子低于常规组,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清蛋白(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溶血反应会影响被检者的部分生化指标水平,临床应对有影响的指标进行矫正,进一步分析造成溶血反应的影响因素,针对可能造成结果偏差的因素进行预防,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反应 生化检验 矫正措施
下载PDF
革兰阳性细菌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清免疫炎性指标水平检测临床价值分析
11
作者 张沙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2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革兰阳性细菌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清免疫炎性指标水平检测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72例革兰阳性细菌感染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革兰阳性菌感染非脓毒症患者72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 目的:分析革兰阳性细菌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清免疫炎性指标水平检测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72例革兰阳性细菌感染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革兰阳性菌感染非脓毒症患者72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降钙原素(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4、-千扰素(Interferon-,IFN),比较各组间差异。研究组患者根据治疗后30天(Day,d)的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血清指标,ROC分析影响近期预后的指标。结果:研究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FN-/IL-4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30d,研究组患者有1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0.83%。死亡组年龄、入院APACHEⅡI评分和SOFA评分均大于存活组(P<0.05);经倾向匹配法进行匹配,共得到12对患者,死亡组PCT、IL-6水平均高于存活组,IFN-/IL-4比值低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IL-6水平和IFN-/IL-4比值均具有预测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P<0.05)。结论: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死亡患者炎症反应比存活患者更严重,且血清PCT、IL-6水平和IFN-/IL-4比值可能具有预测革兰阳性菌感染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阳性细菌 脓毒症 免疫炎性指标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功能损害检测的灵敏度及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素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2期3376-3377,3380,共3页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 C)对早期肾功能损害检测的灵敏度及临床价值。方法将148例慢性肾病患者依据内生肌酐清除率(ECCR)分为早期肾功能不全组和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以52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Cys C、血肌酐(SCR...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 C)对早期肾功能损害检测的灵敏度及临床价值。方法将148例慢性肾病患者依据内生肌酐清除率(ECCR)分为早期肾功能不全组和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以52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Cys 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ECCR水平,评价Cys C、BUN、SCR阳性表达率以及与ECCR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晚期肾功能不全患者Cys C、BUN、SCR和ECCR均有明显变化(P<0.05),早期肾功能不全组仅Cys C、ECCR水平有明显变化(P<0.05);阳性检测出率结果表明,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Cys C、BUN、SCR表达率均为100.00%,早期肾功能不全组Cys C为94.57%,而SCR、BUN仅分别为27.17%、3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和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Cys C、BUN、SCR与ECCR相关性良好,均以Cys C相关系数最高。结论相比于BUN、SCR,Cys C可更加灵敏、准确检测肾功能早期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 肾功能损害 内生肌酐清除率 血肌酐 尿素氮
下载PDF
联合检测PTH和NT-proBNP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程娟 程冉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中甲状旁腺激素(PTH)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的AHF患者112例为AHF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AHF组根据病情分为轻度心衰组(6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中甲状旁腺激素(PTH)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的AHF患者112例为AHF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AHF组根据病情分为轻度心衰组(62例)和重度心衰组(50例);根据近期预后情况分为事件组(47例)和非事件组(65例)。分别检测并比较各组间血清PTH和血浆NT-proBNP的水平,及对AHF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HF组患者血清PTH[(46.45±10.42)ng/L比(86.24±15.68)ng/L]和血浆NT-proBNP[(420.45±68.73)ng/L比(2678.34±211.06)ng/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01);与轻度心衰组比较,重度心衰组患者血清PTH[(66.47±10.65)ng/L比(82.06±11.86)ng/L]和血浆NT-proBNP[(2001.45±119.83)ng/L比(2607.34±118.53)ng/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01);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患者血清PTH[(68.53±8.75)ng/L比(80.04±12.86)ng/L]和血浆NT-proBNP[(2116.66±119.79)ng/L比(2563.29±145.52)ng/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01);与单纯PTH或NT-proBNP检测比较,PTH联合NT-proBNP检测对各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显著提高(P<0.05或<0.01)。结论:联合检测PTH和NT-proBNP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评估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甲状旁腺素 利钠肽
下载PDF
216例男性不育患者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志珍 刘爱云 万继英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7年第2期84-84,40,共2页
关键词 男性不育症 性染色体异常 细胞遗传学分析 克氏综合征 患者 睾丸发育 常染色体 结构异常 无精子症 减数分裂
下载PDF
定量检测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磁微粒吖啶酯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俊辉 韩东 +1 位作者 刘凤林 韦妮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2期3073-3076,3080,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定量检测血清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磁微粒吖啶酯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并评价该试剂盒的检测性能。方法分别制备鼠抗IgG抗体-吖啶酯发光试剂和人甲状腺球蛋白抗原-磁微粒偶联物,优化并建立定量检测TgAb水平的磁... 目的制备一种定量检测血清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磁微粒吖啶酯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并评价该试剂盒的检测性能。方法分别制备鼠抗IgG抗体-吖啶酯发光试剂和人甲状腺球蛋白抗原-磁微粒偶联物,优化并建立定量检测TgAb水平的磁微粒吖啶酯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组装成试剂盒后进行检测性能评估。结果该试剂盒对血清TgAb检测灵敏度为0.8 IU/mL,线性范围在5~2000 IU/mL;与血清中潜在交叉反应物均无明显交叉反应;高、中、低浓度的抗人TgAb国家标准品在批内、批间相对偏差为1.15%~6.70%;批内、批间变异系数为1.50%~3.84%;与临床用试剂盒检测比对相关系数为0.9680。健康人群的参考区间初步判定为≤111.65 IU/mL。结论磁微粒吖啶酯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可用于临床血清中TgAb水平的准确、特异性检测,为甲状腺异常的快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室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 吖啶酯 试剂盒
下载PDF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出现误诊与漏诊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万继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7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出现误诊与漏诊的原因。方法研究对象共120例均是2016年8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到本院接受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患者,其中有4例出现误诊与漏诊的患者,将所选取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出现误诊与漏诊的原因。方法研究对象共120例均是2016年8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到本院接受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患者,其中有4例出现误诊与漏诊的患者,将所选取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所选取的120例患者在接受了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以及确诊检查之后,统计120例患者漏诊、误诊的的情况。经分析使用血液细胞形态学进行检验的准确率为96.67%,使用显微镜方式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的确诊率为100.00%。两种诊断方法的确诊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虽然使用血液分析仪来进行血液细胞形态学测定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便利度,但其对疾病的确诊率却是不如显微镜下检查的,对此血液分析仪还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下检查的地位,其只能作为疾病筛查工作的手段之一,在检查过程中,为了避免患者出现漏诊、误诊现象,工作人员还需使用其他检查手段对患者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细胞形态学 检查 误诊 漏诊 原因
下载PDF
细支气管肺泡癌并肺结核漏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帅智闯 史常勤 +1 位作者 张蕊 朱宁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5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漏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例粟粒型肺结核并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因咳嗽、低热、盗汗2个月,高热3 d入院。在外院误诊为肺部感染,转我院后经胸部CT、痰找抗酸杆菌和抗结核抗体...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漏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例粟粒型肺结核并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因咳嗽、低热、盗汗2个月,高热3 d入院。在外院误诊为肺部感染,转我院后经胸部CT、痰找抗酸杆菌和抗结核抗体等检查确诊粟粒型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后症状好转。但出院1个月后症状明显加重,支气管镜肺活检证实漏诊细支气管肺泡癌。结论对于肺部弥漫性结节性病变患者,即使有粟粒型肺结核的确诊证据,也要警惕合并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肿瘤 漏诊
下载PDF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莹莹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2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导致妊娠期甲减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单县东大医院产科建档的100例妊娠合并甲减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100名同期产检的正常孕妇作为...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导致妊娠期甲减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单县东大医院产科建档的100例妊娠合并甲减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100名同期产检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导致妊娠期甲减的危险因素。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所有孕妇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给予观察组孕妇左甲状腺素钠、甲状腺片,比较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两组不同既往流产史和既往妊娠次数的孕妇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中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既往生育次数、生育间隔时间的孕妇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中,年龄≥35岁〔优势比(OR)=2.457,95%可信区间(95%CI)为1.193~3.107,P=0.003〕、BMI≥24 kg/m^(2)(OR=2.369,95%CI为1.207~3.114,P=0.005)、既往生育次数≥3次(OR=2.418,95%CI为1.245~3.098,P=0.004)、生育间隔时间≥10年(OR=2.687,95%CI为1.392~3.045,P=0.004)均为导致妊娠期发生甲减的危险因素。观察组的FT_(3)、FT_(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T_(3)(pmol/L):3.09±1.02比4.52±1.45,FT_(4)(pmol/L):14.38±2.89比18.69±3.40,TSH(mU/L):6.43±2.10比2.85±0.94,均P<0.05〕。经对症治疗后,观察组孕妇的血清FT_(3)、FT_(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S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T_(3)(pmol/L):4.38±1.10比3.09±1.02,FT_(4)(pmol/L):17.91±3.16比14.38±2.89,TSH(mU/L):3.57±1.18比6.43±2.10,均P<0.05〕。观察组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新生儿Apag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孕妇合并甲减主要受年龄、BMI、既往生育次数、生育间隔时间的影响,临床上可根据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干预。而妊娠合并甲减孕妇的甲状腺功能普遍发生异常,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可尽早检出甲减,再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可纠正孕妇甲状腺功能异常,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检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郭杰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0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I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3月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39例)和重度组(20例);另选择90例健...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I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3月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39例)和重度组(20例);另选择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所有受检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IgA、IgG、IgM水平,分析并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g水平以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Ig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Ig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IgA(g/L):4.03±1.21比2.65±0.83,IgG(g/L):14.56±3.08比11.37±2.54,IgM(g/L):2.94±0.90比1.93±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IgA、IgG、IgM水平逐渐升高〔IgA(g/L):3.63±0.42、4.01±0.39、4.43±0.41,IgG(g/L):13.24±1.29、14.50±1.21、16.75±1.23,IgM(g/L):2.68±0.24、2.92±0.25、3.19±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A、IgG、IgM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760、0.798、0.727,P=0.002、0.007、0.003)。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普遍出现Ig异常升高,随病情加重,Ig升高越明显,临床上可将Ig检验作为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及病情评估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临床医学检验
下载PDF
苯胺急性中毒血液中变性珠蛋白小体的检测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3
20
作者 万继英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6期15-15,共1页
目的:了解苯胺急性中毒血液中变性珠蛋白小体的检测及防治措施。方法:在洁净玻片一端的1/3处,滴加1滴体积分数为0.7%的奈尔兰溶液,待乙醇挥发至干。手指毛细血管采血20μl加入其上,用推片的一端混合均匀,活体染色5~8min,将... 目的:了解苯胺急性中毒血液中变性珠蛋白小体的检测及防治措施。方法:在洁净玻片一端的1/3处,滴加1滴体积分数为0.7%的奈尔兰溶液,待乙醇挥发至干。手指毛细血管采血20μl加入其上,用推片的一端混合均匀,活体染色5~8min,将血液与染液的混合物推薄片,干后在血膜处滴加香柏油直接油镜检查,进行变性珠蛋白小体计数。此小体的直径1~2μm,圆形或椭圆形,沉积于红细胞膜的附近,经用奈尔兰活体染色后呈蓝色或绿色并有折光性。结果:病人中毒7h后血液中析出变性珠蛋白小体23个(每1000个红细胞),第3天达到高峰(每1000个红细胞371个),此时病人可出现血红蛋白尿。以后随病情好转,血液中变性的珠蛋白小体逐渐减少,第10天降为正常。结论:苯胺的衍生物苯胲、硝基苯的衍生物苯醌亚胺均可使血红蛋白氧化成舍三价铁的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导致病人出现发绀及一系列缺氧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中毒 珠蛋白小体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