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陆画图像的文化价值——以石家庄毗卢寺水陆画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苏金成 《佛教文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6-103,113-119,共8页
水陆画是供举行水陆法会时使用,它既是宗教绘画,又是民俗艺术。本文通过对毗卢寺水陆画的宗教文化与绘画艺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明代初期三教融合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并与民间信仰、民风... 水陆画是供举行水陆法会时使用,它既是宗教绘画,又是民俗艺术。本文通过对毗卢寺水陆画的宗教文化与绘画艺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明代初期三教融合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并与民间信仰、民风民俗融为一体,民间艺术家们正是借助宗教题材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表现自己的审美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画 毗卢寺 文化价值 石家庄 图像 中国传统文化 民间艺术家 水陆法会
下载PDF
各具特色的中国地方漆艺——北方漆艺 被引量:6
2
作者 长北 《中国生漆》 2010年第1期10-16,共7页
本文按艺术风格的不同,将我国现代漆器归为七大类,分类介绍其历史沿革、工艺特色、漆艺名人。
关键词 漆艺 漆器 漆画
下载PDF
各具特色的中国地方漆艺——江南漆艺 被引量:4
3
作者 长北 《中国生漆》 2009年第2期23-33,共11页
本文按艺术风格的不同,将我国现代漆器归为七大类,分类介绍其历史沿革、工艺特色、漆艺名人。
关键词 漆艺 漆器 漆画
下载PDF
五代嵌螺钿漆经匣与北宋嵌螺钿漆经匣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长北 《中国生漆》 2014年第4期24-25,共2页
作者通过对湖州市博物馆藏五代《嵌螺钿漆经匣》与苏州市博物馆藏北宋《嵌螺钿漆经匣》的观摩考察与比较分析,认为中国平磨硬螺钿工艺北宋早期比五代有长足进步,用材也更讲究,并以其它例证认为,犀皮、末金镂、金银平脱、螺钿平脱等髹饰... 作者通过对湖州市博物馆藏五代《嵌螺钿漆经匣》与苏州市博物馆藏北宋《嵌螺钿漆经匣》的观摩考察与比较分析,认为中国平磨硬螺钿工艺北宋早期比五代有长足进步,用材也更讲究,并以其它例证认为,犀皮、末金镂、金银平脱、螺钿平脱等髹饰工艺于唐五代诞生并先后成熟,它是东晋推光漆髹涂时髦之后研磨推光技艺接踵出现并于唐代成熟的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博物馆 湖州市博物馆 苏州市博物馆 嵌螺钿漆经匣
下载PDF
西南漆器髹饰工艺现状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长北 《中国生漆》 2013年第2期10-15,共6页
作者叙述了前往西南进行漆器髹饰工艺现状调查的经过,指出化工"漆器"对漆器髹饰工艺的丰厚传统已经造成毁灭性杀伤,指出各级政府应保护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传人"应坚守传统工艺,坚守大漆髹饰工艺的传承。
关键词 漆器 髹饰工艺 “非遗”
下载PDF
宋元民用漆器之美 被引量:1
6
作者 长北 《中国生漆》 2016年第2期1-6,共6页
作者系统梳理了江苏等地出土的宋元民用漆器,认为宋元民用漆器造型概括洗练,美感优雅静穆,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格调极高。
关键词 宋元 民用漆器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电影的反殖民主义运动
7
作者 王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9-20,共2页
本文以大量的事例雄辩地证明了一个史实,虽然日本殖民者对台湾艺术侵略和同化了50年,却始终不能改变台湾人民的中华之魂。台湾电影界与台湾电影人为了捍卫民族艺术,与殖民统治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体现了台湾人民爱国爱艺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 台湾电影 大陆电影 抗争
下载PDF
从文化心理模式的角度探寻江南古镇居住空间的成因
8
作者 羊笑亲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0年第8期78-80,共3页
环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空间,活动的舞台。环境不仅需要保护,而且需要美化,使人身处其中心旷神怡,身心得到陶养,时时焕发活力。环境设计已成为当前人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 居住空间 江南古镇 心理模式 成因 文化 环境设计 人类生存 舞台
下载PDF
日本漆器之町考察记行
9
作者 长北 《中国生漆》 2015年第3期45-46,共2页
2008年11月,中国漆艺代表团一行八人应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邀请,在东京参加"国际漆艺教育研讨会"以后,往日本漆器之町木曾考察。从横滨樱木町转车三次,行车六时,来到位于中部山区的木曾,日本漆艺家伊藤猛接我们下榻在奈良井。夜... 2008年11月,中国漆艺代表团一行八人应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邀请,在东京参加"国际漆艺教育研讨会"以后,往日本漆器之町木曾考察。从横滨樱木町转车三次,行车六时,来到位于中部山区的木曾,日本漆艺家伊藤猛接我们下榻在奈良井。夜里雨声哗哗,天亮后,雨势转小。我信步走出旅馆,见此村建于山间平地,主街向南北延伸,街尽头云腾雾动,山峰忽隐忽现;条条短巷皆屏山而建,向东、西呈鱼脊形展开,巷子尽头皆山色烂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山区 中国漆 教育研讨会 乔十光 髹饰录 蓓蕾漆 松本 绘画性 格子门 书法作品
下载PDF
仇英之女仇珠绘画分析及女承父业现象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姗 《书画艺术》 2011年第3期22-24,共3页
仇珠,江苏太仓人,号杜陵内史,生活于明代中叶,自幼观仇英作画,渐通笔墨之道,尤擅仕女道释。一、仇珠生卒年考证《中国历代书画篆刻家字号索引》记载仇珠为嘉靖时人,其生平少见记载,作品多不纪年,考证颇难。
关键词 仇英 解读 绘画 明代中叶 篆刻家 生卒年 记载 考证
下载PDF
莫奈与草垛
11
作者 张林 《剧影月报》 2008年第4期122-122,共1页
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是19世纪印象派的奠基人,被誉为“印象主义之父”。他一生始终贯彻印象派的创作理念,致力于对“光”和“色”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他摆脱了传统的绘画题材、故事情节、创作思想和构图的束缚,强调对生... 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是19世纪印象派的奠基人,被誉为“印象主义之父”。他一生始终贯彻印象派的创作理念,致力于对“光”和“色”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他摆脱了传统的绘画题材、故事情节、创作思想和构图的束缚,强调对生活和自然的主观感受和印象,颠覆了19世纪以前传统绘画的“固有色”的色彩观念.致力于“环境色”的研究,打破了传统以褐色为画面的基调,描绘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色彩细微的运动,物体反射、折射光下的色彩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赋予了艺术品永恒的艺术魅力,对以后的绘画流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奈 传统绘画 19世纪 色彩观念 印象派 印象主义 创作理念 绘画题材
下载PDF
当代艺术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及其困境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亚丹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6X期12-15,共4页
在当代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中,人们一直强调其实证性以便为艺术学和美学划界,这使得实证研究已经超越了方法论的地位,形成一种主义。但何为实证?何为实证主义?可以说,艺术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是以一种物性遮蔽了研究对象的艺术性。
关键词 艺术学 实证主义 经验意义 艺术符号
原文传递
世博会:空间艺术的展示,展示艺术的空间——兼谈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安华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95-296,共2页
世博会是全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最具有社会效应的展览活动,世博会的举办为各国建筑师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的舞台。回顾世博会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它已经成为全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体现,成为国与国之间比拼创造力的考场,一个和平... 世博会是全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最具有社会效应的展览活动,世博会的举办为各国建筑师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的舞台。回顾世博会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它已经成为全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体现,成为国与国之间比拼创造力的考场,一个和平的竞技场。通过这一平台,各国各显所长,共同演绎人类社会的文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寓意"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城市文明的历程,展现了中国地域与文化特征,并展示出中国建筑师的设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中国馆 空间艺术 展示 城市
原文传递
俞剑华评价王维商榷
14
作者 长北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11,共3页
本文对俞剑华《再谈文人画》、《历代对于王维的评价》、《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三篇论文关于王维的评价提出商榷,并以五点理由支持董其昌"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的观点,指出"破墨"新体为文人画的降生提供了新的形... 本文对俞剑华《再谈文人画》、《历代对于王维的评价》、《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三篇论文关于王维的评价提出商榷,并以五点理由支持董其昌"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的观点,指出"破墨"新体为文人画的降生提供了新的形式,绘画文学化为文人画的降生提供了新的内容,加上安史之乱以后士大夫心境和社会审美的变化,写心为主的文人画才得以降生。王维在司空图、张彦远理论之先,开始了绘画审美转折的实践探索,开创了绘画的文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剑华 王维 水墨 文人画
原文传递
论禅宗诗歌的“陌生化”表现手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敏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70,共8页
本文初次从"陌生化"角度分析探讨禅宗诗歌的表现手法。禅宗诗歌业已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陌生化"应用体系,其特点在于外乖常理而内合佛理,以表象的直观传达凝炼的哲理,并通过营造适宜的"心理距离"使参... 本文初次从"陌生化"角度分析探讨禅宗诗歌的表现手法。禅宗诗歌业已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陌生化"应用体系,其特点在于外乖常理而内合佛理,以表象的直观传达凝炼的哲理,并通过营造适宜的"心理距离"使参禅者产生"陌生化"的感受。禅诗"陌生化"的手法源于禅宗"但参活句,莫参死句"思想的影响,它和禅宗世界观中作为核心的"自性"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诗 陌生化 佛理 表现手法
原文传递
刍议禅宗思想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16
作者 潘平 《汉字文化》 2017年第22期60-63,共4页
禅宗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突出人性的自觉,实现了由佛教的自我内观向自然客观境界的转向,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绘画也以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与中... 禅宗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突出人性的自觉,实现了由佛教的自我内观向自然客观境界的转向,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绘画也以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与中国禅文化相互交融并逐步成为中国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宗是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它不但在中国宗教界影响广泛,而且在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山水画与禅宗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本文尝试着就禅宗的主要思想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反映以及禅宗思想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的影响进行简单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思想 山水画 起源与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