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资源学课程野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5
1
作者 严辉 巢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8期11584-11586,共3页
依托先进、规范的中药资源调查"3S"技术平台,将区域特色中药资源调查与野外实践教学有机整合。通过对中药资源学课程野外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等进行改革探索,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 依托先进、规范的中药资源调查"3S"技术平台,将区域特色中药资源调查与野外实践教学有机整合。通过对中药资源学课程野外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等进行改革探索,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对提高中药资源学课程野外实践教学质量、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学 野外实践教学 改革
下载PDF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79
2
作者 邱萍 李相 +4 位作者 孔德松 曾善静 祖亚威 王允 潘苏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0-163,共4页
随着酒精性肝病(ALD)发病率逐年增长,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ALD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以往主要集中在乙醇代谢过程引起氧化应激和谷胱甘肽耗竭、营养不良、内毒素激活枯否细胞而引起相关炎... 随着酒精性肝病(ALD)发病率逐年增长,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ALD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以往主要集中在乙醇代谢过程引起氧化应激和谷胱甘肽耗竭、营养不良、内毒素激活枯否细胞而引起相关炎症上。最新研究发现,脂代谢、肝再生和凋亡、肝脏抗氧化等多种信号转导通路、肠道菌群紊乱、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参与ALD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将目前有关ALD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自然病程研究、流行现状和其它影响因素,对ALD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氧化应激 脂质过氧化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炎症 发病机制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与肿瘤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刘兆国 朱智杰 +5 位作者 周梁 田超 王爱云 陈文星 郑仕中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45-1048,共4页
Notch信号是一个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多个物种之中,它是介导细胞和细胞之间直接接触的主要信号通路之一,调控了多细胞机体的细胞凋亡、增殖和分化。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或结构性活化... Notch信号是一个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多个物种之中,它是介导细胞和细胞之间直接接触的主要信号通路之一,调控了多细胞机体的细胞凋亡、增殖和分化。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或结构性活化与多种组织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关,该文对Notch信号通路的组成以及该通路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探讨Notch信号通路紊乱诱导肿瘤形成的机制及其与肿瘤治疗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信号通路 生理效应 信号调节 异常表达 肿瘤形成 分子机制
下载PDF
肠道菌群对慢性肝脏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4
作者 吴夏飞 连娜琦 +3 位作者 陆春风 张峰 陆茵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44-1647,共4页
慢性肝脏疾病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在肝脏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肠道微生物的产生能够激活体内免疫系统,导致促炎症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其中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 慢性肝脏疾病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在肝脏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肠道微生物的产生能够激活体内免疫系统,导致促炎症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其中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等。其并发症有全身性菌血症、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肾功能衰竭,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肠道菌群的改变与慢性肝脏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改善肠道微生态系统已经成为治疗慢性肝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慢性肝病 细菌易位 内毒素 肝炎 肝硬化
下载PDF
复方银杏制剂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3
5
作者 邱萍 刘平平 +4 位作者 孔德松 李相 李寰舟 王娟红 潘苏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3-379,共7页
目的探讨复方银杏叶制剂(CGB)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KM小鼠,按照分组分别ig给予CGB 0.125,0.25和0.75 g·kg-1、银杏叶提取物(GBE)0.125 g·kg-1及联苯双酯(Bif)0.15 g·kg-1,连续8周,于第4和第8... 目的探讨复方银杏叶制剂(CGB)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KM小鼠,按照分组分别ig给予CGB 0.125,0.25和0.75 g·kg-1、银杏叶提取物(GBE)0.125 g·kg-1及联苯双酯(Bif)0.15 g·kg-1,连续8周,于第4和第8周末分别单次ig 56%白酒0.01和0.016 L·kg-1。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线粒体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GO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细胞色素P450(CYP)2E1、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和TNF-α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GOT和mGOT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CGB 0.25和0.75及Bif 0.15 g·kg-1组GOT和mGOT活性显著降低(P<0.05,P<0.01);各组间血清GP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HE染色显示,CGB 0.25和0.75 g·kg-1组肝细胞脂肪空泡和炎症细胞浸润显著改善,且效果优于GBE。CGB可显著增强模型小鼠肝组织Nrf2表达,量效关系均呈正相关(r=0.942,P<0.01);并显著降低肝组织CYP2E1和TNF-α表达,量效关系均呈负相关(r=-0.987,P<0.05;r=-0.940,P<0.05);此外,CGB组血清TNF-α水平亦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CGB减轻酒精导致急性肝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肝组织Nrf2表达、抑制CYP2E1和TNF-α表达并降低血清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银杏叶制剂 肝损伤 氧化应激 细胞色素P450 2E1 核因子相关因子2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川芎嗪对肿瘤介导的血液高凝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生 赵杨 +4 位作者 陶丽 王爱云 陈文星 郑仕中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9-715,共7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抗肿瘤转移作用与改善肿瘤介导的高凝状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57BL6小鼠的实验性转移模型,考察川芎嗪体内对肿瘤血行转移的影响,通过血液APTT、PT、TT、FIB检测考察肿瘤对凝血时间的影响及药物对其的改善作用,同... 目的研究川芎嗪抗肿瘤转移作用与改善肿瘤介导的高凝状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57BL6小鼠的实验性转移模型,考察川芎嗪体内对肿瘤血行转移的影响,通过血液APTT、PT、TT、FIB检测考察肿瘤对凝血时间的影响及药物对其的改善作用,同时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浆t-PA、u-PA、PAI反映纤溶系统的活性变化,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肽A反映纤维蛋白的生成情况,检测血浆中FXⅢ来反映纤维蛋白的稳定程度。结果体内川芎嗪72 mg·kg-1能够抑制B16F10实验转移,明显减少肺转移结节数量。实验性转移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凝血时间明显缩短,表现出血液高凝状态,给予川芎嗪8、24、72 mg·kg-1,不同时间均可以不同程度的延长APTT、PT、TT、FIB,并能抑制纤维蛋白的形成和稳定,进而改善肿瘤引起的血液高凝。结论肿瘤转移会引起血液的高凝,且随着转移时间的延长,血液高凝程度加剧。川芎嗪能够改善肿瘤介导的高凝状态,可能与其抗肿瘤转移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高凝 川芎嗪 纤维蛋白原 实验性转移 肿瘤 纤溶系统
下载PDF
肝窦内皮细胞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晨曦 卞勉励 +5 位作者 陈星燃 赵士峰 金欢欢 陈琴 张峰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3,共5页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作为肝脏中比例最高的非实质细胞,其窗孔结构和高内吞清除能力在肝脏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LSECs主要通过发挥抗炎、内吞、分泌促血管生成信号分子和维持HSCs表型...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作为肝脏中比例最高的非实质细胞,其窗孔结构和高内吞清除能力在肝脏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LSECs主要通过发挥抗炎、内吞、分泌促血管生成信号分子和维持HSCs表型等作用,参与调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再生、肝纤维化等肝脏病理过程。该文就LSECs正常生理功能及其在各种病理状态下发挥的不同作用作一综述,旨在通过靶向LSECs为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内皮细胞 肝窦毛细血管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 肝细胞性肝癌 肝再生 肝纤维化
下载PDF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3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自力 赵士峰 +4 位作者 许文萱 张峰 吴丽 陆茵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46-1651,共6页
肝纤维化是继发于各种慢性肝损伤之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其发病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与降解动态平衡发生紊乱,最终导致ECM过度沉积。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 肝纤维化是继发于各种慢性肝损伤之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其发病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与降解动态平衡发生紊乱,最终导致ECM过度沉积。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的调控,其中很多靶点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尚没有完全定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SOCS-3可通过调控肝脏内炎症反应、细胞增殖活化、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等影响肝脏疾病的发展进程。许多学者认为SOCS-3可作为肝纤维化疾病诊断、预测预后的生物分子指标以及治疗靶标。该文从SOCS-3系统概述、SOCS-3与肝纤维化关系、SOCS-3在防治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等方面综述了SOCS-3在防治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S-3 肝纤维化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细胞外基质 肝星状细胞
下载PDF
脂多糖/Toll样受体4信号转导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朱晓静 张峰 +4 位作者 孔德松 陆茵 王爱云 陈文星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09,共4页
Toll样受体4(TLR4)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能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脂多糖结合,启动天然免疫反应和获得性免疫反应,有效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肝中所有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都能表达TLR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肝中的一些... Toll样受体4(TLR4)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能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脂多糖结合,启动天然免疫反应和获得性免疫反应,有效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肝中所有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都能表达TLR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肝中的一些细胞如肝星状细胞、枯否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能通过各自表面的脂多糖/TLR4信号转导途径,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共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本文就对脂多糖/Toll样受体4信号转导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脂多糖 信号转导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在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及姜黄素干预效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自力 张涉 +5 位作者 郭瑶 王妤清 倪雯霞 张衍 孔德松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631,共6页
目的探究大麻素受体在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中的作用及姜黄素的干预效应,为阐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机理及姜黄素抗肝纤维化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MTT法检测CBR1激动剂NADA与拮抗剂AM251,CBR2激动剂JWH015与拮抗剂AM630对HSCs增殖的影响;West... 目的探究大麻素受体在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中的作用及姜黄素的干预效应,为阐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机理及姜黄素抗肝纤维化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MTT法检测CBR1激动剂NADA与拮抗剂AM251,CBR2激动剂JWH015与拮抗剂AM630对HS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M251对HSCs中ERK、JNK、p38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影响;Western bolt与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了姜黄素对HSCs中两种类型大麻素受体CBR1与CBR2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olt检测在姜黄素对CBR1激动剂与拮抗剂的刺激下HSCs产生的细胞外基质(ECM)成分α1(I)collagen和Fibronectin的影响。结果激动CBR1可促进HSCs的增殖,相反拮抗CBR1后则可以抑制HSCs的增殖(P<0.05);而激动CBR2也可抑制HSCs的增殖(P<0.05),但抑制CBR2对HSCs的增殖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CBR1拮抗剂AM251能够明显抑制ERK与JNK的磷酸化,并呈剂量依赖性的关系(P<0.05,P<0.01),但对p38蛋白表达的影响较小(P>0.05)。姜黄素可抑制HSCs中CBR1的表达(P<0.05),对CBR2蛋白表达的影响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CBR1激动剂导致的ECM成分表达的上升,并可协同CBR1拮抗剂抑制HSCs表达ECM成分的作用(P<0.05,P<0.01)。结论大麻素受体在HSCs的增殖活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姜黄素 大麻素受体 增殖 MAPK信号通路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丹皮酚体外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魏东华 孔德松 +3 位作者 张自力 倪春艳 张雪娇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HSC加入丹皮酚1.66~49.8 mg·L-1作用48 h后,MTT比色法和锥虫蓝染色法检测HSC的存活率。HSC与丹皮酚33.2 mg·L-1分别作用6,12,24,36和48 h,锥虫蓝染色法检测HSC...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HSC加入丹皮酚1.66~49.8 mg·L-1作用48 h后,MTT比色法和锥虫蓝染色法检测HSC的存活率。HSC与丹皮酚33.2 mg·L-1分别作用6,12,24,36和48 h,锥虫蓝染色法检测HSC的存活率。HSC与丹皮酚1.66~69.7 mg·L-1作用48 h用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LDH活性。丹皮酚1.66~49.8 mg·L-1与HSC作用24 h分别用光学显微镜、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SC细胞形态、细胞凋亡和凋亡率;丹皮酚1.66~49.8 mg·L-1作用48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MTT实验结果表明,丹皮酚16.6~49.8 mg·L-1对HSC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效应关系(r=0.955,P<0.05),作用48 h时IC50值为105.4 mg·L-1。锥虫蓝染色实验结果表明,丹皮酚对HSC存活率的抑制作用不仅具有浓度效应关系(r=-0.936,P<0.05),浓度为33.2 mg·L-1时还具有时间效应关系(r=-0.965,P<0.05)。丹皮酚16.6~69.7 mg·L-1作用48 h无明显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丹皮酚8.3~49.8 mg·L-1作用24 h能显著促进HSC细胞凋亡(P<0.05),且具有浓度效应关系(r=0.920,P<0.05)。丹皮酚33.2和49.8 mg·L-1作用48 h可调节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增加(P<0.01),S期细胞减少(P<0.01),具有浓度依赖性(r=0.980,P<0.05)。结论丹皮酚具有促进HSC凋亡和抑制HSC增殖的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凋亡 增殖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抑制B16F10黑色素瘤肺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尧 岳志强 +4 位作者 陶丽 朱智杰 王爱云 陈文星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04-1408,共5页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S考察NCTD对uPA(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诱导B16F10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C57BL/6小鼠的实验性转移模型考察NCTD在转移灶...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S考察NCTD对uPA(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诱导B16F10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C57BL/6小鼠的实验性转移模型考察NCTD在转移灶对B16F10增殖的影响;计算机虚拟筛选分析NCTD作用靶点;体外考察NCTD对uPA酶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癌及癌旁组织uPA及其下游蛋白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 NCTD与uPA在空间结构上可紧密结合,体外NCTD 10μmol·L-1即能明显抑制uPA酶的活力以及B16F10增殖的能力,体内NCTD 4 mg·kg-1可明显减少B16F10细胞在体内肺转移结节和uPA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NCTD具有抗黑色素瘤B16F10细胞转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在转移灶分泌的uPA酶的活力以及降低了uPA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A 去甲斑蝥素 黑色素瘤 实验性转移 分子对接 酶活力检测
下载PDF
肝纤维化进程中细胞衰老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孔德松 魏东华 +5 位作者 张峰 张自力 陆茵 王爱云 陈文星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8-691,共4页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脱离细胞周期并不可逆地丧失增殖能力后进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客观规律。细胞衰老与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存在密切关系。肝星状细胞的大量活化、增殖和肝细胞的凋亡是肝纤维化病理进程中的关...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脱离细胞周期并不可逆地丧失增殖能力后进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客观规律。细胞衰老与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存在密切关系。肝星状细胞的大量活化、增殖和肝细胞的凋亡是肝纤维化病理进程中的关键事件,促进肝星状细胞的衰老可阻断其活化从而实现抗肝纤维化的效果;肝细胞与胆管上皮细胞等各类型细胞的衰老在肝纤维化进程中也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细胞衰老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衰老 肝硬化 肝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自力 张衍 +5 位作者 张涉 段旭酉 郭瑶 倪雯霞 王妤清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3,共4页
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和细胞生化过程,受到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的调控。在这个复杂的调控网络中涉及到很多作用靶标,但很多靶点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尚没有完全定论。发生肝纤维化后,如无有效的治... 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和细胞生化过程,受到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的调控。在这个复杂的调控网络中涉及到很多作用靶标,但很多靶点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尚没有完全定论。发生肝纤维化后,如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最终将恶化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肝脏解毒功能下降,从而使循环血液中内毒素增加,导致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门脉高压、内毒血症、高动力循环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麻素受体参与急、慢性肝病及其并发症的改善与恢复过程,被认为是抗肝纤维化的潜在治疗靶点。该文从大麻素系统概述、大麻素受体与肝纤维化、大麻素受体防治肝纤维化的信号通路、大麻素及其受体在肝硬化并发症中的作用等方面综述了大麻素受体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受体 肝纤维化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细胞外基质 肝星状细胞
下载PDF
海参粘多糖对肿瘤细胞介导的凝血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杨 王生 +4 位作者 陶丽 王爱云 陈文星 郑仕中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7-802,共6页
目的探究海参粘多糖(hGAG)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介导的凝血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为模型,观察经不同浓度的hGAG处理后的肿瘤细胞对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采用S-2222发光底物检测凝血因子Xa(FXa)的生成;... 目的探究海参粘多糖(hGAG)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介导的凝血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为模型,观察经不同浓度的hGAG处理后的肿瘤细胞对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采用S-2222发光底物检测凝血因子Xa(FXa)的生成;以Fluo-4/AM为荧光探针,在荧光酶标仪下检测细胞Ca2+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组织因子(TF),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的方法分别对TF的mRNA和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观察hGAG对AKT、MAPK、NF-κB等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hGAG 0.01~1μmol.L-1可以呈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延长肿瘤细胞诱导的血浆复钙时间,并降低FXa的生成,对Ca2+无明显影响,而能够下调TF的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p38的磷酸化而对其它信号通路无明显影响。结论 hGAG通过下调TF的表达及p38的磷酸化而抑制MDA-MB-231细胞诱导的凝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粘多糖 凝血过程 MDA-MB-231 组织因子 信号通路 P38
下载PDF
GC-MS法分析有氧和充氮加热条件下吉马酮和莪术二酮的化学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珅 崔小兵 +1 位作者 陈建伟 刘晓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8-812,共5页
目的分析吉马酮和莪术二酮在有氧和充氮保护条件下加热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以寻找温莪术炮制理论依据。方法采用GC-MS技术并结合NIST软件分析莪术二酮和吉马酮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吉马酮性质不稳定,在有氧条件下吉马酮会完全分解... 目的分析吉马酮和莪术二酮在有氧和充氮保护条件下加热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以寻找温莪术炮制理论依据。方法采用GC-MS技术并结合NIST软件分析莪术二酮和吉马酮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吉马酮性质不稳定,在有氧条件下吉马酮会完全分解,在充氮保护下吉马酮会部分分解。莪术二酮在充氮保护或有氧条件下都表现出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只有部分被转化为其他成分。结论本实验推测温莪术的传统加工方法可以部分避免吉马酮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莪术 充氮保护 吉马酮 莪术二酮 加工过程
下载PDF
灵芝双向固体发酵草乌后菌质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身艳 余黎 +2 位作者 刘学湘 蒋亚平 陈建伟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2年第5期352-356,共5页
目的研究灵芝双向固体发酵草乌后菌质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运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获得灵乌菌质,采用角叉菜胶致炎法、二甲苯致耳肿胀法、扭体法等多种动物模型和方法考察不同剂量灵乌菌质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灵乌菌质能明显减少小鼠腹... 目的研究灵芝双向固体发酵草乌后菌质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运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获得灵乌菌质,采用角叉菜胶致炎法、二甲苯致耳肿胀法、扭体法等多种动物模型和方法考察不同剂量灵乌菌质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灵乌菌质能明显减少小鼠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次数,与传统湿热法炮制品组相比,灵乌菌质高剂量组对小鼠疼痛反应的抑制作用差异显著(P<0.05)。抗炎作用方面,灵乌菌质能够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在高剂量时,灵乌菌质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传统湿热法炮制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低剂量灵乌菌质在致炎后4h和5h内明显降低大鼠足跖容积,对大鼠足跖肿胀的减轻作用显著优于炮制品(P<0.01)。结论草乌与灵芝所构成的发酵组合灵乌菌质的抗炎镇痛作用与单品相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乌 发酵 镇痛 抗炎药(中药)
下载PDF
双酶水解四角蛤蜊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金来 王令充 +4 位作者 吴皓 刘睿 刘小莉 朱蕴菡 刘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4-217,221,共5页
以四角蛤蜊为原料,使用内切-外切两步酶解工艺制备复合氨基酸。选用多种蛋白酶对四角蛤蜊肉进行降解,以酶解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和总氮回收率为考察指标,进而确定内-外两步水解的的蛋白酶种类,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 以四角蛤蜊为原料,使用内切-外切两步酶解工艺制备复合氨基酸。选用多种蛋白酶对四角蛤蜊肉进行降解,以酶解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和总氮回收率为考察指标,进而确定内-外两步水解的的蛋白酶种类,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酶解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内-外两步酶解制备四角蛤蜊复合氨基酸的最佳工艺为:四角蛤蜊肉加3倍量水匀浆,匀浆液中加中性蛋白酶1500U/g肉,在酶解温度45℃、初始pH7.5下水解6h,灭酶活后改变条件,调pH7.0、温度为45℃,再加入复合蛋白酶4200U/g肉,在此条件下酶解11h。通过实验验证,中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内-外两步酶解具有较好的水解效果,其氨基氮含量为20.78mg/g,总氮回收率为88.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蛤蜊 内-外两步酶解 正交实验
下载PDF
基于双向固体发酵技术的灵青菌质发酵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学湘 陈建伟 苏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397-399,共3页
目的:确定灵芝菌固体发酵青木香的发酵终点,为灵青菌质的制备工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青木香与灵芝菌共同发酵后,定期取样,测定基质转化率,并分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产物灵青菌质... 目的:确定灵芝菌固体发酵青木香的发酵终点,为灵青菌质的制备工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青木香与灵芝菌共同发酵后,定期取样,测定基质转化率,并分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产物灵青菌质中马兜铃酸Ⅰ和总马兜铃酸的含量。结果:基质转化率、样品中马兜铃酸Ⅰ和总马兜铃酸的含量随发酵时间呈现动态变化:发酵至第28天灵青菌质的基质转化率小幅下降,第28~35天相对稳定,此后又大幅下降;HPLC法测定结果表明,0~28 d马兜铃酸Ⅰ含量基本无变化,28 d后含量开始明显下降;UV法测定结果表明,0~28 d总马兜铃酸的含量保持下降的趋势,28~35 d含量基本保持恒定,35 d后开始上升。结论:灵芝发酵青木香药材的发酵终点基本可判定为第28~35天。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青木香的减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木香 灵芝 固体发酵 马兜铃酸
下载PDF
壳聚糖降解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欧春艳 李林通 《广州化工》 CAS 2013年第6期13-15,共3页
壳聚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将壳聚糖降解到需要的分子量是其应用的前提。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化学降解(酸降解和氧化降解)、物理降解(辐射降解、超声波和微波降解、机械研磨降解、高压均质降解)、酶降解(专一性酶降... 壳聚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将壳聚糖降解到需要的分子量是其应用的前提。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化学降解(酸降解和氧化降解)、物理降解(辐射降解、超声波和微波降解、机械研磨降解、高压均质降解)、酶降解(专一性酶降解、非专一性酶降解、复合酶降解)以及复合降解法的最新进展,供相关领域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降解 低聚壳聚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