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乙神针联合针刺治疗宫颈癌术后并发尿潴留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阮建国 徐天舒 +1 位作者 李明 王霄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11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太乙神针联合针刺治疗宫颈癌术后并发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自南京市鼓楼医院妇产科门诊、住院患者7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26例,太乙神针组24例,针刺、太乙神针结合组26例,分别采用不同针法和相应的穴位治疗。比较三组患者... 目的:探讨太乙神针联合针刺治疗宫颈癌术后并发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自南京市鼓楼医院妇产科门诊、住院患者7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26例,太乙神针组24例,针刺、太乙神针结合组26例,分别采用不同针法和相应的穴位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太乙神针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2.3%,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9.2%,太乙神针组总有效率为58.3%,针刺组、太乙神针结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均<0.05)。结论:太乙神针联合针刺在治疗宫颈癌术后并发尿潴留方面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乙神针 针刺 宫颈癌手术 尿潴留
下载PDF
CKD-MBD患者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中医证候特征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海明 孟宪杰 +2 位作者 吴薇 刘莹露 翟晓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4027-4034,共8页
分析3,4期慢性肾脏病伴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患者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中医证候特征的依存性,为探寻CKD-MBD患者中医辨证规律提供客观依据。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05例CKD(3,4期)-MBD患者,观察其一般临床指标、中医证候出现频... 分析3,4期慢性肾脏病伴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患者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中医证候特征的依存性,为探寻CKD-MBD患者中医辨证规律提供客观依据。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05例CKD(3,4期)-MBD患者,观察其一般临床指标、中医证候出现频率和证型分布特征,并检测其血清骨代谢标记物,包括钙(Ca^(2+))、磷(P^(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碱性磷酸酶(ALP)、1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以及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同时,测定其骨密度(BMD)。而后,进行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中医证候特征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105例患者,高龄、高血压、骨折、骨量减少以及血清骨代谢标记物轻度异常可能是其一般临床特点;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医证候多与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以及血瘀证有关;证型分布特征是脾肾阳虚证和血瘀证最多;高龄、中医证候积分升高以及iPTH,P1NP异常可能是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特征。此外,Ca^(2+)异常与发脱齿摇、性功能减退等证候之间,P^(3+)异常与腰膝酸痛等证候之间,iPTH异常与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畏寒肢冷等证候之间,ALP异常与大便溏泄等证候之间,P1NP异常与畏寒喜暖、大便偏稀等证候之间,β-CTX异常与腰膝冷痛等证候之间,皆有依存关系。总之,对于105例CKD(3,4期)-MBD患者,其临床特点是血清骨代谢指标的轻度改变;其主要中医证候特征是脾肾两虚;轻度改变的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其主要中医证候特征有依存性,可以作为中医辨证的客观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 骨代谢标记物 中医证候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肾脏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病理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莹露 石格 +6 位作者 曹东维 万毅刚 吴薇 涂玥 刘不悔 韩文贝 姚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4192-4197,共6页
在肾脏,周细胞(pericyte)是肾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yoF)的主要来源。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pericyte-myofibroblast transition,PMT)是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其中,周细胞... 在肾脏,周细胞(pericyte)是肾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yoF)的主要来源。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pericyte-myofibroblast transition,PMT)是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其中,周细胞的募集、活化与分离以及周细胞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是促进RIF形成的主要原因。在PMT启动过程中,周细胞的活化及其与微血管的分离受控于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这些信号通路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通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通路;阻断这些信号通路不仅能抑制PMT,而且,能遏制肾脏毛细血管减少,改善RIF。临床上,很多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等都具有改善RIF的明确疗效,其中,一些中药的干预作用可能与周细胞及其PMT相关。基于此,"PMT及其药物干预的研究"将会成为中药抗脏器纤维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周细胞 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自噬调控肾脏衰老的分子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涂玥 孙伟 +3 位作者 陈涤平 万毅刚 吴薇 姚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914-3918,共5页
衰老是生物体在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而逐渐发生的组织、器官功能性衰退。自噬是真核细胞由溶酶体介导而降解细胞质成分的过程。肾脏是典型的衰老靶器官。自噬可以调控肾脏衰老,自噬水平降低就会加速肾脏衰老,反之,自噬水平... 衰老是生物体在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而逐渐发生的组织、器官功能性衰退。自噬是真核细胞由溶酶体介导而降解细胞质成分的过程。肾脏是典型的衰老靶器官。自噬可以调控肾脏衰老,自噬水平降低就会加速肾脏衰老,反之,自噬水平升高就能延缓肾脏衰老。在这一肾脏衰老的调控过程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及其相关信号途径,包括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mTOR、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 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mTOR、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 1,Sirt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等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体内调控这些信号途径的关键信号分子就可以干预肾脏衰老。一些经典的补肾、活血类中药及其提取物,如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姜黄素(curcumin)、白藜芦醇(resveratrol)等对肾脏衰老和/或肾脏自噬具备有益的影响。因此,基于自噬调控的分子机制揭示中药抗肾脏衰老的药理作用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衰老 中药 自噬 分子机制 MTOR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病理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7
5
作者 石格 毛志敏 +4 位作者 万毅刚 沈山梅 吴薇 杨晶晶 姚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416-2421,共6页
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进程中,足细胞损伤与蛋白尿密切相关。足细胞损伤的病理特征主要是指足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包括足突融合、足细胞数量和密度减少、足细胞凋亡、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以及足细胞肥大等。这些... 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进程中,足细胞损伤与蛋白尿密切相关。足细胞损伤的病理特征主要是指足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包括足突融合、足细胞数量和密度减少、足细胞凋亡、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以及足细胞肥大等。这些病理性损伤受控于肾组织内多条信号调控途径,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自噬通路、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通路以及Notch通路等。以雷公藤制剂为代表的一些中药提取物,如雷公藤多苷(multiglycoside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GTW)、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以及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在体内外对DN模型鼠足细胞病变或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国内的初步研究表明,GTW很可能通过调控DN模型鼠肾组织m TORC1信号通路活性而改善足细胞损伤。因此,基于DN足细胞损伤的信号调控途径而探讨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药 足细胞 病理机制 m TOR/自噬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慢性肾脏病肠道菌群失调的病理机制、治疗策略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5
6
作者 韩文贝 刘莹露 +6 位作者 万毅刚 孙伟 涂玥 杨晶晶 吴薇 何伟明 姚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425-2432,共8页
肠道菌群失调是中、晚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至尿毒症的高危因素之一,其特征就是益生菌减少、能产生尿毒素的条件致病菌(产尿素酶菌群、产内毒素菌群以及产代谢毒素菌群)增多。"肠-肾轴(gut-kidney axis)&q... 肠道菌群失调是中、晚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至尿毒症的高危因素之一,其特征就是益生菌减少、能产生尿毒素的条件致病菌(产尿素酶菌群、产内毒素菌群以及产代谢毒素菌群)增多。"肠-肾轴(gut-kidney axis)"学说和"慢性肾脏病-结肠轴(chronic kidney disease-colonic axis)"概念的核心观点认为,失调的肠道菌群通过加剧尿毒素蓄积和诱导全身性微炎症反应等途径加重肾脏的损伤。初步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的结果显示,以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制剂为代表的益生菌和以菊粉、低聚半乳糖为代表的益生元,还有鲁比前列酮、活性炭吸附剂等都可以针对CKD患者体内失调的肠道菌群,通过减轻尿毒素蓄积和抑制全身性微炎症反应等途径而改善肾功能。不仅如此,一些经口服或肠道给药的单味中药、中药复方还有中药提取物(大黄素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调节肠道细菌,保护肠道上皮屏障,减轻尿毒素蓄积,延缓CKD进展。其中,大黄类经方——大黄甘草汤(浓缩颗粒TJ-84)改善肾衰竭动物模型体内尿毒素蓄积的靶点不是肾脏,而可能是"肠道菌群所启动的肠-肾轴"。基于此,针对中、晚期CKD患者肠组织中肠道菌群相关的病理因素(紧密连接蛋白、辅助性和调节性T细胞等)的干预性研究可能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中药 慢性肾脏病 肠-肾轴 病理机制
原文传递
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8
7
作者 YEE Hong-yun 杨晶晶 +7 位作者 万毅刚 CHONG Fee-lan 吴薇 龙燕 韩文贝 刘莹露 涂玥 姚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89-1294,共6页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其信号调控途径紊乱是很多胰岛素靶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并缓慢进展的机制之一。其临床诊断指标是基于空腹血糖和空腹血清胰岛素的"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the homeostatic model of insulin re...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其信号调控途径紊乱是很多胰岛素靶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并缓慢进展的机制之一。其临床诊断指标是基于空腹血糖和空腹血清胰岛素的"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the homeostatic model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数,此外,包括脂联素在内的新兴IR生物标记物也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其影响因素有肥胖、慢性微炎症、缺乏运动等;其主要信号调控途径包括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Smad3通路等。临床上,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信号活性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IR。目前,用以治疗IR的胰岛素增敏剂不仅有噻唑烷二酮及其衍生物,还有新近发现的二甲双胍和维生素D。此外,一些单味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复方,如黄蜀葵花总黄酮、黄连素、黄芪多糖以及黄芪汤等也有改善IR的作用。在慢性肾脏病领域,针对胰岛素靶器官的常见病变——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基于足细胞IR信号调控途径的中药干预性研究是今后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中药 分子机制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分子调控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5
8
作者 王文文 韩文贝 +7 位作者 万毅刚 涂玥 刘不悔 刘莹露 吴薇 YEE Hong-yun 房其军 姚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3,共7页
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进展的过程中,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3,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与DN肾损伤密切相关。其特征是组分蛋白——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ien,A... 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进展的过程中,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3,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与DN肾损伤密切相关。其特征是组分蛋白——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ien,ASC)、胱冬肽酶(caspase)-1前体表达水平和结合水平的改变以及下游的效应蛋白——caspase-1,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8表达水平的升高,此外,还有相关炎症介质的释放。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涉及多条信号通路的激活,如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通路、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通路、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related factor 2,Nrf2)通路、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通路以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通路等。更为重要的是,激酶类的调节因子,如未有丝分裂曲霉相关蛋白激酶7(never in mitosis aspergillus-related kinase 7,Nek7)在上游可与NLRP3靶向结合而直接激活NLRP3炎症小体。一些中药提取物(槲皮素、姜黄素、千金藤素、胡椒碱以及红景天苷)和中药经典复方(乌梅丸)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干预NLPR3炎症小体而改善DN炎症性肾损伤。因此,基于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分子调控机制而精准揭示抗炎性中药或中药复方延缓DN进展的作用靶点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NLRP3炎症小体 中药 分子机制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非编码RNA调控自噬的分子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涂玥 万毅刚 +7 位作者 顾一煌 刘不悔 刘莹露 王文文 房其军 YEE Hong-yun 吴薇 万子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4545-4551,共7页
在哺乳动物细胞内,以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微小RNA(microRNA,miRNA)为代表的非编码RNA在调控自噬的上游发挥着重要作用。lncRNA和miRNA参与了自噬过程的各个阶段,包括起始、囊泡成核、自噬体成熟以及自噬体融合... 在哺乳动物细胞内,以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微小RNA(microRNA,miRNA)为代表的非编码RNA在调控自噬的上游发挥着重要作用。lncRNA和miRNA参与了自噬过程的各个阶段,包括起始、囊泡成核、自噬体成熟以及自噬体融合等。具有双向调控自噬作用的非编码RNA包括母系表达基因3(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3,MEG3),H19和miRNA-21(miR-21);具有抑制自噬作用的非编码RNA包括生长阻滞特异转录本5(growth arrest-specific transcript 5,GAS5),miRNA-34a(miR-34a)和miRNA-30a(miR-30a);具有促进自噬作用的非编码RNA包括转移相关的肺腺癌转录本1(metastasis 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miRNA-152(miR-152)和miRNA-24(miR-24)。非编码RNA调控自噬的作用具有条件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发现,白蔹素、丹酚酸B、丹皮酚等单味中药提取物和加味八珍方可以在体内外干预非编码RNA而调控自噬。最新的研究表明,植物源性短链非编码RNA(small non-coding RNA,sncRNA)作为中药的有效成分之一可以直接进入循环血液和内脏而跨界调控人类基因表达。此外,大黄酸、金丝桃苷以及虫草菌丝均能在体内外通过调控自噬相关信号通路而干预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减轻肾脏损伤和肾脏衰老,其部分药理机制可能与miR-34a通路介导有关。总之,针对肿瘤、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临床常见疾病而揭示非编码RNA(lncRNA和miRNA)调控自噬的分子机制,这是建立精准治疗策略和阐明中药药理作用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长链非编码RNA 微小RNA 中药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衰老的分子调控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不悔 顾一煌 +5 位作者 涂玥 何伟明 吴薇 刘莹露 万子玥 万毅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065-3071,共7页
衰老(aging)是生物体组织、器官以及细胞功能随时间而逐渐丧失的渐进过程。有关衰老分子机制的学说包括经典的"端粒(telomere)学说"、"氧自由基(oxygen radical)学说"、"非酶糖基化(nonenzymatic glycosylati... 衰老(aging)是生物体组织、器官以及细胞功能随时间而逐渐丧失的渐进过程。有关衰老分子机制的学说包括经典的"端粒(telomere)学说"、"氧自由基(oxygen radical)学说"、"非酶糖基化(nonenzymatic glycosylation)学说"等,还有新近提出的"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学说"、"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学说"、"自噬(autophagy)学说"等。最新的研究表明,自噬是造血干细胞对抗衰老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基于衰老的分子调控机制而发现了一些很有前途的抗衰老药物,如烟酰胺单核苷酸(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和抗衰老肽——FOXO4-DRI。此外,在植物提取物领域中也有很多新发现,其中,以姜黄素(curcumin)、白藜芦醇(resveratrol)为代表的中药提取物以及一些单味中药、经典的中药复方可以在体内外干预人类衰老的分子调控机制而发挥一定的抗衰老作用。总之,基于衰老分子调控机制而研制或发掘抗衰老药物,尤其是天然药物,这是抗衰老研究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中药 抗衰老 分子机制 自噬
原文传递
低氧诱导因子的分子调控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不悔 王美子 +9 位作者 孙伟 万毅刚 吴薇 房其军 王文文 YEE Hong-yun 袁灿灿 刘莹露 涂玥 CHONG Fee-lan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4805-4811,共7页
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HIFs)是机体内感受和调节细胞氧浓度的关键转录因子。HIF-1由α和β等2个亚基组成,其中,HIF-1α的分子调控机制涉及其降解和活化等主要过程。HIF-1α的降解是由氧依赖性信号途径调控的,包括&qu... 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HIFs)是机体内感受和调节细胞氧浓度的关键转录因子。HIF-1由α和β等2个亚基组成,其中,HIF-1α的分子调控机制涉及其降解和活化等主要过程。HIF-1α的降解是由氧依赖性信号途径调控的,包括"希佩尔-林道病恶性肿瘤抑制蛋白(von hippel-lindau protein,pVHL)依赖通路"和"pVHL非依赖性通路";而HIF-1α的活化是由氧非依赖性信号途径调控的,包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真核生物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1(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binding protein 1, 4EBP1)/HIF-1α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 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roteirrserinc-threonine kinases,Akt)/HIF-1α通路以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HIF-1α通路等。近年来,基于HIFs的分子调控机制,不仅研制出治疗肾性贫血的新药罗沙司他,在中药提取物中也发现了一些药理作用类似于HIFs的大分子物质,如大黄素、三七皂苷、厚朴酚以及灵仙新苷等,这些天然的大分子物质在炎症反应、自噬、表观遗传修饰以及细胞焦亡中发挥调控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常见的低氧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肾病,HIFs介导的"细胞焦亡"可能是清利湿热类中药及其代表性经方(如二妙丸)干预炎症性组织、细胞损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 中药 分子机制 信号通路 细胞焦亡
原文传递
雷公藤甲素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改善高糖诱导的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 被引量:36
12
作者 吴薇 刘不悔 +8 位作者 万毅刚 孙伟 刘莹露 王文文 房其军 涂玥 YEE Hong-yun 袁灿灿 万子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457-5464,共8页
基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肾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 inflammasome,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调控机制而探讨雷公藤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在体外改善高糖(high glucose,HG)诱... 基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肾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 inflammasome,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调控机制而探讨雷公藤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在体外改善高糖(high glucose,HG)诱导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将体外培养的小鼠永生化足细胞分为正常(the normal,N)组、HG组、低剂量TP(the low dose of TP,L-TP)组、高剂量TP(the high dose of TP,H-TP)组以及甘露醇(the mannitol,MNT)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干预,即N组加入5 mmol·L^-1D-葡萄糖(D-glucose,DG),HG组加入30 mmol·L^-1HG,L-TP组加入30 mmol·L^-1HG+5μg·L^-1TP,H-TP组加入30 mmol·L^-1HG+10μg·L^-1TP,MNT组加入5 mmol·L^-1DG+24.5mmol·L^-1MNT。在干预后的不同时间点(24,48,72 h),首先,观察HG或TP对足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其次,检测足细胞上皮细胞标志性分子nephrin和ZO-1、间充质细胞标志性分子Ⅰ型胶原(collagenⅠ)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蛋白表达水平;最后,检测足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关键信号分子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ien,ASC)以及下游效应蛋白caspase-1、白介素(interleutin,IL)-1β、IL-18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对于体外培养的足细胞,HG能引起nephrin,ZO-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collagenⅠ,F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诱导其发生EMT;还能引起NLRP3,ASC以及caspase-1,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诱导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此外,L-TP或H-TP与HG联合干预足细胞能恢复nephrin,ZO-1蛋白表达水平,抑制collagenⅠ,FN蛋白表达水平,改善EMT;还能下调NLRP3,ASC蛋白表达水平,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减少其下游效应分子caspase-1,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总之,HG在体外能激活NLRP3炎症小体而诱导足细胞EMT;TP在适当的剂量范围内能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性而改善足细胞EMT,这可能是TP保护DKD足细胞炎症性损伤的关键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雷公藤甲素 足细胞 NLRP3炎症小体活化 上皮-间充质转分化
原文传递
黄葵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多靶点治疗作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吴薇 刘莹露 +9 位作者 万毅刚 曹东维 房其军 涂玥 刘不悔 王文文 王美子 YEE Hong-yun 袁灿灿 胡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5797-5803,共7页
观察黄葵胶囊(Huangkui Capsules,HKC)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多靶点治疗作用。收集83例G2,A2期DKD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干预措... 观察黄葵胶囊(Huangkui Capsules,HKC)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多靶点治疗作用。收集83例G2,A2期DKD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干预措施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A)组40例和治疗(B)组43例。其中,A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措施是"常规基础治疗";B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措施是"常规基础治疗+HKC"。对于2组患者,先比较其在接受干预措施前的基线参数,再比较其在接受干预措施8周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IR、尿蛋白、肾功能、血脂、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且,针对全部DKD患者干预前后IR指标与尿蛋白指标、中医证候总积分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接受"常规基础治疗+HKC"干预措施的B组患者,其中医证候总积分、尿蛋白指标[包括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albumin,micro-UAlb)、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rine microalbumin/urinary creatinine,UACR)]、IR主要指标[包括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稳态模型评估IR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R,HOMA-IR)]均有明显改善;全部DKD患者干预前后IR主要指标(FIN,HOMA-IR)与尿蛋白指标(micro-UAlb,UACR)均呈正相关;全部DKD患者干预前后IR主要指标(FIN,HOMA-IR)与中医证候总积分亦呈正相关。此外,2种干预措施对全部DKD患者肾功能、血脂以及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影响。总之,"常规基础治疗联合HKC"的干预措施不仅能改善早期DKD患者IR,还能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其治疗靶点不只在蛋白尿,还可能是蛋白尿的上游致病因素——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黄葵胶囊 胰岛素抵抗 尿微量白蛋白
原文传递
肾康注射液调控ERK1/2/MMPs信号通路促进肾衰竭模型鼠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晶晶 毛志敏 +5 位作者 万毅刚 吴薇 黄燕如 石格 韩文贝 姚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805-3813,共9页
探讨肾康注射液(Shenkang injection,SKI)在体内调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1/2/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信号通路而改善肾衰竭模型鼠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探讨肾康注射液(Shenkang injection,SKI)在体内调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1/2/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信号通路而改善肾衰竭模型鼠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降解的作用和机制。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KI组、马来酸依那普利(enalapril maleate,EM)组。采用腺嘌呤灌胃联合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建立肾衰竭模型。造模后,SKI组和EM组大鼠分别经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SKI或EM悬浊液,其余2组大鼠经灌胃给予蒸馏水,共3周;其间,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排泄量(urinary protein excretion,Upro)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rinary N-acety1-β-D-glucosaminidase,UNAG);给药3周后,处死全部大鼠,抽取血液,摘除双肾,观察肾组织形态特征,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和肾组织IV型胶原(collagen type IV,CIV),MMP-2,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ERK1/2以及磷酸化ERK1/2(phosphorylated-ERK1/2,p-ERK1/2)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经SKI干预后,模型鼠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酸(uric acid,UA),白蛋白(albumin,Alb),Upro,UNAG以及肾脏组织形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这些作用与EM相仿;SKI还可以调节模型鼠肾组织MMP-2,MMP-9,TIMP-1蛋白表达,下调p-ERK1/2蛋白表达,这些作用不同于EM。总之,SKI在体内可能是通过调控肾组织ERK1/2信号通路活性,干预MMPs/TIMP-1表达,促进ECM降解,延缓肾衰竭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康注射液 肾衰竭 细胞外基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茶多酚调节STAT3/miR-126/端粒信号通路活性延缓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衰老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曹东维 韩文贝 +10 位作者 何劲松 赵敏 蒋春明 张庆燕 万骋 刘晶 冯媛 金波 杨波 朱大龙 韩晓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4678-4684,共7页
探讨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在体外高糖环境下延缓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HGMCs)衰老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在体外培养HGMCs,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5.5 mmol·L^-1葡萄糖)、甘露醇组(mannitol ... 探讨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在体外高糖环境下延缓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HGMCs)衰老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在体外培养HGMCs,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5.5 mmol·L^-1葡萄糖)、甘露醇组(mannitol group,MNT,5.5 mmol·L^-1葡萄糖+24.5 mmol·L^-1甘露醇)、高糖组(high dose of D-glucose group,HG,30 mmol·L^-1葡萄糖)、低剂量TP组(low dose of TP group,L-TP,30 mmol·L^-1葡萄糖+5 mg·L^-1 TP)及高剂量TP组(high dose of TP group,H-TP,30 mmol·L^-1葡萄糖+20 mg·L^-1 TP),分别在37℃,5%CO2条件下培养,干预72 h后,首先观察TP对HGMCs形态的影响;其次,检测细胞周期、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阳性率、端粒长度;最后,检测p53-p21-Rb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p53,p21,Rb的蛋白表达水平及p-STAT3,miR-126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高糖能诱导HGMCs衰老,不仅表现为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SA-β-gal染色阳性率升高、端粒长度缩短,还表现为p53,p21,R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和p53-p21-Rb信号通路激活。L-TP能延缓HGMCs衰老,不仅表现为HGMCs细胞周期G1期阻滞的改善、SA-β-gal染色阳性率的下降、端粒长度的延长,还表现为p53,p21,Rb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端粒-p53-p21-Rb信号通路活性的抑制。此外,高糖诱导HGMCs p-STAT3表达水平上调、miR-126表达水平下调,而L-TP可使这些变化得到改善。总之,高糖能激活端粒-p53-p21-Rb信号通路而诱导HGMCs衰老;L-TP能调节STAT3/miR-126表达水平,抑制端粒-p53-p21-Rb信号通路活性而延缓高糖诱导的HGMCs衰老。这些发现为临床上防治糖尿病肾病相关的肾脏细胞衰老提供了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茶多酚 系膜细胞衰老 STAT3 MIR-126 端粒
原文传递
尿毒清颗粒调控TGF-β1/SnoN/Smads信号通路改善肾衰竭模型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薇 黄燕如 +5 位作者 万毅刚 杨海明 毛志敏 杨晶晶 石格 孙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91-2297,共7页
为了初步阐明尿毒清颗粒(uremic clearance granule,UCG)在体内调控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SnoN/Smads信号通路而改善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作用和机制,将1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 为了初步阐明尿毒清颗粒(uremic clearance granule,UCG)在体内调控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SnoN/Smads信号通路而改善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作用和机制,将1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尿毒清组。采用腺嘌呤灌胃联合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建立肾衰竭模型。造模后,3组大鼠分别给予UCG悬浊液或蒸馏水,共3周,其间,检测大鼠体重、24 h尿蛋白排泄量(urinary protein excretion,Upro);给药3周后,处死全部大鼠,抽取血液,摘除双肾,称重,观察肾脏外观和肾组织形态特征,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和肾组织TGF-β1,SnoN,磷酸化Smad2/3(phosphorylated Smad2/3,p-Smad2/3)以及Smad7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经UCG干预后,模型鼠一般情况,肾脏外观、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酸(uric acid,UA)、白蛋白(albumin,Alb)、Upro以及肾组织形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UCG还可以下调模型鼠肾组织TGF-β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SnoN,Smad7蛋白表达水平。总之,UCG可能在体内多靶点地调控TGF-β1/SnoN/Smad信号通路,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延缓肾衰竭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清颗粒 肾衰竭 肾间质纤维化 SNON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自噬信号通路探究褐藻多糖硫酸酯改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房其军 刘建璟 +9 位作者 万毅刚 刘不悔 涂玥 吴薇 刘莹露 王文文 王美子 YEE Hong-yun 袁灿灿 CHONG Fee-lan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6003-6011,共9页
褐藻多糖硫酸酯(fucoidan,FPS)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衰竭中成药海昆肾喜胶囊的有效成分,具有潜在的抗衰老作用。然而,FPS是否能改善肾脏衰老,尤其是对于其抗衰老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将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正常... 褐藻多糖硫酸酯(fucoidan,FPS)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衰竭中成药海昆肾喜胶囊的有效成分,具有潜在的抗衰老作用。然而,FPS是否能改善肾脏衰老,尤其是对于其抗衰老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将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模型组(D-gal model group,D)、低剂量FPS组(low dose of FPS,L-FPS)、高剂量FPS组(high dose of FPS,H-FPS)以及维生素E组(vitamin E,VE),分别进行不同的干预。N组加入1%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1 mL;D组加入75 mmol·L^(-1)D-gal;L-FPS组加入75 mmol·L^(-1)D-gal+25μg·mL^(-1)FPS;H-FPS组加入75 mmol·L^(-1)D-gal+50μg·mL^(-1)FPS;VE组加入75 mmol·L^(-1)D-gal+50μg·mL^(-1)VE。在干预后24 h,首先,观察D-gal对HK-2细胞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特征以及klotho,P53,P21蛋白表达水平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不协调的51类激酶1(uncoordinated 51-like kinase 1,ULK1)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其次,观察FPS和VE对D-gal诱导的HK-2细胞SA-β-gal染色特征以及klotho,P53,P2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最后,观察FPS和VE对D-gal诱导的HK-2细胞哺乳动物同族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蛋白表达水平以及AMPK-ULK1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HK-2细胞,75 mmol·L^(-1)的D-gal能安全而有效地诱导细胞SA-β-gal染色特征和klotho,P53,P2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也就是引发细胞衰老;而FPS和VE都能改善D-gal诱导的细胞SA-β-gal染色特征以及klotho,P21,P5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也就是拮抗细胞衰老,这里,两者的作用是类似的;D-gal不仅能诱导细胞衰老,还能促进LC3Ⅱ,磷酸化AMPK(phosphorylated-AMPK,p-AMPK)以及磷酸化ULK1(phosphorylated-ULK1,p-ULK1)蛋白高表达,激活自噬相关AMPK-ULK1信号通路;而FPS和VE都能改善D-gal诱导的细胞LC3Ⅱ,p-AMPK以及p-ULK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也就是抑制自噬相关AMPK-ULK1信号通路活性。总之,对于D-gal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模型,FPS与VE相似,能改善肾脏细胞衰老,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自噬相关AMPK-ULK1信号通路活性有关。这一发现为FPS抗肾脏衰老提供了初步的药理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褐藻多糖硫酸酯 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自噬 AMPK-ULK1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低剂量雷公藤甲素抑制Wnt3α/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改善高剂量D-葡萄糖诱导的足细胞转分化 被引量:31
18
作者 石格 吴薇 +6 位作者 万毅刚 何伟明 涂玥 韩文贝 刘不悔 刘莹露 万子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9-146,共8页
探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改善高剂量D-葡萄糖(高糖)诱导的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和分子机制。将体外培养的小鼠永生化足细胞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高剂量D-葡萄... 探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改善高剂量D-葡萄糖(高糖)诱导的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和分子机制。将体外培养的小鼠永生化足细胞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高剂量D-葡萄糖组(high dose of D-glucose group,H-TP)、低剂量TP组(low dose of TP group,L-TP)、高剂量TP组(high dose of TP group,H-TP)以及甘露醇组(mannitol group,MNT),分别进行不同的干预:N组加入D-葡萄糖(D-glucose,DG,5 mmol·L^-1);HG组加入HG(25mmol·L^-1);L-TP组加入HG(25 mmol·L^-1)+TP(3μg·L^-1);H-TP组加入HG(25 mmol·L^-1)+TP(10μg·L^-1);MNT组加入DG(5 mmol·L^-1)+MNT(24.5 mmol·L^-1)。在干预后的各时间点(24,48,72 h),首先,观察TP对足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其次,检测足细胞上皮细胞标志性分子(nephrin和podocin)、间充质细胞标志性分子(desmin和Ⅰ型胶原)以及EMT相关介质snail的蛋白表达水平;最后,检测足细胞Wnt3α/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Wnt3α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HG不仅能引起足细胞nephrin和podocin蛋白低表达,desmin,Ⅰ型胶原和snail蛋白高表达,诱导足细胞EMT,而且,能促使足细胞Wnt3α和β-catenin蛋白高表达,激活Wnt3α/β-catenin信号通路。此外,L-TP对足细胞增殖能力没有影响,与HG联合干预不仅能明显恢复足细胞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水平,抑制其desmin,Ⅰ型胶原和snail蛋白表达水平,改善足细胞EMT,而且,能明显降低HG诱导的足细胞Wnt3α和β-catenin蛋白高表达,抑制Wnt3α/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总之,HG在体外能激活Wnt3α/β-catenin信号通路而诱导足细胞发生EMT;L-TP在体外能明显抑制Wnt3α/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而改善足细胞EMT,这可能是其干预足细胞EMT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雷公藤甲素 足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分化 Wnt3α/β-catenin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