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全息诊断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揽要
1
作者 骆文斌 吴承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2年第9期-,共2页
中医全息诊断是全息理论与传统中医诊断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主要对中医全息诊断的源流、机理、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及全息理论对中医诊断学的发展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 中医全息诊断 理论研究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浅谈《伤寒论》中六经欲解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贝 赵鸣芳 《四川中医》 2015年第2期20-21,共2页
"欲解时"为疾病可能得解的时间,非病必愈之时。仲景秉承《黄帝内经》之说,重视天人相应及人身阳气对疾病转归的影响,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欲解时与天地阴阳四时亦直接相关,辨明六经欲解时,对启发临床辨证用药及疾病转归预后有指... "欲解时"为疾病可能得解的时间,非病必愈之时。仲景秉承《黄帝内经》之说,重视天人相应及人身阳气对疾病转归的影响,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欲解时与天地阴阳四时亦直接相关,辨明六经欲解时,对启发临床辨证用药及疾病转归预后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景学说 《伤寒论》 六经欲解时具体剖析 临床实际意义
下载PDF
王灿晖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4
3
作者 胡艳艳 《四川中医》 2011年第3期24-25,共2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胃脘部饱胀、疼痛、嘈杂等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王灿晖教授以脾胃虚弱、气阴不足为主辨证本病,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治以健脾养胃、补气养阴,兼以活血通络、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等,灵活化裁,...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胃脘部饱胀、疼痛、嘈杂等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王灿晖教授以脾胃虚弱、气阴不足为主辨证本病,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治以健脾养胃、补气养阴,兼以活血通络、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等,灵活化裁,用药精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老中医经验 王灿晖
下载PDF
柴胡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煌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第12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中药 药证 应用 柴胡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剂量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管华全 王义祁 +2 位作者 欧阳思清 王灿 樊巧玲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中不同黄芪剂量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取出分成8组,第1组为正常细胞培养组;第2组为大鼠皮质神经细胞缺氧缺糖再给氧损伤(模拟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再灌注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中不同黄芪剂量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取出分成8组,第1组为正常细胞培养组;第2组为大鼠皮质神经细胞缺氧缺糖再给氧损伤(模拟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造模组,第3至8组在造模的基础上,分别加入黄蓖剂量依次为0、30、60、90、120、150g的补阳还五汤黄芪剂量加减方的含药血清。双染法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坏死、凋亡的发生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情况,评价含药血清的影响。结果黄芪剂量在0~60g时,增加其剂量则细胞死亡率、凋亡率均明显下降(P均〈0.05);黄芪剂量增加至90、120、150g后,细胞死亡率下降明显(P均〈0.05),但该i组间细胞死亡率相近(P〉0.05);细胞凋亡率在60g后不再下降,至90、120、150gi组间稳定在同一水平(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剂量在较小时逐渐增加可能提高对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细胞坏死和凋亡的抑制作用,而当黄芪剂量增加到90g后。再增加剂量可能并不能提高其抑制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黄芪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引流对β淀粉样蛋白清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君媚 凌云 +2 位作者 孙松娴 濮文渊 周春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2-305,共4页
越来越多证据显示,中枢神经系统(CNS)淋巴引流途径是β淀粉样蛋白(Aβ)清除机制之一。Aβ可以通过类淋巴系统或血管周围清除途径,经过脑膜淋巴管流入外周淋巴结。本文围绕CNS淋巴引流途径的结构、功能以及其影响Aβ清除的具体机制综述如... 越来越多证据显示,中枢神经系统(CNS)淋巴引流途径是β淀粉样蛋白(Aβ)清除机制之一。Aβ可以通过类淋巴系统或血管周围清除途径,经过脑膜淋巴管流入外周淋巴结。本文围绕CNS淋巴引流途径的结构、功能以及其影响Aβ清除的具体机制综述如下,以期为包括AD在内的与Aβ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引流途径 类淋巴系统 脑膜淋巴管 Β淀粉样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