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管新生解析活血化瘀的科学内涵--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学术思想概述
1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0期1587-1592,共6页
一、创新团队简介(参见本期封面)防治肿瘤一直是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创新团队融东西方医学于一体,围绕中医药参与防治肿瘤过程引发的关键科学问题联合国内外著名实验室进行系统研究,创新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理论体系,构建创新... 一、创新团队简介(参见本期封面)防治肿瘤一直是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创新团队融东西方医学于一体,围绕中医药参与防治肿瘤过程引发的关键科学问题联合国内外著名实验室进行系统研究,创新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理论体系,构建创新研究方法与技术平台,形成创新技术与产品,楔合世界及我国"一带一路"在民生、健康领域的重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团队 活血化瘀 江苏省高校 西方医学 血管生成 理论体系 中医药人才 肿瘤病 南京中医药大学 抗肿瘤新药
下载PDF
一种中药肾毒性成分体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龙军 许立 +1 位作者 袁冬平 蒋建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6-529,共4页
通过常规方法培养可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HK-2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显微镜分析肾毒性药物阿米卡星对HK-2细胞GFP表达及荧光强度的影响。通过测算已知的4种中药肾毒性成分(汉防已碱、马兜铃酸、雷公藤甲素、芦荟大黄素... 通过常规方法培养可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HK-2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显微镜分析肾毒性药物阿米卡星对HK-2细胞GFP表达及荧光强度的影响。通过测算已知的4种中药肾毒性成分(汉防已碱、马兜铃酸、雷公藤甲素、芦荟大黄素)的IC50和FC50,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阿米卡星可诱发HK-2细胞内的荧光产生并在24 h内逐渐增强,GFP蛋白的表达在24 h时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P<0.01)。4种中药肾毒性成分的IC50和FC50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稳定表达GFP的HK-2细胞内的荧光强度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细胞损伤程度。该方法的建立为中药成分的肾毒性的检测和早期预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肾毒性 HK-2细胞 热休克蛋白70 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GC颗粒对实验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静 梁晓雯 +1 位作者 龙军 方泰惠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1年第3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GC颗粒对实验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番泻叶水浸液灌胃16 d复制大鼠脾虚模型,给药7 d,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正常大鼠灌胃给药7 d,测定APTT,PT,TT及出凝血时间。结果 GC颗粒能降低脾虚大鼠全血低、中、高切变... 目的观察GC颗粒对实验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番泻叶水浸液灌胃16 d复制大鼠脾虚模型,给药7 d,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正常大鼠灌胃给药7 d,测定APTT,PT,TT及出凝血时间。结果 GC颗粒能降低脾虚大鼠全血低、中、高切变率血液粘度、血浆粘度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缩短大鼠凝血系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大鼠出凝血时间。结论本研究为GC颗粒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颗粒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试论中药药理教学方式改革 被引量:1
4
作者 余黎 蒋宝平 +2 位作者 俞云 许立 方泰惠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35期269-269,276,共2页
中药资源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中药药理学作为中药学的专业基础课,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学科。为了提高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了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并认为应转变传统方式而尝试采用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中药药理学 中药现代化 研究性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不同来源珍珠粉中氨基酸类成分的HPLC-ESI-MS/MS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姣姣 徐迪辉 +4 位作者 周婧 马宏跃 王恒斌 狄留庆 段金廒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68-1674,共7页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珍珠粉中14个氨基酸类成分含量,评价不同来源珍珠粉的质量。方法:采用TSKgel Amide-80(15 mm×2 mm,3μm)分析柱,以0.2%甲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检测器为QTRAP 5500质谱仪;...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珍珠粉中14个氨基酸类成分含量,评价不同来源珍珠粉的质量。方法:采用TSKgel Amide-80(15 mm×2 mm,3μm)分析柱,以0.2%甲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检测器为QTRAP 5500质谱仪;对50批不同来源珍珠粉中14个氨基酸类成分进行检测。结果:14个氨基酸类成分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0010~0.0228μg/mL,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结果的RSD依次为1.23%~3.77%、1.86%~3.06%、1.53%~2.82%、0.78%~2.5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2.00%~112.70%。浙江诸暨、太湖、湖北汉阳的珍珠粉氨基酸总含量较高,而浙江义乌收集的珍珠粉的氨基酸总含量较低,均<1.0 mg/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于珍珠粉中氨基酸类成分的测定及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粉 液质联用 氨基酸 质量评价
下载PDF
网络背景下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郑劼 洪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24期156-158,共3页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因学科知识点分散和抽象,对教学内容与设计有较高的要求。文章从中药药理学的课程特点出发,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基于"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微课、慕课、...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因学科知识点分散和抽象,对教学内容与设计有较高的要求。文章从中药药理学的课程特点出发,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基于"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TBL等教学模式对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进行初步探索。通过基于网络背景下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提高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助力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学 网络背景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木兰花碱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志红 陈磊垚 +1 位作者 许立 徐德荣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3,共8页
目的观察木兰花碱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和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活性的影响,探讨木兰花碱对UC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组(100 ... 目的观察木兰花碱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和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活性的影响,探讨木兰花碱对UC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组(100 mg·kg^(-1))和木兰花碱小、中、大剂量组(25,50,100 mg·kg^(-1)),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灌胃纯净水,其余5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10 d。给药结束后,取结肠组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组织结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促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CD11b^(+)巨噬细胞数量;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木兰花碱对NF-κB/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木兰花碱可降低UC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病理组织学评分、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结肠组织中CD11b^(+)巨噬细胞数量。木兰花碱降低UC大鼠结肠组织中p-IκBα、p-IKKβ和细胞核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细胞质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木兰花碱明显降低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NLRP3、ASC、cleaved caspase-1)的表达水平。结论木兰花碱对UC模型大鼠有明显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花碱 溃疡性结肠炎 核因子-ΚB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炎性细胞因子与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德荣 徐志红 +1 位作者 陈磊垚 许立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107-1111,I0004,共6页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体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022年1—3月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UC模型。60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50 mg/kg)、...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体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022年1—3月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UC模型。60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50 mg/kg)、氧化苦参碱低剂量组(50 mg/kg)、氧化苦参碱中剂量组(100 mg/kg)、氧化苦参碱高剂量组(200 mg/kg),每组10只。根据小鼠体质量、粪便性状及便血情况,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并采用16S rRNA评估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 氧化苦参碱可降低小鼠DAI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空白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氧化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IL-6含量分别为(29.64±5.31)ng/g、(111.31±11.47)ng/g、(44.97±7.22)ng/g、(100.67±11.44)ng/g、(74.12±6.55)ng/g、(68.78±6.98)ng/g;空白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氧化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IL-1β含量分别为(34.58±3.45)ng/g、(198.14±18.80)ng/g、(60.25±6.13)ng/g、(162.72±15.20) ng/g、(120.79±15.25)ng/g、(88.42±10.01)ng/g;空白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氧化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TNF-α含量分别为(50.57±4.50)ng/g、(298.68±11.47)ng/g、(44.97±7.22)ng/g、(100.67±11.44)ng/g、(74.12±6.55)ng/g、(68.78±6.98)ng/g。DSS使小鼠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多样性降低。经氧化苦参碱干预后,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增加;在门水平上,Firmicutes/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ota丰度显著提高,Proteobacteria丰度降低;在属水平上,Lactobacillus、Bifidobacterium和Akkermansia丰度显著升高,Escherichia-Shigella、Desulfovibrio、Blautia、Parasutterella、Turicibacter和Bacteroides丰度显著降低。结论 氧化苦参碱能够缓解UC症状,抑制UC小鼠炎性因子表达并调整其肠道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氧化苦参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小鼠 近交C57BL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基于神经干细胞微环境研究川芎嗪对OGD损伤下神经元新生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邢婉青 宋孝雄 +4 位作者 王雪晴 卢金福 吕高虹 阮鸣 喻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1-738,共8页
目的 在构建体外神经干细胞微环境的基础上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 TMP)对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OGD)损伤下神经元新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分别原代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星形胶质细胞(ACs)、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目的 在构建体外神经干细胞微环境的基础上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 TMP)对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OGD)损伤下神经元新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分别原代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星形胶质细胞(ACs)、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建立NSCs微环境体外模型后,以NSCs活性对OGD造模条件进行优化,以尼氏染色对TMP给药浓度进行优化,随后采用CCK-8、Nestin+/DAPI+免疫荧光法检测NSCs增殖情况;放射性迁移、划痕修复实验检测NSCs迁移情况;β3-Tubulin+/DAPI+、GFAP+/DAPI+检测NSCs分化;以跨膜电阻阻值反应体外血脑屏障结构的完整性。结果 NSCs活性随着OGD造模时间延长而降低,选择OGD 6 h为后续造模时间,此时细胞活性降低至60.72%。在TMP给药浓度优化中发现5~50 mg·L^(-1)范围具有明显量效关系,故以此为后继实验浓度。与模型组相比,3个浓度的TMP均可明显增加NSCs活性、Nestin+/DAPI+阳性细胞数以及β3-Tubulin+/DAPI+阳性细胞数,10、50 mg·L^(-1)的TMP可延长放射性迁移距离,50 mg·L^(-1)的TMP还可促进NSCs的划痕修复并减少GFAP+/DAPI+阳性细胞数。但3个浓度对跨膜电阻均无明显效果。结论 TMP对体外NSCs微环境中NSCs的活性、增殖、迁移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在减少ACs方向化生的同时,还促进了神经元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神经元新生 神经干细胞微环境 神经干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P62作为多功能调节因子在慢性肝病发展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孙盈 赵丹雳 +4 位作者 张昱欣 高媛媛 王君睿 邵江娟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49,共8页
在全球范围内,慢性肝病已成为高发生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疾病之一。P62蛋白是一种自噬选择性底物,具有特殊结构域,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是PB1结构域、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结合结构域和泛素结合结构域。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通过与不同... 在全球范围内,慢性肝病已成为高发生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疾病之一。P62蛋白是一种自噬选择性底物,具有特殊结构域,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是PB1结构域、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结合结构域和泛素结合结构域。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通过与不同信号蛋白结合,P62参与调节细胞信号转导、蛋白质更新、基因转录和表达及细胞调节因子生成等过程。本文重点围绕P62多种结构域以及P62/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P62/NF-κB,P6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和P62/环磷酸鸟苷-腺苷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GAS-STING)轴的抗氧化应激、抗炎、蛋白质代谢调控等作用进行讨论,综述P62各结构域通过与不同功能蛋白识别和结合进而发挥调节蛋白激活与降解、能量物质代谢与生成和清除受损细胞器等功能,以及P62多种结构域翻译后修饰在不同途径下对慢性肝病发展调节的可能作用机制,为肝纤维化、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癌等慢性肝病治疗提供研究方向和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62 慢性肝病 氧化应激 炎症 能量代谢
下载PDF
肠道菌群对慢性肝脏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1
作者 吴夏飞 连娜琦 +3 位作者 陆春风 张峰 陆茵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44-1647,共4页
慢性肝脏疾病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在肝脏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肠道微生物的产生能够激活体内免疫系统,导致促炎症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其中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 慢性肝脏疾病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在肝脏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肠道微生物的产生能够激活体内免疫系统,导致促炎症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其中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等。其并发症有全身性菌血症、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肾功能衰竭,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肠道菌群的改变与慢性肝脏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改善肠道微生态系统已经成为治疗慢性肝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慢性肝病 细菌易位 内毒素 肝炎 肝硬化
下载PDF
益生菌预防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爱云 沈颖 +4 位作者 仲金秋 张婷婷 陈文星 孙志广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2-315,共4页
近年来,科学界对于微生物研究呈爆发式增长,微生物相关研究逐渐成为抗癌研究前沿。人体携带大量微生物存在于内脏、皮肤、口鼻和生殖系统,其中益生菌是一类对机体健康有益的菌类。尽管大多数研究显示了细菌菌群的促肿瘤作用,但也观察到... 近年来,科学界对于微生物研究呈爆发式增长,微生物相关研究逐渐成为抗癌研究前沿。人体携带大量微生物存在于内脏、皮肤、口鼻和生殖系统,其中益生菌是一类对机体健康有益的菌类。尽管大多数研究显示了细菌菌群的促肿瘤作用,但也观察到了益生菌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证实,益生菌能防治结肠癌和非结肠癌,主要通过调整肠道菌群,调节机体免疫、抗炎、代谢使致癌物失活、抗氧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机制发挥作用。具体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最新人体研究发现,肠道细菌能够同机体所摄入的饮食相互协作,降低或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作为一种癌化学预防策略,益生菌对肿瘤防治作用的研究还需要投入更多实验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益生菌 肠道菌群 肿瘤预防 作用机制 免疫调节
下载PDF
黄芪双向性固体发酵过程中黄芪甲苷的转化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阮鸣 张李阳 +2 位作者 喻斌 陈玉胜 庄毅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双向性固体发酵前后黄芪甲苷的转化。方法:采用HPLC测定法、柱色谱分离法、波谱鉴定技术进行发酵前后的成分变化研究;观察转化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抗氧化效应。结果:在黄芪发酵过程中,黄芪甲苷转化形成6-O-β-D-葡萄糖基... 目的:研究黄芪双向性固体发酵前后黄芪甲苷的转化。方法:采用HPLC测定法、柱色谱分离法、波谱鉴定技术进行发酵前后的成分变化研究;观察转化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抗氧化效应。结果:在黄芪发酵过程中,黄芪甲苷转化形成6-O-β-D-葡萄糖基-环黄芪醇,该转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应。结论:黄芪中有效成分黄芪甲苷经药用真菌(灵芝)双向性固体发酵后发生了生物转化,这一转化具有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黄芪 黄芪甲苷 双向性固体发酵 6-O-β-D-葡萄糖基-环黄芪醇
下载PDF
百合知母汤对围绝经期肾虚证大鼠体征及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颖 赵腾斐 +2 位作者 高钦 蔡宝昌 许惠琴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观察百合知母汤(BHZMT)对围绝经期不同肾虚证模型大鼠体征及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15~16月龄雌性SD老龄大鼠,随机分为6组:围绝经期对照组、围绝经期+... 目的观察百合知母汤(BHZMT)对围绝经期不同肾虚证模型大鼠体征及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15~16月龄雌性SD老龄大鼠,随机分为6组:围绝经期对照组、围绝经期+百合知母汤组、围绝经期肾阴虚组、围绝经期肾阴虚+百合知母汤组、围绝经期肾阳虚组、围绝经期肾阳虚+百合知母汤组,另取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大鼠肾阴虚和肾阳虚模型分别采用甲状腺素和腺嘌吟复制。观察各组大鼠体征变化,并测定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NE、DA、5-HT的含量。结果围绝经期肾阴虚大鼠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与围绝经期对照组比较P〈0.05),体质量减轻、饮水量略有增加;给予百合知母汤后,大鼠体温下降、心率减慢。围绝经期肾阳虚组大鼠体质量和摄食量减少、体温降低、心率减慢(与围绝经期对照组比较P〈0.01);给予百合知母汤后,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大鼠下丘脑NE含量减少,DA、5-HT含量明显增加(与青年对照组比较P〈0.05);围绝经期肾阴虚大鼠NE、5-HT略有增加,DA含量明显增加(与围绝经期组比较P〈0.01)。百合知母汤能明显改善动物精神状态,降低肾阴虚大鼠下丘脑DA的含量(与围绝经期组比较P〈0.01);对肾阳虚组大鼠治疗作用不明显。结论百合知母汤可有效调节围绝经期肾阴虚大鼠中枢神经递质水平,从而改善下丘脑的功能,缓解肾阴虚症状,而对肾阳虚大鼠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知母汤 肾虚证 单胺类神经递质 围绝经期
下载PDF
清络通痹颗粒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与单核细胞共培养诱生的破骨样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玲玲 柳璋璞 +4 位作者 梁晓雯 黄艳 王明艳 方泰惠 周学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88-992,共5页
目的:建立关节炎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和单核细胞共培养诱生破骨样细胞的方法,研究清络通痹颗粒对破骨样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离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滑膜组织,将滑膜成纤维细胞和单核细胞共培养诱生破骨样细... 目的:建立关节炎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和单核细胞共培养诱生破骨样细胞的方法,研究清络通痹颗粒对破骨样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离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滑膜组织,将滑膜成纤维细胞和单核细胞共培养诱生破骨样细胞并以TRAP染色鉴定;制备清络通痹颗粒含药血清,加入共培养体系,MTT法检测破骨样细胞增殖、TRAP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TRAP活性、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作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TNFα-和RANKL水平。结果:关节炎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培养可诱生出破骨样细胞;清络通痹颗粒3.6、7.2、14.4 g/kg给药的大鼠含药血清可不同程度抑制破骨样细胞的增殖、TRAP活性和骨吸收,降低培养上清中IL-1、TNFα-和RANKL的水平。结论:清络通痹颗粒可抑制共培养诱生的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性,这一作用与抑制共培养体系中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络通痹颗粒 类风湿关节炎 破骨细胞 共培养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肝纤维化中星状细胞促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峰 魏东华 +5 位作者 孔德松 张晓平 陆茵 王爱云 陈文星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89-1192,共4页
肝纤维化进程中存在明显的病理性血管生成与重构,阻碍了肝纤维化的逆转与恢复。血管生成及其信号调控系统已成为肝纤维化治疗的潜在靶标,血管生成抑制剂在一些实验研究中已显示出较好的抗肝纤维化疗效。肝星状细胞是肝脏中的周细胞,可... 肝纤维化进程中存在明显的病理性血管生成与重构,阻碍了肝纤维化的逆转与恢复。血管生成及其信号调控系统已成为肝纤维化治疗的潜在靶标,血管生成抑制剂在一些实验研究中已显示出较好的抗肝纤维化疗效。肝星状细胞是肝脏中的周细胞,可以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瘦素、血管生成素-1等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多途径地促进病理性血管生成过程。该文对近年来肝星状细胞促进肝纤维化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可以为抗肝纤维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血管生成 肝星状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瘦素 血管生成素-1
下载PDF
黄芪与红芪不同提取液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余黎 曹宜 +2 位作者 魏筱 许立 方泰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20623-20624,20627,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黄芪和红芪不同提取液对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以脂多糖(LPS)作为巨噬细胞激活的刺激剂,以地塞米松(DEX)作为巨噬细胞的免疫抑制剂,以NO作为巨噬细胞功能活动变化的指标,观察黄芪和红芪不同浓度提取物对激活状... [目的]对比研究黄芪和红芪不同提取液对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以脂多糖(LPS)作为巨噬细胞激活的刺激剂,以地塞米松(DEX)作为巨噬细胞的免疫抑制剂,以NO作为巨噬细胞功能活动变化的指标,观察黄芪和红芪不同浓度提取物对激活状态、抑制状态以及正常状态下巨噬细胞分泌NO的影响。[结果]黄芪和红芪水提物均可激活正常巨噬细胞,且黄芪的效应强于红芪;对于10ng/ml的LPS激活巨噬细胞,两者水提物有进一步增强激活作用的效应;但其醇提物对于抑制状态巨噬细胞的作用不明显,而醇提后再水提的水提物仍有激活作用。[结论]黄芪和红芪的水溶性提取液中均具有增强巨噬细胞功能的有效成分,且黄芪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红芪 免疫调节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体外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表达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峰 雷娜 +4 位作者 张晓平 陆茵 王爱云 陈文星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研究体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信号通路的激活对于HSC表达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大鼠原代HSC并体外培养;以MTT实验检测PDGF对HSC增殖的作用;以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方法分别检测P... 目的研究体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信号通路的激活对于HSC表达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大鼠原代HSC并体外培养;以MTT实验检测PDGF对HSC增殖的作用;以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方法分别检测PDGF对PDGF-βR与CTGF、ECM成分α-SMA、α1(I)collagen和fibronectin,以及调控ECM降解平衡的MMP-2和TIMP-1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实验结果表明PDGF以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促进HSC的增殖。PDGF可以促进其受体PDGF-βR和CTGF的蛋白与mRNA表达。PDGF还可明显上调ECM成分α-SMA、α1(I)collagen和fibronectin的表达。此外,PDGF影响ECM的降解平衡,表现为TIMP-1的表达上调,而MMP-2的表达下调。结论 PDGF/PDGF-βR信号转导途径可明显促进HSC活化与ECM生成,抑制ECM降解。所得结果可以为药物阻滞PDGF信号转导从而抑制肝纤维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细胞外基质 信号转导
下载PDF
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的优化筛选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谢波 邓海山 +1 位作者 喻斌 方泰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冷冻时间对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建立的影响,从而为中医学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5组,即空白组、5d组、10d组、15d组、20d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置于0℃冰水中15min,每日1次,各组分别冷冻相应天数... 目的探讨不同冷冻时间对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建立的影响,从而为中医学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5组,即空白组、5d组、10d组、15d组、20d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置于0℃冰水中15min,每日1次,各组分别冷冻相应天数,造成寒凝血瘀模型。观察血常规、卵巢和子宫指数和血液流变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5d和10d组大鼠红细胞可见显著降低和APTT的显著延长(P<0.01);另外造模5天还可见血浆黏度、低转速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的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显著增加,血红蛋白显著降低,子宫指数可见显著减少(P<0.05~0.01)。造模10d组还可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显著增加,TT的显著缩短(P<0.05~0.01)。造模10d和15d虽然均可见红细胞压积的显著减少,但是造模10d组却可见红细胞变形指数的降低,而造模15d却见其变形指数的显著增加(与空白组比较,P<0.01),TT的显著缩短(P<0.05),血浆黏度的显著增加(P<0.01),另外APTT也有缩短的趋势。而当造模时间延长到20d,反而可见PT和APTT的显著延长(P<0.01)。但是各组大鼠肛温在整个造模过程中未见显著改变(与空白组比较,P>0.05)。结论造模10d和15d可见大鼠出现凝血功能增强,并且15d组血液流变学异常最明显。该造模方法为中医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凝血瘀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川芎嗪和不同剂量冰片配伍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区特异性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喻斌 蒋宝平 阮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9-591,共3页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1]。磷酸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 phosphate,TMPP)的抗脑缺血作用证实与抗自由基、减少炎症反应有关[2]。我们在前期研究发现,冰片对不同脑区具有不同的脑靶效应,即存在脑区特异性,这种特异性和...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1]。磷酸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 phosphate,TMPP)的抗脑缺血作用证实与抗自由基、减少炎症反应有关[2]。我们在前期研究发现,冰片对不同脑区具有不同的脑靶效应,即存在脑区特异性,这种特异性和冰片不同剂量密切相关[3]。已有研究证实冰片和川芎联用在脑缺血的疗效上优于川芎单用[4]。但目前还未见冰片-TMPP配伍在不同脑区抗脑缺血作用的报道,也未见冰片剂量对这一作用的干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冰片 脑区特异性 脑缺血/再灌注 微循环 剂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