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戚文元 缪世昌 孙丽萍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择期行PKP的胸腰椎OVCF患者97例,术后随访1个月,根据是否存在残留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择期行PKP的胸腰椎OVCF患者97例,术后随访1个月,根据是否存在残留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分为疼痛组(n=15)和无痛组(n=82)。比较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胸腰椎OVCF患者行PKP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时97例患者VAS>4分有15例(15.46%),VAS≤4分有82例(84.54%)。术后12 h、1周和1个月两组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0.05),且术后1周、1个月疼痛组VAS评分显著高于无痛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筋膜损伤、手术入路方式、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和术前骨密度等均为影响胸腰椎OVCF患者行PKP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筋膜损伤、有骨水泥渗漏和术前骨密度<-3.10均为影响胸腰椎OVCF患者行PKP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KP治疗胸腰椎OVCF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残留腰背部疼痛,与筋膜损伤、骨水泥渗漏和术前骨密度<-3.10有关,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来降低残留腰背部疼痛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残留腰背部疼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循环血容量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缪世昌 周荣魁 牛晓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5652-5657,共6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选取适当的内固定方案,但是关于不同内固定方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血循环系统血容量影响的研究不多。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循环系统血容量的影...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选取适当的内固定方案,但是关于不同内固定方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血循环系统血容量影响的研究不多。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循环系统血容量的影响,并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行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失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治疗前与治疗后3 d的血红蛋白差值、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性失血及隐性失血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4,12个月的髋关节活动度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输血量、治疗前与治疗后3 d的血红蛋白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间段内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隐性失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与动力髋螺钉相比,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失血量较少,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后髋关节活动度和髋关节功能评分较佳;但是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的手术时间较长,两种内固定方案的血红蛋白差值和围手术期输血量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钉 失血 手术 植入物 骨植入物 循环系统血容量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
下载PDF
经皮微创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Ⅰ、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姚飞 黄新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2期4580-4584,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法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42例(44足)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17足)采用经皮撬...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法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42例(44足)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17足)采用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内固定法(微创组),26例(27足)采用外侧“L”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住院时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术前与术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与跟骨宽度以及切口并发症情况。结果①42例病例(44足)术后平均随访13.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Bohler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住院时间和术后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影像学结果比较:各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手术方式与术前、术后时点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对照组Bohler角小于微创组,对照组跟骨宽度大于微创组,两组间Bohler角、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间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③术后并发症比较:对照组切口感染1例、皮缘坏死5例、腓肠神经损伤1例;微创组未出现感染、皮肤坏死、神经损伤病例,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法治疗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其临床疗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法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撬拨复位 微创手术 切开复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