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BL+探究式双轨教学模式在中医康复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白桦 李子赟 +3 位作者 崔梦迪 朱震 卞尧尧 顾一煌 《光明中医》 2024年第5期1017-1020,共4页
中医康复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类的课程,其具有很强的临床实践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对中医康复学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程体验感欠佳。该文章通过介绍CBL+探究式双轨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CBL+探究或双轨教学模式在中医康复学... 中医康复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类的课程,其具有很强的临床实践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对中医康复学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程体验感欠佳。该文章通过介绍CBL+探究式双轨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CBL+探究或双轨教学模式在中医康复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CBL+探究或双轨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步骤,以期为中医康复学教学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康复学 教学创新 案例教学法 探究式双轨教学模式
下载PDF
常州市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欣然 张洪雷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1年第3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常州市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建设情况,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从价值吸引力、知识生产力、社会影响力、体制引导力4个方面入手,分析常州市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建设情况。结果近年来常州市中医药文化软实力总体上呈现... 目的分析常州市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建设情况,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从价值吸引力、知识生产力、社会影响力、体制引导力4个方面入手,分析常州市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建设情况。结果近年来常州市中医药文化软实力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仍有些不尽人意之处,如对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不够、知识生产力比较薄弱等。结论应该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范围和力度;创新传播发展中医药文化,坚持中西医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中国传统 文化 软实力
下载PDF
多重思维交汇下中医本科课程一体化内涵建设探索
3
作者 关燕婷 王欣君 李蔚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期391-394,共4页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下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教学一体化建设的优势作用逐渐显现。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既要保持传统优势,又要紧随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不仅要有形式上的整体性,更要挖掘知识内涵的一体化发展。中医本科教学体系通过中医学“...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下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教学一体化建设的优势作用逐渐显现。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既要保持传统优势,又要紧随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不仅要有形式上的整体性,更要挖掘知识内涵的一体化发展。中医本科教学体系通过中医学“整体观念”引导学科融合,能够恢复知识体系的整体性。以中西方各具优势和特色的思维模式,辨证选择以多种不同教学思维和方法,能够更加精准对焦教学内容的外在表达。因此,中西贯通,多重思维优势互补,是中医本科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创新,是突破固有模式、深化内涵建设的教学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本科教育 整体观念
下载PDF
后物质主义视域下中医身体观的现代性阐释
4
作者 张晓雯 叶子 +3 位作者 苏少敏 陈玉芝 田方圆 李欣珂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4期88-91,共4页
后物质主义时代以来,中医身体观的社会性内涵遇到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其医学和文化意义也相应发生着内在转变。受西医影响,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身体入药观念备受争议,西医解剖学更是促使中医身体入药实践发生巨大改变。为积极构建中医... 后物质主义时代以来,中医身体观的社会性内涵遇到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其医学和文化意义也相应发生着内在转变。受西医影响,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身体入药观念备受争议,西医解剖学更是促使中医身体入药实践发生巨大改变。为积极构建中医身体观的学理内涵,扭转传统身体观的思维定式,对其作现代性阐释的任务就显得尤为必要,以此应对和纠正中医身体观承受的负面认知,重塑其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身体观 身体入药 后物质主义
下载PDF
“互联网+”教育在中医文献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江永伟 周宜凡 +2 位作者 承浩彬 李开平 孙永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135-139,共5页
中医经典文献是中医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智慧,对中医学体系建设以及中医临床指导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医经典文献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对中医文献教学已不仅仅局限... 中医经典文献是中医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智慧,对中医学体系建设以及中医临床指导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医经典文献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对中医文献教学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线下教学,线上远程教育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并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学习途径。将“互联网+”教育与传统的中医文献教育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其高度量化的特征和多层次的交互功能,也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基础。同时,通过各种数字化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数字图书馆和线上学术论坛等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学习到中医经典文献的知识。文章内容主要探索“互联网+”教育模式对中医文献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教育研究 中医文献 学习评价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实践
6
作者 陆梦江 袁锦虹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期153-157,共5页
特定穴是针灸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其课程内容安排紧凑,作为经络腧穴的基础部分,存在学生被动学习、重点内容掌握情况差等问题。混合式教学是近年来倡导教师融入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课前学习相关的线上课程,课堂中以翻转课堂教学为主... 特定穴是针灸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其课程内容安排紧凑,作为经络腧穴的基础部分,存在学生被动学习、重点内容掌握情况差等问题。混合式教学是近年来倡导教师融入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课前学习相关的线上课程,课堂中以翻转课堂教学为主,教师进行总结及引导,具有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特点。通过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特定穴教授过程,探讨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 针灸学 特定穴
下载PDF
中医芳香疗法与西方芳香疗法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卢曼 程洁 卢伟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7期3579-3582,共4页
芳香疗法是将芳香药物制成适当的剂型,作用于人体以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的医疗方法。文章通过对中医芳香疗法与西方芳香疗法的历史沿革、理论特点、给药方式、药物剂型与制剂工艺、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比较性研究,指出将中医香疗的理论优... 芳香疗法是将芳香药物制成适当的剂型,作用于人体以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的医疗方法。文章通过对中医芳香疗法与西方芳香疗法的历史沿革、理论特点、给药方式、药物剂型与制剂工艺、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比较性研究,指出将中医香疗的理论优势与西方芳疗的技术优势相结合,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用,可为发展和推广芳香疗法提供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疗法 比较研究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CBL教学法探索临床康复学课程思政建设 被引量:2
8
作者 彭娟娟 张洪兵 +1 位作者 王尊 胡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22期165-168,共4页
课程思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课程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医学专业之一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同样肩负着为我国医学事业培养医德、医术杰出的康复人才,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只有在康复治... 课程思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课程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医学专业之一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同样肩负着为我国医学事业培养医德、医术杰出的康复人才,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只有在康复治疗学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才能更好地解决康复专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临床康复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连接学生学习生涯和社会实践的最后也是最重要课程之一,是一门对学生的专业思想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深刻影响的专业课。文章基于案例教学法(CBL)探索临床康复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构建,旨在探索出切实可行的临床康复学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教学法 临床康复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应用于中医教育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秦宇航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2期199-201,共3页
中医教育有自己特定的模式,这和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存在明显的不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利于中医知识体系的构建和传承,加重了现行中医教学的负担,破坏了中医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模式并且与中医临床实践... 中医教育有自己特定的模式,这和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存在明显的不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利于中医知识体系的构建和传承,加重了现行中医教学的负担,破坏了中医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模式并且与中医临床实践严重脱节。强行以现代教育理念去指导和要求中医教育的改革无异于抱薪救火、削足适履,其结果必将贻害中医学术之发展。中医教育应该遵循立足于经典著作,以教师为主导,使学生进行丰富而必要的记诵并实践于临床的教学规律,如此才能获得健康蓬勃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中医教育 教育理念 临床实践
下载PDF
基于国家专利的中医内治美容养颜用药规律研究
10
作者 李瑶 李文林 杨丽丽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4期124-129,共6页
目的探究中医内治美容养颜组方规律,为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布公告平台2001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收录的中医内治美容养颜专利数据。采用Excel2016统计药物功效,结合R语言对组方药物信息进行... 目的探究中医内治美容养颜组方规律,为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布公告平台2001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收录的中医内治美容养颜专利数据。采用Excel2016统计药物功效,结合R语言对组方药物信息进行用药频次、关联规则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中医内治美容养颜专利906项涉及药物327味,主题包括调理气血、调理脏腑功能等,涉及现代药效学调节免疫、淡斑祛斑、抗衰老等方面。药物功效分类多为补益类,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枸杞子。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显示,以当归为中心进行配伍组合;高频药物有枸杞子、当归、茯苓、甘草、大枣、人参、黄芪等,与“四君子汤”“当归补血汤”化裁方类似。结论中医内治美容养颜从调节免疫、补益气血等角度组方,多用补益类药物,随证配伍活血化瘀类、清热类药物等,以气血双补为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容养颜 中医 中药 专利 数据挖掘
下载PDF
2020—2021年度南京市医学院校大学生烟草危害及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陈婧怡 张蕴馨 +1 位作者 徐晓铭 戴建国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32-337,共6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对烟草使用、暴露、危害情况及对禁烟控烟措施的知晓程度和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对控烟措施制定实施和健康教育方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于2020年7月5日至8月5日选取南京市医学专业大学... 目的了解南京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对烟草使用、暴露、危害情况及对禁烟控烟措施的知晓程度和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对控烟措施制定实施和健康教育方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于2020年7月5日至8月5日选取南京市医学专业大学生1200人为调查对象,就烟草和二手烟使用情况、对人体危害情况、对禁烟控烟措施的了解程度和态度开展调查。结果获得有效问卷1183份。其中现在吸烟人数154人,现在吸烟率为13.02%(154/1183);中医学专业吸烟率最低,为4.38%(7/160),且各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校(室内)的二手烟暴露率为74.47%(881/1183),高于家庭(室内)[72.19%(854/1183)],低于公共场所(室内)[89.77%(1062/1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508,P<0.01)。对于烟草危害的知晓率,中医学相比临床医学等专业总体了解程度最深。医学院校学生总体对禁烟控烟态度支持,但对于现有控烟政策了解程度低,专业间基本无明显差异。结论本次调查的医学院校大学生现在吸烟率在全国属较高水平,烟草危害认知程度较高,禁烟控烟态度积极,且与专业类别相关。中医学专业相比其他医学专业吸烟率低,危害知晓率高,总体情况较好,建议通过中医药知识宣传和普及来减少烟草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率 二手烟 健康危害 禁烟态度 烟草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针灸学特色的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析
12
作者 王宁 兰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2期11-14,共4页
针灸学是中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承载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兼具人文与医学科学的特色。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教育互鉴互通、协同育人,将思政教育融入针灸学课程是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的必经之路。结合针灸学课程相关教学环节的特点,探... 针灸学是中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承载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兼具人文与医学科学的特色。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教育互鉴互通、协同育人,将思政教育融入针灸学课程是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的必经之路。结合针灸学课程相关教学环节的特点,探讨针灸学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及实施路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中医药思维,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通过分析针灸学相关课程的特点,积极建立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将思政教育贯彻在针灸教学的全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针灸学 三全育人
下载PDF
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不孕症选穴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席瑾 金纯纯 +2 位作者 沈真如 沈洁 夏有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9-723,共5页
目的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不孕症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中华医典》光盘(第5版)对建国前历代古籍进行检索,收集有关针灸治疗不孕症的条文,对数据进行归纳与整理,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检索得到针灸治疗不孕症条文... 目的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不孕症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中华医典》光盘(第5版)对建国前历代古籍进行检索,收集有关针灸治疗不孕症的条文,对数据进行归纳与整理,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检索得到针灸治疗不孕症条文301条,涉及41个腧穴,共计358穴次。分析发现,历代针灸治疗不孕症多选用任脉和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其中以任脉的中极、关元穴使用频次最高;取穴部位偏重下腹部和下肢部;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其中任、冲脉的交会穴为治疗关键。结论临床在治疗不孕症时可选取古代文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中极、关元、照海、涌泉为基础方,针灸联合应用,再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辨证加减。尚有文献记载石门、阴交、血海、至阳等穴位有绝孕的风险,临床运用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不孕症 中华医典 选穴规律
下载PDF
周期序贯针灸疗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症状及情绪影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孙婷 王淑兰 朱世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观察周期序贯针灸疗法对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患者疼痛症状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丹阳市人民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PD患者9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常规针刺组和序贯针灸组,每组各30例。... [目的]观察周期序贯针灸疗法对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患者疼痛症状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丹阳市人民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PD患者9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常规针刺组和序贯针灸组,每组各30例。药物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灸方案,序贯针灸组采用择期序贯针灸治疗方案,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量表、COX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以及3个月随访期患者疼痛、痛经症状以及焦虑情绪评分。[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痛经症状评分以及情绪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1)。治疗后序贯针灸组与药物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均P<0.01),序贯针灸组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和常规针刺组(P<0.01,P<0.05),序贯针灸组及常规针刺组情绪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P<0.01,P<0.05),且序贯针灸组低于常规针刺组(P<0.01)。随访期药物组患者的疼痛、症状以及情绪评分等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针刺组与序贯针灸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序贯针灸组疗疼痛评分、痛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及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常规针刺组(P<0.01,P<0.05,P<0.05)。[结论]周期序贯针灸疗法可有效减轻PD患者的疼痛程度、痛经症状以及情绪焦虑状态,其疗效优于常规针灸疗法及常规药物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周期序贯针灸疗法 疗效观察 VAS评分 痛经症状评分 焦虑情绪评分 随访期 布洛芬缓释胶囊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针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3
15
作者 白桦 孙珂 +2 位作者 徐森磊 吴嘉宏 顾一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8-431,共4页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利用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人体体表穴位,并通过经络传导,以达到调和脏腑、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由于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等优点,普遍为大众所接受,且逐渐成为许多国家的补...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利用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人体体表穴位,并通过经络传导,以达到调和脏腑、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由于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等优点,普遍为大众所接受,且逐渐成为许多国家的补充和替代疗法[1]。随着针灸临床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用现代技术手段来阐明和完善针灸传统理论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系统生物学是21世纪一门新兴的学科,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中,组学技术作为系统生物学中的一部分,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的角度出发,把基因、mRNA、蛋白质、代谢小分子等这些构成生物体的不同组分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以揭示在某种或某些因素扰动下系统内部各组分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这与针灸疗法的整体调节作用不谋而合[2],因此将组学技术引入针灸研究,可以全面系统地揭示针灸治疗时所产生的整体效应,促进针灸学的现代化进程。本文就当下针灸研究领域中组学技术的应用进行概述,以期为针灸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组学技术
下载PDF
中医历代文献所载心病导引法评析
16
作者 赵丰润 曹震宇 +2 位作者 梁辰 张浩文 陈涤平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34-538,共5页
心病导引法是历代医家记载的专门治疗心病及相关症状的中医导引法。文章梳理了中医心病导引法的历史源流及临床应用。针对心病的导引法研究,以《诸病源候论》相关论述为初步形成标志。随着隋唐时期基本内容的成型,宋金元时期内容的具体... 心病导引法是历代医家记载的专门治疗心病及相关症状的中医导引法。文章梳理了中医心病导引法的历史源流及临床应用。针对心病的导引法研究,以《诸病源候论》相关论述为初步形成标志。随着隋唐时期基本内容的成型,宋金元时期内容的具体化和丰富化,以及明清时期图示形象化和多元化发展以及结合心理治疗等特色,中医心病导引法日趋成熟与完善。“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功能异常,是心病导引法针对的2个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引 文献 心病 中医 评析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中医院校《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云凤 宋志秀 施洪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35期112-113,共2页
"双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中医院校如何有效开展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必须从教学方法、课程平台建设以及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从而实现高等教学的宏伟发展目标,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 双一流 食品卫生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多元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鼻炎的用药规律
18
作者 李玥 洪海蓝 李文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49-56,共8页
目的使用多元技术分析挖掘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鼻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1984年4月-2001年2月干祖望教授于江苏省中医院诊治鼻炎的临床医案,采用频次统计、共现次数、关联规则、剂量分析、聚类分析等多角度揭示药物之间的潜在关系,结合... 目的使用多元技术分析挖掘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鼻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1984年4月-2001年2月干祖望教授于江苏省中医院诊治鼻炎的临床医案,采用频次统计、共现次数、关联规则、剂量分析、聚类分析等多角度揭示药物之间的潜在关系,结合热力图、谱系图、复杂网络等可视化结果进行直观展现。结果纳入医案数据1080例,涉及处方1044首,中药281味。高频药物有辛夷、白术、白芷等;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主要为寒、温,多归肺经和肝经。药物功效分类排名前3位为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低频药物中出现以食代药,自加荸荠、海蜇、海带等。此外,防风-黄芪-白术、苍耳子-薄荷-辛夷-白芷等为核心药对,石菖蒲与白芷的用药剂量较为离散,茯苓用药剂量低于药典标准值。通过综合分析最终获得四类方剂,玉屏风散与脱敏汤治疗过敏性鼻炎,苍耳子散与鼻渊合剂治疗鼻窦炎,升清流气饮治疗耳鸣,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异功散、补中益气汤等用于健脾益气。结论本研究深入挖掘药物之间的潜在关联,全面探索干祖望教授治疗鼻炎的用药经验,弥补了单一研究的高频局限性与数据偏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复杂网络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脏腑别通”理论运用加味小柴胡汤结合捏脊法治疗心肌炎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秦宇航 黄丽丽 +2 位作者 王建珠 杨小存 张淑敏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明加味小柴胡汤结合捏脊法治疗心肌炎(M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柴治组、捏治组、合治组共6组,每组5只。空白组不造模,其余各组均制成自身免疫性MC模型。各组施以相应处理7 d,结束... 本研究旨在探明加味小柴胡汤结合捏脊法治疗心肌炎(M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柴治组、捏治组、合治组共6组,每组5只。空白组不造模,其余各组均制成自身免疫性MC模型。各组施以相应处理7 d,结束后取心肌组织和血清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含量及心肌切片观察。结果:中医各治疗组对阻断心肌TLR4/NF-κB p65炎症通路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均优于西药组(P<0.05),且合治组在降低NF-κB p65、TNF-ɑ、Bax、Caspase-3和升高Bcl-2中的作用较其余治疗组为优(P<0.05);同时,与西药组比较,各中医治疗组心肌切片显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心肌间隙炎细胞浸润较少,以合治组表现最佳。结论:加味小柴胡汤结合捏脊法可能通过抑制心肌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阻止心肌炎症反应,同时抑制凋亡因子减少心肌凋亡来发挥对MC的治疗作用;二者结合运用能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别通 加味小柴胡汤 捏脊法 心肌炎 心-胆-胃轴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阴火”科学内涵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雨婷 张方圆 +2 位作者 许伟明 李子贇 胡镜清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9-1285,共7页
肠道菌群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肠道菌群结构及产物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中医药领域高度关注肠道菌群对疾病的影响,而肠道菌群主要通过炎症损伤血管内皮、造成脂质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及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膜... 肠道菌群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肠道菌群结构及产物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中医药领域高度关注肠道菌群对疾病的影响,而肠道菌群主要通过炎症损伤血管内皮、造成脂质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及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膜等机制影响冠心病,通过类比发现此机制与中医脾胃失调、元气失养、阴火内生病机过程相通。因此,从“阴火”理论可指导调节肠道菌群,进而治疗冠心病,这将为冠心病的中医药临床防治和科学研究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冠心病 阴火 元气失养 炎症 脂代谢 脂多糖 氧化三甲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