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9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现状
1
作者 张鹏 王珍 +2 位作者 吴艺豪 李家齐 董国华 《中医学》 2024年第4期822-828,共7页
近年来,食管癌于我国呈现高发态势,因其早期发病隐匿、症状相对不明显的特点,往往在发现时就已进入中晚期。然而单一的治疗方式对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较差,目前食管癌的治疗方案以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近年来,食管癌于我国呈现高发态势,因其早期发病隐匿、症状相对不明显的特点,往往在发现时就已进入中晚期。然而单一的治疗方式对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较差,目前食管癌的治疗方案以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但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仍不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已发表的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总结食管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现状,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中西医结合 流行病学 外科手术 化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相关性抑郁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邓鸿飞 徐成木 罗毅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3期131-138,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抑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PubMed、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从建库至2023年2月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抑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PubMed、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从建库至2023年2月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并通过RevMan 5.4以及Stata 14软件分析数据。结果:纳入文献11篇,患者888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单纯西医治疗乳腺癌术后抑郁更能够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MD=-6.81,95%CI[-7.97,-5.66],P<0.00001),提高患者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法(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KPS)评分改善有效率(RR=1.65,95%CI[1.16,2.35],P=0.005),提高患者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CD4^(+)(MD=7.46,95%CI[6.16,8.76],Z=11.25,P<0.00001)、CD4^(+)/CD8^(+)(MD=0.55,95%CI[0.18,0.91],Z=2.94,P=0.003),降低乳腺癌术后抑郁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积分(SMD=-0.85,95%CI[-1.08,-0.61],Z=7.00,P<0.0001),降低乳腺癌术后抑郁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积分(MD=-7.03,95%CI[-8.37,-5.69],Z=10.28,P<0.0001),但对于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8^(+)(MD=-6.69,95%CI[-16.20,2.83],Z=1.38,P=0.17),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不能提高患者免疫指标CD8~+。通过中药使用频率的分析,柴胡、芍药、茯苓、当归、甘草、白术、地黄为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相关性抑郁的常用中药。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抑郁能够降低患者的SDS积分、HAMD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症状,提高KPS评分改善有效率及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但治疗前后免疫指标CD8~+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未来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来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CD8~+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乳腺癌术后 抑郁 META分析
下载PDF
夏军权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撷菁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晓桐 夏军权 +4 位作者 郭丽 鲍路瑶 孙政炎 丁雪菲 奚肇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26期2916-2919,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被公认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夏军权教授临证30余载,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颇丰。夏军权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基于脾胃虚弱,热毒、血瘀相互搏结于体内,日久损伤胃络,终致胃...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被公认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夏军权教授临证30余载,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颇丰。夏军权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基于脾胃虚弱,热毒、血瘀相互搏结于体内,日久损伤胃络,终致胃黏膜萎缩,重视舌诊。主要证候为脾胃气虚、脾肾亏虚、胃阴不足、气滞痰凝,治法为益气健脾且降逆、温肾健脾且升阳、益胃滋阴且润燥、理气化痰且除湿、活血化瘀且消瘤;用药主张平淡取效;重视幽门螺杆菌的根除、胃镜的定期复查及病理活检,临床上效果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夏军权 中医病机 舌诊 辨证论治 内镜及病理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朝娟 顾峰 唐铖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3期3289-3291,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联合组(9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与自拟方联用治疗,并对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联合组(9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与自拟方联用治疗,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心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加重期 疗效
下载PDF
甲状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超 相萍萍 徐书杭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6期521-522,共2页
目前,甲状腺结节和肿瘤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从传统医学来看,甲状腺癌属中医学"石瘿"范畴,多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有关,这和现代医学认为的情绪、生活工作压力和碘营养状态异常等致病因素基本相符。研究资料表... 目前,甲状腺结节和肿瘤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从传统医学来看,甲状腺癌属中医学"石瘿"范畴,多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有关,这和现代医学认为的情绪、生活工作压力和碘营养状态异常等致病因素基本相符。研究资料表明,2003—2011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以20.1%的速度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诊疗 规范化管理 减毒增效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剖宫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何荣荣 黄美华 万贵平 《广西中医药》 2016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剖宫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剖宫产术后予常规护理及母乳喂养,并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中药自拟方治疗并联合耳穴贴压及腹...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剖宫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剖宫产术后予常规护理及母乳喂养,并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中药自拟方治疗并联合耳穴贴压及腹部按摩。观察产妇剖宫术后宫底高度、产后5 d血性恶露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产后42 d恶露干净情况及体重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剖宫产后子宫底高度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2组各时间段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5 d血性恶露量及产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产后42 d恶露干净情况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B超检查提示观察组产后第5 d及第42 d子宫三径和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42 d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加快剖宫产产妇子宫复旧,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恶露干净时间,促进剖宫产后康复,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剖宫产 子宫复旧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脂异常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支颢 沈建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6期716-717,共2页
关键词 血脂异常 中西医结合治疗 饮食结构 经济发展 生活方式 超重人群 生存研究 辛伐他汀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仇志琴 虞丰 赵呈雷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7年第4期219-221,230,共4页
目的考察硝基咪唑类药物与中药联合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替硝唑口服、甲硝唑泡腾片阴道给... 目的考察硝基咪唑类药物与中药联合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替硝唑口服、甲硝唑泡腾片阴道给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与对照组同样药物,并加以中药外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阴道灌洗液细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与95.71%,且观察组临床痊愈率较对照组提高了10%。治疗后观察组分泌物镜检、脓性或泡沫样白带、尿频尿痛、外阴瘙痒症状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灌洗液IL-2、IL-8、IL-13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基咪唑类药物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效果优于单一用药,且可更好改善阴道微环境炎性反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虫性阴道炎 硝基咪唑类 中药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肝损害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克冕 王小超 +2 位作者 陈世敬 冯栋年 狄红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8年第12期774-775,共2页
目的:观察益肝愈瘿汤联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用丙基硫氧嘧啶联合易善复治疗,治疗组30例用丙基硫氧嘧啶联合益肝愈瘿汤治疗。结果:两组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改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目的:观察益肝愈瘿汤联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用丙基硫氧嘧啶联合易善复治疗,治疗组30例用丙基硫氧嘧啶联合益肝愈瘿汤治疗。结果:两组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改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肝愈瘿汤联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亢性肝损害可显著改善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肝损害 中西医结合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糖尿病男性性腺功能减退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夕 郑仁东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4年第1期61-63,共3页
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案除了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主张采用睾酮替代治疗;但在进行睾酮替代治疗之前,应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前列腺癌;此外,还需注意睾酮替代治疗... 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案除了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主张采用睾酮替代治疗;但在进行睾酮替代治疗之前,应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前列腺癌;此外,还需注意睾酮替代治疗的心血管风险等不良反应。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方面有着独到优势,临床发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男性性腺功能减退大多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尚缺乏系统的诊疗指南或共识。基于此,本文综述目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治法及机制研究,以期为糖尿病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中医药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细胞自噬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11
作者 龙丹 毛晨晗 +3 位作者 刘雅璇 邹君君 徐寅 朱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50-56,共7页
目的探索中医药调控细胞自噬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收录的中... 目的探索中医药调控细胞自噬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调控细胞自噬相关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5.7.R5软件绘制作者及机构合作视图,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并绘制时间线图。采用VOSviewer1.6.18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结果纳入文献2001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作者合作团队以贾连群、杨关林、宋囡等为主。发文较多的研究机构包括湖南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文献关键词形成了9个有意义的聚类,显示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凋亡、线粒体自噬、实验研究、信号通路、中药单体等;受关注的中医药干预手段有电针、灸法、白藜芦醇、姜黄素等,主要涉及PI3K/Akt、AMPK/mTOR等信号通路的研究。结论中医药领域细胞自噬相关研究近年热度较高。实验研究、分子机制、相关疾病、中医药干预为该领域研究热点。研究趋势以中药单体、中医理论研究等方向为主,主要围绕凋亡、氧化应激等途径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自噬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VOSviewer
下载PDF
中医药基于细胞焦亡机制防治糖尿病肾脏病实验研究进展
12
作者 蔡晨 胡晓澜 +1 位作者 黄莉吉 谢绍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158-1162,共5页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也是DM主要慢性微血管病变之一。随着DM患病率的持续上升,DM引起的肾脏病变已经成为新发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也是DM主要慢性微血管病变之一。随着DM患病率的持续上升,DM引起的肾脏病变已经成为新发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病因,显著增加了DM的病死率^([1])。DKD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糖代谢异常、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等密切相关^([2])。近年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在DKD肾脏损伤的进展中扮演关键角色。中医药可有效降低DKD蛋白尿排泄,延缓肾损害进展,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并未阐明。近年来,基于细胞焦亡机制探讨中医药防治DKD的作用机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的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病 细胞焦亡 中医药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的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13
作者 余快 马莉文 +1 位作者 肖庆龄 谌晓莉 《感染、炎症、修复》 2024年第3期246-249,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是指新冠感染后仍持续3~8周的顽固性咳嗽,而肺部影像学无异常。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影响患者生活,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气道敏感性增强,这与其他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相同,但新冠病毒感...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是指新冠感染后仍持续3~8周的顽固性咳嗽,而肺部影像学无异常。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影响患者生活,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气道敏感性增强,这与其他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相同,但新冠病毒感染存在嗜神经性的特点,多合并全身其他系统表现。本文就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后咳嗽 机制 治疗 中医药
下载PDF
基于炎症微环境探讨中医药促进心肌梗死后组织恢复相关研究进展
14
作者 邱对鑫 高雅婷 +1 位作者 黄丹 陈晓栋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75-81,共7页
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证据已经证实了炎症途径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病理生理学重要性,免疫炎症及炎症微环境转化的影响贯穿冠脉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对冠脉疾病中炎症反应的关注焦点逐渐从斑块形成的慢性过程扩展到冠脉事件发生中的急... 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证据已经证实了炎症途径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病理生理学重要性,免疫炎症及炎症微环境转化的影响贯穿冠脉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对冠脉疾病中炎症反应的关注焦点逐渐从斑块形成的慢性过程扩展到冠脉事件发生中的急性方面。急性心梗发生后,局部炎症反应的物质基础和病理特征与中医理论相互印证。通过从心肌梗死后组织免疫微环境入手,详细总结了心肌梗死后炎症微环境构成改变,以及中医学对此过程的认识和药物疗效,有利于中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为中医药促进心梗后组织回复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免疫微环境 中医药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恒 曹雯 +1 位作者 张肖敏 陈鸿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7-80,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后综合征是发生于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的一系列呼吸、消化、心血管等系统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后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西医治疗缺乏综合、高效的药物,措...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后综合征是发生于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的一系列呼吸、消化、心血管等系统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后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西医治疗缺乏综合、高效的药物,措施相对局限。中医药治疗疫后诸证历史悠久,理论完备,方式多样。现代医家从中医经典理论出发,在运用中医药防疫治疫方面作了进一步实践与探索,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治、针灸、中医功法、中医药膳等,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调节免疫、降低炎症指标、增强体质、调畅情志等。现阶段中医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后综合征研究多为临床研究,观察指标以症状为主,缺少高级别循证研究,对于作用机制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综合征 COVID-19 恢复期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在甲状腺和乳腺手术患者创面治疗中的应用与思考
16
作者 葛云霞 王蓓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第2期14-20,共7页
本文简要介绍甲状腺和乳腺手术治疗的发展概况,归纳术后创面并发症,总结非手术创面治疗方式,探讨中医技术融入术后创面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旨在为中西医结合外治法在甲状腺和乳腺术后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中医外治 甲状腺 乳腺 手术 创面
下载PDF
中医药基于“肾藏精”理论防治糖尿病肾脏病研究进展
17
作者 胡晓澜 蔡晨 +1 位作者 黄莉吉 谢绍锋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主要从调整不良生活方式、控制血糖及血压、改善脂代谢紊乱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疗,但并不能完全阻断和逆转肾损害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主要从调整不良生活方式、控制血糖及血压、改善脂代谢紊乱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疗,但并不能完全阻断和逆转肾损害进展^([1])。中医药在改善DKD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排泄,延缓肾损害进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已成为防治DKD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生活方式 肾藏精 糖尿病肾脏病 脂代谢紊乱 控制血糖 肾损害 中医药 现代医学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分析近十年中医药领域胃癌前病变的研究趋势
18
作者 李欣怡 安振涛 +2 位作者 徐婷婷 王培 朱方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65-0171,共7页
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近十年中医药领域胃癌前病变相关研究的现状及热点,推测其发展趋势,挖掘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方法 检索2013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按纳排标准进行筛选,以Refworks格式导入CiteS... 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近十年中医药领域胃癌前病变相关研究的现状及热点,推测其发展趋势,挖掘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方法 检索2013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按纳排标准进行筛选,以Refworks格式导入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构建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信息的图谱。结果 共纳入2210篇文献,涉及453位作者、339家机构,其中主要研究者有潘华峰、丁霞、李佃贵、周斌等,主要研究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高频关键词有疗效观察、hp感染、脾胃虚弱、数据挖掘、临床研究等。突现强度最高的关键词是网络药理学。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结构显著、可信度较高(Q=0.8645>0.3,S=0.9479>0.7),共生成自然聚类30个,前15个自然聚类中涉及临床经验挖掘、疗效观察、机制研究、meta分析、中医证候研究等方面。结论 各地机构的研究者们因研究生师生关系各自组建研究团队,团队内部关系紧密,而团队间的外部联系较少,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亟需加强。本领域近十年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基于数据挖掘的临床辨治经验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疗效机制研究是新兴热点,研究前景乐观,其中“多基因-多靶点-复杂疾病”模式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具备较高研究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肠上皮化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基于“三焦气化-营卫”体系探析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作用机制
19
作者 徐陆凡 张哲 罗毅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32-336,348,共6页
肿瘤免疫发挥着杀伤肿瘤细胞、保护机体的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广泛应用打开了肿瘤治疗的新格局,但也存在单药疗效有限、联合用药安全性等问题。以“三焦气化-营卫”体系为基础,探讨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增效的可能。从三焦气化... 肿瘤免疫发挥着杀伤肿瘤细胞、保护机体的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广泛应用打开了肿瘤治疗的新格局,但也存在单药疗效有限、联合用药安全性等问题。以“三焦气化-营卫”体系为基础,探讨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增效的可能。从三焦气化这一宏观的角度出发,探讨现代肿瘤免疫的中医理解,剖析营卫与现代免疫及肿瘤免疫的联系,结合癌症发生发展中的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探索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治疗之法。通过促使三焦气化如常,发挥“解毒散结,营卫互用”免疫主体作用,运用益气活血、祛瘀通路、温阳化痰,使一身之气顺和,达到正复邪去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三焦 三焦气化 营卫 免疫治疗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迷走神经调控效应的中医药防治心房颤动研究进展
20
作者 汤嘉慧 王新东 董其美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9期45-48,共4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自主神经系统机制作为触发和维持房颤的重要因素受到界内广泛重视,临床实践发现长期药物干预、射频消融及侵入性手术操作带来了难以忽视的副作用,因此围绕自主...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自主神经系统机制作为触发和维持房颤的重要因素受到界内广泛重视,临床实践发现长期药物干预、射频消融及侵入性手术操作带来了难以忽视的副作用,因此围绕自主神经系统探索非药物非消融的新型房颤治疗方法是学界探索的前沿热点,研究发现中医通过干预自主神经功能在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房颤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临床上仍缺乏个体化的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方案,因此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的方案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本文从自主神经与房颤的关系、自主神经治疗房颤的临床证据及中医药通过自主神经干预房颤3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 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 低强度耳屏刺激 中医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