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化疗后手足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葛任洁 姚昶 《光明中医》 2024年第6期1240-1243,共4页
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是由抗肿瘤药物引起的特异性皮肤毒性反应。HFS的发生直接影响患者日常活动、锻炼及生活质量,严重者因无法耐受而减少化疗药剂量,甚至终止化疗,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生存期。目前,手足综合征的... 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是由抗肿瘤药物引起的特异性皮肤毒性反应。HFS的发生直接影响患者日常活动、锻炼及生活质量,严重者因无法耐受而减少化疗药剂量,甚至终止化疗,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生存期。目前,手足综合征的病因仍不明确,西医尚无确切而有效的治疗药物。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良好。中医认为手足综合征属“痹证”范畴,治疗方式多样,包括内治、外治及针灸治疗等。此文对中医药治疗HFS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为手足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中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手足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的不良反应之中医辨治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绪 刘婕 +1 位作者 卞卫和 姚昶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448-450,共3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其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规范化治疗的完成率。中医药在改善他莫昔芬不良反应上有独特优势。笔者在总结导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其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规范化治疗的完成率。中医药在改善他莫昔芬不良反应上有独特优势。笔者在总结导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认识到该病的辨证特点为肾虚、肝郁、心肾不交,治疗上应从肾、肝、心三脏入手,采取补肾、疏肝、宁心、协理阴阳的治则治法,拟"疏肝宁心调阴阳方"用于临床实践,临证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他莫昔芬 不良反应 中医辨治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合蒽环类药物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乜 李永飞 陆澄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合蒽环类药物的新辅助方案在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接受含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双靶新辅助治疗并接受手术的HER-2阳性乳腺癌...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合蒽环类药物的新辅助方案在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接受含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双靶新辅助治疗并接受手术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81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两组:(1)蒽环组,接受EC(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4个周期序贯THP(多西他赛、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方案4个周期;(2)去蒽环组,接受TCbHP(紫杉醇、卡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方案6个周期。比较两组的病理完全缓解(pCR)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81例患者中蒽环组22例、去蒽环组59例,两组年龄、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ER表达、PR表达、Ki-67水平、体质量指数(BMI)和脉管癌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例患者术后共有44(54.3%)例达pCR,其中蒽环组13例、去蒽环组31例,两组病理完全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1%vs.52.5%,P=0.599)。pCR与患者的ER表达、PR表达、Ki-67水平、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和脉管癌栓情况无关(P>0.05),而与BMI有关(P=0.008)。根据不良反应分级5.0版,81例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经对症治疗后均有所缓解。去蒽环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少于蒽环组(61.02%vs.86.36%,P=0.034)。结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可以从豁免蒽环类药物的治疗方案中获益,同时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降低,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蒽环类药物 新辅助化疗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与开放切除术治疗合并钙化灶乳腺肿块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何鹏 李永飞 +3 位作者 吴意赟 任晓梅 卞卫和 姚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2期13-16,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与开放切除术治疗合并钙化灶乳腺肿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合并钙化灶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旋切组45例和开放组43例。旋切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与开放切除术治疗合并钙化灶乳腺肿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合并钙化灶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旋切组45例和开放组43例。旋切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开放组采用开放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钙化灶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和满意度情况。结果旋切组钙化灶切除率为95.56%,开放组钙化灶切除率为100.00%。旋切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长度短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局部血肿、切口感染、外形改变及病灶残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切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开放组,满意度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合并钙化灶乳腺肿块效果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愈合时间短、切口瘢痕小、疼痛轻微、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钙化 微创 超声引导 真空辅助旋切术
下载PDF
乳晕旁切口结合整形治疗乳腺多发性良性病变 被引量:6
5
作者 闵美林 吴春富 +2 位作者 张卫东 周仕萍 侍晓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3311-3313,共3页
目的探讨乳晕旁切口结合整形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良性病变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乳腺多象限多发性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在B超或乳管镜定位引导下手术,术中乳头乳晕整形,乳腺腺叶转移。结果乳腺病变切除率100%,术后6... 目的探讨乳晕旁切口结合整形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良性病变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乳腺多象限多发性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在B超或乳管镜定位引导下手术,术中乳头乳晕整形,乳腺腺叶转移。结果乳腺病变切除率100%,术后6个月~1年随访,乳头乳晕无内陷、坏死及感觉障碍,无溢液,未见复发,乳房外形美观。结论乳晕旁切口结合整形手术对乳腺多象限多发良性病变具有切口隐蔽、创伤小、手术切除率高、术后美容效果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性病变 多发性 乳晕旁切口 整形手术
下载PDF
手术治疗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军 姚昶 张卫东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1082-1083,1114,共3页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收集我院30例采取手术治疗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行乳腺病损区段切除10例,扩大乳腺病损区段切除15例,腺体全切5例;其中术后脂肪液化4例,伴感染3例。9例患者对乳房外观满意,16...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收集我院30例采取手术治疗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行乳腺病损区段切除10例,扩大乳腺病损区段切除15例,腺体全切5例;其中术后脂肪液化4例,伴感染3例。9例患者对乳房外观满意,16例对外观较满意,5例不满意。全部病例随访1个月至1年,中位随访6.2个月,复发2例(6.6%),对侧乳房发病1例。结论手术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重要方法 ,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乳房大小等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哺乳期乳腺炎 手术治疗 个体化措施
下载PDF
B超引导下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良性肿瘤(附580例分析)
7
作者 闵美林 王敦英 +1 位作者 周仕萍 张卫东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679-679,684,共2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对多发性乳腺病灶小切口手术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580例多发性乳腺病灶在B超引导下行小切口切除术,通过病理检查及随访评价诊治效果。结果小切口手术切除多发性乳腺病灶成功率达100%,皮肤切口选择在乳晕旁特殊解剖标...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对多发性乳腺病灶小切口手术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580例多发性乳腺病灶在B超引导下行小切口切除术,通过病理检查及随访评价诊治效果。结果小切口手术切除多发性乳腺病灶成功率达100%,皮肤切口选择在乳晕旁特殊解剖标志线弧形切口大小约2.5-3.0cm,乳房原有形状无改变,无并发症。580例经6月-5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B超引导下对多发性乳腺良性病灶成功进行切除、皮肤切口小,形态美观,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囊肿 外科手术 超声检查 彩色 多普勒
下载PDF
微创旋切术和开放切除术治疗中等大小乳腺肿块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8
作者 何鹏 任晓梅 +4 位作者 卞卫和 吴意赟 薛静娴 李永飞 姚昶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旋切术和开放切除术治疗2~3 cm中等大小乳腺肿块的效果,探讨手术方式选择的适应证。方法: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中等大小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旋切组和开放组,各40例。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微创旋切术和开放切除术治疗2~3 cm中等大小乳腺肿块的效果,探讨手术方式选择的适应证。方法: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中等大小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旋切组和开放组,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和满意度评分指标。结果:旋切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长度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血肿、感染、乳房外形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切组术后病灶残留率高于开放组(P<0.05);旋切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开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旋切术治疗中等大小乳腺肿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愈合时间短、术后瘢痕小、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临床工作中需结合乳腺肿块的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 外科手术 微创 旋切 超声引导 真空辅助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意象放松疗法对乳腺癌患者他莫西芬毒副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琳 卞卫和 杨静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66-367,共2页
目的研究意象放松疗法对乳腺癌患者他莫西芬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乳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他莫昔芬口服内分泌治疗,治疗组行他莫昔芬口服及意象放松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研究意象放松疗法对乳腺癌患者他莫西芬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乳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他莫昔芬口服内分泌治疗,治疗组行他莫昔芬口服及意象放松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kupperman症状积分和卡氏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kupperman症状积分显著降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患者卡式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意象放松法对乳腺癌他莫昔芬治疗所致的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放松疗法 乳腺癌 他莫昔芬 毒副作用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中心静脉置管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振 徐铮 +2 位作者 刘镇 胡睿 梁烁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1231-1234,1249,共5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中心静脉置管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乳腺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中心静脉置管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乳腺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中心静脉置管前和化疗期间不使用任何抗凝药物,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D-二聚体(D-D)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前后的上肢周径测量情况、血流速度。结果置管后,观察组患者的APTT、P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Fib、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周径值、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根据管腔堵塞程度,观察组患者管腔内有血栓形成,静脉管腔内径变窄,回声充填血管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管腔内血流充盈。对照组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管腔增宽、完全实性回声充填、血流充盈缺损。结论对于术后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乳腺癌患者,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使患者在安全地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乳腺癌 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不同专业医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认知和需求分析
11
作者 王江涛 胡菲菲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9期169-172,共4页
教育国际化趋势越发明显,双语教学是适应日益普遍的国际化交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手段。调查了不同专业医学生对专业英语双语教学的认知与需求,以及对具体教学活动实施的建议,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各专业中西医类学生普遍认可专... 教育国际化趋势越发明显,双语教学是适应日益普遍的国际化交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手段。调查了不同专业医学生对专业英语双语教学的认知与需求,以及对具体教学活动实施的建议,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各专业中西医类学生普遍认可专业英语双语教学,临床专业的学生相比较而言更加认同双语教学对医学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但目前实施的双语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同专业有针对性的“个案化”教学设计及实施体现了学生主体的需求,可应用于专业英语双语教学,有望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专业英语 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致严重性过敏性反应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聪 杨美凤 +3 位作者 赵倩馨 许岩磊 姚昶 张敏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600-600,共1页
病人,女性,52岁。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无其他药物食物过敏史,家族无乳腺癌遗传史。因左乳恶性肿瘤于2020年11月6日行左侧乳房根治性切除伴同侧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免疫组化:Her-2(3+),FISH检测,HER-2基因见扩增(图1)。2021年2... 病人,女性,52岁。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无其他药物食物过敏史,家族无乳腺癌遗传史。因左乳恶性肿瘤于2020年11月6日行左侧乳房根治性切除伴同侧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免疫组化:Her-2(3+),FISH检测,HER-2基因见扩增(图1)。2021年2月6日行术后第1次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妥珠单抗 过敏反应
下载PDF
基于文献分析与德尔菲法筛选法制定下肢慢性溃疡中医药标准化诊疗指南方案体会 被引量:13
13
作者 汤佳崯 王聪 +3 位作者 冯泽宇 丁天雯 胡萌萌 姚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76-880,共5页
在系统的中外文献检索分析基础上,形成具有证据链级别的临床推荐方案初稿,然后通过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调查,形成一致的专家共识,最后通过临床实践验证形成最终的下肢慢性溃疡标准化诊疗方案。文献检索显示中医外科外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 在系统的中外文献检索分析基础上,形成具有证据链级别的临床推荐方案初稿,然后通过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调查,形成一致的专家共识,最后通过临床实践验证形成最终的下肢慢性溃疡标准化诊疗方案。文献检索显示中医外科外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在局部创面量化评估与现代医学基本一致,其证据级别达到一级;德尔菲法筛选问卷均符合填写要求,问卷回收率、有效率及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对下肢慢性溃疡全身辨证与治疗分型集中于气虚血瘀证与湿热瘀阻证,创面记录为创面面积、创面深度、坏死组织性质与量、渗出物形质色泽气味性状、肉芽颜色与面积、创周皮肤温度、疼痛及分泌物细菌培养。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敷、缠缚疗法、中药熏洗、中药溻渍;由此形成的下肢慢性溃疡标准化初稿正在临床实践中。提示在系统的文献检索基础上,合理地运用德尔菲法,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是中医药诊疗下肢慢性溃疡标准化制定的一条有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溃疡 文献 德尔菲法 标准化
原文传递
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4
作者 陈佳莹 李永飞 +1 位作者 应语 姚昶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35-437,共3页
目的 对1例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NEBC)病例进行报道,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报道江苏省中医院2021年9月13日收治的1例54岁女性原发性NEBC的诊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因单侧无痛性乳房肿块就... 目的 对1例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NEBC)病例进行报道,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报道江苏省中医院2021年9月13日收治的1例54岁女性原发性NEBC的诊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因单侧无痛性乳房肿块就诊,肿块穿刺病理考虑非特殊类型乳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加做免疫组化确诊为原发性NEBC,术后行进一步综合治疗,门诊随访1年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原发性NEBC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多见于绝经后女性,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需病理及免疫组化;目前普遍认为嗜铬粒蛋白A(CgA)和突触素(Syn)是诊断NEBC的可靠标志物。其治疗方案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临床多参考相同病理分期一般类型乳腺癌。其预后文献报道不一,尚未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神经内分泌癌 乳腺癌根治术 病理 免疫组化 嗜铬粒蛋白A 突触素
原文传递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中医辨证思路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聪 姚昶 +1 位作者 许岩磊 许芝银(指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94-1496,共3页
非哺乳期乳腺炎属于中医学“粉刺型乳痈”范畴,其病机往往先实后虚,先热后寒,气血同病。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则治法,辨治需分病种,辨脏腑,定病性;提出病程前期阳证以肝胃郁热、热毒壅盛为主要病机,病程后期阴证以气血亏虚、脾肾阳虚... 非哺乳期乳腺炎属于中医学“粉刺型乳痈”范畴,其病机往往先实后虚,先热后寒,气血同病。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则治法,辨治需分病种,辨脏腑,定病性;提出病程前期阳证以肝胃郁热、热毒壅盛为主要病机,病程后期阴证以气血亏虚、脾肾阳虚为主要病机,痰浊、瘀血、气滞为主要病理产物,病程反复,缠绵难愈。治疗上以清肝和胃、托毒透脓、益气养血、温阳散结、调和冲任为主要治法,分期外治结合个体化辨证论治,以及中西医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哺乳期乳腺炎 辨证思路 中医 许芝银 个体化
原文传递
穴位注射脂肪来源基质血管成分抗皮肤老化的作用
16
作者 包春铭 黄金龙 +3 位作者 朱萱萱 刘宁 陆金春 姚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224-5227,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脂肪来源基质血管成分(SVF)抗皮肤老化的作用。方法将18个月的老龄大鼠分为模型组、针灸组、SVF注射组和针灸SVF组,将10月大鼠设为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的给药方式分别为对照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针灸组针刺足...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脂肪来源基质血管成分(SVF)抗皮肤老化的作用。方法将18个月的老龄大鼠分为模型组、针灸组、SVF注射组和针灸SVF组,将10月大鼠设为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的给药方式分别为对照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针灸组针刺足三里穴位;SVF注射组:皮下注射0.5 ml SVF细胞悬液;针灸SVF组针刺足三里穴位0.5 ml SVF细胞悬液。所有组别连续给药22 d。治疗结束检测背部皮肤显微特征、皮肤的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羟脯氨酸(HYP)和皮肤标本Di I荧光染色吸光度。结果 SVF细胞数量为(1.05±0.7)×106。与对照组比,衰老模型组的表皮和真皮厚度明显降低(P<0.05),与衰老模型组比,穴位注射组、SVF注射组和针灸SVF组的表皮和真皮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针灸SVF组的表皮和真皮厚度的增加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表皮完整,真皮见少许血管,大量胶原纤维组成致密结缔组织。皮脂腺汗腺及毛囊清晰可见;衰老模型组皮肤尚完整,真皮内少许血管,胶原纤维疏松,皮脂腺汗腺和毛囊不完整;穴位注射组、SVF组及针灸SVF组均可见真皮内可见细长的血管向表皮延伸。与对照组比,衰老模型组的MDA明显增高(P<0.05),SOD和HYP明显降低(P<0.05),与衰老模型组比,穴位注射组、SVF注射组和针灸组的MDA有不同程度的降低,SOD和HYP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针灸SVF组的MDA降低与SOD和HYP增高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穴位注射组的Di I荧光吸光度较低,SVF注射组和针灸SVF组的Di I荧光吸光度较高(P<0.05),与SVF注射组比,针灸SVF组的Di I荧光吸光度较高(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SVF具有明显的抗皮肤老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脂肪来源基质血管成分(SVF) 皮肤老化
下载PDF
临床实际案例结合“思胜恐”意象放松在疫情期间中医外科研究生临床前教学中运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昶 李琳 +2 位作者 王聪 许岩磊 薛静娴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2期1712-1714,共3页
目的 探索疫情形势下临床实时案例与中医情志调控结合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与舒缓心理压力提出教学方案。方法 选取新冠疫情期间即将进入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规培实习中医外科临床硕士研究生6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生意愿与规培轮... 目的 探索疫情形势下临床实时案例与中医情志调控结合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与舒缓心理压力提出教学方案。方法 选取新冠疫情期间即将进入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规培实习中医外科临床硕士研究生6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生意愿与规培轮转实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假期自行学习法,试验组采取案例结合“思胜恐”意象放松教学,以临床诊治与技能提高满意率、对临床实践认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作为评价指标,每月评估1次,连续评估3个月。结果 中医外科专业研究生经过临床实际案例教学训练后1个月自我学习提高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试验组在第2个月时自我学习提高满意度达93.3%,第3个月试验组自我学习提高满意度达100%,临床诊断技能评估提高满意度达96.7%,均高于对照组(P<0.01)。至第3个月,专科临床操作技能自我评估满意率也达到80.0%,高于对照组的40.0%(P<0.01)。两组训练前SAS评分均达到近60分,显示出较严重的焦虑不适状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个月后、2个月后、3个月后,试验组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案例远程教学结合思胜恐情志调节,较好适用于疫情期间中医外科研究生教学,可激发学习兴趣与向未知探索动力,有效减少即将进入临床带来的心理压力,为临床实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案例教学 思胜恐 临床实践 中医外科学 焦虑自评量表
原文传递
三黄煎剂改善三阴乳腺癌患者气虚症状的研究
18
作者 许岩磊 解蓉婷 +3 位作者 姚昶 王聪 冯鸣 李振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668-1672,共5页
目的观察三黄煎剂对三阴乳腺癌患者气虚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2018年1月至12月江苏省中医院乳腺外科门诊就诊的30例三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三黄煎剂,3个... 目的观察三黄煎剂对三阴乳腺癌患者气虚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2018年1月至12月江苏省中医院乳腺外科门诊就诊的30例三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三黄煎剂,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评估患者气虚症状、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水平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懒言症状均改善,免疫指标IL-2、IFN-γ水平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8^(+)、CD4^(+)/CD8^(+)虽均有所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三黄煎剂能够显著改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气虚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三黄煎剂提高患者免疫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煎剂 乳腺癌 三阴性 气虚症状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疮灵液外治对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薛静娴 曹思涵 +2 位作者 唐甜 文妍 叶蓓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观察疮灵液外用对缩小浆细胞乳腺炎(PCM)局部肿块的影响。方法将40例需要换药的PC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切开排脓或脓肿自溃后,试验组采用疮灵液30 mL冲洗,疮灵液纱条引流;对照组生理盐水冲... 目的观察疮灵液外用对缩小浆细胞乳腺炎(PCM)局部肿块的影响。方法将40例需要换药的PC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切开排脓或脓肿自溃后,试验组采用疮灵液30 mL冲洗,疮灵液纱条引流;对照组生理盐水冲洗,生理盐水纱条引流。1周2次,共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第1次换药前),治疗中(第14天),治疗后(第28天)肿块大小,患者疼痛评分,换药时取局部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IL-2、IL-6、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肿块均明显缩小(P<0.05),且治疗28天时试验组缩小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减轻(P<0.05),且治疗28天时试验组疼痛评分减轻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14、28天,TNF-α、IL-1β、IFN-γ、IL-2及IL-6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治疗28天,TNF-α、IL-1β及IFN-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14、28天,IL-2、IL-6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TNF-α在治疗14天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8天时,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疮灵液外用可抑制局部的炎症,缩小PCM的局部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疮灵液 浆细胞乳腺炎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PICC置管后患者局部皮肤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20
作者 梅思娟 段培蓓 +2 位作者 王晓庆 杨丽华 孙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23期2997-3001,共5页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后患者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静脉导管护理门诊2016年6—8月PICC置管患者244例,前瞻性调查PICC置管患者的一般资料、置管资料、导管维护资料...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后患者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静脉导管护理门诊2016年6—8月PICC置管患者244例,前瞻性调查PICC置管患者的一般资料、置管资料、导管维护资料和PICC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发生情况,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ICC置管后患者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发生24例,发生率为9.8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过敏史、敷贴种类、导管材质与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2.721,95%CI(1.059~6.994),P=0.038]、过敏史[OR=5.846,95%CI(2.030~16.833),P=0.001]、敷贴种类[OR=4.055,95%CI(1.472~11.169),P=0.007]是PICC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PICC置管患者,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PICC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