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护理专案应用研究
1
作者 卜莉 杨丽华 +5 位作者 韩雪 韩潇 李正军 刘沄慧 丁大伟 侯庆梅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专案降低肿瘤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肿瘤患者65例为对照组,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肿瘤患者55例为观察组,运用护理专案的方法分析输...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专案降低肿瘤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肿瘤患者65例为对照组,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肿瘤患者55例为观察组,运用护理专案的方法分析输液港非计划性拔管各类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专案活动。结果观察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相关并发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自我管理能力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专案能够有效降低肿瘤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肿瘤患者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非计划性拔管 多学科协作 护理专案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意赟 梁定 +4 位作者 殷立平 强也 宋旭光 张芹 李宏波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超声表现,总结声像图征象,提高PCM超声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临床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78例PCM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PCM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8.5%... 目的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超声表现,总结声像图征象,提高PCM超声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临床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78例PCM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PCM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8.5%。超声表现为导管扩张型11例,2例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肿块型33例,2例误诊为乳腺癌,1例误诊为腺病;囊实混合型19例,2例误诊为乳腺囊性增生;脓肿型15例,2例误诊为急性细菌性乳腺炎。结论 PCM超声声像图特征有其病程、病理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发现病灶,并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诊断显像
下载PDF
TACE治疗78例巨块型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坤 梁定 +6 位作者 郭山峰 张元朝 刘文贵 汪有锦 李正军 沈湘蕾 柏成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5期545-547,共3页
目的:观察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78例不宜手术切除的巨块型肝癌患者,使用Seldinger技术,分别行多次(1~9次)TACE治疗。根据术前术后CT或MRI表现、DSA表现、血清AFP值及生存期来评估TACE术后的疗效。结果:78例术中造影... 目的:观察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78例不宜手术切除的巨块型肝癌患者,使用Seldinger技术,分别行多次(1~9次)TACE治疗。根据术前术后CT或MRI表现、DSA表现、血清AFP值及生存期来评估TACE术后的疗效。结果:78例术中造影均表现为肝脏肿瘤血管丰富及巨大肿瘤染色灶,术后肝功能均于4周内基本恢复至术前或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54例AFP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体积缩小达10%~50%者38例(48.7%),其中3例行2期外科手术切除术;肿瘤体积无明显进展者34例(43.6%);5例病灶持续进展。总体TACE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4.2%、71.6%、47.3%、25.7%。结论:TACE治疗能有效控制肝癌病灶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对中晚期巨块型肝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双侧肱动脉收缩压差与盗血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黄辉 梁定 许华宁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9期157-159,共3页
锁骨下动脉近心段狭窄导致同侧椎动脉血流反向最先是1960年由Contorni通过血管造影证实的。1961年Fisher将这种现象命名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不过当时认为这种现象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是无害的,... 锁骨下动脉近心段狭窄导致同侧椎动脉血流反向最先是1960年由Contorni通过血管造影证实的。1961年Fisher将这种现象命名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不过当时认为这种现象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是无害的,也不会影响神经系统。在多普勒超声应用之前,临床诊断SSS的可靠标准是双侧肱动脉收缩压差超过20 mmHg并伴随脉搏的延迟[5]。对于可疑SSS患者首先要做的检查就是通过颅外多普勒超声探测患侧椎动脉是否有反向血流信号。椎动脉血流方向的改变主要取决于锁骨下动脉近心段狭窄的程度及局部侧支血管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动脉收缩 盗血程度 压差 双侧 患者 多普勒超声 FISH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