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生殖系统中肾管腺癌和中肾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1
作者 李惠 张珦 +4 位作者 王景美 谢玲 吴晋蓉 汤永峰 章宜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中肾管腺癌(mesonephric adenocarcinomas,MA)和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s,MLA)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MA和3例MLA临床资料,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采用一代基...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中肾管腺癌(mesonephric adenocarcinomas,MA)和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s,MLA)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MA和3例MLA临床资料,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采用一代基因测序检测2例MA中KRAS基因突变,运用NGS检测对2例MLA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颈MA与卵巢、子宫体的MLA形态学相似,呈腺管状、乳头状、筛状、实性结构、裂隙样和性索样结构,局灶小管腔内见均质嗜酸性物质。免疫表型:ER通常阴性或小灶阳性,PR阴性,5例均有TTF-1和GATA3反向染色现象。3例有KRAS基因突变,MLA可见CTNNB1、PTEN等基因突变。结论MA和MLA有相似的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基因突变和临床侵袭性,发病部位和周围有无中肾管残件/中肾管增生是鉴别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卵巢肿瘤 中肾管腺癌 中肾样腺癌 KRAS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促进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明 王晨曦 +1 位作者 李秀清 王耀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59-1865,共7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GC)患者血液中性粒细胞、癌组织中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 TANs)和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 LNM)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AGC患者外周血中性...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GC)患者血液中性粒细胞、癌组织中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 TANs)和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 LNM)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AG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以及肿瘤原发灶、癌栓、肿瘤引流淋巴结内TANs的分布,并探讨与LNM的关系;顺序选取39例AGC原发灶进行PD-L1免疫组化检测,探讨TANs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低分化、有无脉管侵犯、TANs、NLR与LNM有显著相关性,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LNM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脉管侵犯(P=0.002)、组织学低分化(P=0.015)和TANs(P=0.003)是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发现原发灶TANs与PD-L1评分呈正相关。脉管内癌栓伴TANs组LNM比例(94.4%)呈现出高于癌栓不伴TANs组(80.5%)的趋势(P=0.094)。中性粒细胞聚集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68.1%)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28.8%)(P=0.000)。结论:本研究从病理形态学方面,说明TANs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可能与促进PD-L1相关的免疫抑制微环境相关,值得进一步的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 淋巴结转移 病理形态 PD-L1
下载PDF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3
作者 赵苏苏 余慧萍 +3 位作者 徐佳佳 周家华 章宜芬 余泽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3月10例肝脏PECom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10例患者中,女性7例,男性3例;年龄30~74...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3月10例肝脏PECom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10例患者中,女性7例,男性3例;年龄30~74岁;除1例有背部疼痛、腹胀外,其余9例均无相关临床症状;肝左叶2例,肝右叶8例;肿瘤最大径为0.8 cm~6.5 cm,肿块与周围肝脏组织界限均较清楚;术前影像学检查仅2例诊断倾向PEComa;1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术后随访5~58个月,10例患者中除1例失访外均无复发和转移。显微镜下肿瘤细胞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和脂肪细胞组成,以上皮样细胞占优势。免疫组化检查显示,肿瘤细胞均表达HMB-45、Malen-A、SMA和Vimentin,不表达CK、EMA、AFP和CD117,p53呈野生型,Ki-67均<5%。结论肝脏PEComa在影像学和病理形态学上都可以高度模拟肝细胞来源的肿瘤或者病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结合其特殊的影像学、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肝脏PEComa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FOXC1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王双双 李惠 +3 位作者 司海鹏 赵苏苏 可飞 章宜芬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33-536,共4页
目的研究FOXC1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01—2022-09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标本159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组织中FOXC1的表达情况及其... 目的研究FOXC1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01—2022-09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标本159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组织中FOXC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FOXC1阳性表达率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最高,占87.27%(48/55),而在非TNBC分子亚型中均为低表达状态。在TNBC中,FOXC1阳性的染色强度均为中等到强阳性,而在其他三个亚型中,FOXC1的阳性强度有一例Her-2过表达型的病例显示强阳性表达以外,其余阳性均为比较低的弱阳性表达。FOXC1多发生于较为年轻的患者,也好发于组织学分级更高的乳腺癌中。同时,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中FOXC1的阳性率低,其余类型则阳性率高。FOXC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无相关性。结论FOXC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呈高表达状态,是一种高度特异性三阴性表型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分型 FOXC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伴有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赵苏苏 余泽前 +5 位作者 王剑蓉 高丽丽 刘春样 韩梅 李惠 章宜芬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817-821,共5页
目的 研究具有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GAE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GAED的临床特点、形态学表现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61~81岁;1例无明显症状,7例表现为消化道症状... 目的 研究具有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GAE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GAED的临床特点、形态学表现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61~81岁;1例无明显症状,7例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或贫血症状;肿瘤最大径为1. 2~7. 5 cm,大体以溃疡型为主,多位于胃的中下段;进展期胃癌者7例,早期胃癌者1例;伴淋巴结转移者6例;伴脉管癌栓者7例;伴神经侵犯者3例;伴肝转移者3例。镜下形态表现为具有显著透明胞质的胚胎性肠上皮分化特点。免疫组化:肿瘤细胞既不同程度表达肠型分化标记物CDX2和Mucin 2,又表达某些胚胎性分化标记物SALL4、AFP和Glypican 3,5例CCND1强阳性表达,6例TP53呈突变型表达。患者均行部分胃切除术,术后随访5~29个月,1例失访,2例死亡,5例疾病无进展生存。结论 GAED和普通型胃腺癌不同,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肿瘤,并表达肠型分化和胚胎型分化的分子标记物,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结合其特殊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母细胞分化 胃腺癌 产生AFP的胃癌
下载PDF
女性盆腔双侧附件病变的临床、影像观察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袁翠平 王露 +2 位作者 朱正球 钟元 崔延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观察女性盆腔双侧附件病变的一般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超声、CT/MRI表现,探讨CT/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7例经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盆腔双侧附件均有病变的患者,根据病变成分分为3组,观察各组的年龄分布、临床首发症... 目的:观察女性盆腔双侧附件病变的一般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超声、CT/MRI表现,探讨CT/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7例经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盆腔双侧附件均有病变的患者,根据病变成分分为3组,观察各组的年龄分布、临床首发症状、血清肿瘤标志物、双侧病理一致性、并发盆腔炎症情况,以及超声与CT/MRI诊断的差异性。结果:良性病变占76.8%(182/237),其中80.2%(146/182)以囊性成分为主(P<0.001)。在双侧附件病变的一致性上,良性病变中子宫内膜异位性囊肿双侧发生的概率最高,恶性病变以囊腺癌双侧发生的概率最高(均P<0.001)。CT/MRI对双侧附件病变的成分分析及最终诊断正确率均较超声检查高(P<0.05,P<0.01),且对实性病变的诊断优势更明显(P<0.001)。结论:CT/MRI对女性盆腔双侧附件病变的诊断正确率较高,尤其对实性成分偏多病变较超声具有更明显的诊断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附件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前列腺基底细胞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朱长乐 司海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89-892,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法对3例前列腺BCC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发病年龄分别为39、69及75岁。镜下见瘤细胞较小,异型... 目的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法对3例前列腺BCC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发病年龄分别为39、69及75岁。镜下见瘤细胞较小,异型性较轻,瘤细胞呈巢状、小梁状或筛状排列,巢及小梁边缘的瘤细胞可呈栅栏状排列。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K(34βE12)、p63及CK5,不表达PSA和P504s。结论诊断前列腺BCC需结合临床资料、HE形态和免疫表型,其生物学行为可表现出较强的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基底细胞癌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23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赵苏苏 李惠 +3 位作者 王露 王剑蓉 朱长乐 章宜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1-643,648,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临床、内镜、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30例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结果 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发生率为0.59%;男性144例,女性86例...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临床、内镜、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30例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结果 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发生率为0.59%;男性144例,女性86例;平均发病年龄(65.34±10.36)岁;其中179例患者伴有反复的上腹部不适;所有病例都伴有炎症和(或)其他消化道疾病;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分为两型:Ⅰ型由胃型腺体和胃小凹上皮组成,Ⅱ型直接由胃小凹上皮组成,其中Ⅱ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十二指肠胃黏膜异位内镜下表现有黏膜粗糙糜烂、片状黏膜结节状增生伴浅溃疡形成、广基息肉样增生、扁平增生等,且内镜下并无直接诊断胃黏膜异位者。结论 十二指肠处胃黏膜异位的发生以男性居多,年龄分布以中老年为主,与十二指肠炎、糜烂等炎性疾病有关;Ⅰ型胃黏膜异位可能与先天异常有关,Ⅱ型胃黏膜异位可能与胃小凹上皮的化生有关;内镜下可见十二指肠处黏膜粗糙、糜烂、结节状增生,尤其是息肉样增生需考虑胃黏膜异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异位 内镜检查术 十二指肠 球部
下载PDF
伴有腹水形成的腹腔髓系肉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丁洁 倪海雯 +3 位作者 于慧 申龙树 唐福婷 章宜芬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7-20,26,共5页
目的腹腔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MS)伴腹水形成较为罕见,本文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江苏省中医院1例确诊的以腹水为首发症状的腹腔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腹水细胞学、免疫组化、骨髓穿刺、治疗预... 目的腹腔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MS)伴腹水形成较为罕见,本文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江苏省中医院1例确诊的以腹水为首发症状的腹腔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腹水细胞学、免疫组化、骨髓穿刺、治疗预后和随访结果。分别在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检索到6篇中文和8篇英文腹腔髓系肉瘤伴腹水形成文章共14例,且均为个案报道。结果患者,女性,49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就诊,CT示小肠占位伴大量腹水。胸部磁共振示:两肺及前纵隔多发实性小结节,转移不除外。腹水细胞涂片光镜可见大量弥散分布的圆形、卵圆形肿瘤细胞,大小相对一致;细胞质少,嗜碱性;部分细胞可见核沟和小核仁,核分裂象少见;背景中见少量前体嗜酸性粒细胞。细胞蜡块免疫组化示肿瘤表达弥漫MPO、CD34、CD68。患者后续行骨髓穿刺示原始粒细胞占21.6%,遂行联合化疗,腹水消退,症状明显改善。回顾中英文文献并结合本病例发现,腹腔髓系肉瘤伴腹水形成极易导致临床误诊,腹水细胞学结合细胞蜡块免疫组化,能进一步病理确诊。多数髓系肉瘤伴腹水形成伴有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针对粒细胞肉瘤化疗通常有效,然而整体预后较差。结论腹腔髓系肉瘤通常伴腹水形成且比较罕见,对于既往史无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和影像容易误诊。腹水细胞学结合细胞蜡块免疫组化能够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肉瘤 粒细胞肉瘤 腹水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具有MELF浸润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相关蛋白表达
10
作者 冯晓敏 汤永峰 +3 位作者 徐娟 李惠 可飞 韩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21期3348-3353,共6页
目的分析具有微囊性、拉长及碎片状(microcystic,elongated,and fragmented,MELF)肌层浸润特征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分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方法统计出江苏省中医院及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于2016年4月至2020年12... 目的分析具有微囊性、拉长及碎片状(microcystic,elongated,and fragmented,MELF)肌层浸润特征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分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方法统计出江苏省中医院及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于2016年4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83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筛选出伴MELF浸润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24例(研究组),分析对比其与无MELF浸润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对照组,159例)的深肌层浸润发生率、脉管癌栓阳性率和淋巴结转移率等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83例患者年龄(57.6±6.2)岁(48~69岁),MELF浸润的发生率为13.1%(24/183)。研究组患者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的深肌层浸润发生率、脉管癌栓阳性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1.7%(22/24)、87.5%(21/24)、62.5%(15/24),对照组分别为17.6%(28/159)、24.5%(39/159)、2.5%(4/159),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突变型p53表达率分别为16.7%(4/24)和6.3%(10/159),MSH2-MSH6缺失率分别为8.3%(2/24)和1.3%(2/159),MLH1-PMS2缺失率分别为4.2%(1/24)和7.5%(12/159),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时间为(32.2±6.5)个月(7~56个月),研究组有2例患者复发,对照组1例复发,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MELF浸润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的深肌层浸润发生率、脉管癌栓阳性率及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高于无MELF浸润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提示其可能是预后不良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癌 MELF 分子分型相关蛋白
下载PDF
恶性肺小结节371例的临床和分子病理学特征
11
作者 陆晓旻 王晓 +2 位作者 镇海文 孙怡 朱际平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 总结恶性肺小结节的临床和分子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以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心胸外科行肺小结节手术切除治疗且病理证实为恶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手术标本分子病理学特征。... 目的 总结恶性肺小结节的临床和分子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以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心胸外科行肺小结节手术切除治疗且病理证实为恶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手术标本分子病理学特征。结果 共纳入患者371例,原位癌39例,微浸润腺癌164例,浸润腺癌168例;女性69.8%,男性30.2%,女性占多数;87.6%患者不吸烟;右肺上叶的恶性结节最多(37.5%),其次为左肺下叶(18.6%)。不同病理类型比较,原位癌、微浸润腺癌和浸润腺癌患者的年龄分别为(54.1±10.9)、(52.2±12.6)和(59.1±9.9)岁(F=16.05,P<0.01),吸烟率分别为10.3%、3.7%和21.4%(χ^(2)=24.31,P<0.01),瘤体直径中位值分别为0.55、0.60、0.80 cm(H=76.13,P<0.01),均以浸润腺癌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浸润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21外显子、肿瘤抑制蛋白p53(TP53)的突变频率高于原位癌和微浸润腺癌(P<0.05),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外显子20in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2K1)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的突变频率低于原位癌和微浸润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具有恶性肺结节的患者,可能有下列特性:女性、不吸烟、位于右肺上叶多见。三种病理类型的恶性结节中,年龄、吸烟率、瘤体直径和驱动基因突变频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 恶性 原位癌 微浸润腺癌 浸润腺癌 分子病理学特征
原文传递
大组织切片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12
作者 师惠 可飞 +1 位作者 李秀清 赵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98-599,共2页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方法,针对前列腺癌根治标本的处理有两种:常规切片法和大组织切片法。因前列腺癌常分布于整个前列腺中,常规切片需将整个前列腺取材,蜡块数为40~50个,破坏了前列腺的完整性,而应用大组织...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方法,针对前列腺癌根治标本的处理有两种:常规切片法和大组织切片法。因前列腺癌常分布于整个前列腺中,常规切片需将整个前列腺取材,蜡块数为40~50个,破坏了前列腺的完整性,而应用大组织切片可以全面观察。据文献报道前列腺单针穿刺阳性患者的肿瘤负荷被低估[1],本科室针对穿刺一针阳性癌比例>5%[2-3]的标本行大切片取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组织切片 前列腺癌
下载PDF
细胞蜡块与液基制片技术对细胞学样本ICC染色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蒋丽娟 唐福婷 景红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8期2606-2610,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学样本细胞蜡块与液基制片技术对不同抗体免疫细胞化学(ICC)染色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中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的50例诊断为肺腺癌的癌性胸水样本,在细胞蜡块切片与液基涂片上分别行角蛋白7(CK7)、上皮特异性抗原(MOC... 目的探讨细胞学样本细胞蜡块与液基制片技术对不同抗体免疫细胞化学(ICC)染色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中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的50例诊断为肺腺癌的癌性胸水样本,在细胞蜡块切片与液基涂片上分别行角蛋白7(CK7)、上皮特异性抗原(MOC-31)、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A)及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4个抗体的ICC染色,比较4种抗体在细胞蜡块切片与液基涂片上肿瘤细胞的免疫染色阳性表达率与染色强度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MOC-31、Napsin-A及TTF-1的细胞蜡块切片与液基涂片强阳性表达率比较[80.0%(40/50)比100.0%(50/50)、66.7%(28/42)比88.9%(40/45)、76.7%(33/43)比95.7%(4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1、6.285、6.811,均P<0.05)。结论细胞蜡块及液基制片技术对浆膜腔积液样本的不同抗体的ICC效果均较好,但液基涂片能提高浆膜腔积液样本ICC染色的强度,染色质量更佳,细胞蜡块染色效果欠佳时,推荐用液基涂片行ICC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 液基制片 细胞蜡块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Bmi-1和p5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贺亚敏 高丽丽 +1 位作者 李惠 钱晓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析结肠癌组织中Bmi-1和p53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结肠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Bmi-1和p53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结肠癌组织中Bmi-1阳性表达34例(阳性率为56.7%),相应癌旁结肠组织中阳性表达2例... 目的:探析结肠癌组织中Bmi-1和p53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结肠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Bmi-1和p53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结肠癌组织中Bmi-1阳性表达34例(阳性率为56.7%),相应癌旁结肠组织中阳性表达2例(3.33%),结肠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44例(阳性率为73.3%),相应癌旁组织中无阳性表达(0%),结肠癌与正常组织中Bmi-1和p53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和p53的表达与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和浸润深度方面关联不大(P>0.05),而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P<0.05)及Duke's分期(P<0.01)方面关联明显。同时,Bmi-1和p53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61,P<0.01)。结论:Bmi-1和p53的表达情况可作为评估结肠癌预后的有效指标,Bmi-1和p53可能成为预测结肠癌高度转移的新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BMI-1 P53 表达
下载PDF
Taqman-MGB探针检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JAK2V617F突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雪梅 徐祖琼 +5 位作者 于慧 赖仁胜 谢玲 顾香芳 夏珺 李建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检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评估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提取84例Ph阴性CMPD患者单个核细胞DNA,利用Realtime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JAK2V6A7F的发生率,并利用限制...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检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评估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提取84例Ph阴性CMPD患者单个核细胞DNA,利用Realtime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JAK2V6A7F的发生率,并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照检测CMPD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用基因测序验证两种结果。结果:Realtime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84例Ph(-)CMPD患者,42例存在JAK2V617F,突变率为50%;其中PV、ET、IMF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76.7%(23/30)、25.9%(7/27)、42.5%(9/20),经RFLP检测84例Ph(-)CMPD总的突变率为33.3%,测序结果验证了Realtime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结果。结论:Taqman-MGB探针联合RealtimePCR方法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作为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JAK2突变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4例报道 被引量:2
16
作者 景红霞 仇玮 +1 位作者 陈炜洁 武慧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较低,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约占宫颈恶性肿瘤的1%~6.5%[1]。早期即可侵犯盆腔淋巴结及血管,是具有高度侵袭性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2-3],五年生存率在临床分期Ⅰ-ⅡA、ⅡB-...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较低,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约占宫颈恶性肿瘤的1%~6.5%[1]。早期即可侵犯盆腔淋巴结及血管,是具有高度侵袭性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2-3],五年生存率在临床分期Ⅰ-ⅡA、ⅡB-ⅣA和ⅣB中分别为36.8%、9.8%和0%[4-5]。本文现收集4例SCNEC,对其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小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的免疫组化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春样 陈劼 +1 位作者 李惠 王剑蓉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0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免疫表型及c-kit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受体α(PDGFRA)基因突变状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0例GIST中Dog-1、CD117、CD34、SMA和S100的表达情况,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8例GIST中c-kit及PDGFRA基因的突变状态。结果 1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免疫表型及c-kit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受体α(PDGFRA)基因突变状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0例GIST中Dog-1、CD117、CD34、SMA和S100的表达情况,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8例GIST中c-kit及PDGFRA基因的突变状态。结果 110例GIST中Dog-1、CD117、CD34、SMA、S100的阳性率分别为92.7%、93.6%、79.1%、44.5%、8.2%。8例GIST中c-kit突变率75%,PDGFRA突变率100%。结论免疫组化可区分大部分GIST病例,c-kit及PDGFRA突变检测对于Dog-1、CD117阴性病例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对靶向药物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免疫组化 C-KIT 血小板源性生长受体α基因
下载PDF
多组织羊膜卷蜡块在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对照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高丽丽 刘春样 +2 位作者 朱长乐 王景美 章宜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8-1049,共2页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意义重大,要想准确地进行病理诊断及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前提是必须有稳定和高质量的染色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过程的影响因素很多[2],不论是手工染色还是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染色,任何不当的...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意义重大,要想准确地进行病理诊断及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前提是必须有稳定和高质量的染色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过程的影响因素很多[2],不论是手工染色还是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染色,任何不当的操作步骤均会影响染色结果,从而影响病理诊断,因此免疫组化染色中设立阳性对照至关重要。随着各个单位对免疫组化质量控制的日益重视,2015年国际特设专家委员推荐了18种病理诊断常用抗体对照组织及其染色结果判断标准[3]。目前各单位设置免疫质控片的方法不同,本实验现介绍一种制作多组织羊膜卷蜡块的方法,并探讨多组织蜡块作为常用抗体的免疫组化质控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卷 免疫组织化学 阳性对照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DOG-1和C-erbB-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贺亚敏 高丽丽 +1 位作者 李惠 钱晓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DOG-1和C-erb B-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PTC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桥本甲状腺炎15例)中DOG-1和C-erb B-2蛋白的表达。结...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DOG-1和C-erb B-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PTC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桥本甲状腺炎15例)中DOG-1和C-erb B-2蛋白的表达。结果 PTC中DOG-1的阳性率(27.08%,13/48)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0,0/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C-erb B-2的阳性率(39.58%,19/48)也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3.33%,1/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DOG-1、C-erb B-2的表达均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在多灶且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DOG-1与C-erb B-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03,P=0.024)。结论 DOG-1及C-erb B-2的表达与PTC的转化、进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判断PTC的生物学行为、评估其复发风险的重要指标,并为靶向治疗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DOG-1 C-ERBB-2
下载PDF
BRAF基因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苏苏 余泽前 +3 位作者 李惠 孙怡 王剑蓉 章宜芬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8期1092-1095,共4页
目的:探讨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对6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45例其他类型甲状腺疾病患者石蜡组织BRAF V600E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32例存在突变;而在其... 目的:探讨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对6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45例其他类型甲状腺疾病患者石蜡组织BRAF V600E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32例存在突变;而在其他类型甲状腺疾病组中未发现突变。BRAF V600E基因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肿瘤直径组之间的比较差异以及在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肿瘤的大小和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