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肉瘤(c lear cell sarcom a of the k idney,CCSK)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vim entin、bc l-2、desm in、S-100蛋白、CD99、CD34、CD117、CK、EMA染色,观察2例CCSK的病理组织...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肉瘤(c lear cell sarcom a of the k idney,CCSK)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vim entin、bc l-2、desm in、S-100蛋白、CD99、CD34、CD117、CK、EMA染色,观察2例CCSK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并复习文献。结果镜下见瘤细胞为上皮样或短梭形,被分枝状纤维血管间质分隔成巢团状,部分区域见黏液样变性微囊肿和细胞外胶原玻璃样变类似骨样组织的硬化型等形态变异。免疫组化示:瘤细胞vim entin和bc l-2弥漫阳性,余为阴性。结论CCSK是一种罕见的儿童期恶性肾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熟悉其形态学变异有利于与其它类似病变如肾母细胞瘤、先天性中胚叶肾瘤、肾恶性横纹肌样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等鉴别。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肺纤毛性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iliated muconodular papillary tumor of the lung,CMPT)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肺纤毛性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分析其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50岁和70岁,...目的探讨肺纤毛性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iliated muconodular papillary tumor of the lung,CMPT)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肺纤毛性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分析其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50岁和70岁,男女各1例,均无吸烟史和临床症状。肺部CT均提示肺外周型小结节。1例发生于左下肺,1例发生于右上肺,均行楔形肺切除术。肿瘤最大径分别为8 mm(伴薄壁空洞)和17 mm;镜下见肿瘤为假复层柱状上皮乳头样结构,被覆3种细胞即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及基底细胞,伴有大量细胞外黏液,细胞无异型性,无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组化: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及基底细胞均CK7强(+),TTF-1弱(+),CK20和MUC2(-);基底细胞p40、p63和CK5/6强(+);纤毛细胞MUC5AC(+),Ki-67阳性指数分别为10%和2%。术后随访5个月及11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分子检测:EGFR和BRAF均无基因突变。结论肺纤毛性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依据其典型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可做出诊断,需要与肺黏液腺癌等恶性肿瘤相鉴别,尤其在术中冷冻快速诊断时。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NMZL)累及脾脏并伴显著肉芽肿反应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颈部NMZL累及脾脏并伴显著肉芽肿反应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基因...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NMZL)累及脾脏并伴显著肉芽肿反应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颈部NMZL累及脾脏并伴显著肉芽肿反应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基因检测特征。结果男,34岁,因低热、消瘦、盗汗16个月,全身淋巴结及脾脏增大14个月就诊,初步诊断为脾功能亢进行脾脏切除术。脾脏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示:脾脏组织内多个结节样结构,周边见较多小中淋巴样细胞与组织细胞混合存在,部分结节间见较多淋巴样细胞,小中淋巴样细胞浸润红髓。脾脏内结节区CD68和CD163阳性表达,结节周围有较多CD20阳性的小中淋巴样细胞,部分结节间区淋巴样细胞聚集融合,Ki-67阳性率30%。倾向低级别B细胞淋巴瘤。右颈部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仅见少量残存淋巴滤泡,小中淋巴细胞弥散分布。免疫组化示:淋巴结内小中淋巴样细胞CD20、CD43阳性,Bcl-2(部分阳性),Ki-67阳性率约40%。淋巴结基因检测发现克隆性基因重排。最终诊断:右颈部NMZL累及脾脏并伴显著肉芽肿反应。结论肉芽肿病变可能掩盖淋巴瘤的形态学改变,临床病理诊断时除需注重特殊染色排除特殊感染或其他病因,还需仔细分析肉芽肿之间的淋巴细胞,综合临床、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分子遗传学检查结果以排除淋巴瘤的可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肉瘤(c lear cell sarcom a of the k idney,CCSK)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vim entin、bc l-2、desm in、S-100蛋白、CD99、CD34、CD117、CK、EMA染色,观察2例CCSK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并复习文献。结果镜下见瘤细胞为上皮样或短梭形,被分枝状纤维血管间质分隔成巢团状,部分区域见黏液样变性微囊肿和细胞外胶原玻璃样变类似骨样组织的硬化型等形态变异。免疫组化示:瘤细胞vim entin和bc l-2弥漫阳性,余为阴性。结论CCSK是一种罕见的儿童期恶性肾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熟悉其形态学变异有利于与其它类似病变如肾母细胞瘤、先天性中胚叶肾瘤、肾恶性横纹肌样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等鉴别。
文摘目的探讨肺纤毛性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iliated muconodular papillary tumor of the lung,CMPT)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肺纤毛性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分析其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50岁和70岁,男女各1例,均无吸烟史和临床症状。肺部CT均提示肺外周型小结节。1例发生于左下肺,1例发生于右上肺,均行楔形肺切除术。肿瘤最大径分别为8 mm(伴薄壁空洞)和17 mm;镜下见肿瘤为假复层柱状上皮乳头样结构,被覆3种细胞即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及基底细胞,伴有大量细胞外黏液,细胞无异型性,无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组化: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及基底细胞均CK7强(+),TTF-1弱(+),CK20和MUC2(-);基底细胞p40、p63和CK5/6强(+);纤毛细胞MUC5AC(+),Ki-67阳性指数分别为10%和2%。术后随访5个月及11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分子检测:EGFR和BRAF均无基因突变。结论肺纤毛性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依据其典型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可做出诊断,需要与肺黏液腺癌等恶性肿瘤相鉴别,尤其在术中冷冻快速诊断时。
文摘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NMZL)累及脾脏并伴显著肉芽肿反应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颈部NMZL累及脾脏并伴显著肉芽肿反应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基因检测特征。结果男,34岁,因低热、消瘦、盗汗16个月,全身淋巴结及脾脏增大14个月就诊,初步诊断为脾功能亢进行脾脏切除术。脾脏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示:脾脏组织内多个结节样结构,周边见较多小中淋巴样细胞与组织细胞混合存在,部分结节间见较多淋巴样细胞,小中淋巴样细胞浸润红髓。脾脏内结节区CD68和CD163阳性表达,结节周围有较多CD20阳性的小中淋巴样细胞,部分结节间区淋巴样细胞聚集融合,Ki-67阳性率30%。倾向低级别B细胞淋巴瘤。右颈部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仅见少量残存淋巴滤泡,小中淋巴细胞弥散分布。免疫组化示:淋巴结内小中淋巴样细胞CD20、CD43阳性,Bcl-2(部分阳性),Ki-67阳性率约40%。淋巴结基因检测发现克隆性基因重排。最终诊断:右颈部NMZL累及脾脏并伴显著肉芽肿反应。结论肉芽肿病变可能掩盖淋巴瘤的形态学改变,临床病理诊断时除需注重特殊染色排除特殊感染或其他病因,还需仔细分析肉芽肿之间的淋巴细胞,综合临床、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分子遗传学检查结果以排除淋巴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