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针治疗非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随机对照试验
1
作者 陶腊梅 李静 +4 位作者 陆瑾 朱茂慧 谢志红 包小丽 丁星浩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49-1253,共5页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非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非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8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口服甲钴胺片...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非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非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8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口服甲钴胺片、特定电磁波谱照射、面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浮针治疗,进针点包括肱桡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于患肌周边进针,扫散同时配合再灌注活动,隔日1次,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H-B)分级、H-B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包括躯体功能(FDIP)评分和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及血清NO、ET含量,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H-B分级较治疗前降低、H-B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01,P<0.05),且观察组H-B分级低于对照组、H-B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FD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FD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O含量较治疗前升高、ET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NO含量升高幅度、ET含量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55.6%(20/36),高于对照组的22.2%(8/36,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浮针配合基础治疗可有效改善非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肌运动功能,可能与调节血清NO、ET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非急性期 浮针 再灌注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