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血尿酸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唐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7期88-89,共2页
目的初步研究骨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和血尿酸的关系。方法 65例骨质疏松患者根据其血尿酸水平分为低尿酸组(血尿酸〈420μmol/L,n=37)和高尿酸组(血尿酸≥420μmol/L,n=28)。对入组患者进行实验室测定和人体测量、骨密度测... 目的初步研究骨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和血尿酸的关系。方法 65例骨质疏松患者根据其血尿酸水平分为低尿酸组(血尿酸〈420μmol/L,n=37)和高尿酸组(血尿酸≥420μmol/L,n=28)。对入组患者进行实验室测定和人体测量、骨密度测定等。结果两组合并不良事件(脆性骨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尿酸组血尿酸(282.56±73.08)μmol/L显著低于高尿酸组(501.86±79.98)μmol/L(P〈0.05),低尿酸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BMD低于高尿酸组(P〈0.05),L1-4的骨密度和血尿酸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左股骨颈的骨密度和血尿酸水平呈现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是腰椎骨密度的保护性因素,骨质疏松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值得在临床工作中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血尿酸
下载PDF
肩峰肱骨头相对位置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瞿玉兴 郑冲 +1 位作者 范文潮 高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肩峰肱骨头相对位置对肩峰下间隙的影响,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科2006年10月-2007年3月就诊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31肩(平均年龄54.3岁,男13肩,女18肩)的Grashey位片,计算肩... [目的]探讨肩峰肱骨头相对位置对肩峰下间隙的影响,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科2006年10月-2007年3月就诊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31肩(平均年龄54.3岁,男13肩,女18肩)的Grashey位片,计算肩峰指数即肩峰最外侧缘至肩关节盂平面的距离与肱骨近端最外侧缘至肩关节盂平面的距离的比值,通过肩峰指数对肩峰肱骨头相对位置进行定量评估,与正常人群40肩(平均年龄52.8岁;男18肩,女22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平均肩峰指数及标准差为(0.72±0.05),正常组平均肩峰指数及标准差为(0.61±0.04),2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001)。[结论]肩峰指数可准确的反映肩峰与肱骨头在冠状位上的位置关系,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与较大的肩峰指数有关。在较大的肩峰指数所反映的肩峰肱骨头位置关系中,外展时三角肌对肱骨头向上的分力大,肩峰下间隙内压力高,易引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肩峰 肩峰指数
下载PDF
肩关节镜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郑冲 瞿玉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795-1797,共3页
关键词 关节镜治疗 关节镜技术 肩关节疾病 肩关节不稳 肩关节镜 手术方法 诊疗方法 膝关节结核
下载PDF
股骨头表面置换后股骨近段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禹基 孙俊英 +3 位作者 瞿玉兴 范文潮 贾庆卫 董天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对股骨近段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集8具青年正常新鲜髋关节标本,建立静止单腿站立位股骨头受力模型,WD-5生物力学测试机测试1000N载荷下股骨头表面置换前后的载荷-应变关系、近段股骨应力分布、刚度和扭转... 目的探讨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对股骨近段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集8具青年正常新鲜髋关节标本,建立静止单腿站立位股骨头受力模型,WD-5生物力学测试机测试1000N载荷下股骨头表面置换前后的载荷-应变关系、近段股骨应力分布、刚度和扭转力学性能。结果载荷为1000N时,置换前后的平均应变、最大平均应力、最大平均位移、刚度等指标的测试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面置换前后最大扭矩值相差19%,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面置换能有效维持近段股骨的正常应力传递,从而能有效保留近段股骨的骨量,为日后翻修提供良好条件。表面置换是适用于年轻患者的过渡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置换 髋关节 股骨头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髓内固定在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建平 谢国华 +2 位作者 牟晓峰 薛峰 陆根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621-1624,共4页
目的:探讨Gamma钉、PFN(proximal femoral nail)及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在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及疗效比较。方法:我院2003年12月~2009年8月分别采用Gamma钉、PFN及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转... 目的:探讨Gamma钉、PFN(proximal femoral nail)及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在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及疗效比较。方法:我院2003年12月~2009年8月分别采用Gamma钉、PFN及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其中Gamma钉组22例、PFN组38例、PFNA组19例,对3组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Gamma钉组2例死亡,77例均完成平均18个月随访,各组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45.2±7.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8.4±30.0)mL,均比其它两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引流量、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关节功能评分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关节Sanders功能评分:Gamma钉组、PFN组、PFNA组优良率分别为85.0%、86.8%、89.5%,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固定牢靠,较为适合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但其远期临床疗效与Gamma钉及PFN组并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髓内固定 GAMMA钉 PFN PFNA
下载PDF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近期结果 被引量:9
6
作者 瞿玉兴 王禹基 +1 位作者 孙俊英 董天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8期510-512,共3页
目的对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作一小结,了解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自2000年10月~2004年12月,对15例18髋FicatⅢ、Ⅳ期股骨头坏死进行了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平均年龄39岁(23~49岁).手术方法按照Amstutz和Nelson提出的... 目的对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作一小结,了解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自2000年10月~2004年12月,对15例18髋FicatⅢ、Ⅳ期股骨头坏死进行了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平均年龄39岁(23~49岁).手术方法按照Amstutz和Nelson提出的标准方法进行,术后进行定期随访.结果平均随访3.5年(6~50个月),无股骨颈骨折、无脱位、无感染.1例髋臼假体周围发现有透亮带,1例因股骨头假体位置不佳已行翻修.术前平均Harris评分30分,术后为90分,最近一次随访平均评分93分(89~98分).评价:优16髋,良1髋,差1髋.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FicatⅢ、Ⅳ期且年龄较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近期随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表面置换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坏死 表面置换术 全髋关节 治疗 HARRIS评分 2000年10月 平均年龄 定期随访
下载PDF
骨髓水肿的现代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军 瞿玉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255-256,共2页
骨髓水肿是尚不明确致病机理的短暂的临床征象,该病主要影响人体髋、膝关节及中年男性的踝关节。目前许多假说已被提出来解释骨髓水肿的发病机理,但其病原学机理始终不明了。实验室检查通常不能促成诊断;组织学带来的损伤也是没必要的;... 骨髓水肿是尚不明确致病机理的短暂的临床征象,该病主要影响人体髋、膝关节及中年男性的踝关节。目前许多假说已被提出来解释骨髓水肿的发病机理,但其病原学机理始终不明了。实验室检查通常不能促成诊断;组织学带来的损伤也是没必要的;普通的X光片只能显示局部的骨性改变;MRI检查是早期诊断和检测骨髓水肿进展的主要方法。骨髓水肿具有自限性的特性,早期诊断和鉴别其发生的条件非常必要。对于外伤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骨髓水肿,早期鉴别诊断和外科治疗对于预防进一步骨坏死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水肿 治疗 MRI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重建钢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6
8
作者 盛永华 赵伟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固定锁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粉碎性锁骨骨折的病例,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后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44例随访5~47个月,均获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为2.5个月。功能:优25例(57%),良13例(30...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固定锁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粉碎性锁骨骨折的病例,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后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44例随访5~47个月,均获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为2.5个月。功能:优25例(57%),良13例(30%),可6例(14%),优良率86%。结论对于粉碎性锁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内固定 重建钢板
下载PDF
基于骨盆投射角法的骨盆矢状位平衡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徐斌 瞿玉兴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48-250,254,共4页
关键词 骨盆 脊柱 投射角法 矢状面
下载PDF
Oxford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曦 高俊 吕正祥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Oxford单髁置换(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Oxford UKA治疗25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26膝)。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16个月。术后患膝关节疼痛均明显缓解,... 目的探讨Oxford单髁置换(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Oxford UKA治疗25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26膝)。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16个月。术后患膝关节疼痛均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膝关节屈曲挛缩度数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xford 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具有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慢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洪 瞿玉兴 郑冲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591-1592,共2页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慢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VC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8月-2009年3月行PKP治疗的15例患者进行随访,手术前后给予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VAS变化的差异,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主观满意程度。...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慢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VC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8月-2009年3月行PKP治疗的15例患者进行随访,手术前后给予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VAS变化的差异,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主观满意程度。[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4.3个月;术前VAS平均为9.2分,随访时为2.7分;患者疼痛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所有患者无骨水泥渗漏造成的神经压迫等症状,主观满意程度良好。[结论]应用PKP治疗慢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满意;对于MRI上T1T2均为低信号的患者,术中不应强调过度复位,易造成骨水泥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术 慢性
下载PDF
“C臂”下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上肢骨折
12
作者 敖永星 田辉 +1 位作者 吕正祥 孟宏武 《新疆医学》 2006年第3期54-55,共2页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户外活动的增加,骨折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在临床治疗中,大多数儿童骨折,尤其是上肢骨折都能通过闭合复位+外固定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粉碎性、斜行、螺旋型等不稳定性骨折,由于骨折断端不稳定因素的存...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户外活动的增加,骨折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在临床治疗中,大多数儿童骨折,尤其是上肢骨折都能通过闭合复位+外固定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粉碎性、斜行、螺旋型等不稳定性骨折,由于骨折断端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及外固定的不可靠性,使闭合复位后再移位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对此我院于2001年开始采用在“C臂”下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共治疗儿童不稳定上肢骨折28例,取得理想疗效,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穿针内固定 不稳定性骨折 内固定治疗 上肢骨折 儿童年龄 C臂 治疗效果 户外活动 临床治疗 儿童骨折
下载PDF
芒硝冰袋冷敷减轻创伤肿痛的研究 被引量:117
13
作者 柏亚妹 张曦 吴兴彪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减轻创伤肿痛的冷敷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病例标准的外伤肿痛患者170例,按住院号尾数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5例。观察组采用自制的芒硝冰袋(冰霜状)外敷,对照组采用普通清水冰袋外敷。观察两组疼痛和肿胀程度...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减轻创伤肿痛的冷敷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病例标准的外伤肿痛患者170例,按住院号尾数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5例。观察组采用自制的芒硝冰袋(冰霜状)外敷,对照组采用普通清水冰袋外敷。观察两组疼痛和肿胀程度、肿胀值、消肿率,以及两种冰袋各时间点的形态与温度。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冷敷后1,24,48h疼痛程度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均<0.05),48,72h肿胀程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②冷敷后第2天起,两组肿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冷敷后第2天起,观察组消肿速率快于对照组。④芒硝冰袋于第3个小时仍呈霜水状,温度为-5℃,而普通清水冰袋已呈水状,温度为3℃。结论芒硝冰袋的降温、止痛、消肿效果优于普通清水冰袋,可广泛应用于创伤肿痛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硝 冷冻疗法 创伤和损伤 临床护理研究
原文传递
桡骨交锁髓内钉近端锁钉安全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瞿玉兴 赵洪 +1 位作者 郑祖根 言湛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4-316,共3页
目的研究桡骨交锁髓内钉近端锁钉在3种不同入路的情况下与桡神经深支(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PIN)的解剖关系,确定锁钉安全人路及位置,探讨桡骨交锁髓内钉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将9具成人上肢尸体标本随机分成三组,按照标准桡骨... 目的研究桡骨交锁髓内钉近端锁钉在3种不同入路的情况下与桡神经深支(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PIN)的解剖关系,确定锁钉安全人路及位置,探讨桡骨交锁髓内钉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将9具成人上肢尸体标本随机分成三组,按照标准桡骨交锁髓内钉锁钉手术方法,在不暴露桡神经深支的情况下分别从3种不同入路(前侧入路、外侧入路、后侧入路)进行锁钉,然后解剖出桡神经深支,测量和观察锁钉与桡神经深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临床应用22例(单纯桡骨骨折8例,盖氏骨折3例,尺、桡骨双骨折11例),全部采用外侧手术入路锁钉。结果在前臂中立位时,外侧入路锁钉与桡神经深支的最短距离平均为5.8mm(前侧入路平均为1.7mm,后侧人路平均为1.2mm)。前臂过度旋前位时桡神经深支的安全区域为[(50.8±6.2)mm,(?)±s,下同],前臂过度旋后位时桡神经深支的安全区域为(30.4±5.8)mm。术后22例均未发生桡神经深支损伤的症状。术后随访2~16个月,平均9个月,桡骨愈合时间为8~24周,平均12周。按照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优13例,良6例,可2例,失败1例。结论桡骨交锁髓内钉近段锁钉采用前臂过度旋前位,于桡骨小头外侧微创小切口入路进行锁钉对桡神经损伤的机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桡神经深支
原文传递
Semi-rigid动态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兴彪 张曦 高俊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414-2416,共3页
目的观察腰椎后路semi-rigid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Newman分型:峡部滑脱18例,退行性滑脱14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减压、腰椎后路semi-rigid动态内固定系统固定。分析术后... 目的观察腰椎后路semi-rigid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Newman分型:峡部滑脱18例,退行性滑脱14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减压、腰椎后路semi-rigid动态内固定系统固定。分析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和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改善情况,随访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观察结果。结果术后1年,ODI分值较术前下降[(12.15±5.27)分vs.(61.82±10.79)分](P<0.05),JOA分值较术前提高[(27.89±1.99)分vs.(9.28±1.86)分](P<0.05)。术后1年动态固定邻近节段退变椎间盘有逆退变过程演变的趋势。结论腰椎后路semi-rigid动态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可预防和减少融合相邻节段的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Semi-rigid动态内固定系统
原文传递
桡骨交锁髓内钉临床运用的安全性研究
16
作者 赵洪 瞿玉兴 +2 位作者 郑冲 郑祖根 言湛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052-2054,共3页
前臂交锁髓内钉自运用于临床以来,其固定可靠、创伤小、恢复期短以及能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已得到同行们的认可[1-2]。由于桡骨本身存在桡骨弓的解剖特点及近端锁钉和近钉点与桡神经的关系密切,临床上行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仍存在一定的... 前臂交锁髓内钉自运用于临床以来,其固定可靠、创伤小、恢复期短以及能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已得到同行们的认可[1-2]。由于桡骨本身存在桡骨弓的解剖特点及近端锁钉和近钉点与桡神经的关系密切,临床上行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桡骨 旋转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