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电双频指数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纪金芬 钱敏 +2 位作者 钟国云 李东 张国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25-1226,共2页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5例开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 组)、BIS1组(B1组)和 BIS2组(B2组),均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深度:C 组...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5例开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 组)、BIS1组(B1组)和 BIS2组(B2组),均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深度:C 组维持 MAP 和 HR 波动幅度在基础值的&#177;20%;B1组 BIS 值40~50;B2组 BIS 值50~60。记录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测定诱导前(T0)、切皮(T1)、探查(T2)、缝皮(T3)时的血糖(Glu)和皮质醇(Cor)浓度。结果与 C 组比较, B1、B2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 T0时比较,T1~T3时三组的 Glu 和 Cor 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 B1组比较,T1~T3时 C 组 Glu 和 Cor 浓度明显升高(P<0.05),T2时 B2组的 Glu 和 Cor 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BIS 指导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麻醉深度,可以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缩短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降低术中应激反应,且维持 BIS值在40~50更能抑制不良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老年 胃癌根治术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小儿加速康复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海燕 钱敏 《江苏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731-734,共4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小儿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切除和鼻内镜下腺样体射频消融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C组仅用静脉复合全麻;T组从麻醉前30min直至术毕加用TEAS两侧...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小儿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切除和鼻内镜下腺样体射频消融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C组仅用静脉复合全麻;T组从麻醉前30min直至术毕加用TEAS两侧合谷和内关穴位。记录术毕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术中全麻药的用量。评估拔管后5min和15min时的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和改良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m-CHEOPS)。于术后1d和1周回访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发生情况。结果T组术中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总用量少于C组(P<0.05)。T组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时间短于C组(P<0.05)。与C组相比,T组患儿拔管后5min和15min时的PAED评分降低,躁动发生率下降(P<0.05)。T组术后1d的m-CHEOPS评分少于C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TEAS在小儿ERAS中安全、有效,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加速康复外科 儿童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七氟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樊照娣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苏醒时间及苏醒期间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七氟醚浓度1.0MAC、1.5MAC。监测...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苏醒时间及苏醒期间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七氟醚浓度1.0MAC、1.5MAC。监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1min(T2)、气腹即刻(T2)、气腹后15min(T3)、解除气腹后5min(T1)和拔管后1min(T5)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及患者麻醉苏醒期间发生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T0时DBP、SB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时,A组患者T1-2时DBP、SBP、HR均显著增高,明显高于T0水平(P〈0.05),而B组患者T1~2时则均略有升高,其变化幅度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时的DBP、SBP、HR均显著降低,B组下降幅度明显较A组显著(P〈0.05)。在T4、T5时,两组患者的DBP、SBP、HR逐渐升高,A组患者DBP、SBP、HR恢复T0时水平,而B组患者DBP、SBP、HR升高幅度不大,明显低于T0水平(P〈0.05)。A组的自关闭七氟醚挥发罐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苏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7/40),与B组20%(8/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MAC及1.5MAC的七氟醚均能满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维持的需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但1.0MAC七氟醚能比1.5MAC七氟醚提供更好的麻醉质量,且能缩短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减少麻醉管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醚类/投药和剂量 血流动力学 麻醉恢复期
下载PDF
限制性输液与充分液体复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纪金芬 赵敏娟 +2 位作者 袁蓉 钱敏 张国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5期898-900,936,共4页
目的:探究限制性输液与充分液体复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中的应用,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因感染性休克入院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输液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限... 目的:探究限制性输液与充分液体复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中的应用,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因感染性休克入院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输液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限制性输液)与对照组(充分液体复苏)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转归情况,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出血量、总输液量、尿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2例病情控制不佳者转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死亡,总发生率为26.83%;对照组患者出现DIC 8例,ARDS 7例,MODS 5例,最终出现3例死亡,总发生率为56.10%,两组患者术后转归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MAP、CVP、HR、出血量、总输液量及尿量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较充分液体复苏能够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血流灌流状况,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更显著,更适合在围手术期麻醉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输液 充分液体复苏 感染性休克 手术麻醉
原文传递
控制通气在全麻患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纪金芬 刘海瑞 +2 位作者 陈蒋东 赵敏娟 张国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1期2188-2192,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下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控制通气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支气管异物患儿13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静脉全麻下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自主呼吸通气...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下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控制通气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支气管异物患儿13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静脉全麻下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自主呼吸通气,69例)和观察组(采用控制通气,6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置镜首次成功率、置镜时间、置镜难易程度、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镜首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镜难度低于对照组,置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心率、MAP水平低于对照组,S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全麻患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采用控制通气的方式效果较好,其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且安全性高,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麻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异物取出术 静脉全麻 自主呼吸 控制通气 小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