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炎系列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岩 徐进康 陆喜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35-1638,共4页
目的研究胃炎系列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和(或)异型增生(dysplasia,Dy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逆转胃癌前期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将确诊为CAG伴IM和(或)轻度Dys... 目的研究胃炎系列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和(或)异型增生(dysplasia,Dy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逆转胃癌前期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将确诊为CAG伴IM和(或)轻度Dys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胃不和型(32例)、脾胃虚弱型(35例)、胃阴不足型(28例)及胃络瘀阻型(25例)4个证型,分别给予胃炎系列方Ⅰ~Ⅳ号方口服;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口服,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胃镜下改变、病理改变以及胃黏膜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6.7%)及胃镜改善总有效率(78.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6.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及病理学变化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胃炎系列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显著改善萎缩、IM及Dys,促进病变胃黏膜的逆转,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胃癌前期病变时胃黏膜HIF-1α和VEGF的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系列方 胃癌癌前病变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莫西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作为抗幽门螺杆菌一线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岩 陆喜荣 徐宏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34期46-47,共2页
目的比较以莫西沙星为基础的7d三联疗法和其他两种标准三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Hp阳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60例,MAR组给予莫西沙星、阿莫西林、雷贝拉唑;MTR组给予莫西沙星、... 目的比较以莫西沙星为基础的7d三联疗法和其他两种标准三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Hp阳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60例,MAR组给予莫西沙星、阿莫西林、雷贝拉唑;MTR组给予莫西沙星、替硝唑、雷贝拉唑;CAR组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雷贝拉唑;CTR组给予克拉霉素、替硝唑、雷贝拉唑;疗程均为7d,完成治疗后4周接受n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以评估Hp是否根除。结果240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MAR组、MTR组、CAR组和CTR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3.3%(56/60)、90.0%(54/60)、80.0%(48/60)、76.7%(46/60)。基于莫西沙星的三联疗法(MAR组、MTR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标准三联疗法(CT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以莫西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具有较高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少和良好的依从性的优点,可作为根除Hp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莫西沙星 三联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