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光权 沈计荣 +4 位作者 姚晨 束昊 刘锌 陈国庆 杜斌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 :回顾分析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江苏省中医院在2009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4例,分为PFNA... 目的 :回顾分析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江苏省中医院在2009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4例,分为PFNA组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各22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随访14~36个月(25.5±5.5)个月。结果: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1.6±8.8)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为(409.1±81.1)m 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42.7±6.9)d,平均住院时间(13.3±2.2)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6.4%。人工股骨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45.1±5.8)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400.0±83.1)m 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3.5±0.9)d,平均住院时间(13.6±2.1)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2例,差0例,优良率100%。手术时间及平均负重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arris评分、围手术期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采用生物型加长柄的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手术时间、术后髋部疼痛缓解、早期下床、早期功能锻炼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近端髓内钉 高龄
下载PDF
基于链式管理模式的围术期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改进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为君 李菊云 +2 位作者 徐昌霞 张园园 朱春勤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10期48-52,共5页
目的构建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的链式管理体系,并探讨其效果。方法建立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管理团队,运用循证和德尔菲法建立围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链式管理策略,对围术期患者的不同阶段进行风险动态识别、结构化预防以及交接,管理团... 目的构建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的链式管理体系,并探讨其效果。方法建立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管理团队,运用循证和德尔菲法建立围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链式管理策略,对围术期患者的不同阶段进行风险动态识别、结构化预防以及交接,管理团队对外科手术高危科室(骨伤科、消化肿瘤外科,胸外科)、手术室护士实施培训与考核,全程控制围术期压力性损伤风险。比较护理质量改进前(2018年度)和改进后(2019年度)外科病房和手术室护士围术期PI认知、预防行为得分,观察护理质量改进前后高危科室围手术期压疮发生率。记录护理质量改进前后护士对中高危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的正确率以及压疮措施落实率。结果护理质量改进后外科病房和手术室护士的围术期PI认知和预防行为得分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改进后高危科室围手术期压疮发生率0.09%(1/1083),低于改进前的1.42%(13/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改进后,压疮管理小组对中高危患者的压疮风险评估正确率有改进前的93.8%提高为100%,压疮措施落实率改进前的92.96%提高为100%。结论基于链式管理的围术期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体系明确了患者围术期不同环节护士预防行为规范,形成了无缝隙管理闭环,在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压力性损伤 链式管理 质量改进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方法的中长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文贵 高歌军 +4 位作者 吕锦瑜 孙建华 汪有锦 李志伟 王和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5期3667-3672,共6页
目的对照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中长期疗效。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3年8月问以相同的研究标准连续选取江苏省中医院诊治的OVCF患者,经过充分的沟通后根据患者意愿分为... 目的对照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中长期疗效。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3年8月问以相同的研究标准连续选取江苏省中医院诊治的OVCF患者,经过充分的沟通后根据患者意愿分为PVP组及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保守治疗2~6周内的患者可转入PVP组。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分别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3、6个月及1、2、3、4、5年的状况进行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等信息。根据组问数据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t检验、X2检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及确切概率法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9年12月至2013年8月间接受治疗的294例OVCF患者中,有181例(PVP组103例,包括6例保守治疗组转入病例)符合课题的研究标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组问基线资料具有同质可比性(P〉0.05)。PVP组治疗后1周、1、3、6个月时的VAS(3.67~1.13)、ODI(23.55~5.83)评分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VAS(7.38~2.39)、ODI(36.10~13.88)评分(均P〈0.01),随访1年时的组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随访2~5年的PVP组VAS(1.67~1.32)、ODI(4.58~3.77)评分要优于保守治疗组VAS(2.14~2.56)、ODI(6.98~7.33)评分(均P〈0.05)。随访至2014年12月,有17例患者死亡(PVP组8例),31例患者出现新发骨折(PVP组19例),保守治疗组患者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等的伴发病发生率要高于PVP组,而PVP组的58例骨水泥渗漏患者均无临床症状。结论和保守治疗方法相比,PVP可快速改善OVCF患者的疼痛及生活质量且疗效持久,但对于疼痛较轻的患者,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方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病例对照研究 保守治疗
原文传递
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程建 马勇 +2 位作者 王培民 刘尚仑 董睿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12期1132-1133,共2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的分型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42例踝关节骨折均行X线及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两者的检查结果,并根据CT检查结果确定最佳手术治疗方案。结果 CT三维重建诊断符合率为97.6%,X线为59.5%,CT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的分型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42例踝关节骨折均行X线及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两者的检查结果,并根据CT检查结果确定最佳手术治疗方案。结果 CT三维重建诊断符合率为97.6%,X线为59.5%,CT三维重建诊断结果优于X线(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对判断踝关节骨折移位、分型诊断优于X线,对手术路径和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踝关节骨折 诊断
原文传递
椎体成形术结合术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楔形骨折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均动 王培民 梁斌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32-33,35,共3页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结合术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楔形骨折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椎体成形术结合术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楔形骨折20例,并与同期20例经皮kyphon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的VAS评分,伤...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结合术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楔形骨折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椎体成形术结合术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楔形骨折20例,并与同期20例经皮kyphon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的VAS评分,伤椎椎体前中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度以及两组伤椎椎体前中高度恢复率。结果:所有患者的术后椎体前中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度及VAS评分指数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同时两组组间的伤椎前中高度恢复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体成形术结合术前复位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都能有效的恢复伤椎高度及后凸角,但前者在恢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上优于后者,在恢复伤椎的中间高度上弱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楔形骨折 胸腰椎 术前复位 椎体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