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拓扑异构酶与肿瘤多药耐药及耐药逆转 被引量:5
1
作者 胡静 钱晓萍 +1 位作者 刘宝瑞 臧秦川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多药耐药(MDR)的产生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介导的 MDR为MDR的重要途径。耐药逆转剂的应用是克服肿瘤临床耐药,提高化疗效果的一种潜在的重 要手段。现综述topoⅡ与肿瘤MDR及耐药逆转研究进展。
关键词 DNA拓扑异构酶类 药物耐受性 抗肿瘤药
下载PDF
肿瘤抗血管生成生物化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马亚军 钱晓萍 刘宝瑞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556-559,共4页
传统的化疗通过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和侵袭,在对细胞毒化疗药物研究的同时发现,绝大多数药物在低剂量、高频率的给药方式下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有持续抑制和杀伤作用,即后来所提出的抗血管生成的生物化疗。这种以肿瘤血管内皮细... 传统的化疗通过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和侵袭,在对细胞毒化疗药物研究的同时发现,绝大多数药物在低剂量、高频率的给药方式下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有持续抑制和杀伤作用,即后来所提出的抗血管生成的生物化疗。这种以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为作用靶点的化疗,其理论依据主要是肿瘤的生长和侵袭离不开新生血管的生成。目前认识到,许多化疗药物及一些抗肿瘤中药的有效成分在体外实验或体内实验中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 肿瘤/药物疗法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联合羟基喜树碱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钱晓萍 刘宝瑞 +2 位作者 胡静 胡文静 邹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953-957,共5页
背景与目的:某些小剂量中药和小剂量化疗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因此本文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羟基喜树碱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肝癌细胞HepGⅡ作为对照,采用MTT法和三维血管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 背景与目的:某些小剂量中药和小剂量化疗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因此本文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羟基喜树碱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肝癌细胞HepGⅡ作为对照,采用MTT法和三维血管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羟基喜树碱对体外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利用鸡胚尿囊膜(CAM)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羟基喜树碱对体内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40μl/ml参麦注射液和20ng/ml羟基喜树碱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18%、31.7%,联合应用后的抑制率为43.6%;40μl/ml参麦注射液和20ng/ml羟基喜树碱对HepGⅡ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2%、0.9%,联合应用后的抑制率为19.4%;40μl/ml参麦注射液和20ng/ml羟基喜树碱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抑制出芽的作用,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且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r=0.988,P=0.007);40μl/ml参麦注射液和20ng/ml羟基喜树碱对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抑制率分别为30%、40%,联合应用后的抑制率为60%。结论:①小剂量参麦注射液(40μl/ml)、羟基喜树碱(20ng/ml)在体内外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而对肝癌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显示出明显差异性细胞毒作用;②小剂量参麦注射液(40μl/ml)联合羟基喜树碱(20ng/ml)在体外具有抑制HMVEC增殖和迁移协同作用,体内具有抑制血管生成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羟基喜树碱 内皮细胞 抗血管生成
下载PDF
羟喜树碱联合热疗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钱晓萍 刘宝瑞 +3 位作者 胡静 胡文静 杨阳 禹立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羟喜树碱联合应用热疗(thermotherapy)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羟喜树碱联合热疗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人肝癌细胞HepGⅡ增殖的影响.利用三维血管模型观察羟基喜树碱联合热疗对HMVEC迁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羟喜树碱联合应用热疗(thermotherapy)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羟喜树碱联合热疗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人肝癌细胞HepGⅡ增殖的影响.利用三维血管模型观察羟基喜树碱联合热疗对HMVEC迁移的影响.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羟喜树碱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羟喜树碱在20~40 ng/ml、5~80 ng/ml浓度范围内,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内皮细胞存活率(68.2%~44.7%),均与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6、-0.469,P值分别为0 000 03、0.005 1);具有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而在5~80ng/ml浓度范围内,对人肝癌细胞无细胞毒作用(细胞存活率:100%~90%).20 ng/ml的羟喜树碱与热疗联合应用在体外具有抗血管生成的协同效应;40 ng/ml的羟喜树碱与热疗联合应用在体外具有抗血管生成的次加效应.结论:小剂量羟喜树碱(20~40 ng/ml)联合热疗在体内外均具有抑制血管增殖和迁移协同或次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内皮细胞 抗血管生成 热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