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厄尔尼诺衰减年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和降水异常的耦合模式后报试验 被引量:8
1
作者 智海 俞永强 +2 位作者 严厉 张文君 李志强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9-788,共10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新一代耦合气候模式(FGOALS)进行了气候异常季节后报试验,通过对1982—2005年7个个例的分析,探讨了厄尔尼诺衰减年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和降水异常发生的...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新一代耦合气候模式(FGOALS)进行了气候异常季节后报试验,通过对1982—2005年7个个例的分析,探讨了厄尔尼诺衰减年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和降水异常发生的物理机制。分析结果表明:FGOALS可以模拟出厄尔尼诺衰减年夏季相关气候场的异常态特征,表现为在西北太平洋为负海温异常,在热带印度洋为正海温异常,从而导致西北太平洋地区大气中低层异常反气旋环流的维持,其反气旋的西南部及西部的偏南及西南气流造成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异常增多。在提前3—9个月的预测模拟中,模式可以模拟出气候场的异常演变,随着预测时间的延长,产生局地耦合的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信号变弱,使得模拟出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异常偏弱、中心东移,从而导致影响东亚降水的气候场的异常变弱,降水异常区偏东。模拟结果也揭示出,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负异常是厄尔尼诺异常信号的转换模态,并且,由于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热带海温异常信号可以持续到第2年夏季,从而引起东亚大气环流和降水异常。对于东亚降水的季节预测出现误差可能是模式对ENSO的模拟偏差造成的,随着预测时间延长,模式模拟的厄尔尼诺信号偏弱,这将使得海表温度异常偏弱,同时相关物理场的异常响应也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式 季节预测 东亚夏季降水 厄尔尼诺
下载PDF
一个海陆气耦合模式中大气-植被的年际变化及其相互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智海 王盘兴 +3 位作者 俞永强 丹利 徐永福 郑伟鹏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9-522,共14页
含有动态植被过程的陆面模式Atmosphere-Vegetation Interaction Model(AVIM)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IAP/LASG)的9层大气环流模式AGCM及20层的海洋环流模式(OGCM)耦合,建立了一个全... 含有动态植被过程的陆面模式Atmosphere-Vegetation Interaction Model(AVIM)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IAP/LASG)的9层大气环流模式AGCM及20层的海洋环流模式(OGCM)耦合,建立了一个全球模式(GOALS-AVIM)并进行100年的模拟积分。后40年的结果分析表明,该耦合模式能够合理地模拟大气及陆地生态系统显著的年际变化。用奇异值分解(SVD)分析了东亚地区植被生长和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发现在东亚区域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强弱的变化对应着大气环流的变化,特别是NPP分别与850hPa的风场和500hPa的高度场表现出很强的时空一致性。在东亚地区,由于植被类型的不同,导致NPP年际变化与降水、表面气温、短波辐射的年际变化的相关性不同,它们的年际变化与相关物理量场的年际变化表现出很强的植物种类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变化 耦合模式 动态植被过程 双向作用
下载PDF
近40年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48
3
作者 李丽平 章开美 +1 位作者 王超 朱界平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3-450,共8页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华南89个代表站1969~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近40年我国华南前汛期(4~6月)极端降水时空演变特征,主要结论是:(1)华南前汛期降水强度、强降水量和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与总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2)极...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华南89个代表站1969~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近40年我国华南前汛期(4~6月)极端降水时空演变特征,主要结论是:(1)华南前汛期降水强度、强降水量和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与总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2)极端降水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对华南整个区域前汛期总降水量的变化有很好的指示意义,特别是强降水量、强降水频率和暴雨日数;90年代以来华南前汛期总降水量的显著增加与强降水量、强降水频率以及暴雨日数显著增加密切相关,且极端强降水量异常程度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时空特征 华南前汛期
下载PDF
热带对流和环流季内振荡强度与海表温度关系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丽平 王盘兴 管兆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1-782,共12页
利用外逸长波辐射(OLR)、风场和海表温度(SST)资料,研究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强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发现热带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区域是OLR和风场季内振荡最主要的共同活跃区。对比分析了OLR和风场季内振荡强度与海表温度异常之间... 利用外逸长波辐射(OLR)、风场和海表温度(SST)资料,研究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强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发现热带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区域是OLR和风场季内振荡最主要的共同活跃区。对比分析了OLR和风场季内振荡强度与海表温度异常之间的年际异常关系,发现OLR季内振荡强度异常与海表温度异常之间存在显著局地正相关关系,即在热带中东太平洋区域、热带西北太平洋区域和热带西南太平洋区域,当海表温度正(负)异常时,OLR季内振荡增强(减弱),特别在冬春季节这一关系更清楚。除个别区域外,风场季内振荡强度异常与海表温度异常不存在类似OLR的局地关系。OLR和风场季内振荡强度异常与海表温度异常之间局地和非局地关系的差异,体现了两种要素特性的本质差异。但两种要素季内振荡强度在ElNin~o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基本一致,即在气候场中季内振荡活跃的区域,事件发生之前季内振荡会增强,并逐渐向东传播,事件发生之后这些区域振荡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季内振荡 海表温度 EL Nio
下载PDF
土壤湿度影响中国夏季气候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文君 周天军 智海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90,共13页
利用"全球土壤湿度计划第2阶段"提供的土壤湿度资料强迫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通过数值试验讨论了土壤湿度对东亚夏季气候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考虑土壤湿度的作用,能够提高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夏季降水和2 m气温的空... 利用"全球土壤湿度计划第2阶段"提供的土壤湿度资料强迫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通过数值试验讨论了土壤湿度对东亚夏季气候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考虑土壤湿度的作用,能够提高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夏季降水和2 m气温的空间分布型及逐日变化的模拟效果;模拟结果与观测的相关分析显示,降水和2 m气温的年际变化都得到了有效改进,这种改进在气温上尤为明显。不过上述改进具有区域依赖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气温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强于降水,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提高降水模拟效果的难度。总体而言,合理的土壤湿度能够提高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夏季气候的模拟能力。因此,合理描述土壤湿度的变化,是提高中国夏季气候预报技巧的潜在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降水 气温 区域气候模式
下载PDF
站网均匀化订正对中国夏季气温EOF分析的改进 被引量:5
6
作者 罗小莉 李丽平 +2 位作者 王盘兴 周国华 谢瑶瑶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0-630,共11页
本文对中国160站站网上1960~2010年夏季(6~8月)气温距平场序列进行了站网均匀化订正,对订正前、后的气温距平场序列作了EOF分析。结果表明:(1)订正后的前3个典型场高绝对值区均衡分布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和长江中... 本文对中国160站站网上1960~2010年夏季(6~8月)气温距平场序列进行了站网均匀化订正,对订正前、后的气温距平场序列作了EOF分析。结果表明:(1)订正后的前3个典型场高绝对值区均衡分布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夏季气温均方差场高值区位置基本一致;订正前的前3个特征向量高绝对值区主要位于95°E以东区域,与均方差场的高值区差异大;故订正后气温距平场序列EOF分析的空间特征更为合理。(2)订正前后资料的第一时间系数存在显著相关,但订正后前2个时间系数的线性分量、年代际分量方差贡献明显增大;故订正使有价值的异常信息集中于最主要的模态。(3)订正后资料EOF分析前2个典型场和时间系数中的线性分量可以给出中国最近51年夏季主要强增暖区、降温区的分布;其年代际分量与分析期间中国强年代际变化分布区域的一致性也优于订正前的EOF分析结果。上述结果证明,站网均匀化订正明显改进了中国夏季气温异常的EOF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160站站网 站网均匀化订正 夏季气温异常场序列 EOF分析改进
下载PDF
东亚地区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夏季气候的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智海 丹利 +2 位作者 俞永强 徐永福 王盘兴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2-1044,共13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一个海洋-大气-动态植被耦合模式(GOALS-AVIM),进行了100年模拟积分。基于模拟结果,对东业地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降水、地面气温和短波辐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标准化对比,分析了NPP的时空格局...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一个海洋-大气-动态植被耦合模式(GOALS-AVIM),进行了100年模拟积分。基于模拟结果,对东业地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降水、地面气温和短波辐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标准化对比,分析了NPP的时空格局与气候因子(气温、短波辐射和降水)的关系;利用奇异值分解(SVD)对东亚夏季降水场和NPP的关系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夏季东亚地区植被NPP及相关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明显,耦合模式可以很好地模拟出观测存在的降水及NPP、LAI(叶面积指数)大值区随季节北移南退的形态;由于耦合模式中AVIM的双向特点,模式模拟的NPP与其他物理场的季节变化有很强的对应关系,而且在不同时间和地区,NPP与降水、地面气温、短波辐射表现出不同的对应关系,其中植被NPP时间变化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都较高;从NPP场和降水场夏季逐月标准化距平奇异值分解的空间分布模态来看,NPP与降水在时空场上表现出很强的耦合性,NPP的空间格局与降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不同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强弱不同,分解出的降水场异常相关模态也再现了东亚夏季降水移动的时空特征,同时东亚雨带随季节变化与NPP的气候变率表现出不同的对应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GOALS-AVIM 净初级生产力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