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伊犁河谷地区冬季降水的主要气象要素及其与降水率的统计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姜冬昕 景晓琴 +3 位作者 银燕 杨璟 杨军 李斌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6-689,共14页
基于2014—2018年逐时降水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影响伊犁河谷地区冬季降水的主要气象要素及其与降水率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水汽通量是影响伊犁河谷冬季降水的最主要因素,其与降水率呈正相关;上游风速、水汽通量、弗劳德数和大气可... 基于2014—2018年逐时降水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影响伊犁河谷地区冬季降水的主要气象要素及其与降水率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水汽通量是影响伊犁河谷冬季降水的最主要因素,其与降水率呈正相关;上游风速、水汽通量、弗劳德数和大气可降水量都会对该地区降水产生影响,这四个参数可以通过依赖于水汽通量的多元回归较好地拟合出降水率;静力稳定度与该地区降水没有明显统计关系,但较强的降水更多出现在稳定度较弱的天气;利用T模态斜交主成分分析法将伊犁河谷天气系统分为九类,在有降水时,出现频率较高的天气类型的主要特征是水汽通量大,但不同天气类型下降水空间分布存在区别。当河谷上游气压较低,水汽通量较大时,河谷内降水分布较为均匀;若河谷上游风速较大,但水汽条件略差时,降水强度向河谷内部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冬季降水 气象要素 天气分型
下载PDF
武汉市一次霾污染过程不同发展阶段下水溶性离子来源解析
2
作者 刘思晗 王红磊 +3 位作者 赵天良 刘安康 可玥 白永清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3-484,共12页
本文利用气体组分及大气气溶胶在线监测系统(MARGA ADI 2080)观测武汉市2018年1月9—26日大气气溶胶中的8种水溶性离子(NH_(4)^(+)、NO_(3)^(-)、SO_(4)^(2-)、Cl^(-)、K^(+)、Ca^(2+)、Na^(+)和Mg^(2+)),结合气象要素数据,使用主成分分... 本文利用气体组分及大气气溶胶在线监测系统(MARGA ADI 2080)观测武汉市2018年1月9—26日大气气溶胶中的8种水溶性离子(NH_(4)^(+)、NO_(3)^(-)、SO_(4)^(2-)、Cl^(-)、K^(+)、Ca^(2+)、Na^(+)和Mg^(2+)),结合气象要素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潜在源区贡献(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对霾污染过程中水溶性离子进行了全面的来源解析,探究了霾不同阶段下来源差异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本次霾污染中的8种水溶性离子和4种污染气体,PCA解析出的源和占比分别为二次源和燃煤源的混合源(41.28%)、工业排放和土壤扬尘混合源(27.73%)和机动车排放源(9.63%),PMF解析出的源和占比分别为燃煤与土壤扬尘混合源(18.57%)、机动车排放源(20.74%)、二次源(18.30%)、光化学污染源(22.24%)和燃煤源(20.15%)。(2)霾在不同阶段下水溶性离子和4种污染气体的来源存在差异,在清洁天和霾消散阶段,光化学的贡献最高,占比分别为31.42%和36.07%;在霾发生阶段燃煤与土壤扬尘源的贡献最高,其贡献为40.94%;在霾发展阶段,最大的控制源为二次源,贡献占比为37.51%。(3)此次武汉市霾污染中PM_(2.5)浓度和NH_(4)^(+)、NO_(3)^(-)和SO_(4)^(2-)的潜在源区为皖豫鄂三省和赣湘鄂三省交界处。霾污染中PM_(2.5)的主要影响范围是武汉市南部和北部省份,NO_(3)^(-)、NH_(4)^(+)和SO_(4)^(2-)的主要影响区域为武汉市东北方向的城市、湖南省和江西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水溶性离子 来源解析 潜在源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