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西部一次暖区山地暴雨事件的动力过程分析与局地环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
7
1
作者
付智龙
李国平
+1 位作者
姜凤友
郭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66-1380,共15页
本文利用国家基本站和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雨量、FY-2G卫星TBB、ERA5再分析等资料,对2017年7月23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的一次暖区山地暴雨事件进行动力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此次暖区山地突发性暴雨发生在西太平洋...
本文利用国家基本站和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雨量、FY-2G卫星TBB、ERA5再分析等资料,对2017年7月23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的一次暖区山地暴雨事件进行动力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此次暖区山地突发性暴雨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弱天气形势背景下,盆地西部前期高温、高能的环境条件与伸入盆地的东南风受到龙门山脉的强迫抬升是这次暴雨触发的诱因。(2)山地—平原环流在夜间的转换使背景东南风形成深厚的倾斜上升运动,是暴雨增强和中尺度对流云团重组发展的原因。(3)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山地—平原环流受近地面热力扰动驱动。在白天,盆地西部山坡为正虚温扰动区,而同一高度的平原则是负虚温扰动,山地—平原环流从平原吹向山地;到了夜晚,虚温扰动在山地、平原两侧的分布发生反转,山地—平原环流因此转为从山地吹向平原;当去除模式地面热源时,近地面的热力扰动几乎消失,盆地西部山地—平原环流无法形成,与山地—平原环流对应的辐合区随之消失,导致模拟的过程累积降水量显著减少、强降水中心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山地暴雨
山地—平原环流
昼夜转换
地面热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原低涡、切变线暴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21
2
作者
李国平
张万诚
《暴雨灾害》
2019年第5期464-471,共8页
在引发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天气系统中,高原低值系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高原低涡与高原切变线对强降水的协同作用是高原天气影响的一种常见样式,预报员将其称为低涡切变暴雨。本文回顾了高原低涡、切变线及其暴雨的研究历史和当...
在引发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天气系统中,高原低值系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高原低涡与高原切变线对强降水的协同作用是高原天气影响的一种常见样式,预报员将其称为低涡切变暴雨。本文回顾了高原低涡、切变线及其暴雨的研究历史和当前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应用、诊断计算、动力理论以及数值模式等多方法研究高原切变线与高原低涡的关系、相互作用过程以及诱发暴雨机理等科学问题,并基于低涡、切变线暴雨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方法、技术手段的发展应用趋势,提出这一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些新方向。由于目前对这两类几何形状迥异但物理属性相近的高原低值天气系统关系的认知仍存较大分歧,两者相互作用进而引发高影响天气过程的物理机理尚不十分清楚,高原低涡、切变线气候学统计结果的差异还相当明显。因此,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与交叉拓展,不仅对推动青藏高原天气、气候影响的理论发展有重要科学意义,对高原及下游灾害性天气、气候业务能力的提升亦有较大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涡
高原切变线
暴雨
智能识别
涡生指数
Okubo-Weiss参数
切变波动
模拟实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力波与对流耦合作用在一次山地突发性暴雨触发中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
15
3
作者
谢家旭
李国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7-632,共16页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开发的新一代ERA5再分析资料、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小时降水资料以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FY-2G卫星云图资料,对2018年5月21~22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南部的一次山地突发性暴雨过程中的重力波...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开发的新一代ERA5再分析资料、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小时降水资料以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FY-2G卫星云图资料,对2018年5月21~22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南部的一次山地突发性暴雨过程中的重力波特征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得到以下结果:此次山地突发性暴雨受到了波长约为150 km,周期为5 h的重力波活动的影响,是典型的β中尺度天气系统诱发的暴雨事件。此过程中的重力波主要是在地形和切变不稳定的共同作用下触发的。切变不稳定先于重力波的传播出现在下游降水区域,可表征切变不稳定的理查逊数对重力波传播方向及降水落区有很好指示作用。此次暴雨发生前,重力波中的上升支气流输送低层水汽到高空助力对流发展,而下沉支气流使得低层不稳定能量不断累积。随着东北低空急流的发展,在大气低层(700~800 hPa)东西风切变的过渡带内形成临界层,临界层不断吸收高空波动能量造成重力波能量下传,触发低层不稳定能量释放,促使对流不断加强,最终引发此次山地突发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暴雨
山地
重力波
小波交叉谱分析
不稳定能量触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西部一次暖区山地暴雨事件的动力过程分析与局地环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
7
1
作者
付智龙
李国平
姜凤友
郭洁
机构
成都
信息
工程
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气象
局
中国
气象
局成都高原
气象
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
灾害
四川
省
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66-1380,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5002、91937301、4207501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7200。
文摘
本文利用国家基本站和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雨量、FY-2G卫星TBB、ERA5再分析等资料,对2017年7月23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的一次暖区山地暴雨事件进行动力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此次暖区山地突发性暴雨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弱天气形势背景下,盆地西部前期高温、高能的环境条件与伸入盆地的东南风受到龙门山脉的强迫抬升是这次暴雨触发的诱因。(2)山地—平原环流在夜间的转换使背景东南风形成深厚的倾斜上升运动,是暴雨增强和中尺度对流云团重组发展的原因。(3)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山地—平原环流受近地面热力扰动驱动。在白天,盆地西部山坡为正虚温扰动区,而同一高度的平原则是负虚温扰动,山地—平原环流从平原吹向山地;到了夜晚,虚温扰动在山地、平原两侧的分布发生反转,山地—平原环流因此转为从山地吹向平原;当去除模式地面热源时,近地面的热力扰动几乎消失,盆地西部山地—平原环流无法形成,与山地—平原环流对应的辐合区随之消失,导致模拟的过程累积降水量显著减少、强降水中心消失。
关键词
暖区山地暴雨
山地—平原环流
昼夜转换
地面热源
数值模拟
Keywords
Warm-sector mountain rainstorm
Mountain–plain circulation
Day–night conversion
Surface heat source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原低涡、切变线暴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21
2
作者
李国平
张万诚
机构
成都
信息
工程
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云南
省
气象
科学研究所
出处
《暴雨灾害》
2019年第5期464-471,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7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5057,41665005,41765003)
文摘
在引发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天气系统中,高原低值系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高原低涡与高原切变线对强降水的协同作用是高原天气影响的一种常见样式,预报员将其称为低涡切变暴雨。本文回顾了高原低涡、切变线及其暴雨的研究历史和当前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应用、诊断计算、动力理论以及数值模式等多方法研究高原切变线与高原低涡的关系、相互作用过程以及诱发暴雨机理等科学问题,并基于低涡、切变线暴雨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方法、技术手段的发展应用趋势,提出这一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些新方向。由于目前对这两类几何形状迥异但物理属性相近的高原低值天气系统关系的认知仍存较大分歧,两者相互作用进而引发高影响天气过程的物理机理尚不十分清楚,高原低涡、切变线气候学统计结果的差异还相当明显。因此,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与交叉拓展,不仅对推动青藏高原天气、气候影响的理论发展有重要科学意义,对高原及下游灾害性天气、气候业务能力的提升亦有较大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
高原低涡
高原切变线
暴雨
智能识别
涡生指数
Okubo-Weiss参数
切变波动
模拟实验
Keywords
Tibetan Plateau vortex
Tibetan Plateau shear line
heavy rain
intelligent recognition
vortex generation index
Okubo-Weiss parameter
shear wave
simulation experiment
分类号
P44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力波与对流耦合作用在一次山地突发性暴雨触发中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
15
3
作者
谢家旭
李国平
机构
成都
信息
工程
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7-632,共1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7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937301、41675057、42075013。
文摘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开发的新一代ERA5再分析资料、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小时降水资料以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FY-2G卫星云图资料,对2018年5月21~22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南部的一次山地突发性暴雨过程中的重力波特征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得到以下结果:此次山地突发性暴雨受到了波长约为150 km,周期为5 h的重力波活动的影响,是典型的β中尺度天气系统诱发的暴雨事件。此过程中的重力波主要是在地形和切变不稳定的共同作用下触发的。切变不稳定先于重力波的传播出现在下游降水区域,可表征切变不稳定的理查逊数对重力波传播方向及降水落区有很好指示作用。此次暴雨发生前,重力波中的上升支气流输送低层水汽到高空助力对流发展,而下沉支气流使得低层不稳定能量不断累积。随着东北低空急流的发展,在大气低层(700~800 hPa)东西风切变的过渡带内形成临界层,临界层不断吸收高空波动能量造成重力波能量下传,触发低层不稳定能量释放,促使对流不断加强,最终引发此次山地突发性暴雨。
关键词
突发性暴雨
山地
重力波
小波交叉谱分析
不稳定能量触发
Keywords
Sudden rainstorm
Mountain
Gravity wave
Wavelet cross-spectrum analysis
Instable energy triggering
分类号
P44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西部一次暖区山地暴雨事件的动力过程分析与局地环流数值模拟
付智龙
李国平
姜凤友
郭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原低涡、切变线暴雨研究新进展
李国平
张万诚
《暴雨灾害》
2019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重力波与对流耦合作用在一次山地突发性暴雨触发中的机理分析
谢家旭
李国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