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47
1
作者 丁斌 顾显跃 缪启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1-536,共6页
分析了1951~2000年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在20世纪50年代明显偏高,60~80年代波动... 分析了1951~2000年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在20世纪50年代明显偏高,60~80年代波动下降,80年代中后期以后有所上升,90年代较80年代增温0.3℃-0.6℃之间;同时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气温呈现不同的态势,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在60年代以后呈上升趋势,而平均日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夏季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均以降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平均气温 平均日最高气温 平均日最低气温
下载PDF
中国夏季降水与太平洋SSTA年代际变化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吴胜安 江志红 +1 位作者 刘志雄 穆松宁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利用1951~2001年逐月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资料,COADS海表温度资料及中国147个台站逐月降水资料,运用SVD分析、SVD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与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相互关系,发现热带西太平洋是影响中国华南降水... 利用1951~2001年逐月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资料,COADS海表温度资料及中国147个台站逐月降水资料,运用SVD分析、SVD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与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相互关系,发现热带西太平洋是影响中国华南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关键区,1950年代~1970年代后期,该海域SSTA为正,对应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夏季降水偏多,而长江以北则偏少;1970年代以后反之;影响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两侧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关键区在中纬中部北太平洋,1970年代后期~1990年代前期,该海域SSTA为负,对应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偏多,其两侧降水偏少;影响中国东北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关键区是低纬中太平洋,1970年代~1980年代前期,低纬中太平洋SSTA为负,与之对应,中国东北夏季降水偏少;1950年代~1960年代中期、1990年代前、中期则反之。进一步对太平洋SSTA年代际变化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可能机制作了初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太平洋SSTA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中地表径流方案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战平 周锁铨 孙琪 《气象科技》 2005年第5期394-400,407,共8页
建立了不均匀的地表径流算法,修改了RegCM2中径流方案,这一算法适用于疏松土壤和紧密土壤。设计了一个适合与气候模式RegCM2耦合、能模拟水文站流量的汇流模式。模拟了1998年夏季大暴雨期间6、7、8月降水的空间分布,分析了该径流方案对... 建立了不均匀的地表径流算法,修改了RegCM2中径流方案,这一算法适用于疏松土壤和紧密土壤。设计了一个适合与气候模式RegCM2耦合、能模拟水文站流量的汇流模式。模拟了1998年夏季大暴雨期间6、7、8月降水的空间分布,分析了该径流方案对降水、地表热量通量、地表径流、土壤湿度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本文提出的方案在模拟1998年长江流域夏季大暴雨期间降水的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降水量的模拟,其影响大致是总降水量的10%左右。②地表径流方案改变了地面向大气输送的热量通量,这种作用随时间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地表水分的再分配有关。③本方案计算的土壤渗透能力较强。在暴雨的初期,产生径流较少,而在暴雨后期土壤湿度增大,产生的地表径流较大,这一点更符合洪水形成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地表径流 数值试验 区域气候模式 地表径流 数值试验 RegCM2 土壤湿度 空间分布 热量通量 暴雨期 月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