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肥和刈割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倪清睿 杨兆平 +1 位作者 呼格吉勒图 董建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89,共9页
施肥和刈割是草地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它们如何交互影响草地群落结构和功能,本研究采用双因子裂区试验探究了施肥和刈割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特征的短期影响。主区为刈割处理包括不刈割和留茬6 cm两个处理,副区为... 施肥和刈割是草地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它们如何交互影响草地群落结构和功能,本研究采用双因子裂区试验探究了施肥和刈割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特征的短期影响。主区为刈割处理包括不刈割和留茬6 cm两个处理,副区为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施氮[10 g N/(m^(2)·a)]、施磷[3 g P/(m^(2)·a)]和氮磷同施[10 g N/(m^(2)·a)和3 g P/(m^(2)·a)]4个处理。结果显示,无论刈割与否,氮磷同施处理的群落盖度、群落生物量和羊草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施肥对群落生物量的提升作用可被刈割的负效应所抵消。刈割可显著提升糙隐子草生物量,而糙隐子草生物量对施肥的响应受到刈割的调控。刈割显著提升了物种丰富度和香浓多样性,而施肥对物种丰富度没有影响。物种丰富度随着基尼系数和凋落物量的增加均呈现显著降低趋势。综上,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对刈割响应敏感,群落生物量和优势种生物量对施肥响应敏感,施肥和刈割分别对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具有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刈割 群落特征 内蒙古典型草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冬季PM_(2.5)中碳组分特征和来源解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成虎 吴丹 +4 位作者 郑小波 赵天良 夏俊荣 王红磊 吴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1-358,共8页
于2017年冬季12月13—21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分昼夜采集PM_(2.5)样品,并用DRI2001A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研究青藏高原PM_(2.5)中碳组分的化学特征及主要来源,以期为理塘地区制定污染排放政策提供... 于2017年冬季12月13—21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分昼夜采集PM_(2.5)样品,并用DRI2001A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研究青藏高原PM_(2.5)中碳组分的化学特征及主要来源,以期为理塘地区制定污染排放政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7年冬季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44.34μg·m^(−3),OC和EC的质量浓度为12.72μg·m^(−3)和3.85μg·m^(−3),分别占PM_(2.5)质量浓度的29.61%和8.96%。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得到总碳气溶胶(TCA)质量浓度为24.20μg·m^(−3),占PM_(2.5)的54.84%,说明碳质气溶胶对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PM_(2.5)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OC和EC在白天和夜间都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4和0.91),表明OC和EC的来源基本一致,受燃烧源影响较大。其中白天的相关系数低于夜间,说明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白天碳组分来源相对复杂。昼夜浓度对比显示,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PM_(2.5)白天和夜间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3.88μg·m^(−3)和33.44μg·m^(−3),OC和EC浓度白天高于夜间,表明白天人为排放相对较高。冬季观测期间,PM_(2.5)中二次有机碳(SOC)昼夜浓度分别为1.11μg·m^(−3)和3.03μg·m^(−3),分别占OC质量浓度的7.09%、26.59%,表明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城区白天碳组分主要为一次源。利用PMF 5.0软件对理塘城区碳组分进行进一步的解析,结果显示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的混合源对总碳(TC)的贡献高达47.84%,占比最高;其次是汽车尾气和柴油车尾气源,贡献率分别为28.62%和23.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昼夜差异 源解析
下载PDF
刈割和施肥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种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迁 杨兆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0-106,共7页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究刈割(留茬6 cm、不刈割)和施肥(不施肥、施氮10 g/m^(2)、施磷3 g/m^(2)和氮磷混施)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显著影响羊草种群密度,降低生殖枝高度,通过增加每穂结实粒数...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究刈割(留茬6 cm、不刈割)和施肥(不施肥、施氮10 g/m^(2)、施磷3 g/m^(2)和氮磷混施)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显著影响羊草种群密度,降低生殖枝高度,通过增加每穂结实粒数和结实率提升了羊草种子产量;施肥对羊草种群密度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升了羊草抽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结实率,羊草种子产量也显著提升;施氮肥处理的每穗结实粒数和结实率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P<0.05);刈割时,施氮肥处理的羊草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刈割时,施肥处理间羊草种子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P<0.05)。表明施肥能够提升刈割对羊草种子的增产效应,且在施氮肥时羊草种子产量的提升最大。虽然刈割和施肥均提升了羊草的种子产量,但羊草的繁殖策略在施肥和刈割干扰下趋向于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种子产量 施肥 刈割 内蒙古 典型草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