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对森林生态系统AM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爱花 刘蕾 +2 位作者 付伟 武慧 陈保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576-7587,共12页
丛枝菌根(AM)真菌能够和绝大多数陆生植物形成互惠共生体,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氮(N)沉降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土壤生态学家开始关注N沉降对AM真菌群落的影响,然而已有研究大多数集中在草地生态系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关注相对... 丛枝菌根(AM)真菌能够和绝大多数陆生植物形成互惠共生体,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氮(N)沉降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土壤生态学家开始关注N沉降对AM真菌群落的影响,然而已有研究大多数集中在草地生态系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关注相对较少,而在森林生态系统开展的模拟研究又多采用林下施N的方式,忽略了冠层发生的一系列生态过程,可能无法准确反映真实情形。依托鸡公山野外控制试验平台,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就不同施N方式(林下vs林冠)及速率对AM真菌alpha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进行了连续4 a的监测。试验综合考虑植被、坡向和坡度等因素,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包括4个区组(重复),每个区组随机设置5个样方,对应5个不同处理:对照(CK)、林冠施N 25 kg hm^-2 a^-1(CN25)和50 kg hm^-2 a^-1(CN50)、林下施N 25 kg hm^-2 a^-1(UN25)和50 kg hm^-2 a^-1(UN50)。结果发现,在目前的N素添加水平和时间尺度上,施N方式和施N速率对AM真菌的alpha多样性都没有显著影响,二者之间也无交互作用。然而,经过一年的试验处理,施N方式对AM真菌群落组成产生了轻微的影响,而施N速率有极显著的影响,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当施N速率为25 kg hm^-2 a^-1时,林冠施N和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而林下施N处理AM真菌群落组成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与林冠施N相比,差异也极显著;当施N速率为50 kg hm^-2 a^-1时,林冠施N与对照处理群落组成有略微差异(P=0.080),林下施N与林冠施N及对照处理相比AM真菌群落组成均没有显著变化。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施N方式和施N速率对AM真菌的群落组成都没有显著影响,二者之间也无显著交互作用。这说明在特定的施N速率和处理时间下,林下施N可能会高估自然N沉降对AM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下AM真菌群落有趋同的趋势,可能是因为AM真菌群落对N沉降产生了适应性。本研究评估了施N方式对森林生态系统AM真菌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设定更多的N素梯度和更长的时间跨度,才能够更全面的认识N沉降的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林冠 林下 速率 菌根真菌
下载PDF
成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积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国逸 陈文静 李琳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5-356,共12页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2020年9月中国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此,生态系统固碳被寄予厚望;然而,生态学理论认为,成熟生态系统的碳输入输出趋于平衡,没有碳的净积累,也就没有碳汇功能,而未成熟的生态系统虽有碳...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2020年9月中国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此,生态系统固碳被寄予厚望;然而,生态学理论认为,成熟生态系统的碳输入输出趋于平衡,没有碳的净积累,也就没有碳汇功能,而未成熟的生态系统虽有碳的净积累并具有碳汇功能,但自然界任何未成熟生态系统从它建立的时候开始都在不断地向成熟生态系统演替,即任一生态系统演替的最终结果必然是碳输入输出达到平衡状态。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所以人们对其在碳中和上的贡献充满期待。本文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分别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生物量碳库和土壤有机碳库,并基于全球最新研究成果,论证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积累过程具有长久的固碳功能,且不违背成熟生态系统碳输入输出趋于平衡的生态学理论,它能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成熟生态系统 生物量碳库 土壤有机碳库
下载PDF
不恰当的植被恢复导致水资源减少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国逸 夏军 +2 位作者 周平 施婷婷 李琳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5-182,共8页
日益绿化的地球无疑有利于减缓大气中CO_(2)浓度的上升,但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工植被恢复最大、最成功的国家,自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和流域特征... 日益绿化的地球无疑有利于减缓大气中CO_(2)浓度的上升,但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工植被恢复最大、最成功的国家,自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和流域特征对水资源影响的机理,解释了各种与水文有关的结果和现象,建议了降低水资源消耗的人工植被恢复途径;同时,从水资源可持续性的角度提出了流域尺度人工植被恢复的指导性原则,强调在探讨“林水”机制时,需要更多的“自上而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 气候 植被恢复 水资源 自上而下的方法
原文传递
地表臭氧浓度升高与干旱交互作用对杨树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和叶根分配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周慧敏 李品 +1 位作者 冯兆忠 张殷波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6-304,共9页
人类活动加剧和全球变化导致植物在生长季同时受到高浓度地表臭氧(O3)和干旱的双重胁迫。为了探究两者对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TNC)积累和分配的影响,该实验采用开顶式气室研究了2种O3浓度(CF,过滤空气;NF40, NF (未过滤空气)+40nmol&... 人类活动加剧和全球变化导致植物在生长季同时受到高浓度地表臭氧(O3)和干旱的双重胁迫。为了探究两者对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TNC)积累和分配的影响,该实验采用开顶式气室研究了2种O3浓度(CF,过滤空气;NF40, NF (未过滤空气)+40nmol·mol–1O3)和2个水分处理(对照,充分灌溉;干旱,非充分灌溉)及其交互作用对杨树基因型‘546’(Populusdeltoides cv.‘55/56’×P. deltoides cv.‘Imperial’)叶片和细根中TNC及其组分(葡萄糖、果糖、蔗糖、多糖、总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O3浓度升高显著降低杨树叶片中淀粉和TNC的含量,增加葡萄糖、果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但对细根中淀粉和总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干旱胁迫显著增加细根中果糖和多糖含量,降低蔗糖含量,但对叶片中淀粉和总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充分灌溉下O3浓度升高显著增加了杨树叶片多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而干旱下O3浓度升高显著增加了TNC含量的根叶比。该研究结果发现O3主要影响叶片中TNC及各组分的含量,而干旱主要影响细根中TNC及各组分的含量。从杨树叶片TNC的响应来看,适度的水分限制有助于减缓O3的负面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干旱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杨树 细根 叶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