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人文视角下南京城墙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支付宝小程序为例
1
作者 骆枫 刘嘉宁 《东西南北》 2023年第3期43-45,共3页
南京城墙是南京城市文化遗产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墙记忆资源开发对于南京城市记忆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京城墙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状况,以“支付宝生态圈”的小程序组为例,本文探索了数字人文视角下的南京城墙遗产资源“引流-引... 南京城墙是南京城市文化遗产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墙记忆资源开发对于南京城市记忆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京城墙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状况,以“支付宝生态圈”的小程序组为例,本文探索了数字人文视角下的南京城墙遗产资源“引流-引导-嵌套”的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南京城墙 记忆资源 支付宝生态圈
下载PDF
安徽明清时期地震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2
作者 邵宇萌 吴立 +3 位作者 管后春 路曙光 李晨晨 孙小玲 《安徽地质》 2024年第3期246-251,264,共7页
依据历史文献记载中有关地震的史料,从地理学的角度定量探讨安徽历史上地震的高发期——明清时期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明朝中后期安徽地震的发生越来越频繁,1491—1510 A.D.、1531—1550 A.D.和1631—1650 A.D.分别出现三个高... 依据历史文献记载中有关地震的史料,从地理学的角度定量探讨安徽历史上地震的高发期——明清时期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明朝中后期安徽地震的发生越来越频繁,1491—1510 A.D.、1531—1550 A.D.和1631—1650 A.D.分别出现三个高峰期,其中明清过渡时期(1631—1650 A.D.)达到最高,清朝时期则出现1751—1770 A.D.与1851—1870 A.D.两个高峰期。地震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安徽中部向南北递减的规律。从地震发生的范围来看,除淮北市以外,安徽省各市县都发生过地震,安庆、滁州、合肥、宣城、宿州、池州、马鞍山、铜陵和黄山等市发生地震县数比都达到100%。从地震年数来看,皖中地区地震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皖北和皖南地区。整体上,皖西南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区以及皖北东部地区年均地震县数比较高,说明这些区域地震的发生频率高,分布范围广。从发生地震年数较高区域的地理位置来看,滁州、安庆、六安、合肥等市都位于安徽中部的郯庐断裂带附近,远离该断裂带的市区则地震年数较低,如淮北、淮南、黄山和亳州等市;此外,宣城地区位于铜陵-宁国构造变形带上,故发生地震年数也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安徽 明清时期 时空分布 地质构造
下载PDF
第十四届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传统工艺论坛综述
3
作者 邹天骄 李瀛昱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9-500,共2页
第十四届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传统工艺论坛于2019年9月20至22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共同发起,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科学技术史研... 第十四届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传统工艺论坛于2019年9月20至22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共同发起,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科学技术史研究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美丽南方·老木棉匠园承办。8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汇聚南宁,共同交流。会议围绕少数民族科技与文明、传统工艺理论与实践、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科学技术史其他问题四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史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少数民族科技史 传统工艺 学术研讨会
下载PDF
规则意识与技术风险防范——爱因斯坦技术风险防范思想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芳 宋超 《科学与管理》 2018年第4期52-56,共5页
爱因斯坦希望科学技术能够造福于人类,却目睹了科学技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造成的巨大破坏。他敏锐地觉察到技术进步会带来技术风险,其中,技术进步会损害个人自由,导致工人失业,造成经济危机,威胁人类生存。爱因斯坦尝试运用有效的规则防... 爱因斯坦希望科学技术能够造福于人类,却目睹了科学技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造成的巨大破坏。他敏锐地觉察到技术进步会带来技术风险,其中,技术进步会损害个人自由,导致工人失业,造成经济危机,威胁人类生存。爱因斯坦尝试运用有效的规则防范当时世界面临的技术风险,爱因斯坦的技术风险防范思想深刻且发人深省,在当代技术风险全球化的形势下愈来愈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因斯坦 技术风险防范 规则意识
下载PDF
滇缅公路工程决策过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韦丹凤 李晓岑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18年第2期206-217,共12页
滇缅公路工程是战时工程的典型案例,在中国公路工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回顾滇缅公路工程的决策过程,其修筑契机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有关,因此呈现出仓促性的特点。作为通往缅甸的国际公路工程,国内它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政治基础,同时... 滇缅公路工程是战时工程的典型案例,在中国公路工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回顾滇缅公路工程的决策过程,其修筑契机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有关,因此呈现出仓促性的特点。作为通往缅甸的国际公路工程,国内它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政治基础,同时还有云南交通建设基础作为支撑,国际上则获得了英国政府的支持,这进一步促成了公路路线方案的确定,也为后续中国利用缅甸境内的交通运输网络进行物资运输提供了政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时工程 滇缅公路 工程决策
下载PDF
京都大学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学脉研究
6
作者 杨凯 吴又进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80,共7页
本文梳理了从新城新藏、能田忠亮到薮内清的京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史学脉之思想渊源、机构演变与学术谱系。尽管新城新藏与能田忠亮为薮内清打造了团队基础并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但学科定位与研究纲领尚未实现突破。通过对继承者薮内... 本文梳理了从新城新藏、能田忠亮到薮内清的京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史学脉之思想渊源、机构演变与学术谱系。尽管新城新藏与能田忠亮为薮内清打造了团队基础并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但学科定位与研究纲领尚未实现突破。通过对继承者薮内清工作的分析与检讨,可知薮内摆脱了"东洋天文学史"原有历史学辅助学科的不利地位,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天文学史学科加以科学化与范式化,将之缔造为独立学科、巩固了学科地位。薮内清的历法史与文本会读研究过程中,意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由此领导了大型科研调查并逐步完成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全面研究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史 京都大学 新城新藏 薮内清
原文传递
高温干旱对茶树生长和品质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7
作者 杨菲 李蓓蓓 何辰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3,41,共5页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对温度和水分条件都极为敏感,高温、干旱灾害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及茶叶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关于高温和干旱对茶树生长和品质影响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重点剖析了茶树受高温干旱胁迫时的生理响应,包括高...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对温度和水分条件都极为敏感,高温、干旱灾害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及茶叶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关于高温和干旱对茶树生长和品质影响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重点剖析了茶树受高温干旱胁迫时的生理响应,包括高温胁迫对茶树光合系统、细胞代谢、氨基酸含量、激素含量等方面的影响机理,干旱胁迫对茶树的渗透调节、激素代谢、光合作用、活性氧清除机制、茶树产量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规律。未来应加强高温干旱对茶树蛋白质结构、同工酶功能、糖代谢、基因表达的生化机理,及根系活力、养分吸收、气孔发育、同化物代谢与分配等生理反应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完善茶树高温干旱的气象灾害指标、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象灾害预警技术,有利于增强茶树灾害预警及生产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高温 干旱 品质 致灾机理 生理响应 生化机理 灾害预警 生产管理能力
下载PDF
苏裱常用修复用纸的性能分析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诺 郑冬青 +1 位作者 何伟俊 闵海霞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9-84,共6页
为科学地选择合适的修复用纸,对6种苏裱常用书画修复用纸的理化性能和耐久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纸张厚度、强度性能、白度以及pH值所占的权重,4^#红星净皮绵连综合性能优于其他纸样,老化后纸张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平均下降1... 为科学地选择合适的修复用纸,对6种苏裱常用书画修复用纸的理化性能和耐久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纸张厚度、强度性能、白度以及pH值所占的权重,4^#红星净皮绵连综合性能优于其他纸样,老化后纸张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平均下降16.6%和16.3%,白度平均下降0.4%,pH值平均上升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装裱 修复用纸 性能分析
下载PDF
明清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的时空特征
9
作者 杨雨锟 毕硕本 +1 位作者 邱湘开 李士毫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6-459,共14页
延长器测时代之前的台风序列,可为更长时间尺度的气候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基于历史文献,分区域重建了1368—1911年影响中国沿海地区的台风活动共1447次,借助小波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使用降水、干湿等序列对... 延长器测时代之前的台风序列,可为更长时间尺度的气候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基于历史文献,分区域重建了1368—1911年影响中国沿海地区的台风活动共1447次,借助小波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使用降水、干湿等序列对重建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华北、华东、华南入境台风总数分别为157、596、853次,影响华北沿海的台风大多也会影响华东沿海,而同次台风入境华东与华南沿海的情况则较少。(2)重建台风与现代造成8级及以上风的热带气旋的阴历月际分布特征大致相似,华北沿海台风高发期为6、7月份,华东为6—8月份、华南为5—9月份。(3)在1570—1590年、1660年代、1850年代、1890年代沿海各地区的台风活动均十分频繁,而在1460年代、1560年代、1700年代、1760年代、1780年代则相对平静。(4) 128 a周期尺度下的小波分析显示,明清时期华北沿海台风活动的第一、第二、第三主周期分别123 yr、86 yr、10 yr,华东沿海为122 yr、85 yr、42 yr,华南沿海为73 yr、116 yr、40 yr,明清时期整个中国沿海地区为122 yr、75 yr、42 yr。(5)明清时期台风灾害集中分布于临海的平原地带,且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临海地区向内陆显著减弱的趋势,华北沿海台风灾害主要分布于胶东、辽东半岛、渤海湾沿岸,除临海地区外海河平原东南部地区台风灾害也相对明显。(6)明清时期沿海各区域台风序列与其相对应区域的降水序列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明清时期 中国沿海地区 时空特征
下载PDF
中国传统金属工艺振兴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晓岑 袁程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4,共9页
本文以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20多项中国传统金属工艺为基础,对传统金属工艺振兴措施进行研究。在全面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现状,从工艺传承与适应现代生活、艺术创造和文化挖掘、政府和民间的保护、行业组织建设... 本文以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20多项中国传统金属工艺为基础,对传统金属工艺振兴措施进行研究。在全面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现状,从工艺传承与适应现代生活、艺术创造和文化挖掘、政府和民间的保护、行业组织建设与旅游业的推动、技艺的保护与品牌塑造等方面切入,提出中国金属工艺振兴措施的具体建议,认为传统文化是传统工艺的重要内涵,中国传统工艺的振兴,应着眼于文化建设才有实质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工艺 文化遗产 振兴措施
下载PDF
日本古代气象占记录研究——以云象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凯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8-351,共14页
通过对日本古代云象记录的整理与研究,得到记录127项,其记录时间跨度长达1182年。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其类型、发展、写作模式以及政治属性进行分析,可知以云象为代表的汉土传统气象占术被大和朝廷长期作为巩固统治、强调正统的有力工... 通过对日本古代云象记录的整理与研究,得到记录127项,其记录时间跨度长达1182年。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其类型、发展、写作模式以及政治属性进行分析,可知以云象为代表的汉土传统气象占术被大和朝廷长期作为巩固统治、强调正统的有力工具。伴随摄关政治与幕府时代的到来,贵族政治与唐风文化衰落,使得云象记录在平安时代与幕府时代各自出现祥瑞与噩兆记录的两个密集周期。云象作为天象的组成部分进入日本官方司天机构的观测序列,但存在模棱两可与解读随意等缺陷。政治话语权以及史册选材控制权的强弱,深刻影响了后人所见云象记录的形态。当其他更受推崇的占术崛起后,注定了公家这一汉风意味浓厚的传统气象占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气象占 云象
下载PDF
浅论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海峰 《文教资料》 2017年第19期170-171,152,共3页
文章考察了工匠精神的历史渊源与基本内核,分析了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在校园文化建设、专业教育和德育工作中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施路径,以期促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德育 校园文化 科学与人文
下载PDF
朝鲜总督府观测所的古代测候研究探赜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凯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1-425,共15页
在考察朝鲜总督府观测所的建立、发展及其主要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该所主要创始人和田雄治以及《朝鲜古代观测记录调查报告》的另一位作者关口鲤吉的生平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探讨了《朝鲜古代观测记录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其中三个... 在考察朝鲜总督府观测所的建立、发展及其主要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该所主要创始人和田雄治以及《朝鲜古代观测记录调查报告》的另一位作者关口鲤吉的生平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探讨了《朝鲜古代观测记录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其中三个重要研究方向的得失优劣。和田雄治与关口鲤吉分别在气象和天文领域,利用李氏朝鲜的古代记录研究了半岛气候变化和彗星运动规律。和田还编绘、分析了汉城140年间雨量和雨日变化图表,并通过对测雨器的实物研究解决了《风云记》等在数据来源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关口力图复制和田的研究范式,利用朝鲜的"星变测候单子"验证近代彗星研究。由于这些记录以及气象和天文各自领域的一些特点,限制了二人研究方法的普适性。同时,关口的研究不及和田的可靠、深入。和田雄治与关口鲤吉之后,科技史研究在总督府观测所停滞不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总督府观测所 《朝鲜古代观测记录调查报告》 和田雄治
下载PDF
蜀葵的植物学特点·应用价值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超 张国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38-41,共4页
蜀葵最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已经有栽培记载,用于绿化、观赏和食用。蜀葵植株高大、枝繁叶茂,花朵向阳、花期长、花瓣大且花型和花色多,绿化和观赏价值高。蜀葵须根发达,喜光而略耐阴,喜水分充足、耐涝而又耐旱、耐盐碱。在当代,蜀葵栽培应... 蜀葵最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已经有栽培记载,用于绿化、观赏和食用。蜀葵植株高大、枝繁叶茂,花朵向阳、花期长、花瓣大且花型和花色多,绿化和观赏价值高。蜀葵须根发达,喜光而略耐阴,喜水分充足、耐涝而又耐旱、耐盐碱。在当代,蜀葵栽培应用广泛,庭院、园林、公园和湿地等处栽培具有绿化、美化和观赏价值;盐碱地种植改良土壤,沙漠地区种植防风固沙,路边、堤坝、山岭种植分别具有固基、固堤、护坡作用。蜀葵适应性强,栽培和管理成本低。根据蜀葵生长气象和土壤条件,适当疏剪和施肥,提高绿化和观赏效果。随着生态建设和栽培技术、公共气象服务智慧化,蜀葵栽培面积和在绿化美化、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药用、食用等方面应用将不断增加。论述了蜀葵植物学特点、应用价值和栽培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 植物学特点 应用价值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视野下的技术、文明和文化遗产——“第五届中国技术史论坛”会议综述
15
作者 吴又进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5-620,共6页
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造纸史与纸质文物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专业委员会、生... 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造纸史与纸质文物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专业委员会、生物学史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联合主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传统工艺 纸质文物 文化遗产
下载PDF
传统坩埚炼铁产品与工艺过程研究
16
作者 刘培峰 潜伟 李延祥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8-460,共13页
为解开山西传统坩埚铁的品质之谜,文章结合科学实验和前人成果综合分析了坩埚铁的组织、成分,并从冶铁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反应过程及产品形成原因。山西传统坩埚铁含碳量不稳定:一步法坩埚铁的碳含量在1.3%~2.46%,部分属于钢,部分属于铁... 为解开山西传统坩埚铁的品质之谜,文章结合科学实验和前人成果综合分析了坩埚铁的组织、成分,并从冶铁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反应过程及产品形成原因。山西传统坩埚铁含碳量不稳定:一步法坩埚铁的碳含量在1.3%~2.46%,部分属于钢,部分属于铁;两步法中第二步可以使产品的碳含量增加。除此之外,与竖炉生铁相比较,坩埚铁杂质较多,硫含量较高。成分的不稳定是由坩埚冶炼的反应过程可控性差这一特点决定的:由于是外部加热,坩埚内的还原温度较低;相对封闭的坩埚内,以H_2和CO为主要还原性气体,反应过程具有非连续性的特点;以煤为还原剂,故硫含量相对较高。从产品成分特征和反应原理看,坩埚炼铁属于古代的非高炉炼铁技术,与现代该类技术具有相同的应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坩埚炼铁 实验分析 反应过程
下载PDF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构建
17
作者 施威 孙梦迪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第29期231-232,共2页
课堂教学是促使研究生把握创新精神内核并实现自我超越的一项特殊"修炼",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支撑。传统教学模式在合理性、适切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成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掣肘。在研究生教育全面进入"以质量为... 课堂教学是促使研究生把握创新精神内核并实现自我超越的一项特殊"修炼",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支撑。传统教学模式在合理性、适切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成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掣肘。在研究生教育全面进入"以质量为核心"发展阶段后,应明确研究生教学模式创新目标和思路,通过理念更新、信息化建设和评价机制变革等途径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 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
下载PDF
GIS在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冶铁遗址群景观考古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潘 刘海峰 +2 位作者 潜伟 李延祥 陈建立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92,共7页
以北京延庆县大庄科乡冶铁遗址群为例,对空间结构及其与资源、环境间的关系通过GIS工具进行分析。根据对冶炼活动有显著关系的影响因子,建立遗址分布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模拟小区域范围内的遗址预测。研究发现,该区冶铁遗址群对地理位... 以北京延庆县大庄科乡冶铁遗址群为例,对空间结构及其与资源、环境间的关系通过GIS工具进行分析。根据对冶炼活动有显著关系的影响因子,建立遗址分布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模拟小区域范围内的遗址预测。研究发现,该区冶铁遗址群对地理位置中的坡度和高程因素展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主要表现为遗址的坡度(7°以下)和高程(650m以下)数值均相对较小;遗址与水系间联系明显,冶铁遗址主要集中在河流交汇处,方便冶炼过程及相关活动水源的供应;而随着冶炉容积(即冶铁产量)的增加,小范围内的冶铁遗址选择,并未以铁矿资源距离就近为最佳选取原则,表明了人类生产活动中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所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考古 冶铁遗址 GIS 大庄科乡
下载PDF
国内外圩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娜 李蓓蓓 魏学琼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13,共7页
圩田是滨湖低洼地区综合治田治水的一种土地利用形式,对区域的农业发展、防洪减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圩田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悠久,国外如荷兰等地也有大面积的圩田开发。目前,针对如何使圩田能够在当代社会继续发... 圩田是滨湖低洼地区综合治田治水的一种土地利用形式,对区域的农业发展、防洪减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圩田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悠久,国外如荷兰等地也有大面积的圩田开发。目前,针对如何使圩田能够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要对圩田开展深入研究。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圩田的研究成果,从圩田历史与现状、圩区规划、圩田防洪、圩田生态系统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对研究资料、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进行了研究总结。根据研究结果,发现了研究过程中的几个转变,为此提出了当前研究关注的新方向,即结合古代智慧推动圩区规划,利用技术手段加强防洪减灾、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圩田转型等。研究结果表明:圩田已从历史学和水利学发展成了多学科关注的研究对象,多学科方法的应用将会促进圩田受到更好的保护并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研究成果可以为圩田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田研究进展 圩田发展 圩区规划 圩区防洪 圩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南京市国有商业银行空间特征与商业集聚关联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志慧 毕硕本 +2 位作者 刘少丽 范京津 徐瑞壮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4-440,共7页
针对多业态识别对高精度大样本数据的要求,运用Ripley’s K函数、核密度估计、局部Getis-Ord G*等方法对南京市国有商业银行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商业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多尺度空间集聚特征,表现出“块状-指状-... 针对多业态识别对高精度大样本数据的要求,运用Ripley’s K函数、核密度估计、局部Getis-Ord G*等方法对南京市国有商业银行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商业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多尺度空间集聚特征,表现出“块状-指状-点状”多中心分布结构,并沿东北-西南方向蔓延。2)网点密度由中心区向外围逐级递减,依托路网分布的银行密集区与识别的银行密度中心分布总体一致。3)商业发育程度不同的街道形成了不同规模的银行网点聚集,越靠近核心商圈,辐射效应越强。4)除商业中心外,商业人口、商业经济、商业业态和商业交通均与银行网点呈正相关。研究从方法学上拓展了POI数据在人地关系中的应用,并为优化银行网点在商业空间的选址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空间特征 POI数据 商业业态 南京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