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例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的诊断与病原体鉴定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玥涛 张敏 +3 位作者 高春花 石锋 管立人 汪俊云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对两例疑似皮肤利什曼病进行病原学诊断,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种进行鉴定。方法两例皮肤病患者,分别曾在阿尔及利亚(病例1)和沙特阿拉伯(病例2)务工,表皮均有多个面积较大的溃疡。取皮损处组织涂片、染色、镜检,皮损处组织... 目的对两例疑似皮肤利什曼病进行病原学诊断,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种进行鉴定。方法两例皮肤病患者,分别曾在阿尔及利亚(病例1)和沙特阿拉伯(病例2)务工,表皮均有多个面积较大的溃疡。取皮损处组织涂片、染色、镜检,皮损处组织液置NNN培养基培养,查找原虫。取含利什曼原虫的培养液,离心收集原虫,用2对利什曼原虫种特异性引物ITS1-ITS2和K13A-K13B分别扩增利什曼原虫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和动基体DNA的基因片段,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Blast序列分析。结果病例1患者的皮损组织涂片镜检未查见利什曼原虫,皮损处组织液经NNN培养基培养10 d后查见前鞭毛体;病例2患者的皮损组织涂片镜检发现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皮损处组织液培养8 d后查见前鞭毛体。引物ITS1-ITS2从分离于2例患者的利什曼原虫均扩增出约330 bp的片段,与硕大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major)相应序列同源性均为100%;引物K13A-K13B均扩增出约120 bp的片段,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相应序列同源性均为96%。4个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F831924~JF831927。结论两例皮肤病患者均确诊为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均为硕大利什曼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 硕大利什曼原虫 分子生物学 虫种鉴定
下载PDF
东南沿海某特种兵部队高发皮肤病的调查与防治 被引量:15
2
作者 车敦发 倪容之 +7 位作者 曹扬 戴甫春 梁晓博 倪通 阮浩 孟凡久 沈献平 廖万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调查和防治东南沿海某特种兵部队高发皮肤病. 方法:对该部队共3 160人进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种措施对皮肤病进行防治,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培训. 结果:3 160人中,患浅部真菌病共1 872人,患病率为59.24%;痤疮、湿疹皮炎... 目的:调查和防治东南沿海某特种兵部队高发皮肤病. 方法:对该部队共3 160人进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种措施对皮肤病进行防治,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培训. 结果:3 160人中,患浅部真菌病共1 872人,患病率为59.24%;痤疮、湿疹皮炎、病毒及细菌性皮肤病也较为多见,其发病率依次为18.99%、17.97%、5.32%和1.77%.驻区环境、工作特点、生活设施及基层皮肤病防治知识缺乏等是皮肤病高发的主要因素. 结论:该部队浅部真菌病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痤疮、湿疹皮炎和病毒、细菌性皮肤病,提示这些皮肤病可造成特种兵部队在执勤时发生非战斗减员.据此提出了特种兵部队皮肤病防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兵部队 皮肤病 浅部真菌病 防治 易患因素
下载PDF
特比萘芬联合咪唑斯汀治疗伴有皮肤癣菌感染的慢性湿疹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芳 胡文星 +5 位作者 刘海波 孔庆涛 曾梅华 陈军 邓德权 桑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2-835,共4页
目的临床观察显示,抗真菌治疗可显著改善合并皮肤癣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的患者症状。文中观察特比萘芬片联合咪唑斯汀治疗伴有皮肤癣菌感染慢性湿疹患者的疗效,明确皮肤癣菌感染在此类湿疹病因学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 目的临床观察显示,抗真菌治疗可显著改善合并皮肤癣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的患者症状。文中观察特比萘芬片联合咪唑斯汀治疗伴有皮肤癣菌感染慢性湿疹患者的疗效,明确皮肤癣菌感染在此类湿疹病因学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皮肤科门诊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临床确诊为慢性湿疹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2组,对湿疹面积和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分者施盲。治疗组口服特比萘芬片及咪唑斯汀,对照组仅给咪唑斯汀服用,分别比较2组在治疗第2、3周的EASI评分、痊愈率、有效率,以及停药4周后2组EASI评分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试验过程中5例患者退出,最终共有79例患者最终完成试验。治疗第2、3周,2组患者EASI、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4周后,治疗组EASI值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特比奈芬联合咪唑斯汀治疗伴有皮肤癣菌感染的慢性湿疹,有效率及复发率均明显高于仅口服咪唑斯汀患者,提示皮肤癣菌感染在慢性湿疹的病因学中具有一定的病因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治疗 慢性湿疹 皮肤癣菌感染
下载PDF
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抗原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致敏性及交叉反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芳 王雪连 +4 位作者 沈永年 王乐 孔庆涛 王高峰 桑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0-273,共4页
目的:制备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白念珠菌抗原,并检测其在慢性荨麻疹、甲真菌病患者及正常受试者中的致敏性,从而评价皮肤癣菌感染在慢性荨麻疹中的病因学作用,并观察4种真菌抗原之间是否存在交叉反应。方法:174例慢... 目的:制备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白念珠菌抗原,并检测其在慢性荨麻疹、甲真菌病患者及正常受试者中的致敏性,从而评价皮肤癣菌感染在慢性荨麻疹中的病因学作用,并观察4种真菌抗原之间是否存在交叉反应。方法:174例慢性荨麻疹、甲真菌病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分为4组:①试验组:慢性荨麻疹并发甲真菌病患者(n=53);②对照组1:甲真菌病无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n=45);③对照组2:慢性荨麻疹无真菌感染患者(n=42);④对照组3:健康受试者(n=34)。所有受试者均进行4种真菌抗原点刺试验,试验组及对照组1进行真菌培养确定菌种。结果:试验组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须发癣菌抗原点刺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2、3(P<0.05),对照组1高于对照组2和3(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与对照组3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白念珠菌抗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抗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皮肤癣菌抗原与白念株菌抗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癣菌感染是皮肤癣菌抗原阳性的重要决定因素,在部分慢性荨麻疹并发甲真菌病患者的病因中起重要作用,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抗原之间有明显的交叉反应,与白念珠菌抗原无交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甲真菌病 皮肤癣菌抗原 白念珠菌抗原 交叉反应 点刺试验
下载PDF
皮肤屏障相关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高峰 王雪连 +3 位作者 刘芳 孔庆涛 冯姣 桑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皮肤作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首道屏障,不断受到各种微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影响。在抵御环境中各种危险因素侵害的过程中,皮肤屏障功能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包括物理屏障、色素屏障、神经屏障和免疫屏障等。其中皮肤免疫屏障在保护机体免... 皮肤作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首道屏障,不断受到各种微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影响。在抵御环境中各种危险因素侵害的过程中,皮肤屏障功能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包括物理屏障、色素屏障、神经屏障和免疫屏障等。其中皮肤免疫屏障在保护机体免于各种刺激因素的损伤和促进机体损伤后修复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构成皮肤免疫屏障的相关免疫细胞作一概述,探讨各种皮肤免疫屏障的相关免疫细胞的类型、免疫作用机制及其在皮肤屏障损伤性疾病中的意义,期望通过对皮肤免疫屏障的进一步了解,为皮肤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免疫屏障 免疫细胞
下载PDF
皮肤淋巴管瘤2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邓德权 桑红 +4 位作者 王克淦 胡文星 谢其美 倪杏艳 刘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32-733,共2页
例1.男。18岁。因右下腹丘疹、水疱渐增多2年,于2007年3月613至我科就诊。患者2年前右下腹出现多个肤色丘疹,米粒至黄豆大。在当地医院给予手术治疗,术后皮损消退。不久,在手术切口边缘及周边出现散在及群集的丘疹及水疱,米粒至... 例1.男。18岁。因右下腹丘疹、水疱渐增多2年,于2007年3月613至我科就诊。患者2年前右下腹出现多个肤色丘疹,米粒至黄豆大。在当地医院给予手术治疗,术后皮损消退。不久,在手术切口边缘及周边出现散在及群集的丘疹及水疱,米粒至黄豆大,渐增多。患者无明显不适,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 皮肤
下载PDF
浅部真菌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芳 桑红 +6 位作者 胡文星 孔庆涛 王雪连 王高峰 张敏 邓德权 谢其美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6期344-349,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合并与未合并浅部真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对常用变应原的敏感性,综合从皮肤或指(趾)甲中分离出的菌种情况,评估浅部真菌感染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病因学中的作用。方法受试者包括353例慢性荨麻疹、湿疹及特应性皮炎患... 目的通过比较合并与未合并浅部真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对常用变应原的敏感性,综合从皮肤或指(趾)甲中分离出的菌种情况,评估浅部真菌感染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病因学中的作用。方法受试者包括353例慢性荨麻疹、湿疹及特应性皮炎患者。通过真菌直接镜检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合并浅部真菌感染组(n=173);对照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无浅部真菌感染组(n=180)。对所有实验组及对照组受试者进行9种真菌变应原和9种非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实验组患者进一步进行真菌培养以鉴定菌种。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实验组须发癣菌、新月弯孢霉,特异青霉、烟曲霉变应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湿疹患者实验组须发癣菌变应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慢性湿疹、荨麻疹患者其他真菌变应原及粉尘螨、屋尘螨等非真菌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34例患者皮肤或指(趾)甲分离鉴定主要为红色毛癣菌(52.86%)、须癣毛癣菌(14.18%)、絮状表皮癣菌(5.22%)、白念珠菌(6.72%),实验组须发癣菌变应原阳性率及皮肤分离皮肤癣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须发癣菌变应原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湿疹患者往往合并皮肤癣菌感染,皮肤癣菌感染可能在部分慢性荨麻疹、湿疹的病因学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感染 变态反应性疾病 皮肤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黏液癌 被引量:4
8
作者 谢其美 桑红 +2 位作者 张敏 刘芳 邓德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8-289,共2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黏液癌。患者男,41岁。右颧部出现结节2年,无其他自觉症状。皮肤科检查:结节呈肤色,质韧,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大小约1 cm×1 cm。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位于真皮,累及皮下脂肪,黏蛋白中混杂肿瘤团块,...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黏液癌。患者男,41岁。右颧部出现结节2年,无其他自觉症状。皮肤科检查:结节呈肤色,质韧,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大小约1 cm×1 cm。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位于真皮,累及皮下脂肪,黏蛋白中混杂肿瘤团块,肿瘤细胞可见腺样分化,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结果示阳性,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CDX)2、绒毛波形蛋白(Villin)、甲状腺样转录因子(TTF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均阴性。结合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特点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黏液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癌 皮肤 原发性
下载PDF
维和二级医院口腔耳鼻咽喉和眼科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杨震 倪通 +1 位作者 张利东 余红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9期819-820,共2页
目的:总结在利比里亚维和期间对口腔、耳鼻咽喉和眼科疾病的治疗经验和工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维和期间525例口腔、耳鼻咽喉、眼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7个月的维和任务期内,口腔科医师发挥一专多能作用,治疗口腔疾病455例,耳鼻... 目的:总结在利比里亚维和期间对口腔、耳鼻咽喉和眼科疾病的治疗经验和工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维和期间525例口腔、耳鼻咽喉、眼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7个月的维和任务期内,口腔科医师发挥一专多能作用,治疗口腔疾病455例,耳鼻咽喉科疾病38例,眼科疾病32例,其中4例住院治疗,未发生任何差错。结论:参与维和派遣行动提高了中国军队口腔医疗远程部署、联军协调和联合行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和 治疗 分析
下载PDF
葡萄状维朗那霉致皮肤暗色丝孢霉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孔庆涛 桑红 +7 位作者 吕桂霞 沈永年 吴波 邓德权 刘维达 刘芳 王雪连 王高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82-585,共4页
目的暗色丝孢霉病是由多种暗色孢科真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病。由葡萄状维朗那霉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少见,文中报道1例葡萄状维朗那霉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方法取患者皮损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并对分离菌种行rDNA IT... 目的暗色丝孢霉病是由多种暗色孢科真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病。由葡萄状维朗那霉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少见,文中报道1例葡萄状维朗那霉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方法取患者皮损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并对分离菌种行rDNA ITS测序鉴定。结果显微镜下见大量有隔分枝的菌丝,棕褐色,侧面及末端可见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直线型,偶见分枝,壁光滑。培养见大量毛绒状暗色菌落。皮损组织病理显示慢性肉芽肿性炎,组织中可见有隔的分枝或不分枝的褐色菌丝。PAS和吉姆萨染色阳性。分子测序鉴定为葡萄状维朗那霉。确诊后伊曲康唑加热疗等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该病例致病菌为葡萄状维朗那霉,选用伊曲康唑加热疗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状维朗那霉 暗色丝孢霉病 伊曲康唑
下载PDF
肺癌皮肤转移 被引量:7
11
作者 桑红 倪容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74-775,共2页
关键词 肺癌 转移 皮肤
下载PDF
老年人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倪通 黄方 吴波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291-292,295,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对174例老年人皮肤基底细胞癌病例临床特征、组织病理、误诊情况、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病程长,平均(5±1.8)年,无明显发病... 目的研究老年人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对174例老年人皮肤基底细胞癌病例临床特征、组织病理、误诊情况、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病程长,平均(5±1.8)年,无明显发病诱因。头面部好发56.32%,多为单发(92.53%)。临床表现以结节溃疡型93例(17.57%)、色素型31例(41.89%)、浅表型17例(22.97%)多见;病理分型以混合型63例(36.21%)、结节型42例(24.14%),浅表型37例(21.26%)多见。误诊64例(占36.78%),以混合色素型误诊最多;手术治疗效果好,预后佳。结论老年人基底细胞癌好发于头面部,其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明显,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基底细胞癌 组织病理 临床特征 老年人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倪通 车敦发 +1 位作者 吴波 倪容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9-390,共2页
患者男.67岁。因腹部皮肤结节不断复发50年.于2006年6月来我科就诊。患者50年前起无明显诱因腹部皮肤出现结节.逐渐增至鸽蛋大.无痛痒等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脂肪瘤.予以手术切除,未作组织病理检查。
关键词 肉瘤 皮肤纤维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外用糖皮质激素致皮肤萎缩纹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管海宏 桑红 +4 位作者 曹扬 车敦发 邓德权 张敏 谭立恒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39-739,共1页
关键词 萎缩纹 皮肤 糖皮质激素 银屑病
下载PDF
老年人皮肤肿瘤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倪通 潘士勇 黄方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皮肤肿瘤的临床特点、性质、病理分型特征等,提高临床医师对老年皮肤肿瘤的认知及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年龄≥60岁,经组织病理明确为皮肤肿瘤患者1115例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老... 目的研究老年人皮肤肿瘤的临床特点、性质、病理分型特征等,提高临床医师对老年皮肤肿瘤的认知及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年龄≥60岁,经组织病理明确为皮肤肿瘤患者1115例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皮肤肿瘤病程普遍长,平均(14.2±8.6)年;分布广,全身均可发病,但头面部最多见(372例,占33.36%);合并皮损变化(43.59%)及自觉症状(33.63%)也是老年人主要就诊原因。病理类型多,来源于上皮细胞最多,且恶性程度普遍低;诊断符合率(42.69%)不高,临床将脂溢性角化病误诊为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的比例(30.67%)最高,其次是将色素痣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17.21%)。结论老年人皮肤肿瘤病理学类型较多,诊断符合率不高。组织病理是诊断皮肤肿瘤的依据,手术切除是治愈率最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临床特征 组织病理 老年人
下载PDF
维和期间皮肤病防治工作体会 被引量:3
16
作者 倪通 朱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维和 皮肤病 防治
下载PDF
儿童皮肤孤立性肥大细胞瘤1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雪 孔庆涛 +2 位作者 杨瑞 黄苏扬 桑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52-1053,1056,共3页
患者男,22月。左手背皮肤结节伴瘙痒1年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层见大量肿瘤样细胞弥漫性浸润,细胞呈圆形,胞浆较丰富,核大。结合特殊染色检查结果本例诊断为肥大细胞瘤。
关键词 肥大细胞瘤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皮肤鳞癌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德权 施治中 +4 位作者 胡文星 刘娟 倪杏艳 谢其美 桑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2期137-137,共1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因右手背增生物7月余,于2007年10月1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007年3月起右手背无明显诱因出现一绿豆大增生物,逐渐增大,并出现破溃,伴渗出,自觉疼痛。自用药物外涂(具体药物不详),无明显效果。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皮肤鳞癌 药物外涂 临床资料 自觉疼痛 生物 手背
下载PDF
以皮肤受累为首发表现的播散性念珠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芳 张敏 +4 位作者 孔庆涛 颜文良 胡文星 刘海波 桑红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283-286,共4页
目的播散性念珠菌病是一种致命性真菌感染性疾病,在免疫缺陷患者中发病率逐年增多,报道1例以双下肢多发皮下结节为首发表现,伴有肺及脑受累的播散性念珠菌病,并文献复习播散性念珠菌病的皮肤受累临床表现。方法患者女,37岁。因双下肢多... 目的播散性念珠菌病是一种致命性真菌感染性疾病,在免疫缺陷患者中发病率逐年增多,报道1例以双下肢多发皮下结节为首发表现,伴有肺及脑受累的播散性念珠菌病,并文献复习播散性念珠菌病的皮肤受累临床表现。方法患者女,37岁。因双下肢多发皮下结节6个月余就诊。有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史,口服强的松及他克莫司2 a余。取患者皮损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皮损组织、脓液、血、痰、尿、粪、脑脊液进行真菌镜检及真菌培养,并文献检索统计播散性念珠菌病皮肤受累患者临床特点。结果皮损组织病理见假菌丝,皮损组织、脓液、痰、尿、粪标本直接涂片均见假菌丝并培养出白念珠菌,CT显示肺受累,诊断为播散性念珠菌病,予抗真菌治疗,患者皮损愈合及肺部病灶部分吸收,但因自行停药,最终出现颅内播散。结论以皮损为首发表现的播散性念珠菌病临床罕见,临床诊疗中应重视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皮损的组织病理及微生物检查,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防止出现系统性播散,从而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念珠菌病 白念珠菌 皮肤
下载PDF
直肠癌皮肤转移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德权 桑红 +1 位作者 胡文星 谢其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74-474,共1页
患者 女,65岁。因外阴部皮肤疣状结节并逐渐增多3个月余,于2009年8月24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2005年5月确诊为直肠癌并行直肠癌根治术加结肠造瘘术,术后组织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给予化疗(具体药物不详)。
关键词 直肠癌 皮肤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