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茵芍散对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锦芳 谢蓉 +3 位作者 马卫闽 林玉梅 周小玲 郑旭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352-354,共3页
目的 :观察茵芍散对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观察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常规治疗组 )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 1个月后观察各组免疫功能的状况。结果 :茵芍散... 目的 :观察茵芍散对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观察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常规治疗组 )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 1个月后观察各组免疫功能的状况。结果 :茵芍散能明显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升高补体水平、降低IFN γ含量、升高IL 4水平 ,与中药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茵芍散能改善患者的体液免疫状态和调节Th1 /Th2细胞因子失衡作用 ,提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在清热祛湿、健脾理气的同时应重视活血化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芍散 湿热蕴脾证 免疫功能 慢性乙型肝炎 清热祛湿 活血化瘀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和IL-12对其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少扬 林玉梅 +2 位作者 马卫闽 兰凤华 威少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对IL-12诱导其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协同效应的影响。方法:分离 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 PHA(100 ug/ml)、HBcAg(...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对IL-12诱导其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协同效应的影响。方法:分离 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 PHA(100 ug/ml)、HBcAg(1ug/ml)、HBeAg( 1 ug/ml)单独或联合IL-12(10 ng/ml)体外培养48 h,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 IL-2、IFN-γ、IL-4、IL-10。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 DNA含量,并分成 HBVDNA小于103拷贝/ml、103~105拷贝/ml、105~107拷贝/ml、大于 107拷贝/ml4组。结果:以 HBVDNA小于103拷贝/ml组做对照组,比较发现无论抗原(PHA、HBcAg、HBeAg)单独诱导还是联合IL-12共同诱导,随着血清HBVDNA含量的增高,PBMC产生IL-2和IFN-γ水平逐渐降低,产生IL-4和IL-10水平逐渐升高,并且IL-12对PBMC产生IFN-γ的增殖效应逐渐减弱,特别是血清HBVDNA大于 107拷贝/ml患者几乎无明显增殖效应。结论:高水平血清HBVDNA含量对IL-12诱导慢性乙型肝炎PBMC产生IFN-γ协同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白介素-12 TH1/TH2 细胞因子
下载PDF
IL-12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_(H1)/T_(H2)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少扬 林玉梅 +2 位作者 马卫闽 戚少然 兰凤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6-468,共3页
目的观察 IL- 12对慢性乙肝患者 TH1 / TH2 类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 5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PBMC,分别与植物血凝素 (PHA ,10 0μg/ m L )、HBc Ag(1μg/ m L )、HBe Ag(1μg/ m L )单独或联合 IL - 12 (10 ng/ m L )体外培养 48h,E... 目的观察 IL- 12对慢性乙肝患者 TH1 / TH2 类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 5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PBMC,分别与植物血凝素 (PHA ,10 0μg/ m L )、HBc Ag(1μg/ m L )、HBe Ag(1μg/ m L )单独或联合 IL - 12 (10 ng/ m L )体外培养 48h,EL 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 IL - 2、IFN -γ、IL - 4、IL - 10水平。 2 0例健康人群做对照。结果 IL - 12对健康人群 PBMC产生 TH1 /TH2 类细胞因子无显著影响 ,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则显著增强 PBMC产生 IFN-γ,且慢性中度患者最为突出。 IL - 12与HBe Ag联合诱导 ,不但显著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PBMC产生 IL- 2和 IFN- γ,还抑制 IL- 4和 IL- 10的产生。结论 IL- 12可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IFN-γ优势表达 ,可促进 HBe Ag诱导的 TH2 型优势表达向 T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乙型肝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H1/TH2
下载PDF
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敏 林玉梅 +1 位作者 郑纪成 林应时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9年第S1期12-13,共2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肝炎重度黄疸的治疗作用。方法:52例重度黄疸肝炎患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B组未用激素治疗。结果:A组乏力、纳差改善及尿色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3.5±1.... 目的:研究小剂量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肝炎重度黄疸的治疗作用。方法:52例重度黄疸肝炎患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B组未用激素治疗。结果:A组乏力、纳差改善及尿色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3.5±1.1天、3.2±0.9天及4.1±1.5天,B组为8.5±1.6天、8.2±1.4天及9.1±1.7天(P<0.01)。治疗后1周TBil水平在A、B两组分别下降至128.75±76.54μmol/L和181.34±54.62μmol/L(P<0.01);治疗后ALT水平在A、B两组分别下降至63.7±47.7U/L和98.2±4.6U/L(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有较好的退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穴位注射 肝炎 高胆红素血症
下载PDF
TH1/TH2对HBV特异性抗原HBcAg和HBeAg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少扬 林玉梅 +1 位作者 马卫闽 张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3,共2页
为研究HBcAg和HBeAg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TH1/TH2类细胞分化的影响。将 6 4例慢性HBV感染者根据免疫状态不同分为ATL正常组 (ATL <40u/L)和ATL异常组 (ATL>6 0u/L) ;HBeAg阳性组和抗 -HBe阳性组。... 为研究HBcAg和HBeAg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TH1/TH2类细胞分化的影响。将 6 4例慢性HBV感染者根据免疫状态不同分为ATL正常组 (ATL <40u/L)和ATL异常组 (ATL>6 0u/L) ;HBeAg阳性组和抗 -HBe阳性组。分别用重组HBcAg和HBeAg诱导感染者PBMC体外增殖。并设 2 0例健康人群做正常对照组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H1类细胞因子 (IL - 2、IFN -γ)和TH2类细胞因子 (IL - 4、IL - 10 )发现无论何组 ,在HBcAg诱导下产生TH1类细胞因子量明显高于HBeAg诱导下产生的量 ,TH2类细胞因子量低于HBeAg诱导下产生的量 ,正常对照组也得出类似的结果。提示 :对于慢性HBV感染者在不同的免疫状态下 ,均表现为HBcAg倾向诱导TH1类细胞分化 ,而HBeAg倾向诱导TH2类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L/TH2 HBV 特异性抗原 HBCAG HBEAG 免疫应答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病毒性疾病的感染途径与转归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敏 朱善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6-98,共3页
关键词 病毒病 感染途径 转归
下载PDF
HBcAg/HBeAg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Th1/Th2类细胞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少扬 林玉梅 +1 位作者 马卫闽 张树林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HBcA g/HBeAg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MC中Th1/Th2类细胞应答的影响。方法 用套式PCR法检测64例慢性HBV感染者PBMC中HVB DNA;分别用P H A、HBcAg和HBeAg诱导PBMC体外培养;ELISA法检测PBMC产生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 目的探讨HBcA g/HBeAg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MC中Th1/Th2类细胞应答的影响。方法 用套式PCR法检测64例慢性HBV感染者PBMC中HVB DNA;分别用P H A、HBcAg和HBeAg诱导PBMC体外培养;ELISA法检测PBMC产生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结果表明HBV DNA阳性组和阴性组相比,无论是在PHA还是在HBcAg/HBeAg诱导下,两 组间 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含量均无显著差异。HBcAg和HBeAg诱导组同PHA诱导组相比,HBcAg诱导下PBMC产生Th1类细胞因子量明显增高;在HBeAg诱导下Th2类细胞因子量明显 增高。结论HBV侵犯PBMC并不影响Th1/Th2应 答;HBcAg和HBeAg可能是影响慢性HBV感染者Th1/Th2类细胞应答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cAg/HBeAg PBMC TH1/TH2 细胞应答
下载PDF
复方牛胎肝提取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海周 马卫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研究复方牛胎肝提取物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作用。将6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试验组给予牛胎肝提取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各组患者肝功... 研究复方牛胎肝提取物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作用。将6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试验组给予牛胎肝提取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各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血脂指标:TG、TC、HDL-C;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LN、CⅣ、PCⅢ。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试验组下降尤为明显(P<0.01);治疗后试验组血清TG、TC均明显下降(P<0.01),HDL-C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仅TG下降明显(P<0.01);治疗后试验组HA、LN、PCⅢ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方牛胎肝提取物联合二甲双胍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复方牛胎肝提取物 二甲双胍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妊娠期重症肝炎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房秋燕 王少扬 郑青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妊娠期 重症肝炎 护理
下载PDF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IL-10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宝华 王少扬 马卫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8-239,共2页
目的 动态观察干扰素 α(IFN 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产生的IL 1 0水平 ,以其预测乙肝患者对IFN α的治疗反应。方法 用ELISA分别检测 5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IFN α 2b治疗前、治疗 3个月、治疗 6... 目的 动态观察干扰素 α(IFN 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产生的IL 1 0水平 ,以其预测乙肝患者对IFN α的治疗反应。方法 用ELISA分别检测 5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IFN α 2b治疗前、治疗 3个月、治疗 6个月时PBMC在植物血凝素 (PHA ,1 0 0 μg/ml)诱导下培养 4 8h后培养上清液IL 1 0的水平 ,2 0例健康人做对照。 结果  2 3例干扰素应答患者PBMCIL 1 0水平在治疗 3个月、6个月时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2 7例无应答患者治疗 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 ,PBMC产生IL 1 0的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 用IFN α治疗后 ,高水平IL 1 0持续不降低 ,提示慢性乙肝患者对I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Α 治疗 IL-10 动态观察
下载PDF
口咽淋巴组织群的抗病毒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敏 朱善宏 朱忠勇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2000年第3期65-69,共5页
口咽部淋巴组织群的作用长期以来被忽视 ,近年来研究发现 ,口咽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在机体抗病毒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口咽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而且分布集中 ,腭扁桃体、咽扁桃体、舌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等淋巴组织构成“韦氏环”,对外... 口咽部淋巴组织群的作用长期以来被忽视 ,近年来研究发现 ,口咽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在机体抗病毒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口咽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而且分布集中 ,腭扁桃体、咽扁桃体、舌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等淋巴组织构成“韦氏环”,对外来物质构成一个强大的淋巴关卡 ,本文就口咽部淋巴组织群的解剖结构、细胞构成、免疫学特性及抗病毒作用等方面进行初步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作用 功能细胞 口咽淋巴组织群 解剖结构
下载PDF
抗洪中应用吡喹酮防治急性血吸虫病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卫闽 肖海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101-102,共2页
目的 观察1998年抗洪期间应用吡喹酮防治急性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对赴九江抗洪抢险接触疫水的11660名解放军官兵服用吡喹酮防治急性血吸虫病。结果 调查11660人,无1例患急性血吸虫病。血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 目的 观察1998年抗洪期间应用吡喹酮防治急性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对赴九江抗洪抢险接触疫水的11660名解放军官兵服用吡喹酮防治急性血吸虫病。结果 调查11660人,无1例患急性血吸虫病。血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率6.6%,但粪便虫卵检查和环卵沉淀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大规模应用吡喹酮防治急性血吸虫病有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酮 急性血吸虫病 抗洪 防治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PUMA、P5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李津 邓静静 +4 位作者 满晓华 蒋慧 陈颖 徐晶晶 郑建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46-849,共4页
目的观察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组织中PUMA、P5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PUMA在PD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53、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65例PDA组织及配... 目的观察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组织中PUMA、P5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PUMA在PD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53、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65例PDA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PUMA、P5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DA中PUM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0.8%(20/65),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49.2%(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组织PUM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和有无神经浸润患者PUM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PUMA蛋白表达与P53、Bcl-2蛋白表达均负相关(P=0.019,P=0.015),而与Bax蛋白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PDA组织中PUMA蛋白表达下调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PUMA可能参与了PDA的发生、发展,其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可能有利于PDA预后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PUMA P53 Bax Bcl-2
下载PDF
妊娠合并急性重型肝炎抢救成功一例
14
作者 王少扬 马卫闽 +1 位作者 林玉梅 郑纪成 《肝脏》 2001年第4期255-255,共1页
关键词 妊娠合并症 重型肝炎 急救
下载PDF
妊娠合并急性重症肝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15
作者 农晓红 刘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5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妊娠合并症 急性重症肝炎 护理 合并症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在拉米呋定治疗过程中IL-12诱导的THl/TH2细胞因子反应
16
作者 王少扬 林玉梅 +2 位作者 马卫闽 张宝华 兰凤华 《世界感染杂志》 2002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在拉米呋定治疗过程中IL—12对PBMC产生THI/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在拉米呋定治疗前和治疗3mo、6mo、9mo后,2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PBMC在PHA(100μg·mL^-1)、HBcAg(1μg·mL^-1)、habeas(1μg·m...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在拉米呋定治疗过程中IL—12对PBMC产生THI/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在拉米呋定治疗前和治疗3mo、6mo、9mo后,2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PBMC在PHA(100μg·mL^-1)、HBcAg(1μg·mL^-1)、habeas(1μg·mL^-1)单独或联合IL—12(10ng·mL^-1)刺激下体外培养48h,收集上清液,用ELIS检测:IFN-γ和IL-10的水平。结果:在拉米呋定治疗3mo后,无论是抗原单独诱导还是联合IL-12共同诱导,PBMC产生-IFN-γ的水平同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在治疗6mo后,抗原单独诱导产生IFN-γ的水平同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IL-12诱导产生IFN-γ的增殖效应明显加强;在治疗9mo后,无论是抗原单独诱导还是联合IL-12共同诱导,PBMC产生IFN-γ的水平同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增高,同时IL-10的水平也显著降低。在治疗同一阶段,抗原联合IL-12诱导组产生IFN-γ水平明显高于抗原单独诱导组。结论: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随着HBV DNA的抑制,IL-l2对乙型肝炎患者PBMC产生IFN-γ协同效应逐渐增强,对IL-10的产生有抑制作用,提示拉咪呋定联合IL-12可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呋定 药物治疗 IL-12 THL TH2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略谈护士素质与形象
17
作者 农晓红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9年第S1期99-99,共1页
1 护士的形象应是知识与技能用结合的职业形象1.1 思想品德素质 首先护士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护理事业,热爱生活,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自尊、自爱、自强、自制的思想品质。1.2 文化科学素质 要求... 1 护士的形象应是知识与技能用结合的职业形象1.1 思想品德素质 首先护士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护理事业,热爱生活,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自尊、自爱、自强、自制的思想品质。1.2 文化科学素质 要求护士不但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还要具有广泛的文化、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即合理的知识结构。换言之,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智能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深、更宽的要求。1.3 业务素质 护士要有比较系统、完整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理论及应用知识。在整体护理中,既要求护士有专业知识,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又要求护士具备预防医学、营养学、康复医学等基础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素质 知识结构 健康教育 整体护理 操作技术 专业知识 素质要求 康复医学 预防医学 专科护理
下载PDF
乙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
18
作者 农晓红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9年第S1期92-93,共2页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肝炎患者的心理康复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对124例乙肝、丙肝住院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对各个阶段施以不同的健康指导。1 人院初期心理和护理措施 新病人入院后对陌生环境不适应,加之乙肝、丙肝...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肝炎患者的心理康复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对124例乙肝、丙肝住院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对各个阶段施以不同的健康指导。1 人院初期心理和护理措施 新病人入院后对陌生环境不适应,加之乙肝、丙肝具有传染性,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许多患者担心亲友疏远.甚至害怕失恋、离婚、子女嫌弃等;有的病人担忧经济方面的问题。因此病人容易产生了焦虑、恐惧、自卑、怀疑及困惑、担忧的心理。针对这些患者的特点,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是,态度亲切、热情,主动解释病情,安慰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状态 肝炎患者 护理对策 护理措施 丙型 心理变化 健康指导 医学模式 心理康复 住院病人
下载PDF
青少年肝炎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
19
作者 熊红玲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9年第S1期93-93,共1页
1 常见的心理问题1.1 焦虑、担忧、悲观、失望 青少年体格健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一旦被告之身患肝炎,会产生明显的焦虑不安和担忧。同时病情迁延、恢复慢都会造成青少年情绪波动,感到悲观、失望。1.2 孤独、紧张... 1 常见的心理问题1.1 焦虑、担忧、悲观、失望 青少年体格健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一旦被告之身患肝炎,会产生明显的焦虑不安和担忧。同时病情迁延、恢复慢都会造成青少年情绪波动,感到悲观、失望。1.2 孤独、紧张、恐惧、自卑 青少年患者患病前受父母的爱护,生活愉快,家庭幸福,对父母、家庭存在依赖性。确认肝炎后,骤离家庭,仓促入院,进入陌生环境,一时难以适应,又因对隔离缺乏理解,不愿行动受约束,而产生孤独、紧张、恐惧心理,促使病情加重。1.3 苦闷、矛盾、耻辱感 青少年肝炎患者因对疾病认识不足,担心自己患了传染病后老师、同学、同事从此疏远他,处于学业、事业关键期的患者担心学业、事业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问题 肝炎患者 青少年患者 恐惧心理 传染病 护理对策 存在依赖 疾病认识 缺乏理解 关键期
下载PDF
IL—12对干扰素α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少扬 林玉梅 +3 位作者 马卫闽 张宝华 戚少然 兰凤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IL-12对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 IFN γ和 IL—10的动态影响。方法 用 ELISA法分别检测 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α2b治疗前、治疗 3个月、治疗 6个月...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IL-12对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 IFN γ和 IL—10的动态影响。方法 用 ELISA法分别检测 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α2b治疗前、治疗 3个月、治疗 6个月时 PBMC在 PHA(100μg/ml)、HBcAg(1μg/ml)、HBeAg(1μg/ml)单独或联合 IL—12(10ng/ml)体外培养48h后培养上清液INFγ和IL—10的水平。结累 12例干扰素应答患者联合IL—12诱导,同一诱导组在治疗 3个月和 6个月同治疗前比较,IFN γ水平明显增高(P<0.01),同一治疗阶段,单独抗原诱导和联合 IL—12诱导相比,联台诱导组 IFN γ水平明显增高(P<0.01),治疗 3个月和 6个月时,IL一12对IL-10 的产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HBcAg诱导组例外)。8例干扰素无应答患者联合IL—12诱导,同一诱导组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同治疗前相比,IFNγ水平明显增高(P<0.01),同一治疗阶段,单独抗原诱导和联合IL-12诱导相比,联合诱导组IFN γ水平明显增高,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协同效应更为明显。结论 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IL—12对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影响 干扰素Α 白细胞介素12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