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天然 郑春雨 李铭山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4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内动静脉畸形CT、MRI、CTA、MRA、DSA等影像学表现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脑动静脉畸形75例,以手术病理及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CT、MRI、CTA、MRA、DSA影像学表现,分析各种影像手段的优缺点。结果CT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 目的探讨脑内动静脉畸形CT、MRI、CTA、MRA、DSA等影像学表现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脑动静脉畸形75例,以手术病理及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CT、MRI、CTA、MRA、DSA影像学表现,分析各种影像手段的优缺点。结果CT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89.3%,MR诊断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96%。CT呈团块状、蜂窝状、结节状或条索状;MR呈蚯蚓状或线样无信号流空血管影;CT发现钙化及超早期出血较MR敏感,MR对血肿的分期敏感。CTA、MRA、DSA可见瘤巢、引入动脉影及引流静脉影,CTA、MRA分辨率不及DSA,DSA对动静脉畸形内部结构的显示不及CTA、MRA。影像学表现可以反映脑动静脉畸形的大体病理结构。结论不同的影像手段对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各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18F-FDG PET/CT伪影和不常见生理性摄取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天然 赵春雷 +4 位作者 钱根年 陈自谦 王楷堂 游学宇 郑春雨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 显像各种伪影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产生的原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 检查患者的图像,根据伪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同时对临床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进行分析。结果伪影分为自身因素和设备...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 显像各种伪影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产生的原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 检查患者的图像,根据伪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同时对临床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进行分析。结果伪影分为自身因素和设备技术因素伪影,自身因素所致伪影中以呼吸运动伪影和高密度物质伪影最为常见;设备因素伪影中以截断伪影、注射点外漏和放射性污染最为常见。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包括:子宫内膜摄取、乳腺摄取和脂肪摄取。结论 PET 显像伪影影像学表现可分为“热区”或“冷区”。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主要表现为“热区”。伪影产生原因中以 CT 应用于 PET 显像后物理学因素多见。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与检查技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价值初探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天然 赵春雷 +4 位作者 陈自谦 钱根年 李铭山 栗莉 陈蕾蕾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MSCTA)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下肢静脉造影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像学表现,利用评分法估计病变累积范围,同时结合超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中正常3例,下肢静脉栓塞18例,其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MSCTA)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下肢静脉造影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像学表现,利用评分法估计病变累积范围,同时结合超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中正常3例,下肢静脉栓塞18例,其中左侧下肢静脉栓塞11例,右侧下肢静脉栓塞5例,双侧同时出现栓塞2例。正常下肢静脉MSCT造影表现为大隐静脉及股深静脉均显影良好,充盈饱满,管腔内密度均匀,无充盈缺损及狭窄,无侧支循环属支显示,髂外静脉及髂总静脉显示清楚,髂内静脉显示率较低。下肢静脉栓塞MSCT造影表现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管腔变细、变窄或中断,梗阻段以上静脉血管不能显示,深浅静脉交通支明显增多,侧支循环开放,盆腔内静脉丛迂曲扩张。梗阻部位:股静脉16例,髂外静脉1例,髂总静脉1例。梗阻程度评分结果:≤5分12例,5.10分4例,≥10分2例。11例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证实血栓存在与MSCTV完全一致(100%)。结论经下肢静脉注射对比剂,能避免动脉伪影的干扰且可直接显像,多种重建技术可明确病灶的范围和程度,对侧支循环及交通支的精确显示是MSCTV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下肢深静脉 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伪影及其产生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天然 陈自谦 +3 位作者 赵春雷 钱根年 李铭山 许尚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9期980-98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伪影表现及其产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分析冠状动脉伪影的表现,评分法判断伪影的程度,产生伪影的原因。结果:以曲面重组为标准重组方式评判。109例见伪影占80.2%,23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伪影表现及其产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分析冠状动脉伪影的表现,评分法判断伪影的程度,产生伪影的原因。结果:以曲面重组为标准重组方式评判。109例见伪影占80.2%,232段冠状动脉发生伪影占23.8%。伪影分为自身因素和技术因素两大类。呼吸运动与心脏运动表现为阶梯状影,冠状动脉错位、中断、模糊;高密度物质表现为局部管腔模糊;邻近结构伪影表现为冠状动脉显影模糊;技术原因表现为冠状动脉不能成像。冠状动脉伪影程度5分3例,4分8例,3分24例,2分33例,1分41例。轻度伪影74例占54.4%(74/136),中度伪影占24例17.6%(24/136),重度伪影11例占8.1%(11/136)。结论:伪影的产生各有其原因,影像学表现各异,通过多种手段的联合应用可降低伪影的发生率及对诊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 伪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CT门静脉造影在肝脏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天然 钱根年 +3 位作者 赵春雷 陈自谦 王烈 李铭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多层CT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病例57例,其中肝硬化患者12例,原发肝脏肿瘤18例,转移性肝脏肿瘤21例,肝外肿瘤累及门静脉6例。术前行多层CT(MSCT)门静脉造影,行多种方法重建。同时将影像检查与术中结... 目的探讨门静脉多层CT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病例57例,其中肝硬化患者12例,原发肝脏肿瘤18例,转移性肝脏肿瘤21例,肝外肿瘤累及门静脉6例。术前行多层CT(MSCT)门静脉造影,行多种方法重建。同时将影像检查与术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SCTP的诊断价值。结果MSCTP可显示门静脉5~6级分支,门静脉的解剖分型显示清晰。肝硬化门静脉增粗,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显示清晰。肝内肿瘤对门静脉分支浸润表现为包绕、穿行、推移。肝外肿瘤对门静脉属支包裹或浸润6例。所得影像结果与外科术中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多层CT门静脉造影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外科进行术前判断,术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CT 门静脉造影 外科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先天性巨输尿管畸形尿路造影及MRU诊断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天然 柏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1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诊断 尿路造影 MRU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 畸形 影像表现 性疾病 尿路梗阻 患者 磁共振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恶性肿瘤伽玛刀治疗后复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天然 黄钢 +3 位作者 陈忠华 钱根年 赵春雷 郑春雨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5-357,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 在恶性肿瘤伽玛刀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体部恶性肿瘤伽玛刀治疗前后行 PET/CT 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病灶的 CT 及 PET 影像学表现,进行治疗前后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 在恶性肿瘤伽玛刀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体部恶性肿瘤伽玛刀治疗前后行 PET/CT 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病灶的 CT 及 PET 影像学表现,进行治疗前后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的 CT 检查表现为病灶缩小、纤维化,大病灶中心低密度液化坏死区,有斑片状钙化。CT 检查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后18例中完全缓解(CR)3例(16.7%),部分缓解(PR)10例(55.6%),无变化(NC)2例(11.1%),进展(PD)3例(16.7%),总缓解率(CR+PR)为72.2%。共34个病灶进行治疗,治疗后有效病灶 PET 显像表现为放射性浓聚程度较轻,较模糊,边缘欠清,分布不均,坏死区见放射性缺损。PET 显像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后18例中 CR 4例(22.2%),PR 8例(44.4%),NC 1例(5.6%),PD 5例(27.8%),CR+PR为66.7%。治疗后标准摄取值(SUV)改变的病灶为100%(34/34例),其中 SUV 下降病灶占85.3%(29/34个),SUV 增加病灶占14.7%(5/34个)。SUV 变化率>50%的病灶占44.1%(15/34个)。34个病灶治疗前后 SUV 分别为6.33±2.62、3.88±1.8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580,P<0.001)。结论 PET/CT 对伽玛刀治疗后肿瘤局部控制率的评价有重要价值。PET 显示肿瘤残余及复发明显优于 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疗法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初步应用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天然 钱根年 +3 位作者 郑春雨 栗莉 程娟 李铭山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4年第2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
下载PDF
CPCU-IT-1全自动化学合成模块故障分析
9
作者 郑明发 杨忠东 王国栋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10期153-154,共2页
0引言 ^18F-FDG作为正电子示踪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PET显像。我院自2008年起采用北京派特CPCUIT-1全自动化学合成模块合成制备^18F-FDG。该模块合成以氟化聚铵(K(2.2.2))为相转移催化剂,采用亲核取代反应的原理,采用开放式反应管二... 0引言 ^18F-FDG作为正电子示踪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PET显像。我院自2008年起采用北京派特CPCUIT-1全自动化学合成模块合成制备^18F-FDG。该模块合成以氟化聚铵(K(2.2.2))为相转移催化剂,采用亲核取代反应的原理,采用开放式反应管二次干燥法,先干燥18F-的洗脱液(含K2CO3和K(2.2.2)),再加入1 ml乙腈进行第二次干燥,通过优化干燥时间和温度可获得良好、稳定的干燥效果,保证亲核反应的高标记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CU-1T-1全自动化学合成模块 故障现象 故障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