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Ⅳ级门静脉血栓的肝移植六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吕立志 蔡秋程 +6 位作者 杨芳 张小进 陈少华 潘凡 慕宁 胡还章 江艺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Ⅳ级门静脉血栓(PVT)者肝移植时门静脉重建的方法。方法合并Ⅳ级PVT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例,4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肾功能不全,1例并发肾功能不全和肝性脑病。术前4例曾接受脾切除+门奇断流术,... 目的探讨合并Ⅳ级门静脉血栓(PVT)者肝移植时门静脉重建的方法。方法合并Ⅳ级PVT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例,4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肾功能不全,1例并发肾功能不全和肝性脑病。术前4例曾接受脾切除+门奇断流术,1例曾接受脾切除+门奇断流术+脾肾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内支架分流术,1例曾接受脾切除术。术前均明确诊断为Ⅳ级PVT。6例均行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4例采取门静脉一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门静脉,其中2例将门静脉与扩张的胃冠状静脉吻合,2例将门静脉与胆总管旁曲张静脉吻合。另2例采取门静脉动脉化重建门静脉,1例将结肠中动脉与供肝门静脉吻合,供肝肝动脉与受者的肝动脉吻合,另1例将供肝门静脉与受者的肝总动脉吻合,供肝肝动脉与受者的胃十二指肠动脉远端吻合。结果采取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门静脉者,术中检测门静脉血流量为(1258±345)ml/min,1例术后2个月死于腹腔感染,其余3例分别随访14、16和17个月,门静脉血流均保持通畅,无狭窄及血栓形成,肝功能正常,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所减轻。采取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者,术中检测门静脉血流量为(2275±247)ml/min,1例术后反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术后47d死于腹腔感染;另1例目前已随访33个月,肝肾功能良好,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加重。采取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者各时间点的AST和ALT均优于采取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者。结论合并Ⅳ级PVT者肝移植时采用供肝门静脉-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门静脉临床效果满意;门静脉动脉化重建门静脉通道有利于移植肝功能的早期恢复,但只能作为合并PVT者肝移植时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 血栓形成 曲张静脉 动脉化 吻合
原文传递
经下腔静脉逆灌注对肝移植大鼠早期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吕立志 蔡秋程 +3 位作者 胡还章 方迎兵 张小进 江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44-1546,共3页
目的观察经下腔静脉逆灌注对自体原位肝移植大鼠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只白体原位肝移植SD大鼠按肝脏的灌注方式不同随机分为经下腔静脉逆灌注组与经门静脉正灌注组,各组35只。各组再随机分成术前对照组、术后6、12、24、48h5个... 目的观察经下腔静脉逆灌注对自体原位肝移植大鼠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只白体原位肝移植SD大鼠按肝脏的灌注方式不同随机分为经下腔静脉逆灌注组与经门静脉正灌注组,各组35只。各组再随机分成术前对照组、术后6、12、24、48h5个亚组,各亚组7只。经下腔静脉逆灌注组:先开放下腔静脉,再同时开放门静脉与肝动脉;经门静脉正灌注组:先开放门静脉,再依次开放下腔静脉、肝动脉。分别检测两组中各亚组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损伤分子(KIM)-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取各亚组左肾组织行光镜检查,观察肾组织KIM-1免疫组织化学,计算KIM-1阳性细胞计数。结果两组术前Scr、BUN、K1M-1及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灌注组比较,术后6、12及24h逆灌注组的Set、BUN及TNF-α水平显著降低[术后6h,Scr:(57.4±14.2)mol/L比(48.0±14.0)mol/L,BUN:(14.1±1.5)mmol/L比(8.0±1.1)mmol/L,TNF-α:(330.1±11.6)ng/L比(294.5±16.2)ng/L;术后12h,Ser:(125.0±40.4)mol/L比(105.4±40.6)mo]/L,BUN:(32.2±2.8)mmol/L比(19.64-2.1)mmol/L;TNF—d:(503.6±46.6)ng/L比(261.8±9.1)ng/L;术后24h,Scr:(57.8±12.6)mol/L比(45.4±11.8)mol/L,BUN:(16.4±3.0)mmol/L比(13.6±3.2)mmol/L,TNF—OL:(408.2±20.9)ng/L比(226.0±21.1)ng/L];术后4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48h逆灌注组血清KIM-1水平均显著降低[术后6h,(107.8±2.1)ng/L比(87.3±1.3)ng/L;术后12h,(107.8±2.1)ng/L比(87.3±1.3)ng/L;术后24h,(101.7±1.8)比(81.9±1.6)ng/L;术后48h:(99.7±2.6),lg/L比(77.5±0.6)ng/L;P〈0.05],肾组织中KIM.1阳性细胞计数及免疫组织化学评分显著降低(术后6h,40±3比26±2;术后12h,45±3比31±3;术后24h,56±4比35±4;术后48h:60±3比32±2;P〈0.05)。结论经下腔静脉逆灌注可减轻SD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灌注 肾功能 损害
原文传递
大鼠门静脉接受不同血供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吕立志 张小进 +6 位作者 蔡秋程 杨芳 陈少华 潘凡 慕宁 胡还章 江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83-1685,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门静脉接受不同血供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门静脉动脉化组(A组)、门腔转位组(B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各组大鼠的生存情况,分别在术后6h、12h、1d、3d及7d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 目的观察大鼠门静脉接受不同血供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门静脉动脉化组(A组)、门腔转位组(B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各组大鼠的生存情况,分别在术后6h、12h、1d、3d及7d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u)、谷草转氨酶(AST)、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以及肝脏病理。结果B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A、C两组。术后6h、12h、1d及3d,A组大鼠ALT及AST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而在术后1d和术后3d时,B组ALT及AST均高于C组;术后6h、12h及1d,A组大鼠血清NO与血浆ET-1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在术后6h和术后12h时,B组血清NO与血浆ET-1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门静脉接受动脉化较门腔转位术更有利于促进近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门静脉动脉化 门腔转位术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