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查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永恒主题——两部"大地"巨著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曲福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I0002,共11页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永恒主题.20世纪30年代,在两年半宿州农村生活和两次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农村调查的基础上,赛珍珠创作的《大地》三部曲和卜凯主编的《中国农家经济》《中国土地利用》先后出...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永恒主题.20世纪30年代,在两年半宿州农村生活和两次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农村调查的基础上,赛珍珠创作的《大地》三部曲和卜凯主编的《中国农家经济》《中国土地利用》先后出版,分别成为反映中国农民生活和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及土地问题的经典之作,不仅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更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两部"大地"巨著,拥有共同的调查基础渊源,在形成的过程中相互促进映印,留下了"科学与人文"结合、"大学与大地"结合的传奇;在坚持植根大地创作、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中外合作交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给当下的文艺创作和社会科学研究带来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农村调查 社会科学研究 文艺创作
下载PDF
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耕地非粮化特征及其机理 被引量:20
2
作者 程宪波 刘琼 +4 位作者 陶宇 刘敬杰 王飞 陶芹 欧维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2-182,共11页
从耕地非粮化内涵解析出发,以非粮化行为对耕地耕作层不同影响程度为依据,将其划为即可恢复、自然恢复、工程恢复和不可恢复4类,并从理论上构建了快速城镇化地区非粮化的影响机理框架。在此基础上,选择溧阳市为案例区进行实证研究,分析... 从耕地非粮化内涵解析出发,以非粮化行为对耕地耕作层不同影响程度为依据,将其划为即可恢复、自然恢复、工程恢复和不可恢复4类,并从理论上构建了快速城镇化地区非粮化的影响机理框架。在此基础上,选择溧阳市为案例区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溧阳市不同类型耕地非粮化程度、空间格局特征,揭示溧阳市耕地非粮化程度的影响机理,并提出治理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非粮化的政策建议。结果显示:①溧阳市耕地非粮化率为48.09%,即可恢复类为11.81%,自然恢复类为17.76%,工程恢复类为15.07%,不可恢复类为3.45%,耕地非粮化现象普遍存在,以自然恢复和工程恢复两类为主,具有可恢复性。②全域非粮化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热点地区和冷点地区在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不同类型非粮化冷热点的空间分布具有分异特征。③60岁以上人口比例、耕地地形、水田比例、工业规模、三处及以上宅基地比例和基本农田比例是影响溧阳市耕地非粮化程度的主要因素。该研究提出未来可通过改善耕地种植条件,鼓励以粮食生产、加工、运输和售卖等为主的工商资本下乡,防止农村旅游产业的随意扩张,坚持贯彻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与任务等政策建议来遏制耕地非粮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非粮化 影响机理 快速城镇化地区 藏粮于地
下载PDF
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耕地撂荒空间格局、影响机理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5
3
作者 程宪波 高根红 +3 位作者 刘琼 陶宇 黄从红 欧维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18-227,共10页
揭示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撂荒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影响机理对保障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下的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构建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撂荒影响机理的理论框架,以溧阳市为研究区,实证分析其耕地撂荒的程度、... 揭示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撂荒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影响机理对保障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下的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构建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撂荒影响机理的理论框架,以溧阳市为研究区,实证分析其耕地撂荒的程度、空间格局等特征,并探究其影响机理与治理路径。结果表明:1)2019年溧阳市耕地撂荒面积1344.48 hm^(2),撂荒率为3.03%,各村撂荒率介于0.01%~54.26%,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耕地撂荒现象普遍存在。2)溧阳撂荒高密度区主要聚集在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发展水平高和旱地比例高的区域,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撂荒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集聚和带动效应。3)快速城镇化地区的乡村非农产业发展和劳动力流失加剧了耕地撂荒程度;而高比例水田、道路密度等基础条件和土地流转、基本农田保护政策能有效抑制耕地撂荒。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耕地撂荒应引起决策部门的重视,未来一方面应该继续推进土地整治工程,吸引农业资本下乡,创新“旅游业+农业”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在非农产业发展水平高和劳动力流失严重的农村积极推行耕地流转,并继续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管理等举措来预防、治理耕地撂荒。研究结果可为快速城镇化地区小尺度的耕地保护与撂荒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和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撂荒治理 空间格局 影响机理 快速城镇化地区 核密度分析法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下载PDF
1995~2015年中国乡村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与耦合协调演变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程宪波 刘琼 +1 位作者 陶宇 欧维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4-206,共13页
土地是支撑乡村发展的资源载体,以乡村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土地利用功能转型是实现乡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利用1995~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及东中西乡村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耦合协调演变特征,并讨... 土地是支撑乡村发展的资源载体,以乡村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土地利用功能转型是实现乡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利用1995~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及东中西乡村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耦合协调演变特征,并讨论了我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结果显示:时间上,1995~2015年全国乡村土地利用社会与生态功能降低,其中社会功能缘于空间承载和就业支撑的持续弱化,生态功能缘于环境净化功能持续弱化;空间上,东中西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呈现明显的空间优弱势差异,具体指东部的就业支撑、环境净化,中部的经济产出、空间承载和西部的食物供给等相较其他地域空间同一功能呈现相对弱势;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转型呈现权衡关系,子功能两组(即“食物供给、经济产出、民生保障和生态维持”功能组与“空间承载、就业支撑和环境净化”功能组)呈现组内协同、组间权衡关系;目前,乡村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之间耦合协调度主要处在初级协调阶段,整体上向更高耦合协调程度递进式演化。可通过采用多功能协同转型提升模式,具体可选择动力内生型、环境友好型等路径全面发展中国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土地利用 功能转型 权衡/协同关系 可持续发展 中国
原文传递
江苏省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程宪波 陶宇 欧维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233,共12页
掌握乡村三生功能水平,揭示功能间的相互关系与演变规律是未来乡村规划与发展的基础。基于"三生"空间与土地多功能理论基础,采用多指标综合法与耦合协调模型,测算江苏省2005、2018年45县(市)乡村三生功能大小,各功能之间耦合... 掌握乡村三生功能水平,揭示功能间的相互关系与演变规律是未来乡村规划与发展的基础。基于"三生"空间与土地多功能理论基础,采用多指标综合法与耦合协调模型,测算江苏省2005、2018年45县(市)乡村三生功能大小,各功能之间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类型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8年,江苏省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均提升;(2)各县市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各功能间耦合度均为协调耦合;(3)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呈现勉强协调型、初级协调型和中级协调型三类;时间上,由濒临失调型以倒"U"型向协调演进,空间上各县市差异客观存在;三生功能中两两功能状态差异明显,并具有明显的南北差距。未来需加强江苏省乡村绿色生产、绿色宜居等建设,以及统筹规划、缩小南北乡村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三生功能 耦合协调 多指标综合评估 江苏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