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烯调控植物耐涝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发棣 陈素梅 +3 位作者 宋爱萍 蒋甲福 赵楠 苏江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3-208,共6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的频发,涝害已成为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适应涝渍环境,植物通过乙烯等信号物质调控涝渍胁迫应答。本文从涝渍胁迫下乙烯的合成、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及调控机制、乙烯信号...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的频发,涝害已成为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适应涝渍环境,植物通过乙烯等信号物质调控涝渍胁迫应答。本文从涝渍胁迫下乙烯的合成、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及调控机制、乙烯信号介导的耐涝形态适应机制、乙烯信号与低氧信号交互对话等方面阐述了乙烯调控植物的耐涝机制,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植物涝害应对及耐涝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渍 乙烯 低氧 信号转导 非生物胁迫
下载PDF
中国园林空间分析之驻点研究法-以网师园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丁绍刚 陆攀 +1 位作者 刘璎瑛 程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8-1006,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以量化的方法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规律性。[方法]以苏州网师园为研究对象,提出"驻点"概念,运用基于视频分析技术的驻点研究法,计算各驻点游人分布数量,探究空间路径驻点游人分布规律。[结果]网师园共有... [目的]本文旨在以量化的方法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规律性。[方法]以苏州网师园为研究对象,提出"驻点"概念,运用基于视频分析技术的驻点研究法,计算各驻点游人分布数量,探究空间路径驻点游人分布规律。[结果]网师园共有驻点72个,分6级,其中高等级驻点(特级、一级)8个,占11.1%,分布于水院空间周边的3个,其他空间的5个;二、三级驻点39个,占54.2%;四、五级驻点共25个,占34.7%。驻点分布最广的是山林空间27个,但高等级驻点仅1个;建筑连廊空间中驻点分布数量达21个,高等级驻点4个;建筑室内与独立连廊空间驻点分布数量共34个,高等级驻点3个;平台空间仅有3个较低等级驻点。路径可达性佳、面积大、具备休憩功能、空间转换处、可赏之景丰富多样5个条件是形成高等级驻点的基础,其中路径可达性佳和可赏之景丰富多样是成为高等级驻点必要的条件。[结论]本文证实了用科学量化的驻点研究法探寻传统园林空间布局规律之可行性,并得出网师园驻点等级划分结果与驻点游人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 网师园 驻点 驻点研究法 空间路径
下载PDF
扬州瘦西湖湖上园林艺术特征与价值评价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宇 赵炜 潘自然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118,共6页
以扬州瘦西湖现存的8座湖上园林为研究对象,从造园手法和造园要素两大方面总结归纳出湖上园林的艺术特征;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尝试构建扬州湖上园林价值评价体系,扬州湖上园林价值准则层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学价值(0.415 6)、历史价... 以扬州瘦西湖现存的8座湖上园林为研究对象,从造园手法和造园要素两大方面总结归纳出湖上园林的艺术特征;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尝试构建扬州湖上园林价值评价体系,扬州湖上园林价值准则层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学价值(0.415 6)、历史价值(0.267 7)、美学价值(0.130 7)、人文价值(0.120 5)、社会价值(0.065 5);指标层中排名前5的由高到低依次为造园手法(0.173 7)、原真性(0.141 3)、建筑技法(0.103 3)、生态保育(0.093 3)、地域性(0.089 0);8座湖上园林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五亭桥(9.187)、小金山(9.037)、白塔(8.814)、莲性寺(8.805)、二十四桥(8.671)、徐园(8.577)、凫庄(7.965)、石壁流淙(7.9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瘦西湖 湖上园林 层次分析法 艺术特征 价值评价
下载PDF
多花型园林小菊品质评价与品种筛选 被引量:26
4
作者 朱德宁 韩宇 +4 位作者 房伟民 陈发棣 陈素梅 邓波 管志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6-274,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多花型园林小菊品种的评价体系,开展品种观赏品质、生长特性和适应性的观测与综合评价,为品种筛选和新品种引进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连续2年通过田间观察统计,对69个多花型园林小菊品种主要品质性状数据进行分析,...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多花型园林小菊品种的评价体系,开展品种观赏品质、生长特性和适应性的观测与综合评价,为品种筛选和新品种引进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连续2年通过田间观察统计,对69个多花型园林小菊品种主要品质性状数据进行分析,应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评价体系。[结果]对69个多花型园林小菊品种综合评价的结果为:优级品种12个,占17.39%;良级品种16个,占31.88%;中级品种19个,占33.33%;差级品种12个,占17.39%。12个优级多花型园林小菊品种分别为‘钟山金阳’‘钟山光辉’‘钟山赤焰’‘钟山早白’‘钟山银桂’‘钟山敷粉’‘钟山紫瑞’‘钟山樱桂’‘钟山紫鹃’‘钟山紫松果’‘钟山紫辰’‘钟山紫日’。冠丛圆整性、花朵繁密度、花朵数量、花色持久度、花期长度、植株紧凑性、缺株数等是多花型园林小菊品种的重要品质评价指标。[结论]层次分析法可有效地应用于多花型园林小菊综合评价和品种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评价 多花型园林小菊 层次分析法 品种筛选
下载PDF
‘滁菊’病毒脱除及脱毒苗品质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丹 宋爱萍 +4 位作者 史亚东 陈发棣 房伟民 陈素梅 管志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3-992,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3种脱毒方法对‘滁菊’病毒脱除的效果,并对‘滁菊’脱毒苗和非脱毒苗在遗传稳定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采用电镜观察和巢式PCR两种方法检测‘滁菊’8种(类)病毒;比较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3种脱毒方法对‘滁菊’病毒脱除的效果,并对‘滁菊’脱毒苗和非脱毒苗在遗传稳定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采用电镜观察和巢式PCR两种方法检测‘滁菊’8种(类)病毒;比较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及病毒唑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3种脱毒方法的脱毒率,筛选出确定‘滁菊’病毒脱除的最适方法。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脱毒苗和非脱毒苗的遗传稳定性,并以总黄酮、绿原酸以及鲜花产量等为检测指标,比较脱毒苗与非脱毒苗的产量品质。[结果]病毒检测结果表明:侵染‘滁菊’的主要(类)病毒为菊花B病毒(CVB)和菊花矮化类病毒(CSVd)。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病毒唑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效果较单独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效果好且差异显著,当2种(类)病毒CVB和CSVd都脱除时,脱毒率能达到35.21%、36.62%。3种脱毒方式均能保持‘滁菊’的遗传稳定性。采用脱毒‘滁菊’种苗生产,其在单株产量和品质上都显著优于非脱毒苗‘滁菊’,花直径、单株花数、单株产量分别比非脱毒苗高4.5%、21.2%、24.0%。[结论]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结合热处理或病毒唑处理脱除‘滁菊’病毒效果明显,采用脱毒‘滁菊’种苗生产能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 病毒脱除 遗传稳定性 品质评价
下载PDF
切花小菊绿心性状杂种优势与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倩茹 钟兴华 +3 位作者 张飞 房伟民 陈发棣 滕年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4-976,共13页
【目的】绿心性状是单瓣切花小菊重要的观赏性状,研究切花小菊绿心性状杂种优势和遗传基础以利于指导绿心切花小菊的选育工作。【方法】分别以‘南农丰收’(黄心小菊)ב南农红霞’(绿心小菊)的81个杂交后代和‘南农红云’(绿心小... 【目的】绿心性状是单瓣切花小菊重要的观赏性状,研究切花小菊绿心性状杂种优势和遗传基础以利于指导绿心切花小菊的选育工作。【方法】分别以‘南农丰收’(黄心小菊)ב南农红霞’(绿心小菊)的81个杂交后代和‘南农红云’(绿心小菊)ב南农小清新’(绿心小菊)的70个杂交后代作为遗传群体,选取花心颜色等级得分值(简称花心颜色值,下同)、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等3个指标对F_1代绿心性状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同时运用单个世代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绿心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2个组合F_1代群体各指标变异系数范围为24.88%—90.76%,组合Ⅰ(黄心×绿心)各指标变异程度普遍大于组合Ⅱ(绿心×绿心),组合Ⅱ各指标平均值普遍优于组合Ⅰ。组合Ⅰ花心颜色值、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的中亲优势分别为-0.14、-3.42和0.11,除绿心持续期杂种优势为正值,其他指标杂种优势均为负值;组合Ⅱ花心颜色值、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的中亲优势分别为-0.11、-10.61和-1.02,绿心持续期的超亲优势为-0.52。2个组合F_1群体均存在正向和负向超亲个体。组合Ⅰ和组合Ⅱ的F_1代花心颜色中绿色占比分别为3.70%和2.86%,父本颜色和比母本颜色低一等级的颜色在后代中占比接近且较大,均大于等于20.00%。2个组合绿心颜色得分、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均由2对主基因控制,除花心颜色值为负向效应外,其他指标表现为正向增效效应。花心颜色值、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的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98.64%—98.83%、95.04%—96.54%和66.73%—92.52%。2个组合花心颜色值、绿心相对面积与绿心持续期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F_1代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可选取其中有利个体进行选育,绿色花心颜色遗传能力弱,选择花心颜色为绿色的品种做父本,有利于提高后代出现绿色花心的可能性。花心颜色值、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均具有高遗传力,适于早期世代选择,各指标之间的正相关性有利于集中优势选育绿心小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小菊 绿心性状 杂种优势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不同品种(系)、定植期及摘心方案的茶药菊产量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栾新生 陈发棣 +4 位作者 房伟民 史亚东 陈素梅 张飞 管志勇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11-1718,共8页
目的:比较5个茶用和药用菊新品种(系)‘苏菊6号’、‘苏菊9号’、‘CH7-12’、‘CH7-18’、‘CH7-32’的产量水平并筛选出适宜高产的定植期和摘心方案。方法:试验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三个主区为早、中、晚3个定植期,分别是5月7日、5... 目的:比较5个茶用和药用菊新品种(系)‘苏菊6号’、‘苏菊9号’、‘CH7-12’、‘CH7-18’、‘CH7-32’的产量水平并筛选出适宜高产的定植期和摘心方案。方法:试验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三个主区为早、中、晚3个定植期,分别是5月7日、5月27日、6月13日,裂区为5个茶药菊新品种(系),裂裂区为4种摘心方案,分别为不摘心,早一次摘心,晚一次摘心,二次摘心,于盛花期测量株高、冠幅、单株花数、花径、单花鲜重和单株产量,比较不同栽培措施的差异。结果:‘苏菊9号’、‘CH7-12’和‘CH7-18’为高产品种(系),产量高于其余2个品种(系)。5月27日定植、生长期二次摘心处理下5个新品种(系)的生长、开花指标及单株产量显著优于其它处理。随着摘心时间的推迟,株高显著降低,二次摘心后冠幅、单株花数、单株产量和估算产量最高,较不摘心依次提高27.6%、50.4%、41.0%和50.0%,但株高较不摘心降低30.7%。结论:品种(系)、定植期、摘心方案三个因素对茶药菊生长性状和产量性状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定植期>品种>摘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系) 茶药菊 定植期 摘心次数 产量
下载PDF
切花菊叶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沈凤 蒋逍逍 +3 位作者 房伟民 管志勇 邓波 陈发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5-285,共11页
[目的]在形态学水平上研究切花菊叶片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对189个切花菊品种的12个叶部性状进行观测和统计,包括性状的分布分析、性状在品种内的稳定性和品种间的差异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叶长、叶宽、叶长/叶宽、顶生裂片相... [目的]在形态学水平上研究切花菊叶片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对189个切花菊品种的12个叶部性状进行观测和统计,包括性状的分布分析、性状在品种内的稳定性和品种间的差异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叶长、叶宽、叶长/叶宽、顶生裂片相对于叶的长度、最低位一级裂刻深度和叶上表面绿色程度的数量性状符合正态分布。质量性状在品种群内的分布都不均匀。叶长、叶宽、叶柄相对于叶的长度、叶柄与茎的夹角、叶上表面绿色程度和叶基部形状,这6个性状同时符合品种内稳定性好和品种间差异明显的要求。对叶部形态影响最大的性状主要是顶生裂片相对于叶的长度、最低位一级裂刻深度、叶边缘锯齿数量和叶基部形状。叶部性状综合得分较高的品种有‘南农凯歌’‘南农朱雀’‘南农单金翠’‘南农紫庐’‘南农金焰’‘南农粉葵’‘欧元黄’和‘南农凯悦’等。[结论]切花菊叶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顶生裂片相对于叶的长度、最低位一级裂刻深度、叶边缘锯齿数量和叶基部形状是引起切花菊叶部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菊 叶片 形态学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甘露醇和蔗糖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小乐 迟天华 +4 位作者 刘颖鑫 王海滨 张飞 陈发棣 房伟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8,共9页
离体保存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意义。为改善菊花离体保存技术,本研究以4个不同生长势的菊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在7±2℃条件下研究渗透调节物质甘露醇和蔗糖对不同菊花品种离体保存的影响,观察统计不同浓度蔗... 离体保存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意义。为改善菊花离体保存技术,本研究以4个不同生长势的菊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在7±2℃条件下研究渗透调节物质甘露醇和蔗糖对不同菊花品种离体保存的影响,观察统计不同浓度蔗糖和甘露醇处理下菊花离体保存试管苗不同阶段的存活率和绿叶数,并对保存后试管苗的叶和茎段的组织结构、恢复生长能力和遗传稳定性进行了观察和鉴定。结果表明,保存12个月后,在MS培养基中添加15 g·L^(-1)甘露醇处理对南农橙乒乓和小洋菊试管苗的离体保存效果最佳,存活率分别达86.67%和93.33%;20 g·L^(-1)甘露醇处理对蒙娜丽莎黄和橙安娜保存效果最优,存活率分别达到80.00%和93.33%。60 g·L^(-1)蔗糖处理,南农橙乒乓和小洋菊保存12个月存活率均达到70%以上,但相比甘露醇处理,其绿叶数少、生长状况差;高浓度蔗糖(45~90 g·L^(-1))对蒙娜丽莎黄和橙安娜保存效果不佳。保存12个月后,20 g·L^(-1)甘露醇处理的蒙娜丽莎黄和橙安娜、15 g·L^(-1)甘露醇处理的小洋菊和南农橙兵兵的叶片和茎段细胞间隙减小,细胞密度增加,试管苗恢复正常培养45 d后不同品种菊花生长良好,株高、叶片数、茎粗、节间长等形态指标及SSR分子标记图谱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保持了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本研究为菊花种质资源的低温离体保存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离体保存 低温 甘露醇 蔗糖
下载PDF
稻草还田对设施切花菊品质及连作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凯凯 陈慧杰 +5 位作者 赵佳淼 江泾 管志勇 房伟民 陈发棣 赵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32-1037,共6页
[目的]针对设施切花菊连作土壤质量严重下降切花菊品质逐年下降的现象,研究探讨暗管排水(埋管最适间距2 m)条件下,稻草还田措施对设施切花菊‘神马’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及品质的改善效果。[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1)无暗管和无秸秆还田(CK);2... [目的]针对设施切花菊连作土壤质量严重下降切花菊品质逐年下降的现象,研究探讨暗管排水(埋管最适间距2 m)条件下,稻草还田措施对设施切花菊‘神马’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及品质的改善效果。[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1)无暗管和无秸秆还田(CK);2)有暗管和无秸秆还田(PS0);3)有暗管和800 kg/hm^2秸秆还田(PS800);4)有暗管和1600 kg/hm^2秸秆还田(PS1600);5)有暗管和2400 kg/hm^2秸秆还田(PS2400)。测定温室耕作层土壤(0 15 cm)养分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全盐含量以及植株主要生理指标。[结果]暗管排水条件下,不同稻草还田量均可显著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及速效钾含量。与CK相比,1600 kg/hm^2稻草还田量处理后土壤碱解氮含量最低,而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与其他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32.7%、23.6%、11.4%、8.23%;除此之外,各稻草还田处理均可有效降低土壤pH值、土壤全盐量及电导率,其中1600 kg/hm^2稻草还田量处理后土壤耕作层电导率最低,为167μS/cm,相比CK下降了31.1%;各稻草还田处理使切花菊的株高、茎粗、舌状花数、花鲜重和生物量等主要生理指标显著提高,切花菊‘神马’的株高、舌状花数、生物量在1600 kg/hm^2稻草还田处理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1600 kg/hm^2稻草还田量为本试验综合效果最佳的处理,其对设施切花菊‘神马’土壤理化性质改善明显,土壤肥力增加显著,切花菊品质提高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 切花菊 有机质 阳离子交换量 全盐量 外观品质
下载PDF
29个大丽花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丹 聂洧洁 +2 位作者 胡园园 王晨赫 王江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34-37,79,共5页
[目的]快速选育出大丽花的优良品种,建立大丽花筛选的综合评价体系。[方法]以29个大丽花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11个数量性状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大丽花品种的优劣。[结果]筛选出2个大丽花品种英引-53... [目的]快速选育出大丽花的优良品种,建立大丽花筛选的综合评价体系。[方法]以29个大丽花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11个数量性状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大丽花品种的优劣。[结果]筛选出2个大丽花品种英引-535和紫条纹,其株形饱满、花色鲜艳、综合性状良好,等权关联度分别为0.847 4、0.844 9,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864 9、0.854 8。[结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为大丽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花 品种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基于地域气候特征的庭园微气候营造差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邵望舒 丁绍刚 《现代园艺》 2019年第13期140-142,共3页
以我国古典园林传统庭园空间及其微气候为研究对象,基于气候特征的差异提炼出北方、江南及岭南地区古典园林庭园空间微气候营造的理想模式。通过对其原理的阐述,还原基于地域气候特征及空间功能、主题需要的庭园微气候营造策略的异同及... 以我国古典园林传统庭园空间及其微气候为研究对象,基于气候特征的差异提炼出北方、江南及岭南地区古典园林庭园空间微气候营造的理想模式。通过对其原理的阐述,还原基于地域气候特征及空间功能、主题需要的庭园微气候营造策略的异同及历史经验,并将其归纳为“顺应--利用--营造”的过程,以期对现代庭园空间微气候环境舒适性的营造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气候 庭园 微气候 营造
下载PDF
不同定植期和摘心方案下5个品种(系)茶用菊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栾新生 陈发棣 +5 位作者 房伟民 史亚东 赵爽 陈素梅 张飞 管志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9-265,共7页
为了比较5个茶用菊新品种(系)的产量水平,并筛选出获得高产的定植期和摘心方案,以‘苏菊10号’、‘苏菊12号’、‘苏菊13号’、‘CH1-44’、‘CH5-13’为试材,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早、中、晚3个定植期,裂区为5个新品种(系),... 为了比较5个茶用菊新品种(系)的产量水平,并筛选出获得高产的定植期和摘心方案,以‘苏菊10号’、‘苏菊12号’、‘苏菊13号’、‘CH1-44’、‘CH5-13’为试材,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早、中、晚3个定植期,裂区为5个新品种(系),裂裂区为4种摘心方案,比较不同栽培措施下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5个新品种(系)中,‘CH5-13’和‘苏菊13号’产量相对较高,‘CH1-44’和‘苏菊10号’产量次之,‘苏菊12号’产量最低; 5月27日中期定植、二次摘心措施下5个新品种(系)的株高、冠幅、单株花数、花径、单花鲜质量、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较5月7日和6月13日定植分别提高16.0%和19.0%、18.0%和22.8%、36.7%和42.2%、11.1%和2.3%、13.0%和4.0%、47.8%和36.6%、48.5%和36.7%.随着摘心时间的推迟,株高显著降低,二次摘心株高较不摘心降低50.2%;二次摘心处理的冠幅、单株花数、单花鲜质量、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较不摘心依次提高17.0%、29.1%、5.5%、34.0%和34.8%.品种(系)、定植期、摘心方案3个因素对茶用菊生长性状和产量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定植期>品种>摘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系) 茶用菊 定植期 摘心 产量
原文传递
链格孢菌粗毒素对菊花‘神马’幼苗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凯凯 赵爽 +4 位作者 陈慧杰 倪嘉琪 姜晓帆 陈发棣 房伟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90-1196,共7页
由链格孢菌引起的菊花黑斑病严重降低了菊花的品质和产量.链格孢菌在代谢过程中分泌的粗毒素是菊花黑斑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本文从菊花黑斑病发病叶片中分离筛选出致病真菌链格孢菌1株,研究其粗毒素对菊花幼苗‘神马’生长的影响... 由链格孢菌引起的菊花黑斑病严重降低了菊花的品质和产量.链格孢菌在代谢过程中分泌的粗毒素是菊花黑斑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本文从菊花黑斑病发病叶片中分离筛选出致病真菌链格孢菌1株,研究其粗毒素对菊花幼苗‘神马’生长的影响以及测定盆栽幼苗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抗性物质含量、诱导酶活性及代谢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链格孢菌粗毒素对菊花‘神马’幼苗的株高、茎粗、根长均有抑制作用,毒素浓度与抑制效果呈正相关,且粗毒素原液处理14 d后,菊花幼苗株高、茎粗、根长受到显著抑制,分别比对照减少了28.9%、21.4%和23.3%;链格孢菌粗毒素处理菊花‘神马’幼苗后,根系组织细胞膜透性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毒素浓度处理下,菊花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毒素原液处理菊花幼苗后,菊花幼苗叶片中抗性物质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以及脯氨酸含量均显著提高.链格孢菌10倍稀释液处理对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提高最为显著.链格孢菌粗毒素对切花菊‘神马’幼苗的致病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菊花幼苗根、茎的正常生长,增加菊花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影响切花菊幼苗叶片中抗性物质代谢以及提高叶片保护酶活性而影响植株正常生理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链格孢菌 毒素 细胞膜透性 脯氨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