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视诱惑——对大学生下海热的浅析
1
作者 陆军 陈兴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6期51-52,共2页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必然会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自然也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一些人对市场经济的片面理解,"下海"成了时下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于是乎,弃教下...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必然会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自然也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一些人对市场经济的片面理解,"下海"成了时下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于是乎,弃教下海者有之,弃"官"下海者有之,校园再也不是世外桃园,学生下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转变 世外桃园 社会主义市场 “下海” 新旧体制转换 高层次人才 国家经济实力 自我保护能力 盲从性 社会经验
下载PDF
孟子“成人之道”及其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示
2
作者 黄蓉 李献斌 彭益全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孟子"成人之道"是在继承发展孔子"成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要求主体兼具"仁义礼智"四德,在生活中自觉效仿圣人人格,主张通过存心养性、尚志养气、反身而诚等具体方式塑造理想人格。研究挖掘孟子"... 孟子"成人之道"是在继承发展孔子"成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要求主体兼具"仁义礼智"四德,在生活中自觉效仿圣人人格,主张通过存心养性、尚志养气、反身而诚等具体方式塑造理想人格。研究挖掘孟子"成人之道"的内在意蕴及其当代价值,对于高校培养大学生理想人格、完善大学生人格教育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成人之道 大学生 人格教育
下载PDF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实践理路 被引量:52
3
作者 方凤玲 黄绍华 毛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8-40,共3页
培育和建设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是提升组织活力、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党建项目趋同性强,独特性不够;党建品牌培育不够,持续性不强;党建工作受众不广,价值性不高;党建特色... 培育和建设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是提升组织活力、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党建项目趋同性强,独特性不够;党建品牌培育不够,持续性不强;党建工作受众不广,价值性不高;党建特色凝练不精,标识性不明。应该在汲取优秀案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专业,突出独特性做好品牌设计;着眼长远,注重持久性做好品牌培育;围绕使命,强化价值性做好品牌实施;打造特色,提升标识性做好品牌推广,加强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的培育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基层党建 党建品牌 党建工作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以南京市某高校为例
4
作者 夏木夏提·阿曼秦 顾维明 《新丝路(中旬)》 2023年第12期0253-0255,共3页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民族复兴的推动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安定的内在要求。文章以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深入...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民族复兴的推动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安定的内在要求。文章以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此提出教育途径,即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建好、用好校园隐性课堂,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教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下载PDF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高校实践理路 被引量:16
5
作者 严瑾 黄绍华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34-41,共8页
我国农村发展已经步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深度交融期,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作为脱贫攻坚战的一支重要力量,基于比较优势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有效模式。分析近年评选的教育部直属... 我国农村发展已经步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深度交融期,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作为脱贫攻坚战的一支重要力量,基于比较优势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有效模式。分析近年评选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发现高校扶贫实现了扶贫力度从触及到深扎、扶贫模式从单一到融合、扶贫动力从外源到内生、扶贫目标从脱贫到振兴的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扶贫工作应势转型,需要从探索快速脱贫路径到构建防贫长效机制,从着力农民生活脱贫到助力农民全面发展,从提升农村脱贫能力到增强乡村治理能力。新时期,高校应该在巩固和深化脱贫攻坚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把握乡村振兴的规律,通过着力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促进发展内生动力迭代升级、激活乡村全面发展协同效应、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高校 衔接 精准扶贫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农业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彭益全 徐晓丽 刘亮 《教育探索》 2021年第9期54-58,共5页
当前,高校毕业生存在"慢就业"现象,而农业等行业特色高校由于其自身特征,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农业高校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由学校、家庭及个人等主客观因素共同造成,农业高校应从推进"全员"参与就业工作... 当前,高校毕业生存在"慢就业"现象,而农业等行业特色高校由于其自身特征,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农业高校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由学校、家庭及个人等主客观因素共同造成,农业高校应从推进"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优化"全方位"就业服务等三个方面提升大学生就业效率,降低"慢就业"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校 “慢就业” “三全育人”
原文传递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形象与启示——基于影响力标兵人物的事迹文本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绍华 严瑾 朱娅 《教育探索》 2020年第10期67-71,共5页
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标兵人物是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领军人物,通过对他们的事迹文本分析,揭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的角色形象特征,即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守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领航者、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开拓者、学生成长成才... 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标兵人物是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领军人物,通过对他们的事迹文本分析,揭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的角色形象特征,即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守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领航者、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开拓者、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者。高校思政论课教师需要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夯实理论功力、提升创新活力、锤炼育人能力、培育宣讲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政课教师 角色形象 标兵人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