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迁飞的多普勒昆虫雷达观测及动态 被引量:45
1
作者 高月波 陈晓 +4 位作者 陈钟荣 包云轩 杨荣明 刘天龙 翟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38-5247,共10页
在2007年7~9月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期间,利用多普勒昆虫监测雷达在南京市浦口区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迁飞活动进行了监测,结合大气风温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空中飞行参数和种群迁飞动态。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多选择... 在2007年7~9月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期间,利用多普勒昆虫监测雷达在南京市浦口区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迁飞活动进行了监测,结合大气风温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空中飞行参数和种群迁飞动态。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多选择在黄昏18:30以后大规模起飞,空中虫群密度在20:00~22:00时最大,迁飞过程可持续到次日5:00;稻纵卷叶螟主要选择在500m以下高度飞行。空中虫群具有聚集成层的现象,虫层多在100~500m高度之间形成,有时形成两个虫层,成层现象与低空急流关系密切,与温度没有直接关系。迁飞过程分析表明,浦口区的六(4)代稻纵卷叶螟在台风、副热带高压和江淮气旋的影响下,先后出现了多次迁入迁出过程。低压系统外围的下沉气流很可能是稻纵卷叶螟两次集中迁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多普勒雷达观测 数值模拟 迁飞动态
下载PDF
西苕溪中上游流域水生甲虫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璟 杨莲芳 +1 位作者 李强 王备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8,共5页
水生甲虫(昆虫纲,鞘翅目)群落结构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制约.西苕溪中上游流域38个样点共发现水生甲虫12科36个分类单元.优势属是长角泥甲科的Stenelmis属和扁泥甲科的Psephenoides属,出现频度分别为30和22,但有29属的出现频率不大于5.典范... 水生甲虫(昆虫纲,鞘翅目)群落结构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制约.西苕溪中上游流域38个样点共发现水生甲虫12科36个分类单元.优势属是长角泥甲科的Stenelmis属和扁泥甲科的Psephenoides属,出现频度分别为30和22,但有29属的出现频率不大于5.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鞘翅目群落组成受荫蔽度、总氮、电导率和栖境质量影响最大.样点环境指标聚类结果与CCA结果一致,样点被分为3组.从第1组至第3组,水体中的总氮(2.80→3.52mg/L)和化学需氧量(14.5→20.29mg/L)明显上升,荫蔽度(18→6)明显降低.第1组(18个分类单元)和第3组(16个分类单元)的水生甲虫种类组成差异极显著(P<0.01),第2组水生甲虫多样性最高(26个分类单元).Macronychus,Zaitzevia,Scirtes,Stenocolus,Berosus,Laccobius和Ectopria属可作为清洁水体指示生物,Hydrocassis和Ancyronyx属是重污染水体指示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鞘翅目 群落结构 典范对应分析 指示生物
下载PDF
利用850hPa气流资料分析稻飞虱迁飞路径 被引量:25
3
作者 封传红 翟保平 +1 位作者 陈庆华 汤金仪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3年第3期31-35,共5页
为了分析我国稻飞虱(褐飞虱Nio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ercifera)迁飞的路径,以确定我国各稻区稻飞虱迁入种群的虫源地,本文在综合各种轨迹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计算稻飞虱迁飞轨迹的实用方法。通过实际虫情与气象资... 为了分析我国稻飞虱(褐飞虱Nio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ercifera)迁飞的路径,以确定我国各稻区稻飞虱迁入种群的虫源地,本文在综合各种轨迹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计算稻飞虱迁飞轨迹的实用方法。通过实际虫情与气象资料的验证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稻飞虱及与稻飞虱迁飞行为相似的中小型迁飞昆虫的轨迹分析及异地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50hPa气流资料 稻飞虱 迁飞路径 白背飞虱 轨迹分析模型 异地预测 大气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长春地区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时序动态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高月波 杨微 +1 位作者 高敬伟 史树森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7-382,共6页
长春地区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群落具有很高的物种丰富度,物种数多达220种,分别隶属于2纲、15目、110科。其中天敌103种、害虫66种、中性昆虫51种。运用有序样本最优分割法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群落时间格局进行了研究... 长春地区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群落具有很高的物种丰富度,物种数多达220种,分别隶属于2纲、15目、110科。其中天敌103种、害虫66种、中性昆虫51种。运用有序样本最优分割法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群落时间格局进行了研究。最优分割将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发展期、鼎盛期和衰退期,结合群落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等群落特征值对最优分割结果进行了解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证实各亚群在节肢动物群落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不同作用,中性昆虫与害虫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上的互补,而天敌对害虫有明显的跟随现象,各类群在维持群落稳定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节肢动物群落 时序动态
下载PDF
飞行过程中棉铃虫对温度的主动选择 被引量:8
5
作者 高月波 翟保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0-548,共9页
为了探讨温度对迁飞性昆虫空中群体聚集成层等行为的作用机制,在室内利用自行设计的连续温度梯度发生装置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在飞行过程中的温度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存在明显温差的连续温度梯度中,所有棉铃虫飞... 为了探讨温度对迁飞性昆虫空中群体聚集成层等行为的作用机制,在室内利用自行设计的连续温度梯度发生装置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在飞行过程中的温度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存在明显温差的连续温度梯度中,所有棉铃虫飞行个体均对温度具有显著的选择行为。棉铃虫试虫群体表现出对空间最优飞行温度共同的主动选择,选择的温度范围是20~22℃之间;在这一温度范围内棉铃虫的振翅频率最高,持续振翅时间最长。对不同温度梯度条件下各温度区间内试虫的飞行时间进行定量比较发现,在16~22℃温度梯度场中的棉铃虫群体对最适温度的选择比在19~30℃的温度梯度场中的群体更显著,表明在温度较低的迁飞季节中温度对迁飞棉铃虫空中虫群聚集成层的影响要比在高温季节更明显。持续飞行时间对棉铃虫振翅频率的影响明显,表明昆虫迁飞高度与昆虫自身能量的消耗存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迁飞 温度梯度 最适温度 主动选择 聚集成层
下载PDF
外来广聚萤叶甲对非靶标植物的选择行为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宏媛 李保平 孟玲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为评估外来广聚萤叶甲作为入侵豚草的潜在生物防治作用物对非靶标植物的潜在风险,分别观察了成虫产卵和初孵幼虫取食的选择行为,首次在杂草天敌寄主专一性测定中采用生存分析(失败时间分析)法,比较了在三裂叶豚草、苍耳、食用农家向日... 为评估外来广聚萤叶甲作为入侵豚草的潜在生物防治作用物对非靶标植物的潜在风险,分别观察了成虫产卵和初孵幼虫取食的选择行为,首次在杂草天敌寄主专一性测定中采用生存分析(失败时间分析)法,比较了在三裂叶豚草、苍耳、食用农家向日葵三道黑品种、油用向日葵辽丰F51品种、多花向日葵和菊芋等菊科向日葵族非靶标植物上的产卵识别期和初孵幼虫取食前期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三裂叶豚草和苍耳上产卵的概率与豚草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几种向日葵属植物上产卵的概率显著低于豚草;初孵幼虫对农家向日葵的取食选择概率与豚草没有显著差异,在其他供试植物上的取食前期均显著延长(P<0.05)。对应用广聚萤叶甲防治外来入侵豚草对非靶标植物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聚萤叶甲 豚草 寄主专一性 风险评估 杂草生物防治
下载PDF
空间场所对斑痣悬茧蜂选择不同龄期甜菜夜蛾幼虫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德松 孟玲 +1 位作者 刘亚慧 李保平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5-190,共6页
实验室条件下以甜菜夜蛾各龄期幼虫为寄主,在大观察罩内的盆栽植物上模拟低龄(1~2龄)和高龄幼虫(3~5龄)在田间的分布特点接虫,在小观察罩内同质空间内混合各龄幼虫,分别观察斑痣悬茧蜂的寄主选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大小对斑痣悬... 实验室条件下以甜菜夜蛾各龄期幼虫为寄主,在大观察罩内的盆栽植物上模拟低龄(1~2龄)和高龄幼虫(3~5龄)在田间的分布特点接虫,在小观察罩内同质空间内混合各龄幼虫,分别观察斑痣悬茧蜂的寄主选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大小对斑痣悬茧蜂选择寄主龄期的行为具有很大影响。在大观察罩中,斑痣悬茧蜂对甜菜夜蛾低龄幼虫(1~2龄)的遭遇和放弃行为比例均大于高龄(3~5龄)幼虫,而在小观察罩内的表现则相反。虽然斑痣悬茧蜂的寄主处理时间随寄主龄期的增大而延长,但在大观察罩内斑痣悬茧蜂花费的寄主处理时间比在小观察罩内长。在小观察罩内,寄生蜂对低龄幼虫的再次攻击间隔时间(653.17s)长于高龄幼虫(171.32s),但在大观察罩内则相反。在大观察罩内低龄幼虫的被寄生率(23.24%~38.54%)高于小观察罩内(7.88%~21.43%),但是小观察罩内高龄幼虫(4龄)的被寄生率(34.65%)大于大观察罩(16.86%)。最后,就空间大小影响斑痣悬茧蜂寄主选择行为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痣悬茧蜂 甜菜夜蛾 搜寻行为 寄主选择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斑痣悬茧蜂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取食和食物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郭林芳 李保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7-1021,共5页
为研究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被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寄生后的取食以及食物利用情况,在室内采用重量法测定了甜菜夜蛾4龄幼虫被寄生后取食量、体重增加量、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被寄生甜菜夜蛾幼虫的取食量、... 为研究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被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寄生后的取食以及食物利用情况,在室内采用重量法测定了甜菜夜蛾4龄幼虫被寄生后取食量、体重增加量、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被寄生甜菜夜蛾幼虫的取食量、生长率和食物利用效率等明显受到抑制,幼虫被寄生后第3-6d取食量显著小于未被寄生幼虫,寄生后第4d的幼虫取食量只有正常幼虫的29.89%,第5d只有48.69%。幼虫在寄生后的第3-5d体重增加量显著小于未被寄生幼虫,分别为正常幼虫的21.51%,38.87%和14.42%,相对生长率则也显著低于后者。被寄生甜菜夜蛾幼虫的营养利用表现也明显不同于未被寄生幼虫,反映生长和代谢效率的食物利用率(ECI)和食物转化率(ECD)均显著降低,而反映吸收效率的近似消化率(AD)则提高。虽然在寄生后第4d出现了相反的现象,其原因可能在于第4d取食量明显减少,而体重仍在增加。本研究表明,斑痣悬茧蜂寄生明显抑制寄主甜菜夜蛾幼虫的取食、食物利用效率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痣悬茧蜂 甜菜夜蛾 寄生 取食 生长 食物利用
下载PDF
棉蚜乙酰胆碱受体亚基的选择性剪接和多重转录起始位点分析(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飞 韩召军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67-878,共12页
乙酰胆碱受体在神经突触传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氯化胆碱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采用RACE技术,成功地从棉蚜中克隆了3个nAChR亚基,其中2个为α亚型, 1个为β亚型,分别命名为Agα1、Agα2和Agβ1。通过锚定mRNA的5′mG结构, 5′RACE... 乙酰胆碱受体在神经突触传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氯化胆碱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采用RACE技术,成功地从棉蚜中克隆了3个nAChR亚基,其中2个为α亚型, 1个为β亚型,分别命名为Agα1、Agα2和Agβ1。通过锚定mRNA的5′mG结构, 5′RACE结果表明Agβ1有三个不同的剪接变体,具有不同长度的5′UTR区,表明Agβ1亚基具有多重的转录起始位点。其中,最短的剪接变体Agβ1C在蛋白编码区域也存在选择性剪接,位于D环区域的186 bp碱基缺失。3′RACE实验结果表明,Agα1亚基虽然具有ploy ( A)和加尾信号AATAAA等完整的mRNA基因结构,但缺失了终止子和乙酰胆碱受体α亚基保守的第4个跨膜区,文中对此做了进一步分析。分子进化树的分析表明,昆虫乙酰胆碱受体亚基应当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亚类群αⅠ,αⅡandβ。本文的研究揭示了昆虫乙酰胆碱受体亚基复杂的基因结构[动物学报51 (5) : 867 -878 , 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受体 RACE选择性剪接 多重转录起始位点
下载PDF
可疑柄瘤蚜茧蜂对高温下不同龄期黑豆蚜的寄生及其适合度表现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清华 孟玲 李保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8-493,共6页
研究寄生蜂对寄主不同龄期的寄生策略通常采用适温下(≈25℃)培养的寄主进行试验。为探究蚜茧蜂对高温下生长的寄主蚜虫的寄生反应及其适合度表现,在30℃条件下饲养寄主孤雌胎生无翅黑豆蚜Aphis fabaeScopli,获得不同龄期若蚜和刚羽化... 研究寄生蜂对寄主不同龄期的寄生策略通常采用适温下(≈25℃)培养的寄主进行试验。为探究蚜茧蜂对高温下生长的寄主蚜虫的寄生反应及其适合度表现,在30℃条件下饲养寄主孤雌胎生无翅黑豆蚜Aphis fabaeScopli,获得不同龄期若蚜和刚羽化的成蚜,分别提供给可疑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ambiguus Haliday寄生,观察蚜茧蜂的寄生率以及后代性比、体型大小和发育时间等适合度相关特性。结果表明:可疑柄瘤蚜茧蜂对1至4龄若蚜及成蚜均寄生,但偏向寄生较早龄期的若蚜,对成蚜的寄生率为28.0%,显著低于对1龄(40.0%)和2龄(42.8%)寄主若蚜的寄生率。后代雌蜂比例和体型随寄主龄期(体型)增大而减小,而发育历期则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的格局。后代性比、体型大小及发育历期等适合度表现与此前适温(≈25℃)下得到的结果截然相反。因此推测,寄主黑豆蚜体型或龄期可能不是或不全部是可疑柄瘤蚜茧蜂评价寄主质量的依据,其他与寄主蚜虫内共生菌动态相关的线索(如行为的,化学的等)可能才是其评价寄主质量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疑柄瘤蚜茧蜂 黑豆蚜 寄主龄期选择 适合度 布赫纳氏菌 内共生
下载PDF
昆虫定向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高月波 翟保平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5-1065,共11页
许多昆虫具有定向运动的行为。对部分社会性昆虫和迁飞性昆虫定向行为的大量研究已经初步阐明太阳、地磁场、天体、风及地面标志物等都可能成为昆虫返巢和迁飞定向的线索。社会性昆虫具有对不同定向线索进行整合而实现精确导航的能力。... 许多昆虫具有定向运动的行为。对部分社会性昆虫和迁飞性昆虫定向行为的大量研究已经初步阐明太阳、地磁场、天体、风及地面标志物等都可能成为昆虫返巢和迁飞定向的线索。社会性昆虫具有对不同定向线索进行整合而实现精确导航的能力。日间迁飞性昆虫利用时间补偿太阳罗盘进行定向的机制亦已明确,但夜间迁飞昆虫的定向机制尚需深入研究。迁飞性害虫定向机制的明确将有助于判断害虫迁飞路径及降落区域,为迁飞害虫的准确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昆虫的定向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定向 罗盘定向 风定向 地面标志物
原文传递
斑痣悬茧蜂的寄主种间选择性及其子代蜂发育适合度表现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正 黄露 +1 位作者 孟玲 李保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62-1966,共5页
为检验基于经典搜寻理论的最优膳食模型的预测——产卵雌蜂应该选择最适于子代蜂发育的寄主种进行产卵,本研究以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及其寄主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幼虫为材料,在控制... 为检验基于经典搜寻理论的最优膳食模型的预测——产卵雌蜂应该选择最适于子代蜂发育的寄主种进行产卵,本研究以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及其寄主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幼虫为材料,在控制寄主体型大小和龄期影响的基础上,分别在体型大小相近和日龄相同的3个水平上观察了斑痣悬茧蜂对2种寄主幼虫的选择偏好,并观察了子代蜂生长发育适应度表现。在观察期(1h)内,当2种寄主幼虫的体型相近或者龄期相同的情况下,斑痣悬茧蜂对粘虫的产卵器刺扎次数以及寄生率(用结茧率表示)均高于斜纹夜蛾;而在斜纹夜蛾幼虫体内发育出的子代蜂茧重和体型均大于粘虫,成蜂寿命无显著差异。最后,对斑痣悬茧蜂的寄主选择和子代发育表现不一致现象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痣悬茧蜂 斜纹夜蛾 粘虫 寄主选择 发育 最优膳食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