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博礼与协和寄生虫学及热带病学研究
1
作者 李红梅 李乃适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4-728,共5页
何博礼(Reinhard Hoeppli,1893—1973),著名瑞士籍医学寄生虫学家,于德国完成临床医学训练后从事与寄生虫相关的临床病理学研究并获理学博士,此后曾于美国进行线虫研究。1930—1952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简称“协和”)第二任寄生虫学系主... 何博礼(Reinhard Hoeppli,1893—1973),著名瑞士籍医学寄生虫学家,于德国完成临床医学训练后从事与寄生虫相关的临床病理学研究并获理学博士,此后曾于美国进行线虫研究。1930—1952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简称“协和”)第二任寄生虫学系主任并负责北京协和医院的寄生虫相关标本检验工作。何博礼在协和工作期间发现了著名的“何博礼现象”,并为推进中国的医学寄生虫学和热带病学发展贡献颇多。除学术成就外,在协和被日军侵占期间,其以瑞士领事身份为协和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外交努力。本文主要就其在协和工作期间对医学寄生虫学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及外交贡献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博礼 何博礼现象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学寄生虫学
下载PDF
嘧菌酯及SHAM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和作用方式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金丽华 陈长军 +2 位作者 王建新 陈雨 周明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206-2213,共8页
【目的】明确嘧菌酯对4种病原真菌的活性及旁路氧化酶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的协同增效作用,探讨嘧菌酯抑制菌丝呼吸的作用机理及旁路氧化的作用。【方法】测定嘧菌酯单独使用或和SHAM协同使用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及对其... 【目的】明确嘧菌酯对4种病原真菌的活性及旁路氧化酶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的协同增效作用,探讨嘧菌酯抑制菌丝呼吸的作用机理及旁路氧化的作用。【方法】测定嘧菌酯单独使用或和SHAM协同使用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及对其它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利用氧电极溶氧仪测定嘧菌酯及SHAM对4种病原真菌菌丝呼吸耗氧的影响。【结果】嘧菌酯对辣椒炭疽病菌(辣椒炭疽)、黄瓜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对辣椒炭疽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和稻瘟病菌的孢子萌发、孢子产生,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菌核生成有抑制作用以及对辣椒炭疽病菌和稻瘟病菌的黑色素形成稍有延缓作用。SHAM对嘧菌酯毒力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菌丝耗氧率测定表明嘧菌酯在作用的初始阶段对4种病原真菌的菌丝呼吸均有抑制,抑制作用随药剂浓度提高而增强。随处理时间延长,菌丝恢复呼吸且呼吸作用的恢复不受SHAM抑制。【结论】延长处理时间情况下嘧菌酯丧失对菌丝呼吸耗氧的抑制作用,不是旁路氧化作用引起的,而是存在其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水杨肟酸(SHAM) 植物病原真菌 孢子萌发 菌落生长 耗氧率
下载PDF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的RAPD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尹燕妮 陈永芳 +1 位作者 李师默 郭坚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7-841,共5页
采用RAPD分析技术对萎蔫短小杆菌落葵致病变种(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basellae pv.nov.)和萎蔫短小杆菌糖甜菜致病变种(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beticola pv.nov.)及植物病原棒形细菌4个属的15个菌株进行分类研究... 采用RAPD分析技术对萎蔫短小杆菌落葵致病变种(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basellae pv.nov.)和萎蔫短小杆菌糖甜菜致病变种(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beticola pv.nov.)及植物病原棒形细菌4个属的15个菌株进行分类研究:从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条,共产生225条带,多态性条带占80.4%。遗传相似矩阵及UPGMA聚类分析,表明这两个新致病变种与萎蔫短小杆菌属亲缘关系近,最小相似系数为0.6511;与其他属细菌亲缘关系较远;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对植物病原棒形细菌新近提出的分类地位的改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分类 萎蔫短小杆菌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
下载PDF
植物过敏反应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19
4
作者 何晨阳 王金生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6年第2期150-154,共5页
过敏反应是植物-病原物不亲和互作后发生的一种细胞快速坏死的典型抗病反应。本文介绍过敏反应早期阶段植物体内所发生的电解质流失、磷脂酶活性、钙流动、蛋白质磷酸化、脂氧合酶活性、活性氧产生和防卫基因活化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 过敏反应是植物-病原物不亲和互作后发生的一种细胞快速坏死的典型抗病反应。本文介绍过敏反应早期阶段植物体内所发生的电解质流失、磷脂酶活性、钙流动、蛋白质磷酸化、脂氧合酶活性、活性氧产生和防卫基因活化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植物过敏反应 生理生化
下载PDF
生物防治过程中植物病原菌对竞争的防御(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建刚 蒋志强 郭坚华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生物防治 植物病原菌 寄生菌 拮抗物 防御机制
下载PDF
生物防治过程中植物病原菌对竞争的防御(上)
6
作者 李建刚 蒋志强 郭坚华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6,共3页
到目前为止,生物防治主要着眼于拮抗物是怎样作用于病原物.本文讲述的是相互作用的另一方面:植物病原物是怎样抵抗拮抗物,怎样影响生防效率的?就如微生物拮抗物利用多种机制控制它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病原物同样能够利用多种机制反拮抗.
关键词 生物防治 植物病原菌 防御 竞争 相互作用 病原物 拮抗物 微生物 机制 防效
下载PDF
嘧菌酯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0
7
作者 张晓 张艳军 +1 位作者 陈雨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1-46,共6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嘧菌酯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其对菌丝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嘧菌酯抑制番茄早疫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作用强于对菌丝生...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嘧菌酯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其对菌丝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嘧菌酯抑制番茄早疫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作用强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抑制菌丝生长的剂量.反应曲线与抑制菌丝呼吸的剂量.反应曲线趋势相似,但菌丝在经嘧菌酯处理5-7h后呼吸速率恢复到对照水平,相比之下,嘧菌酯却能一直抑制菌丝的生长。因此,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番茄早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比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更为适宜。水杨肟酸与嘧菌酯在抑制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方面有协同作用,对菌丝生长的平均协同系数为7.24。随处理时间延长,药剂对菌丝耗氧的抑制作用下降,但仍抑制菌丝生长。研究表明:呼吸作用对药剂的敏感性随着处理的延长而下降的机理不是因为旁路氧化途径增强,也不是因为基质中药剂效力的下降,而是存在其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番茄早疫病菌 抑制作用 呼吸作用
下载PDF
旁路氧化作用对嘧菌酯抑制辣椒炭疽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金丽华 陈长军 +2 位作者 王建新 陈雨 周明国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9-295,共7页
研究表明,旁路氧化作用能够降低辣椒炭疽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离体培养条件下,旁路氧化在辣椒炭疽菌野生菌株的孢子萌发中提供大于95倍生理功能的补偿作用;在菌丝生长中提供20 ~35倍的补偿作用。但在接种前用嘧菌酯处理辣椒,旁路氧化... 研究表明,旁路氧化作用能够降低辣椒炭疽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离体培养条件下,旁路氧化在辣椒炭疽菌野生菌株的孢子萌发中提供大于95倍生理功能的补偿作用;在菌丝生长中提供20 ~35倍的补偿作用。但在接种前用嘧菌酯处理辣椒,旁路氧化作用并不明显,嘧菌酯对辣椒炭疽病有良好的保护、治疗、铲除和抗产孢作用。用嘧菌酯处理过的病斑产生的分生孢子萌发活力和致病力下降。炭疽菌离体下的菌丝耗氧率测定表明,10μg/mL嘧菌酯处理1 h对菌丝呼吸耗氧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果随药剂浓度提高而略有增加。随处理时间延长,药剂对菌丝耗氧的抑制作用下降,但仍然抑制菌丝生长。研究证明:延长处理时间,呼吸作用对药剂的敏感性下降的机理不是因为旁路氧化途径增强,也不是因为基质中药剂效力的下降,而是存在其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水杨肟酸(SHAM) 旁路氧化 补偿作用 耗氧测定
下载PDF
复合菌剂AR99防治辣椒青枯病 被引量:42
9
作者 葛红莲 郭坚华 +2 位作者 祁红英 郭亚辉 黄艳霞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从本实验室生防细菌库中选择5个功能互补性的菌株复配,制成防治辣椒青枯病的生防制剂AR99。温室实验中,AR99复合菌剂和5个单一菌株防病效果分别达到91.1%(AR99)、88.9%(R1)、57.0%(A6)、66.7%(R9)、80.5%(J3)、80.5%(A9),复合菌剂... 从本实验室生防细菌库中选择5个功能互补性的菌株复配,制成防治辣椒青枯病的生防制剂AR99。温室实验中,AR99复合菌剂和5个单一菌株防病效果分别达到91.1%(AR99)、88.9%(R1)、57.0%(A6)、66.7%(R9)、80.5%(J3)、80.5%(A9),复合菌剂AR99的防治效果最为显著。2000、2001年在淮阴分别用拌菌堆肥法、灌根法进行生防实验。70 d后用AR99复合菌剂平均防效为94.O%(拌菌堆肥法)、77.0%(灌根法),平均增产效果分别为367.0%、5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剂 AR99防治 辣椒 青枯病 拌菌堆肥法 灌根法
下载PDF
寄生疫霉parA1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0
作者 梁元存 刘爱新 +2 位作者 董汉松 王金生 张天宇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205,共4页
根据已报道的寄生疫霉 (Phytophthoraparasitica)parA1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 ,从 4株寄生疫霉中国菌株 (3株来自烟草 ,1株来自刺槐 )中克隆到此基因并进行了重组表达。序列分析表明 4株寄生疫霉parA1基因序列高度保守。对表达载体pET 30a... 根据已报道的寄生疫霉 (Phytophthoraparasitica)parA1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 ,从 4株寄生疫霉中国菌株 (3株来自烟草 ,1株来自刺槐 )中克隆到此基因并进行了重组表达。序列分析表明 4株寄生疫霉parA1基因序列高度保守。对表达载体pET 30a(+)双酶切 ,构建表达Parasiticein蛋白的表达载体pET eli,用CaCl2 法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BL2 1,通过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非融合表达 ,表达产物在烟草上引起过敏性反应。性质测定表明 ,表达产物有一定的耐热性 ,并对蛋白酶K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疫霉 parA1基因 克隆 大肠杆菌 表达 耐热性 蛋白酶K 序列分析 烟草 黑胫病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在小麦赤霉病病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俞刚 陈利锋 +1 位作者 姚红燕 柴一秋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3,共4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eoxynivalenol,DON)系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孢 (Fusariumgraminearum ,有性态Gibberellazeae)产生的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trichothecenes,以下简称“单族毒素”)。作者以病菌正常产毒的野生型菌株GZ36 39及...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eoxynivalenol,DON)系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孢 (Fusariumgraminearum ,有性态Gibberellazeae)产生的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trichothecenes,以下简称“单族毒素”)。作者以病菌正常产毒的野生型菌株GZ36 39及其产毒基因Tri5损坏、不能产毒的转化子GZT40 (Tri5 -,TRI-)为材料 ,对DON在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GZ36 39能引起典型的赤霉病症状 ,病害可由接种小花发展至其它小穗 ,病菌也可定殖于其它小穗组织 ;而GZT40仅在接种小花处产生鸟眼状坏死斑点 ,不能引起典型的赤霉病症状 ,病菌仅定殖于接种小花处。当病菌与一定浓度 (4 0 0 μg·mL-1)的DON混合处理小花后 ,GZT40的定殖时间提前 2d(感病品种上 )至 4d(抗病品种上 ) ,定殖范围可扩大到 1~ 3个小穗 ,接种 2 0d后的病小穗率也由病菌单独接种时的 2 8%提高到 12 5 %。DON也使GZ36 39的定殖时间提前 1d(感病品种上 )至 2d(抗病品种上 ) ,定殖范围更广 ,其所致的病害发展更迅速 ,接种后 2 0d的病小穗率由病菌单独接种时的 78 0 %提高到 10 0 %。因此 ,作者认为 ,单族毒素在病害发展和病菌在寄主组织内的扩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旦丧失产毒能力 ,病菌虽能侵入寄主 ,但不能在寄主组织中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小麦 赤霉病 病程 禾谷镰孢 扩展 定殖 单族毒素 作用
下载PDF
福建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本金 陈庆河 +3 位作者 兰成忠 王娜娜 王源超 翁启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798-803,共6页
为明确福建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组成,于2007~2009年从漳州、厦门、龙岩等地大豆产区采集根腐病标样216份,从中分离到307株丝状病原真菌。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代表性菌株的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将这些病原菌分... 为明确福建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组成,于2007~2009年从漳州、厦门、龙岩等地大豆产区采集根腐病标样216份,从中分离到307株丝状病原真菌。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代表性菌株的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将这些病原菌分为5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112株)、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74株)、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79株)、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24株)和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18株)。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5种病原菌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大豆疫霉菌、尖孢镰刀菌和茄腐镰刀菌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分别为100%、97.8%和95.6%,立枯丝核菌、瓜果腐霉菌则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病原鉴定 ITS 致病性
下载PDF
拮抗细菌对土传病原菌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26
13
作者 徐刘平 尹燕妮 +1 位作者 李师默 郭坚华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4,共5页
本文从抗生、竞争、寄生和诱导抗性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根围拮抗细菌对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的生防机制,及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拮抗细菌 土传病原菌 机制 应用
下载PDF
甘薯根腐病病原菌粗毒素对甘薯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柴一秋 陈利锋 王金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4-609,共6页
本文鉴定了茄病镰孢甘薯专化型[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tas McClure,简称FSB]引起甘薯胜利百号根腐病以及诱导胜利百号显蕾开花,并研究了菌株V100—93-06粗毒素对胜利百号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V100—93... 本文鉴定了茄病镰孢甘薯专化型[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tas McClure,简称FSB]引起甘薯胜利百号根腐病以及诱导胜利百号显蕾开花,并研究了菌株V100—93-06粗毒素对胜利百号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V100—93-06对不同甘薯栽培品种呈现不同的致病性,其粗毒素能够诱导甘薯出现和病原菌寄生相似的部分症状。粗毒素原液处理胜利百号薯苗2、3、5和9d,病情指数分别为0.9,2.8、2.5和3.0,而10倍稀释浓度的粗毒素处理2、3、5和9d,病情指数分别为0、1.5、2.8和2.5。1~1000倍稀释浓度的粗毒素处理胜利百号组培苗3h,就能够诱导出现黄叶,浓度越高诱导出现黄叶数越多;对基芽和根的影响则表现为抑制基芽和根的生长,浓度越高基芽和根的数量越少;对根伸长生长的影响表现为1倍稀释浓度粗毒素抑制根的伸长生长,10~1000倍稀释浓度都能够促进根的伸长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病镰孢甘薯专化型 甘薯 开花 粗毒素 组织培养
下载PDF
甘薯根腐病菌侵染对甘薯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柴一秋 陈利锋 王金生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8-324,共7页
甘薯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tas McClure,简称FSB]侵染及其培养液滤液处理高敏感性甘薯品种‘胜利百号’后,引起甘薯叶片、茎尖和根部组织内源ABA含量大幅升高。其中在根部出现最早,但茎尖中积累浓度最高。... 甘薯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tas McClure,简称FSB]侵染及其培养液滤液处理高敏感性甘薯品种‘胜利百号’后,引起甘薯叶片、茎尖和根部组织内源ABA含量大幅升高。其中在根部出现最早,但茎尖中积累浓度最高。侵染后甘薯叶片、茎尖和根部组织内源GA1/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甘薯组培苗经FSB培养滤液处理9h后,ABA含量显著上升,处理15h,AB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GA1/3含量在101和102稀释液处理15h(103稀释液处理12h)时出现显著上升。这些结果有助于解释甘薯根腐病株矮小不产生藤蔓,并在秋季大量现蕾开花的生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根腐病病原菌 脱落酸 赤霉素 组织培养 开花 甘薯
下载PDF
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对多菌灵的室内抗药突变体的诱导及其抗药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袁善奎 周明国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3-368,共6页
通过紫外线照射和药剂驯化的方法均获得了玉蜀黍赤霉野生敏感菌株对多菌灵 (carbendazim ,MBC)的室内抗药突变体。这些抗药突变体一部分表现低抗 (lowresistance ,LR) ,即能在临界致死剂量 1 4 μg/mL多菌灵浓度下生长 ,但不能在 10 μg... 通过紫外线照射和药剂驯化的方法均获得了玉蜀黍赤霉野生敏感菌株对多菌灵 (carbendazim ,MBC)的室内抗药突变体。这些抗药突变体一部分表现低抗 (lowresistance ,LR) ,即能在临界致死剂量 1 4 μg/mL多菌灵浓度下生长 ,但不能在 10 μg/mL浓度以上生长 ,且对二氯苯胺甲酸甲酯 (N 3,5 dichlorophenylcarbamate ,MDPC)不表现负交互抗药性 ;另一部分表现高抗 (highresistance ,HR) ,即能在 10 0 μg/mL多菌灵浓度下生长 ,并与田间高抗菌株一样 ,对MDPC表现负交互抗药性 ;没有获得类似田间的中抗 (moderateresistance ,MR)菌株 ,即能在 10 μg/mL多菌灵浓度下快速生长 ,在 10 0 μg/mL浓度以上被完全抑制的突变体。通过药剂驯化的方法还获得了田间中抗 (MR)菌株的高抗 (HR)突变体 ,但这些突变体与MR一样对MDPC仍然不表现负交互抗药性。抗药性遗传研究表明 ,在所研究的抗药突变体中 ,抗药性在自交和无性繁殖后代中能稳定遗传 ;室内抗药突变体和田间抗药菌株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由同一个主效基因控制 ,但它们发生突变的位点不同或者同一碱基位点发生了不同的突变 ;对MDPC的敏感性也是由单个基因控制的 ,该基因与控制多菌灵抗性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蜀黍赤霉 多菌灵 抗药突变体 遗传
下载PDF
亚欧美栗疫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陈贤 周晓云 王克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236,共5页
从 12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主带明显、重复性好的 9个引物 ,对来自不同地域和寄主的 7个群体的 14 2个栗疫病菌菌株进行 RAPD分析。 9个引物共扩增出条带 12 4条 ,其中多态性条带 111条 ,多态性比率为 89.5 2 %。利用 Popgen... 从 12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主带明显、重复性好的 9个引物 ,对来自不同地域和寄主的 7个群体的 14 2个栗疫病菌菌株进行 RAPD分析。 9个引物共扩增出条带 12 4条 ,其中多态性条带 111条 ,多态性比率为 89.5 2 %。利用 Popgen3.2软件对供试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 UPGMA聚类。结果表明 ,中国地区 4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大 ,与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群体间的相似性较小 ;美国和意大利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大 ,且它们与日本群体间的相似性大于与中国群体间的相似性。病原菌群体的遗传变异率为 0 .2 35 1,其中在地区水平上 ,82 .34%由群体内的变异引起 ,17.6 6 %由群体间的差异引起 ,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值为 2 .3311;而在寄主水平上 ,则 79.4 2 %由群体内的变异引起 ,2 0 .5 8%由群体间的差异引起 ,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值为 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疫病菌 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基因流
下载PDF
生防菌剂GJ23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的田间试验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魏利辉 丁国春 +1 位作者 郭坚华 张红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48,共3页
试验表明,田间塑料大棚中使用生防菌剂G J23,在有效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的同时,对黄瓜还有一定的促生长和增产效应,防治根结线虫效果为63.4%,增产率达到39.3%,显著好于1.8%阿维菌素乳油。
关键词 黄瓜 根结线虫 生物防治 生防菌剂
下载PDF
生防菌NJ02防治辣椒疫霉病效果及对辣椒根围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刘平 郭坚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生防菌NJ02有促进辣椒生长作用。生防菌NJ02+化学药剂代森锰锌,防治大田辣椒疫病,药后60 d,平均发病率、防效、增产率分别为2.33%、85.45%、19.85%,好于生防菌及化学药剂代森锰锌单用。对辣椒根围土壤经传统的分离培养分析显示,NJ02、... 生防菌NJ02有促进辣椒生长作用。生防菌NJ02+化学药剂代森锰锌,防治大田辣椒疫病,药后60 d,平均发病率、防效、增产率分别为2.33%、85.45%、19.85%,好于生防菌及化学药剂代森锰锌单用。对辣椒根围土壤经传统的分离培养分析显示,NJ02、代森锰锌、NJ02+代森锰锌对放线菌含量没有影响,NJ02、NJ02+代森锰锌对真菌和细菌数量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霉病 防效 微生物 多样性
下载PDF
棉花红腐病菌氮代谢途径相关酶的基因位点测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晓云 陈瑞辉 王克荣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通过对菌株同类型的nit突变体互补测定方法,对棉花红腐病菌(串珠镰孢霉)氮代谢途径相关因子的基因位点进行研究。根据对单孢菌株SC50的42个含钼协同因子缺陷型突变体(nitB)的互补测定,鉴定出至少有7个基因位点控制含钼协同因子;对硝酸... 通过对菌株同类型的nit突变体互补测定方法,对棉花红腐病菌(串珠镰孢霉)氮代谢途径相关因子的基因位点进行研究。根据对单孢菌株SC50的42个含钼协同因子缺陷型突变体(nitB)的互补测定,鉴定出至少有7个基因位点控制含钼协同因子;对硝酸盐还原酶缺陷型突变体(ni tA)间以及亚硝酸盐还原酶缺陷型突变体(nitC)间互补测定的结果表明,这两种酶均由多个基因位点控制,并有其它基因参与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红腐病菌 氮代谢途径 硝酸盐还原酶 亚硝酸盐还原酶 基因位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