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引文分析法的学者论著被引特征研究——以朱自振先生学术论著被引特征为例
1
作者 田雁冰 谷青青 黎星辉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以朱自振先生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引文分析法对论文和论著被引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视史料的收集和运用是朱自振先生治学的特点;古代茶书论文和古代茶学典籍汇编资料对中国史、科学技术史、茶文化学和中国语言文... 以朱自振先生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引文分析法对论文和论著被引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视史料的收集和运用是朱自振先生治学的特点;古代茶书论文和古代茶学典籍汇编资料对中国史、科学技术史、茶文化学和中国语言文学等多学科具有较大影响,具备学科扩散度广、跨学科多样性的特征;先生的古代茶学典籍汇编资料在茶文化学科拥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振 茶史 茶文化 引文分析
下载PDF
施肥结构对茶园土壤氮素营养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7
2
作者 朱旭君 王玉花 +2 位作者 张瑜 肖润林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8-254,共7页
通过设置施氮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双因素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茶园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营养、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各种施肥处理均能有效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且均在900 kg·hm-2... 通过设置施氮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双因素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茶园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营养、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各种施肥处理均能有效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且均在90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75%有机肥+25%化肥处理效果最为显著;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春茶芽叶密度、百芽重等产量指标;有机肥比例高于25%的氮素处理能显著提高春茶的品质指标,有机肥比例50%以上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结构 茶园 氮素营养 茶叶产量 茶叶品质
下载PDF
施用碱渣对茶园土壤酸度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辉 徐仁扣 黎星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8,共4页
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量条件下碱渣对酸化茶园土壤的酸度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碱渣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土壤交换性盐基和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并使土壤中钙、镁养分保持合理比例。施用碱... 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量条件下碱渣对酸化茶园土壤的酸度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碱渣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土壤交换性盐基和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并使土壤中钙、镁养分保持合理比例。施用碱渣提高了茶叶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了茶叶中铅含量,使茶叶品质得到改善。碱渣施用量为4 500 kg.hm-2时,可将土壤pH值调节至5.51,达到最适合茶树生长的酸度条件,该条件下生产的茶叶品质也最佳,茶叶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2.5%、27.8%、34.9%、69.0%和52.1%,而Pb含量下降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茶园土壤 碱渣 土壤改良 茶叶品质
下载PDF
利用GS基因构建茶氨酸生物合成工程菌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朱文娴 黎星辉 +2 位作者 王丽鸳 房婉萍 成浩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2-248,共7页
为了高效合成茶氨酸,本研究通过将荧光假单胞菌GS基因转接入pET32a质粒中,再将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BL21中,构建了一种生物合成茶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工程菌株经0.1mmol/LIPTG,28℃诱导表达,湿菌体的酶活达到41.79U/mg prot,大约是出发... 为了高效合成茶氨酸,本研究通过将荧光假单胞菌GS基因转接入pET32a质粒中,再将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BL21中,构建了一种生物合成茶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工程菌株经0.1mmol/LIPTG,28℃诱导表达,湿菌体的酶活达到41.79U/mg prot,大约是出发菌株E.coli BL21的126.64倍。工程菌催化L-谷氨酸钠和盐酸乙胺反应生成茶氨酸的产量达到6.2g/L,其催化L-谷氨酰胺和盐酸乙胺反应生成茶氨酸的能力较出发菌株E.coliBL21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合成酶 茶氨酸 工程菌 构建
下载PDF
茶树花粉的离体萌发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暄 彭英 +4 位作者 郝姗 王玉花 房婉萍 张彩丽 黎星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3-235,共3页
选用无性系茶树品种龙井长叶花粉为材料,通过离体条件下花粉的萌发来探讨茶树离体花粉萌发的最适条件及最适保存方法。取蕾白期茶树花苞,干燥15 h后取花粉,以30 mmol/L的MES缓冲液(pH值5.5)为母液配制0.01%H3BO4+0.03%Ca(NO3)2+10%蔗糖+... 选用无性系茶树品种龙井长叶花粉为材料,通过离体条件下花粉的萌发来探讨茶树离体花粉萌发的最适条件及最适保存方法。取蕾白期茶树花苞,干燥15 h后取花粉,以30 mmol/L的MES缓冲液(pH值5.5)为母液配制0.01%H3BO4+0.03%Ca(NO3)2+10%蔗糖+15%聚乙二醇4000(PEG-4000)溶液(pH值6.5),作为基本培养基,统计不同组分的浓度、不同pH值和不同碳源对25℃处理1 h的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适液体培养基是:0.01%H3BO4+0.05%Ca(NO3)2+5%PEG-4000+5%麦芽糖,pH值在5.0~6.0之间(30 mmol/L MES)。在此条件下的萌发率为82.24%,花粉管生长长度为49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花粉 离体培养条件
下载PDF
茶籽多糖的提纯、理化特征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明乐 房婉萍 黎星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80-285,共6页
茶籽多糖是茶籽中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然而,我国茶籽利用率不高,如能充分利用,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茶籽多糖(tea seed polysaccharide,TSPS)提纯方法、理化特征和生物... 茶籽多糖是茶籽中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然而,我国茶籽利用率不高,如能充分利用,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茶籽多糖(tea seed polysaccharide,TSPS)提纯方法、理化特征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茶籽多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多糖 提取 纯化 结构 生物活性 功能
下载PDF
几种农杆菌的耐酚性能比较与驯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仓梅芹 周健 +2 位作者 成浩 黎星辉 王丽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9-194,共6页
为了明确不同农杆菌菌种对茶多酚的耐受性能变化幅度,以及驯化培养对提高农杆菌茶多酚耐受性、从而提高茶树遗传转化中遗传转化率的作用与可行性,本文比较了茶多酚对四种农杆菌生长的抑制率,进行了耐酚菌株的驯化培养,最后比较了驯化菌... 为了明确不同农杆菌菌种对茶多酚的耐受性能变化幅度,以及驯化培养对提高农杆菌茶多酚耐受性、从而提高茶树遗传转化中遗传转化率的作用与可行性,本文比较了茶多酚对四种农杆菌生长的抑制率,进行了耐酚菌株的驯化培养,最后比较了驯化菌株与原始菌株的转化能力。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几种农杆菌均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但不同菌种的耐受性能差异较大;通过驯化培养得到的耐酚菌株EHA105AP,其耐酚性能提高了90.89%,同时,其在茶树叶片和愈伤中的GUS瞬时表达率也分别提高了43.85%和57.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农杆菌 耐酚菌株 GUS瞬时表达
下载PDF
清代澳门茶叶贸易衰落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馨秋 冯卫英 +3 位作者 姜爱芹 房婉萍 朱自振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8,共7页
澳门开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之先河,是我国首个茶叶出口港。目前,对清代茶叶出口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州"十三行"和福建(泉州与厦门)与东南亚的贸易等方面,而对当时澳门地区的茶叶贸易情况缺乏研究。本文分析了澳门茶叶贸易由... 澳门开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之先河,是我国首个茶叶出口港。目前,对清代茶叶出口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州"十三行"和福建(泉州与厦门)与东南亚的贸易等方面,而对当时澳门地区的茶叶贸易情况缺乏研究。本文分析了澳门茶叶贸易由盛到衰的历程,阐明了澳门作为中国首个茶叶出口港在中国茶叶贸易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探讨了澳门茶叶贸易衰落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澳门 茶叶 贸易 衰落
下载PDF
茶树修剪物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袁赛艳 陈暄 +3 位作者 房婉萍 王玉花 朱旭君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5-262,共8页
茶树修剪物直接还田是茶园管理中常见的栽培措施。本文通过提取不同处理的土壤样品总DNA,以未处理土壤样品为对照,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研究添加茶树修剪物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土壤样品的D... 茶树修剪物直接还田是茶园管理中常见的栽培措施。本文通过提取不同处理的土壤样品总DNA,以未处理土壤样品为对照,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研究添加茶树修剪物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土壤样品的DGGE图谱中发现许多公共条带,这些共有条带主要属于Pezizomycotina门、Basidiomycota门、Mortierellomycotina门和Mucoromycotina门;通过DGGE的条带数和亮度进行真菌群落多样性各项指标的比较,显示各处理的丰富度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均低于对照,表明茶树修剪物的降解产物和茶树本身固有的酚类物质对茶园的真菌群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修剪物 PCR-DGGE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茶树-绿豆/大豆间作对茶园土壤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段玉 邢弘擎 +5 位作者 刘国栋 王婷 刘乐峰 朱旭君 钟增涛 房婉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1-520,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茶园间作绿豆和大豆对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以优化茶园土壤环境、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方法]间作试验设置为茶树-不接种根瘤菌绿豆(T1)、茶树-接种根瘤菌绿豆(T2)、茶树-不接种根瘤...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茶园间作绿豆和大豆对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以优化茶园土壤环境、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方法]间作试验设置为茶树-不接种根瘤菌绿豆(T1)、茶树-接种根瘤菌绿豆(T2)、茶树-不接种根瘤菌大豆(T3)、茶树-接种根瘤菌大豆(T4)4个处理,以单作茶树为对照(CK),探究不同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pH值、土壤养分及茶叶理化指标的影响及土壤指标与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茶树-豆科作物的间作模式下,豆科作物生长至盛花期(Ⅰ),茶园土壤pH值及土壤酶活性显著增加,除土壤速效磷外,其他土壤养分均显著高于单作茶园,其中土壤速效氮含量在T2处理和T4处理分别比CK增加136.63%和97.87%;除土壤有机质外,间作同一种豆科作物,接种根瘤菌豆科作物的茶园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未接种根瘤菌豆科作物的茶园,尤其是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间作的豆科作物在盛花期翻压后一个月(Ⅱ),茶园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均显著高于单作茶园,且接种根瘤菌豆科作物的处理显著高于未接种根瘤菌的处理,其中在T4处理最高。茶树与豆科作物间作显著影响茶树鲜叶理化成分的代谢,尤其是间作接种根瘤菌豆科作物,间作的茶树鲜叶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第Ⅰ时期,T2和T4处理分别比CK增加102.67%、54.37%和180.79%、160.23%,在第Ⅱ时期T2和T4处理分别比CK提高72.29%、41.80%和45.37%、3.17%,且茶树鲜叶的水浸出物在T2和T4处理显著增加,而茶树鲜叶的茶多酚含量在T2和T4处理显著降低。[结论]在茶园间作不同豆科作物均能缓解土壤酸化,显著增加土壤养分,显著增加茶树鲜叶的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尤其是茶树-绿豆间作模式的增氮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豆科作物 间作模式 土壤养分 茶叶理化成分
下载PDF
三种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茶黄素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郁军 王丽璞 +3 位作者 岳鹏翔 房婉萍 陈暄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7-452,共6页
采用NKA-9、AB-8和ADS-7 3种不同极性的大孔吸附树脂研究纯化茶黄素的工艺条件。比较大孔树脂的类型、pH值、上样速度、除杂液质量分数、样品洗脱液质量分数和体积对茶黄素纯度的影响,初步确定工业纯化茶黄素的工艺。结果表明,NKA-9的... 采用NKA-9、AB-8和ADS-7 3种不同极性的大孔吸附树脂研究纯化茶黄素的工艺条件。比较大孔树脂的类型、pH值、上样速度、除杂液质量分数、样品洗脱液质量分数和体积对茶黄素纯度的影响,初步确定工业纯化茶黄素的工艺。结果表明,NKA-9的纯化效果明显优于AB-8和ADS-7,采用NKA-9纯化茶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为3,上样速度2 BV/h,先用1 BV 15%的乙醇除杂,再用3 BV 90%的乙醇洗脱。纯化后茶黄素的纯度为44.1%。各单体纯化条件与上述纯化条件不尽相同,单体纯度与纯化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茶黄素 纯化
下载PDF
茶树无性系引进良种的生长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施伟文 龚艳 +5 位作者 汤茶琴 周静峰 徐德良 顾卫忠 张定 黎星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6-229,276,共5页
为了提高江苏省茶园良种率,建立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对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4省引进的19个无性系茶树良种在茶树幼龄期和试采期的移栽成活率、树冠性状、萌发期、定型修剪物重量、早期鲜叶产量、抗旱性、抗寒性等性状进行了大田... 为了提高江苏省茶园良种率,建立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对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4省引进的19个无性系茶树良种在茶树幼龄期和试采期的移栽成活率、树冠性状、萌发期、定型修剪物重量、早期鲜叶产量、抗旱性、抗寒性等性状进行了大田试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黔方、汝城早芽、蒿绿细芽、云桂大叶、龙井长叶、龙井43、迎霜、9201、乌牛早、浙农113、白毫早、日铸茶、浙农139等品种的生长势、物候期、抗旱性、抗寒性和早期鲜叶产量等性状表现较好,适合江苏传统茶区引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引种 无性系良种 适应性
下载PDF
越南茶叶产业概况 被引量:6
13
作者 Tran Xuan Hoang Do Van Ngoc +2 位作者 房婉萍 陈暄 黎星辉 《中国茶叶》 2012年第7期12-13,共2页
越南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6%。近年来,越南茶叶发展很快,引起业界重视。应越南国家茶叶研究机构——越南北方山区农林业技术科学院的邀请,南京农业大学组团于2011年赴越南联合开展了越南茶叶生产状况的中越合作考... 越南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6%。近年来,越南茶叶发展很快,引起业界重视。应越南国家茶叶研究机构——越南北方山区农林业技术科学院的邀请,南京农业大学组团于2011年赴越南联合开展了越南茶叶生产状况的中越合作考察,现将越南茶叶产业概况简要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发展 产业概况 越南 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人口 林业技术 北方山区 研究机构
下载PDF
南京市栖霞山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梦荷 杨彬 +9 位作者 田茂荣 刘乐峰 尚小文 张柯鑫 雷小刚 吕程佳 李芳 马媛春 朱旭君 房婉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对105份南京市栖霞山野生茶树资源的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对主要生化成分以及土壤基本养分状况进行测定,旨在挖掘南京市栖霞山优质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江苏省茶树新品种选育和优化改良提供基础。结果表明,南京市栖霞山野生茶树农艺性状存... 对105份南京市栖霞山野生茶树资源的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对主要生化成分以及土壤基本养分状况进行测定,旨在挖掘南京市栖霞山优质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江苏省茶树新品种选育和优化改良提供基础。结果表明,南京市栖霞山野生茶树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性,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4.18%~27.79%,多样性指数为0.27~0.56,其中问云亭、茶谷区域的野生茶树农艺性状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较高。通过土壤成分分析,发现除茶谷区域外,其他区域土壤pH值>7,栖霞山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偏低。栖霞山野生茶树叶片农艺性状和茶树新梢主要品质成分差异显著,显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茶树新梢游离氨基酸、茶多酚等含量均偏低,可能与栖霞山野生茶树长期缺乏系统性管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栖霞山 野生茶树种质资源 生化成分分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武夷名丛的红茶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卢莉 程曦 +3 位作者 曾晶晶 叶国盛 黎星辉 陈荣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46-2254,共9页
为了充分挖掘利用武夷名丛资源、丰富红茶品类,以水仙为对照,对13个武夷名丛分别蒸青固样、加工红茶。通过生化成分检测和感官审评,分析其红茶适制性,并对鲜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品质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鬼洞白鸡冠’鲜叶水浸出物... 为了充分挖掘利用武夷名丛资源、丰富红茶品类,以水仙为对照,对13个武夷名丛分别蒸青固样、加工红茶。通过生化成分检测和感官审评,分析其红茶适制性,并对鲜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品质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鬼洞白鸡冠’鲜叶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红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黄酮、茶黄素、茶红素等含量均超过对照,其中茶黄素含量为0.81%,显著高于对照,且感官审评品质优异。综合生化成分检测和感官审评结果得出,‘鬼洞白鸡冠’、‘金锁匙’、‘金凤凰’、‘白毛猴’、‘雀舌’适制红茶。鲜叶酚氨比与红茶品质未发现显著相关性。鲜叶水浸出物、咖啡碱、酚咖比和氨咖比与红茶品质或重要影响因子呈显著相关,可为茶树种质红茶适制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名丛 红茶 适制性 生化成分 相关性
下载PDF
越南茶叶生产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Tran Xuan Hoang Hoang Ha Nguyen +4 位作者 Dang Van Thu 刘馨秋 陈暄 孙康 黎星辉 《中国茶叶》 2018年第6期57-59,共3页
调查分析了越南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加工技术、产品结构、质量管理与食品安全、内销与外销等多方面现状。提出未来越南茶叶发展中需控制茶园面积、推广优良茶树品种、加大设备和管理投入、提升茶叶品质、调整茶叶产品结构。
关键词 越南 茶叶 生产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越南茶树新品种叶片解剖结构特点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Tran Xuan Hoang Dang Van Thu +3 位作者 Do Van Ngoc Le Tat Khuong 王明乐 黎星辉 《福建茶叶》 2014年第6期26-29,共4页
本实验对三个越南茶树新品种的叶片解剖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观测了茶树叶片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的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棚栏组织厚度和腺鳞(多毛)密度。结果表明:抗旱最好的茶树品种是Kim Tuyen,其次是PH10,最后是PH8;品种抗... 本实验对三个越南茶树新品种的叶片解剖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观测了茶树叶片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的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棚栏组织厚度和腺鳞(多毛)密度。结果表明:抗旱最好的茶树品种是Kim Tuyen,其次是PH10,最后是PH8;品种抗旱性与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棚栏组织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特别是与叶片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42**,P<0,01)。初步结论:PH10、Kim Tuyen品种适制绿茶和乌龙茶;PH8品种造制绿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新品种 解剖结构 叶片 抗旱性
下载PDF
江苏苏南地区全程机采茶园效益分析——以高淳玉泉茶叶公司为例
18
作者 石玮怡 申加枝 +1 位作者 朱旭君 房婉萍 《中国茶叶》 2020年第5期54-55,58,共3页
江苏花山集团有限公司玉泉茶叶分公司是江苏省苏南地区茶园机械化采摘的代表性茶厂,茶厂实行全年机械化采摘,但在茶园的修剪、除虫、除草、灌溉等茶园管理环节机械化程度不高。本文通过对南京高淳玉泉茶厂生产现状、效益的调研和分析,... 江苏花山集团有限公司玉泉茶叶分公司是江苏省苏南地区茶园机械化采摘的代表性茶厂,茶厂实行全年机械化采摘,但在茶园的修剪、除虫、除草、灌溉等茶园管理环节机械化程度不高。本文通过对南京高淳玉泉茶厂生产现状、效益的调研和分析,探索苏南地区机械化采茶的利弊、可能性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采摘 机械化 效益分析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茶树基因表达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邹中伟 房婉萍 +2 位作者 张定 段云裳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9-254,共6页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了茶树在低温胁迫下的基因表达差异。用16对引物(256个组合)对三个样品池进行了差异条带的筛选,结果表明,在冷胁迫不同处理时期相关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共获得了86个差异片段。在选择回收的10条差异表达cDNA片段...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了茶树在低温胁迫下的基因表达差异。用16对引物(256个组合)对三个样品池进行了差异条带的筛选,结果表明,在冷胁迫不同处理时期相关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共获得了86个差异片段。在选择回收的10条差异表达cDNA片段中,经克隆测序,Blast序列同源性检索,显示其中片段1与一种低温和盐胁迫响应蛋白有77%的同源性,片段5与拟南芥冷诱导表达相关60 s ribosomal protein L7(RPL7B)有89%的同源性;片段8与一种逆境诱导蛋白(Stress-induced H1-Histone protein)有79%的同源性;片段9与干旱条件下的EST序列有着较高的同源性,其它6个片段在GenBank数据库中未找到相似序列,可能为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AFLP 茶树 冷胁迫 表达差异
下载PDF
中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段云裳 姜燕华 +3 位作者 王丽鸳 成浩 王玉花 黎星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9,共11页
【目的】探讨中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了解遗传背景对于品种适制性差异的影响与作用,为茶树育种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参考。【方法】利用自主开发的具有多态性的39对SSR引物对中国157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 【目的】探讨中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了解遗传背景对于品种适制性差异的影响与作用,为茶树育种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参考。【方法】利用自主开发的具有多态性的39对SSR引物对中国157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平均可检测4.90个等位基因,11.28个基因型,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0.53,基因多样性指数(H)0.57,遗传分化系数GST 0.19,说明81%的遗传多样性来自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各省份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以广东最高,江西最低。按照适制性分组分析,结果表明适制红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红绿茶兼制型品种次之,适制绿茶品种(系)最低。根据育种方式分组分析表明,系统选育法得到的品种(系)其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杂交选育品种(系),高于地方品种(系)。聚类分析显示,供试材料聚为了三大类,大部分品种(系)都按照其地理来源和遗传背景进行聚类,并未按照适制性相互聚类。【结论】中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适制红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红绿茶兼制型品种次之,适制绿茶品种(系)最低。同时,主要依据地理来源和遗传背景进行亲缘关系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系) 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