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症34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伟贤 沈鸣九 姚朝亚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2年第2期109-110,共2页
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病)为多始于足部肌肉萎缩的一种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国内报告不多,且多着重于遗传学方面的探讨。本文结合实验室研究对34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
关键词 神经 性肌萎缩
下载PDF
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和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64
2
作者 侯熙德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1-4,共4页
南京医学院侯熙德教授1991年4~9月应邀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以及英国伦敦皇家医院等单位讲学和考察,并参加第43届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NN)和“脑的十年(Decade of Brain)”的庆祝活动,听取了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病治疗等专题... 南京医学院侯熙德教授1991年4~9月应邀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以及英国伦敦皇家医院等单位讲学和考察,并参加第43届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NN)和“脑的十年(Decade of Brain)”的庆祝活动,听取了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病治疗等专题报告,内容极为丰富,有些还是待发表材料,本文侧重介绍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和治疗,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现状 被引量:6
3
作者 侯熙德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0年第4期193-196,199,共5页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类(HSE)是一种急性坏死性脑炎,死亡率很高,为Smith等(1941)首先报道。自1977年无环鸟苷问世后,本病予后大为好转,因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极为重要.HSE有1型(HSV-1)和2型(HSV-2)两种,HSE大部分是由1型引起。本文重点说明...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类(HSE)是一种急性坏死性脑炎,死亡率很高,为Smith等(1941)首先报道。自1977年无环鸟苷问世后,本病予后大为好转,因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极为重要.HSE有1型(HSV-1)和2型(HSV-2)两种,HSE大部分是由1型引起。本文重点说明1型HSE的临床特点。 流行病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脑炎 临床现状 无环鸟苷 单纯疱疹 双份血清 IGG 影像学检查 脑膜刺激症状 意识障碍 抗原检测
下载PDF
脑脊液中结核杆菌DNA和特异性抗体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宁山 侯熙德 范晓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年第2期97-98,92,共3页
脑脊液中结核杆菌DNA和特异性抗体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南京医学院一附院神经科(210029)王宁山,侯熙德传染科范晓峰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长期缺乏一种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的理想方法。近二年来... 脑脊液中结核杆菌DNA和特异性抗体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南京医学院一附院神经科(210029)王宁山,侯熙德传染科范晓峰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长期缺乏一种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的理想方法。近二年来,随着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DNA 结脑 鉴别诊断 敏感特异 抗体滴度 范晓峰 抗酸染色 传染科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PCR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宁山 候熙德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1993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在我国是常见病,危害极大,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形式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具有诊断意义的生化改变不够典型,培养涂片检出率越来越低,目前仍为临床诊断的难题之一。近二年来,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研...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在我国是常见病,危害极大,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形式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具有诊断意义的生化改变不够典型,培养涂片检出率越来越低,目前仍为临床诊断的难题之一。近二年来,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一些学者已建立了敏感特异的从脑脊液(CSF)中检测结核杆菌DNA方法。本文根据Eisenach介绍的结核分枝杆菌染色体DNA链结构中一段123bp核苷酸为靶系列,合成引物进行CSF中DNA体外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
下载PDF
豚鼠多发性肌炎动物模型肌酶谱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蔡昭 侯熙德 +3 位作者 王宁山 陈伟贤 沈鸣九 姚朝娅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1年第4期202-203,共2页
检测了50只豚鼠实验性自身变态反应性肌炎(EAM)动物模型的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谷一草转氨酶(AST)。发现35只CK升高,30只LDH升高,23只AST升高,其中以CK升高的例数最多,幅度最高。结合临床讨论了肌酶谱检测对多发性肌炎... 检测了50只豚鼠实验性自身变态反应性肌炎(EAM)动物模型的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谷一草转氨酶(AST)。发现35只CK升高,30只LDH升高,23只AST升高,其中以CK升高的例数最多,幅度最高。结合临床讨论了肌酶谱检测对多发性肌炎诊断的意义,提出肌酶谱升高亦是EAM模型建立的一个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自身变态反应 肌酶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