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肝脏外科手术的若干改进——(附肝叶切除术364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学浩 杜竞辉 +2 位作者 陈端 钱建民 张峰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0年第2期60-62,共3页
本文报道肝脏外科手术的几点重要改进:(1)选用双侧肋缘下屋顶形(rooftop)切口;(2)可调框架式腹腔牵开器的应用;(3)术中油剂肝动脉造影;(4)创用弧形引线针,切肝前先作区域性病肝阻断;(5)术中胆道造影。按新法操作的肝叶切除术,结果表明:... 本文报道肝脏外科手术的几点重要改进:(1)选用双侧肋缘下屋顶形(rooftop)切口;(2)可调框架式腹腔牵开器的应用;(3)术中油剂肝动脉造影;(4)创用弧形引线针,切肝前先作区域性病肝阻断;(5)术中胆道造影。按新法操作的肝叶切除术,结果表明:术野暴露良好,避免了开胸手术径路,操作简便,缩短了手术时间;新法对术中寻找微小病变,控制出血,预防胆瘘均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切除 肝脏 手术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翰林 黄耀文 +2 位作者 杜竞辉 孙谷 王连新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76-178,共3页
本院1989~1990年间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23例,占同期胆管癌的74.52%;手术切除14例,切除率60.87%,其中根治性切除12例。姑息性切除2例。切除组除2例失访外,随访3个月~2年,1例姑息性切除者术后6个月死亡,余均健在,疗效优于非切除组。作... 本院1989~1990年间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23例,占同期胆管癌的74.52%;手术切除14例,切除率60.87%,其中根治性切除12例。姑息性切除2例。切除组除2例失访外,随访3个月~2年,1例姑息性切除者术后6个月死亡,余均健在,疗效优于非切除组。作者认为对该病应持积极切除态度,为达到根治应常规行肝方叶部分切除,必要时行相应的半肝切除,胆管干切除应力求广泛,并同时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外科手术 肝肿瘤
下载PDF
分析260例肝动脉的走行形态、分支变化及其对肝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杰 李麟荪 +3 位作者 冯跃良 姚慧敏 王学浩 杜竞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1-54,共4页
本文观察分析260例肝动脉造影动脉像上肝动脉的走行形态及其分支变化。肝动脉呈水平向右或微向上、下走行者219例(84.2%);肝动脉本身卷曲或曲折成角者41例(15.8%),其中肝总动脉与肝固有动脉间明显曲折成角者1... 本文观察分析260例肝动脉造影动脉像上肝动脉的走行形态及其分支变化。肝动脉呈水平向右或微向上、下走行者219例(84.2%);肝动脉本身卷曲或曲折成角者41例(15.8%),其中肝总动脉与肝固有动脉间明显曲折成角者19例,占7.3%。260例中肝总动脉起始于腹腔动脉者256例(98.5%),有4例(1.5%)起始于肠系膜上动脉。肝固有动脉有92.6%系肝总动脉的直接延续。肝右动脉大多发自肝固有动脉(90.8%),但有30例(9.2%)异常起源:发自肠系膜上动脉者(8.5%)、腹腔动脉干(1.2%)、肝总动脉(1.2%)、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腹主动脉各占0.4%。胃十二指肠动脉与肝总动脉之间相交呈钝角者226例(86.9%),呈锐角者34例(13.1%)。了解这些血管变异走行形态,对于经皮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术中肝动脉插管以及肝脏外科临床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X线解剖 插管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丙肝病毒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查文章 杜竞辉 +4 位作者 王学浩 黄祖瑚 李军 韩亚萍 刘婷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4年第2期62-64,共3页
应用国产ELISA试剂盒对157例肝癌、肝硬化病人血清中抗-HCV及HBV-M进行检测,101例肝癌10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9.9%;56例肝硬化6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10.7%;肝癌组抗HCV与HBsAg双阳性率79%(8/101),HBsAg阳性率为723%(7... 应用国产ELISA试剂盒对157例肝癌、肝硬化病人血清中抗-HCV及HBV-M进行检测,101例肝癌10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9.9%;56例肝硬化6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10.7%;肝癌组抗HCV与HBsAg双阳性率79%(8/101),HBsAg阳性率为723%(73/101),明显高于HCV感染率,说明HBV仍是乙肝流行地区的主要相关因素。14例抗-HCV阳性(包括可疑阳性),肝癌外周血中8例(57.1%)HBsAg阳性,推测HCV可单独作用但更常与HBV形成混合感染参与慢性肝病的癌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硬变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导向治疗44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学浩 杜竞辉 +5 位作者 钱健民 陈端 邵亚男 周素华 郑仕中 周大虎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261-263,共3页
应用^(125)I-lipiodol抗癌乳剂经肝动脉灌注治疗不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44例,取得显著的疗效,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其中30例AFP阳性患者、25例术后一月完全转阴,5例AFP值下降至200ng/ml以下;术前AFP值增高(100~400ng/ml)4例患... 应用^(125)I-lipiodol抗癌乳剂经肝动脉灌注治疗不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44例,取得显著的疗效,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其中30例AFP阳性患者、25例术后一月完全转阴,5例AFP值下降至200ng/ml以下;术前AFP值增高(100~400ng/ml)4例患者,术后均转为阴性,20例肝区疼痛消失;18例肿瘤缩小。本法的主要特点,即将肿瘤区域的局部放疗、化疗和栓塞疗法三者结合在一起,不同环节的联合作用,起到综合抗癌的效果,为肝癌的导向治疗开辟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导向治疗 碘化油 阿霉素
下载PDF
碘化油肝动脉造影与灌注法肝动脉造影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杰 冯跃良 +7 位作者 李麟荪 姚惠敏 陈世曦 蔡健康 周眠 牛建明 王学浩 杜竞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8年第4期206-208,T031,共4页
我院从1986年1月开始应用油性造影剂作肝动脉造影术,经临床初步应用认为本法可进一步提高肝癌的诊断率,特别是对直径小于1cm的小肝癌,优于常规的肝动脉造影法(1),对此:我们从1986年5月至1987年5月,就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同时作... 我院从1986年1月开始应用油性造影剂作肝动脉造影术,经临床初步应用认为本法可进一步提高肝癌的诊断率,特别是对直径小于1cm的小肝癌,优于常规的肝动脉造影法(1),对此:我们从1986年5月至1987年5月,就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同时作碘化油肝动脉造影平片检查(以下简称碘油片)和超选择性灌注法肝动脉造影(以下简称IHA),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化油 灌注法 肝动脉造影
下载PDF
血小板激活因子在肝脏缺血灌注损伤的变化及山莨菪碱的保护
7
作者 史留斌 陈怀仁 +1 位作者 杨德同 嵇振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249-249,共1页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分析 肝/血液供给 再灌注损伤/药物疗法 山莨菪碱/治疗应用
下载PDF
ATP-MgCl_2在胰腺保存中的应用
8
作者 赵中辛 杜竞辉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05-107,共3页
报道在胰腺保存中采用ATP-MgCl_2-CollinasⅡ液作保存液的应用实验。实验大鼠分别用CollinesⅡ液与ATP-MgCl_2-CollinesⅡ液中作保存液,保存36小时行胰腺移植;受体存活48小时后处死,作胰组织ATP测定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ATF-MgCl... 报道在胰腺保存中采用ATP-MgCl_2-CollinasⅡ液作保存液的应用实验。实验大鼠分别用CollinesⅡ液与ATP-MgCl_2-CollinesⅡ液中作保存液,保存36小时行胰腺移植;受体存活48小时后处死,作胰组织ATP测定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ATF-MgCl_2-CollinesⅡ液较原Collines液更有助于保存细胞的能量,防止细胞水肿,提高供胰的质量,延长保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ATP-MGCL2 大鼠
下载PDF
海风藤酮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史留斌 陈怀仁 +1 位作者 王尔慧 嵇振岭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195-198,共4页
为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及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作者在建立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基础上,对PAF的变化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 为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及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作者在建立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基础上,对PAF的变化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进行了初步研究,观察了PAF拮抗剂海风藤酮对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组织PAF含量增高,且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早期肝组织抗氧化能力下降,大量氧自由基生成,以及细胞内钙超载是损伤的主要原因,而肝脏Ⅱ相损伤主要是由于肝组织PAF的积聚,激活中性粒细胞,导致溶酶体酶和毒性自由基的产生所致。海风藤酮可以拮抗损伤过程中PAF增高所致的药理作用,减轻肝脏脂质过氧化程度,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激活因子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海风藤酮
下载PDF
血小板激活因子及其拮抗剂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吕建中 史留斌 +2 位作者 陈怀仁 杨建中 嵇振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9-170,共2页
通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PAF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观察PAF拮抗剂海风藤酮对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组织PAF含量增高,且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海风藤酮可以拮抗损伤过程中PAF... 通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PAF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观察PAF拮抗剂海风藤酮对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组织PAF含量增高,且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海风藤酮可以拮抗损伤过程中PAF增高所致的药理作用,减轻肝脏脂质过氧化程度,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病变程度。结果提示PAF拮抗剂可能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激活因子 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 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