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脂肪酸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唐翠松 汤光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0-425,457,共7页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代谢骨病,导致脆性骨折引起致残率、致死率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骨髓微环境中的脂肪酸(fatty acids,FAs)可以调节骨细胞生长、分化、炎症和凋亡过程的各种关键信号通路,激活/表...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代谢骨病,导致脆性骨折引起致残率、致死率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骨髓微环境中的脂肪酸(fatty acids,FAs)可以调节骨细胞生长、分化、炎症和凋亡过程的各种关键信号通路,激活/表达骨稳态中起重要作用的不同核转录因子,进一步影响邻近骨细胞的存活与功能,最终导致OP。为了明确骨髓FAs在OP的作用机制,学者们借助磁共振波谱、化学位移编码磁共振成像、代谢组学对动物和人体骨髓FAs进行量化分析。本文就FAs的分类、骨髓FAs的成分、骨髓FAs的定量分析技术及各类FAs对OP形成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OP干预和治疗策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脂肪酸 骨质疏松 磁共振波谱 化学位移编码磁共振成像 代谢组学
下载PDF
神经丝蛋白轻链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被引量:7
2
作者 毛冰洁 刘学源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24期4800-4804,共5页
神经丝蛋白是一种定位于神经元胞质内的蛋白,参与神经元细胞骨架的形成。其主要作用是支撑轴突结构、调节轴突直径,并参与轴浆运输,进而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丝蛋白轻链(NFL)是神经丝蛋白的一个组分,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 神经丝蛋白是一种定位于神经元胞质内的蛋白,参与神经元细胞骨架的形成。其主要作用是支撑轴突结构、调节轴突直径,并参与轴浆运输,进而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丝蛋白轻链(NFL)是神经丝蛋白的一个组分,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以及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及脑脊液标本中NFL水平均异常升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NFL已成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且有望成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诊疗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神经丝蛋白 神经丝蛋白轻链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口服抗凝药合并脑出血微创手术和传统开颅术的疗效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A01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口服抗凝药合并脑出血微创手术和传统开颅术的疗效比较,并依照疗效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6例,按照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口服抗凝药... 目的:探讨口服抗凝药合并脑出血微创手术和传统开颅术的疗效比较,并依照疗效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6例,按照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口服抗凝药合并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口服抗凝药合并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微创手术尚处于研究状态,患者手术后应提高护理手段,减少并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抗凝药 脑出血 微创手术 传统开颅术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MR非增强成像技术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孙珮雯 赵炳辉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2-325,共4页
临床上对克罗恩病(CD)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和病理学检查,但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病人顺应性均较低。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峰度成像、磁化传递成像及运动成像等MR非增强成像技术有利于发现CD病灶、区分CD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病灶,鉴别CD炎性与纤... 临床上对克罗恩病(CD)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和病理学检查,但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病人顺应性均较低。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峰度成像、磁化传递成像及运动成像等MR非增强成像技术有利于发现CD病灶、区分CD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病灶,鉴别CD炎性与纤维性狭窄等,从而对内镜和病理学诊断起到协同、补充作用,亦能提高CD及其并发症的检出率。就MR非增强成像技术的进展及其在C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磁化传递成像 运动成像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早期联合营养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振 陈先震 +3 位作者 秦家骏 夏忠源 林祺 傅近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1-318,共8页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应用肠外肠内营养对神经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入住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的255例神经重症患者,按营养方式分为传统的肠内营养组和早期联合肠外肠内营养治疗组...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应用肠外肠内营养对神经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入住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的255例神经重症患者,按营养方式分为传统的肠内营养组和早期联合肠外肠内营养治疗组,传统治疗组患者采取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液的疗法,而实验组患者在入院后行肠外营养,72 h后给予肠内营养液的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个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日均肠内营养量、人血白蛋白补充量、日均补液量、肺部感染率和感染时间、住院期间白蛋白水平变化的差异。探讨联合营养组肠内营养时间及营养量与肺部感染、血清白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采用决策树、随机森林、最邻近法、自适应助推法及自主整合模型进行拟合,对GOS评分进行预测。结果共纳入255例患者,传统肠内营养组170例(对照组),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组85例(实验组)。1:2倾向性得分匹配后各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GOS评分OR=1.853(95%CI:1.018~3.385),P=0.043。白蛋白水平变化与营养方案的选择无关,但与入院意识水平和患者入院前基本白蛋白水平有关。实验组出院时意识水平较对照组更好,补液量更少,但日均肠内营养量及补充人血白蛋白的患者数更多,不良反应发生种类更多,发生时间更早(P<0.05)。各GOS预测模型的误判率为0.482~0.606。结论早期联合肠外肠内营养疗法与传统早期肠内营养疗法相比,对于神经重症患者的预后有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患者 早期联合 肠内营养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原文传递
CO2激光烟雾颗粒的粒径测定及元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廖彩荷 刘广鹏 叶信海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392-395,共4页
目的测定超脉冲C02激光治疗时产生的烟雾颗粒大小,并进行元素成分分析。方法超脉冲CO2激光治疗时开启可移动式吸烟机,使用1周的吸烟机过滤芯海绵作为实验组,未经使用的过滤芯为对照组。扫描电镜测量过滤芯内烟雾颗粒大小及分布,X射线光... 目的测定超脉冲C02激光治疗时产生的烟雾颗粒大小,并进行元素成分分析。方法超脉冲CO2激光治疗时开启可移动式吸烟机,使用1周的吸烟机过滤芯海绵作为实验组,未经使用的过滤芯为对照组。扫描电镜测量过滤芯内烟雾颗粒大小及分布,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检测烟雾颗粒的组成元素及构成比。结果扫描电镜显示,超脉冲C02激光治疗产生的烟雾颗粒平均直径为3.37μ皿,能谱分析显示激光烟雾主要元素成分为碳和氧,另有微量钠、硫、氯元素。结论超脉冲C02激光的烟雾颗粒与PM 2.5微粒大小相当,属于对肺有损害的微颗粒,建议医学激光治疗时增强医患人员防护意识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激光烟雾 成分 粒径 PM2.5
原文传递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PD-1、PD-L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虞英媛 李影 +4 位作者 余增洋 郑建锋 张希琳 丁杨峰 史玉玲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90-596,共7页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2019年2-4月收集就诊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17例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在第0、2、6...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2019年2-4月收集就诊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17例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在第0、2、6、14、22、30、38、46周给予5 mg/kg英夫利西单抗静脉滴注治疗。第2、6、10、14、22、30、38、46、52周评价疗效,疗效指标为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记录不良反应。采用实时PCR检测志愿者对照(8例)和银屑病患者治疗前(14例)及治疗10周后(5例)皮肤组织PD-1和PD-L1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5例志愿者及银屑病患者皮肤组织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与对照皮肤样本PD-1、PD-L1的表达,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前后患者皮损PD-1、PD-L1的表达。结果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第2、6、10、14、22、30、38、46、52周,斑块状银屑病达到PASI75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17、6/16、9/16、10/16、15/15、14/15、13/14、11/13和10/11。12例患者出现抗核抗体转为阳性,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1例出现输液反应,为最严重的不良反应。银屑病患者治疗前皮损处PD-1、PD-L1的表达(1.111±0.391,0.902±0.169)显著高于对照组(0.620±0.225,t=3.116,P=0.007;0.474±0.360,t=3.208,P=0.006);治疗后银屑病好转皮损处PD-1、PD-L1的表达(0.570±0.230,0.150±0.050)较治疗前(1.238±0.414,0.966±0.184)显著降低(t=3.107,P=0.036;t=8.423,P=0.001)。结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良好,安全性较高,但治疗过程中的监测非常必要;经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皮损中异常上调的PD-1、PD-L1表达水平降低,提示PD-1、PD-L1可能参与银屑病炎症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生物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抗原 CD274 治疗结果 共抑制分子 英夫利西单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