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荣 彭璐婷 +6 位作者 赵卫华 陈银花 刘长伟 戚继荣 丁晋阳 莫绪明 李晓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调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营养风险及其临床结局的相关性,为临床营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trongkid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对我院4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分析营养风险评分的影响因素;调查患儿在住院期间营养支持... 目的调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营养风险及其临床结局的相关性,为临床营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trongkid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对我院4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分析营养风险评分的影响因素;调查患儿在住院期间营养支持、术后感染、术后住院时间、监护室时间及治疗费用,阐明不同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4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入院时高度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2.2%,中度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7.8%。其中48.5%高度营养风险患儿发生在0~1岁。高度营养风险患儿的术后住院时间[(12.65±6.66)d比(10.44±5.22)d二、监护室时间[(3.29±2.21)d比(2.17±1.79)d]、术后发生感染率(45.9%比32.1%)明显高于中度风险的患儿,治疗费用亦高于中度营养风险患JL(F=9.145,P%0.05)。中度营养风险患儿营养支持率53.2%(166/312),高度营养风险患儿营养支持率73.6%(109/148)。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尤其是婴儿入院时存在高度营养风险。Strongkid筛查方法与临床结局有较好的相关性。目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营养治疗仍不规范,需推广建立营养支持小组以保证合理规范的营养管理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先天性 营养不良 营养调查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0基因敲除加重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慢性纤维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文晋 万辛 +3 位作者 陈文 黄文娟 孙冬 曹长春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基因敲除后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injury,IRI)远期修复的影响。方法分别将18只8~10周龄全身IL-10基因敲除(IL-10^-/-)小鼠(KO小鼠)和18只8~10周龄C57BL/6野生型...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基因敲除后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injury,IRI)远期修复的影响。方法分别将18只8~10周龄全身IL-10基因敲除(IL-10^-/-)小鼠(KO小鼠)和18只8~10周龄C57BL/6野生型小鼠(WT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肾脏IRI组,构建模型。Sham组和IRI组2周、4周肾组织标本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马松三色(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IL-18、增殖因子Ki6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TGF-β1和IL-18的表达变化。结果与WT—IRI组相比,KO-IRI组肾脏病理损害加重,肾间质纤维化,增殖因子Ki67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纤维化指标TGF.B1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小鼠IL-10敲除后肾脏IRI的修复明显减慢,并逐渐出现纤维化,进展为慢性肾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纤维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