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EN/mTOR信号通路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沈华超 李文磊 +4 位作者 黄素素 朱金 徐德友 沈丽华 丁新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PTEN/mTOR信号通路对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成熟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收集第三代神经干细胞分别诱导分化0d、1d、3d和7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Western... 目的探讨PTEN/mTOR信号通路对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成熟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收集第三代神经干细胞分别诱导分化0d、1d、3d和7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和反映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活性的磷酸化核糖体(P-S6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0d组和1d组相比,3d组PTEN表达明显增加(均P﹤0.01);7d组PTEN表达亦明显增加(P﹤0.01和P﹤0.05),而3d组和7d组P-S6R表达均明显下降(均P﹤0.01)。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后PTEN和P-S6R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结论 PTEN/mTOR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轴突生长,可能是导致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熟至一定阶段后增殖分化和轴突生长能力下降、不能建立有效的突触联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PTEN P-S6R 分化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沈华超 丁海霞 +7 位作者 李晓波 曹菁菁 马虎龙 张云云 吴春平 孙波 王杰 丁新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患者24例,包括持续植物状态(PVS)12例、运动神经元病11例、桥脑小脑萎缩1例。入院后经骨髓穿刺采集自体骨髓,当天分离回输1×108个单个核细胞,...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患者24例,包括持续植物状态(PVS)12例、运动神经元病11例、桥脑小脑萎缩1例。入院后经骨髓穿刺采集自体骨髓,当天分离回输1×108个单个核细胞,剩余细胞进行MSCs培养扩增,待MSCs数量增至约1×108个细胞后收集细胞,经腰椎穿刺推注。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变化分别进行评价。结果:12例PVS患者中,PVS评分提高、肌力改善5例;11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和1例橄榄桥脑小脑萎缩患者中,肌力、构音障碍改善5例。结论:MSCs移植治疗可以部分缓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近期疗效明显,无不良反应,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持续植物状态 运动神经元病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脑缺血大鼠PTEN和GAP-4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成成 张鹏飞 +2 位作者 丁新生 李文磊 吴明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胡须体觉皮质局灶性脑梗死大鼠PTEN和GAP-4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淫羊藿苷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 24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淫羊藿苷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组以及假手术组各8只,在胡须体觉皮质局灶...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胡须体觉皮质局灶性脑梗死大鼠PTEN和GAP-4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淫羊藿苷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 24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淫羊藿苷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组以及假手术组各8只,在胡须体觉皮质局灶性脑缺血手术成功后3 d,淫羊藿苷组予淫羊藿苷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天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改为造模前3 d、造模后3 d、治疗后7 d、14 d、21 d分别进行Corner Test进行行为学检测,治疗后21 d进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梗死周边区PTEN、GAP-4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胡须体觉皮质局灶性脑缺血后,淫羊藿苷能够明显促进大鼠胡须功能的恢复;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淫羊藿苷能够明显抑制梗死周边区PTEN的表达,同时明显上调GAP-43的表达。结论淫羊藿苷可能通过抑制PTEN和增加GAP-43的表达而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脑缺血 胡须体觉皮质 神经再生 PTEN
下载PDF
AQP4与PKC在大鼠CIR后脑水肿模型中的变化及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新亚 储照虎 +3 位作者 叶民 倪红 徐德友 张正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年第6期456-457,460,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水通道蛋白4(AQP4)、蛋白激酶C(PKC)表达水平的变化,来探讨两者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假手术组(S...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水通道蛋白4(AQP4)、蛋白激酶C(PKC)表达水平的变化,来探讨两者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CIR)。参照Garcia JH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Elliot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检测AQP4及PKC的表达。结果 CIR后6h即有神经功能缺损,脑含水量在CIR12h明显升高,1~3d时达到高峰;AQP4表达在早期水平降低,从12h逐渐升高,至CIR 24h明显升高,3d达高峰;PKC在CIR后6h开始持续性升高,至第5d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早期的细胞源性脑水肿可能和PKC的升高有关,后期的血管源性脑水肿可能和AQP4的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蛋白激酶C 脑水肿
下载PDF
南京地区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态情况调查 被引量:7
5
作者 潘凤华 叶民 +4 位作者 印卫兵 林兴建 吴岩峰 王辉 丁新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9-372,共4页
目的调查南京地区帕金森病(PD)患者及50岁以上的对照者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分析PD合并抑郁状态(PDD)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对126例PD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调查,统计分析PDD的发生率... 目的调查南京地区帕金森病(PD)患者及50岁以上的对照者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分析PD合并抑郁状态(PDD)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对126例PD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调查,统计分析PDD的发生率及其特点和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HAND因子分析。同时选取50岁以上无明显躯体疾病的体检者124名作为对照组。结果PDD的发生率为48.4%(61/126),包括轻度抑郁15.1%(19/126),中度抑郁27.8%(35/126),重度抑郁5.6%(7/126);对照组抑郁状态发生率为9.7%(12/124),包括轻度抑郁5.7%(7/124),中度抑郁2.4%(3/124),重度抑郁1.6%(2/12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6,P〈0.01)。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越长,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Ⅲ得分越高,H—Y分级越大则PDD的发生率越高。HAMD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PDD患者在认知障碍、迟缓、躯体焦虑、睡眠障碍等方面比对照抑郁组得分明显增高。结论抑郁状态在南京地区PD患者中较常见,以中度抑郁为主。与PD的病程、运动障碍严重程度及H—Y分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精神病状态评定量表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原文传递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3,5-二羟基苯甘氨酸对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杰 王蔚 +3 位作者 虞献民 董海蓉 姚玲艳 丁新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6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研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3,5-二羟基苯甘氨酸(DHPG)对SD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DHPG组和人工脑脊液(ACSF)组,利用大鼠脑立体定位方法分别于两侧海马CA1区微量注射DHPG和ACSF。应用Morris水迷宫进... 目的研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3,5-二羟基苯甘氨酸(DHPG)对SD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DHPG组和人工脑脊液(ACSF)组,利用大鼠脑立体定位方法分别于两侧海马CA1区微量注射DHPG和ACSF。应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测定两组大鼠DHPG和ACSF注射前后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DHPG组海马CA1区注射DHPG后,与ACSF组比较,大鼠定位航行实验中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穿越原平台次数、目标象限路程均减少(P<0.05)。结论 DHPG可能与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羟基苯甘氨酸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MORRIS水迷宫 学习记忆
原文传递
COX-2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姚玲艳 陈莹莹 +2 位作者 饶峰 毕早安 叶民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年第4期388-394,共7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PD患者126例(PD组)和健康志愿者101例(对照组)。采用PCR-RFLP法检测两组COX-2基因rs20417、rs689466、rs689465及rs5275位点的多...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PD患者126例(PD组)和健康志愿者101例(对照组)。采用PCR-RFLP法检测两组COX-2基因rs20417、rs689466、rs689465及rs5275位点的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组rs20417等位基因G和C、rs689466等位基因G和A以及rs5275等位基因T和C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1,P=0.005)。携带rs20417等位基因C、rs689466等位基因G或rs5275等位基因C者患PD风险可能更高(显性模型OR=2.47,95%CI:1.33~4.59,P=0.004;OR=0.38,95%CI:0.16~0.88,P=0.025;OR=3.09,95%CI:1.47~6.48,P=0.003)。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早发PD组和晚发PD组rs689466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性模型和隐性模型P<0.05);rs20417和rs5275基因型分布在晚发P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和P=0.006)。结论江苏省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COX-2基因rs20417、rs689466及rs5275位点多态性与PD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环氧化酶-2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冬梅 叶民 +4 位作者 张正祥 陈丽华 吴宏飞 黄素素 丁新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9-360,共2页
临床资料患背男性,68岁,发现行走不稳、动作迟缓、肌肉僵直,易跌倒4个月,并逐渐加重,出现视幻觉、认知功能障碍、消化系统症状2个月,MMSE评分19分(小学文化)。查头颅MRI(图1)提示T2WI爪两侧放射冠多发腔隙性腑梗死、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神经系统症状 首发表现 认知功能障碍 消化系统症状 MMSE评分 头颅MRI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VPS35WT逆转LRRK2G2019S所致的非神经细胞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相关功能缺陷
9
作者 王纬 王杰 +2 位作者 沈华超 叶民 丁新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9年第5期481-486,共6页
目的探究逆膜复合体亚基VPS35对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G2019S所导致的tau蛋白功能缺陷的影响。方法采用HeLa细胞转染过表达LRRK2G2019S质粒(LRRK2G2019S组)、囊泡分选蛋白35(VPS35)WT质粒(VPS35WT组)、共转染VPS35WT+LRRK2G2019S(VPS... 目的探究逆膜复合体亚基VPS35对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G2019S所导致的tau蛋白功能缺陷的影响。方法采用HeLa细胞转染过表达LRRK2G2019S质粒(LRRK2G2019S组)、囊泡分选蛋白35(VPS35)WT质粒(VPS35WT组)、共转染VPS35WT+LRRK2G2019S(VPS35WT+LRRK2G2019S共转染组)和空载对照组(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组化法检测HeLa细胞内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细胞骨架形态及在低剂量毒物作用下细胞死亡率的变化。结果VPS35WT+LRRK2G2019S共转染可以进一步逆转过表达LRRK2G2019S的HeLa细胞的tau蛋白磷酸化,稳定细胞骨架,提高细胞对毒物的抵抗力,降低细胞的死亡率(均P<0.01)。结论VPS35WT可以逆转LRRK2G2019S所致的HeLa细胞相关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泡分选蛋白35 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 TAU蛋白磷酸化 HELA细胞
原文传递
2014年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新生 殷梦媚 吴婷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5年第2期10-11,共2页
痴呆是由多种疾病所致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是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D),占所有痴呆的60%左右,长期以来一直是痴呆研究的重点。纵观2014年,AD研究领域尤其是其临床诊疗和预防方面取得不少进展,本文回顾如下。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临床综合征 临床诊疗
原文传递
应重视轻度认知障碍的防治工作 被引量:11
11
作者 丁新生 董海蓉 皇丽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5-146,共2页
阿尔茨海默病(AD)因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引起的社会负担日益加重,已成为国内外科研和临床工作重点研究与攻克的对象。临床诊断的AD患者基本都处于中晚期,现有的治疗均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而AD治疗的真正希望在于早期识别和干预。轻... 阿尔茨海默病(AD)因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引起的社会负担日益加重,已成为国内外科研和临床工作重点研究与攻克的对象。临床诊断的AD患者基本都处于中晚期,现有的治疗均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而AD治疗的真正希望在于早期识别和干预。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状态,分为遗忘型MCI和非遗忘型MCI。其中,遗忘型MCI最易发展成为AD,因此,研究和识别MCI有助于实现AD的早期识别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AD患者 防治 阿尔茨海默病 早期识别 MCI 社会负担 临床工作
原文传递
ABCD2评分联合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华敏 吴波娜 +1 位作者 陈文亚 丁新生 《江苏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同型半胱氨酸、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BCD2联合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85例TIA患者分别进行ABCD2评分和ABCD2联合评分,比较两种评分法判定低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1年、...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同型半胱氨酸、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BCD2联合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85例TIA患者分别进行ABCD2评分和ABCD2联合评分,比较两种评分法判定低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1年、5年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85例患者TIA后1年和5年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4.1%(12/85)和15.3%(13/85)。ABCD2评分法预测高危组患者1年和5年脑梗死发生率高于低中危组(29.6%vs.6.9%和40.7%vs.3.4%)(P<0.05)。ABCD2联合评分法预测高危组患者1年和5年脑梗死发生率亦高于低中危组(26.5%vs.5.9%和29.4%vs.5.9%)(P<0.05)。结论 ABCD2评分法及ABCD2联合评分法对TIA后近期和远期发生脑梗死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法 同型半胱氨酸 尿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原文传递
α-突触核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易患性的关联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凤华 董海蓉 +11 位作者 叶民 丁海霞 刘卫国 崔桂云 张雪玲 陈卓友 陈皆春 罗阳 侍海存 吴岩峰 王辉 丁新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4-328,共5页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易患性的关系。方法选择515例帕金森病患者和450名健康对照,利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连接酶检测反应方法扩增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SNCA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736990和rs356219,分析...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易患性的关系。方法选择515例帕金森病患者和450名健康对照,利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连接酶检测反应方法扩增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SNCA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736990和rs356219,分析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单倍型和帕金森病易患性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匹配,具有可比性。SNCA基因多态性位点rs2736990C〉T的基因型(CC、CT、TT)分布[44.7%(230/515)、44.7%(230/515)、10.7%(55/515)和40.0%(180/450)、43.6%(196/450)、16.4%(74/450),∥=7.264,P=0.027]和等位基因(C、T)频率I67.0%(690/1030)、33.0%(340/1030)和61.8%(556/900)、38.2%(344/900),)X^2=5.704,P=0.017]在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纯合子比率帕金森病组为10.7%(55/515),显著低于对照组[16.4%(74/450),X^2=6.61,P=0.010]。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相比,rs356219A〉G的基因型(AA、AG、GG)分布[13.8%(71/515)、45.4%(234/515)、40.8%(210/515)和22.4%(101/450)、45.6%(205/450)、32.0%(144/450),X^2=15.144,P〈0.011和等位基因(A、G)频率I36.5%(376/1030)、63.5%(554/1030)和45.2%(407/900)、54.8%(493/900),)(2=15.13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G纯合子比率帕金森病组为40.8%(210/515),显著高于对照组[32.0%(144/450),X^2=14.43,P=0.000]。与对照组相比,CG单倍型增加帕金森病易患性(OR=1.439,95%C/1.199~1.727,P〈0.01),CA(OR=0.472,95%C/0.311~0.717.P=0.000)和TA(OR=0.799,95%C/0.663—0.963,P=0.019)单倍型降低帕金森病易患性。结论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SNCA基因多态性位点rs356219G等位基因显著增加帕金森病易患性,~2736990T等位基因显著降低帕金森病易患性。SNCA单倍型与帕金森病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单元型 疾病遗传易感性
原文传递
17-β雌二醇抑制过氧化氢诱导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凋亡
14
作者 曹菁菁 徐德友 +5 位作者 皇丽丽 孙波 黄素素 沈华超 朱金 丁新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05-510,共6页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临床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模型,将培养的细胞按随机排序的方法分为5组:对照组、过氧化氢组、17-β雌二醇+过氧化氢组、17-B雌二...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临床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模型,将培养的细胞按随机排序的方法分为5组:对照组、过氧化氢组、17-β雌二醇+过氧化氢组、17-B雌二醇组、二甲基亚砜溶剂组。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0.401±0.043)比较,过氧化氢处理后(0.172±0.018)吸光度(A)值明显降低(q’=-1.450,P=0.001),可反映细胞生存率、活力降低,而17—β雌二醇预处理后(0.312±0.023),A值增加(q’=7.025,P=0.0025),提示细胞生存率增加及细胞活力上升,各组间比较A值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TEN蛋白表达降低、Bcl-2表达上调;caspase-3表达降低、p-Akt表达上调。结论17-β雌二醇有可能通过下调PTEN蛋白,促进p-Akt、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过氧化氢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因此,脊髓损伤时早期应用17-β雌二醇有助于减轻脊髓损伤的程度,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脊髓损伤 星形细胞 PTEN磷酸水解酶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