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遗传性听神经病家系的听力学表型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智斌 邢光前 +4 位作者 曹新 田慧琴 李晓璐 魏钦俊 卜行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听神经病家系的听力学特征。方法:对23名家系成员(直系亲属21人,配偶2人)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系统的听力学检测,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听神经病家系的听力学特征。方法:对23名家系成员(直系亲属21人,配偶2人)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系统的听力学检测,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s)及诱发性耳声发射(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EOAEs)。对其中2名患者进行纯音听力随访。结果:7名家系成员符合听神经病诊断。其中6人于9岁前发病,1 ̄2年内快速发展为重度聋;纯音测听为双耳对称的重度 ̄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高频下降型曲线;镫骨肌反射及ABR引不出,而CMs、EOAEs正常或基本正常。1例无听力障碍主诉,言语识别率正常;纯音测听显示双耳对称的轻度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镫骨肌反射及ABR引出,EOAEs及CMs正常。2例患者纯音测听随访显示听力损失进行性加重。所有患者无耳聋外表现。结论:该听神经病家系的听力学表型特征是:非综合征型、双侧对称性、高频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可表现为早年发病并快速进展的重度 ̄极重度耳聋,或成年后发病并缓慢进展的轻度听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 听力学 遗传性耳聋 家系
下载PDF
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的制备及对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段磊 夏强 +3 位作者 张晓佳 吴玉龙 许宁 顾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57-860,共4页
目的:制备维甲酸药物的纳米颗粒混悬剂,并探讨其对兔眼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了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并对制备条件及配方进行了优化;对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进行了冷冻干燥;用光子相关... 目的:制备维甲酸药物的纳米颗粒混悬剂,并探讨其对兔眼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了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并对制备条件及配方进行了优化;对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进行了冷冻干燥;用光子相关光谱(PCS)测定了冷冻干燥前后混悬剂中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微观形貌;建立了兔眼PVR模型,并考察了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对PVR的预防作用。结果:混悬剂中维甲酸纳米粒子(RA-NP)的粒径保持在300~400nm之间,大都为完整的球形;PVR预防实验显示,在术后28天,用药组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有统计学差异(χ2=19.798,P<0.01),表明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能够有效的预防PVR的发生。结论: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PVR治疗用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纳米颗粒混悬剂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SLC26A4基因频发致聋突变的种族差异及其分子结构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林梓凡 鲁雅洁 +3 位作者 钱旭丽 姚俊 魏钦俊 曹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85-1194,共10页
目的 :SLC26A4基因是导致遗传性耳聋的第二个常见致病基因,在已知耳聋患者中SLC26A4基因突变至少有170种。然而不同地区的耳聋人群突变热点各异,更无SLC26A4致聋性频发突变频率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对致聋基因SLC26A4频发突变的种族... 目的 :SLC26A4基因是导致遗传性耳聋的第二个常见致病基因,在已知耳聋患者中SLC26A4基因突变至少有170种。然而不同地区的耳聋人群突变热点各异,更无SLC26A4致聋性频发突变频率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对致聋基因SLC26A4频发突变的种族差异及其分子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方法:依据公共数据库,系统收集1997-2014年全球SLC26A4与耳聋相关的文献报道662篇,基于NEWCASTLE OTTAWA(NOS)标准筛选出31篇文献纳入研究,采用STATA11.2和Rev Man 5.1软件进行了Meta分析,并结合Swiss Model软件对SLC26A4频发致聋突变而导致的蛋白分子结构变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发现SLC26A4突变增加耳聋发病风险(OR=39.73,95%CI:21.36-73.90,P〈0.001);2 SLC26A4突变在亚洲人群中有显著异质性,而欧美地区则无异质性;3鉴定出SLC26A4基因6种高频致聋突变(p.V138F、p.G209V、c.IVS7-2A〉G、c.IVS8+1G〉A、p.T416P和p.H723R),并通过蛋白质分子结构模拟发现突变后有意义的结构改变。结论 :本研究为SCL26A4致聋突变在不同地区耳聋人群中的遗传学效应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26A4 遗传性耳聋 META-分析 结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