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创伤团队激活模式的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阳春 季学丽 +3 位作者 张丽 吴永祥 姜丽丽 刘扣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12期1614-161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创伤团队激活模式的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历史对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初次就诊的12 215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6... 目的:探讨基于创伤团队激活模式的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历史对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初次就诊的12 215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6月就诊的3 896例创伤患者作为基线组,2020年7—12月就诊的4 054例患者作为Ⅰ期改进组,2021年1—6月就诊的4 265例患者作为Ⅱ期改进组。基线组采用单层创伤团队激活模式,由首诊医生评估决策;Ⅰ期改进组采用单层创伤团队激活模式,由预检分诊护士评估决策;Ⅱ期改进组采用两层创伤团队激活模式,由预检分诊护士评估决策。比较三组的激活创伤团队时间、分诊过度率及分诊不足率。结果:Ⅰ期改进组、Ⅱ期改进组激活创伤团队时间短于基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Ⅱ期改进组的分诊过度率低于基线组和Ⅰ期改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分诊不足率均<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预检分诊护士主导的两层创伤团队激活模式可缩短激活创伤团队时间,降低分诊不足率及分诊过度率,提高创伤团队激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预检分诊 创伤团队 分诊不足 分诊过度 质量改进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流程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林波 刘强晖 +6 位作者 鲁珊珊 刘圣 许晓泉 蒋雷 吴飞云 张劲松 施海彬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3-8,共6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致死致残病因之一,而其中颅内外大血管急性闭塞是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亚型,导致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4.5 h内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致死致残病因之一,而其中颅内外大血管急性闭塞是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亚型,导致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4.5 h内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作为处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证据最充分的治疗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但限于其相对严格的时间窗和适应证、禁忌证要求,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较低[1-3]。另外,相当部分的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对rt-PA并不敏感,仅5%~30%能够实现闭塞血管再通,患者获益程度有限[2-4]。近年来,多项国外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在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病变中,早期施行以支架型取栓装置为代表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5-10]。在国内,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导规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中的临床、检验、影像评估,以及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技术与时间管理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诊救治 救治流程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PLASMINOGEN ACTIVATOR 血管内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补体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曹维娟 张劲松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89-192,共4页
1引言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由某些特定的危险因素及遗传因素共同导致的一种异质、多因素疾病〔1〕,主要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为主要表现,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可以引起脑血流循环障碍致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主要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及缺血... 1引言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由某些特定的危险因素及遗传因素共同导致的一种异质、多因素疾病〔1〕,主要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为主要表现,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可以引起脑血流循环障碍致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主要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及缺血性脑卒中,后者包括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目前,脑卒中已位居发展中国家致死和致残最常见因素的第二位〔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补体 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