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以通为用”理论指导耳穴疗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1
作者 金翠凤 徐海萍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98-401,405,共5页
目的:评价基于“以通为用”理论指导耳穴疗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护理门诊治疗的8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自意接受基于“以通... 目的:评价基于“以通为用”理论指导耳穴疗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护理门诊治疗的8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自意接受基于“以通为用”理论指导耳穴疗法联合综合消肿治疗(CDT)治疗的患者纳入干预组(40例),接受CDT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0例)。分别在治疗前1天、治疗后1、2、3个月比较两组患肢周径,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侧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上肢周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干预组治疗2、3个月后上肢周径各指标(虎口指标除外)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干预组治疗3个月后上肢周径虎口指标较治疗前下降(P<0.05)。干预组治疗3个月后上肢周径各指标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及生活质量总分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上肢功能障碍程度越高,生活质量评分越低(r=-0.538,P<0.001)。结论:基于“以通为用”理论指导耳穴疗法联合CDT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相较于CDT治疗更加有效,可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水肿 “以通为用”理论 耳穴治疗 综合消肿治疗 上肢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VEGF和p53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表达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许立生 王水 +1 位作者 赵志泓 王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p53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390例,其中三阴性...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p53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390例,其中三阴性乳腺癌8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3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乳腺癌组织中VEGF、p5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清VEGF、p53 mRNA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47.50%vs. 30.00%,P <0.05;p53:57.50%vs. 32.90%,P <0.05)。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 m RNA水平分别为4.12±1.76和3.02±1.51,p53 mRNA水平分别为4.98±1.29和2.62±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08、17.418,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VEGF mRNA与组织VEGF、p53 mRNA与组织p53蛋白表达水平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717、0.743,P <0.05)。VEGF和p5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显著关系(P <0.05),与年龄、肿瘤直径无显著关系(P>0.05)。三阴性乳腺癌组织VEGF、p53阳性表达者3年总存活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VEGF、p53阳性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发生、进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P53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肿瘤异常蛋白及血清肿瘤标记物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锐 王珏 +4 位作者 印梓楠 张岭 谢菲 赵佳 查小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异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及血清肿瘤标记物包括胚胎型抗原标记物CEA、黏蛋白抗原类标记物CA15-3和CA125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上是否有意义。方法:对接受新辅助化疗(部分患者接受靶向治疗)... 目的 :探讨肿瘤异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及血清肿瘤标记物包括胚胎型抗原标记物CEA、黏蛋白抗原类标记物CA15-3和CA125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上是否有意义。方法:对接受新辅助化疗(部分患者接受靶向治疗)的68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化疗效果将其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 CR)、部分缓解(PR)、病灶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其中p CR+PR定义为反应组,SD+PD为无反应组。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及手术前均进行了TAP、CEA、CA125及CA15-3的检测,比较其在反应组和无反应组的数值差异及数值变化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化疗前后反应组和无反应组中各肿瘤标记物数值进行比较,除TAP在化疗后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化疗前后两组中各标记物升降变化情况进行比较,TAP及CA15-3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EA及CA125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及CA15-3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可能存在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肿瘤异常蛋白 肿瘤标记物
下载PDF
微波消融治疗乳腺囊肿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悦 马哿 +2 位作者 周文斌 王水 肇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6-869,888,共5页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乳腺囊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在局部麻醉超声(ultrasound,US)引导下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例患者共25个乳腺囊肿病灶进行MWA治疗,MWA术后分别于3、6、12、24个月对患者行体格检...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乳腺囊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在局部麻醉超声(ultrasound,US)引导下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例患者共25个乳腺囊肿病灶进行MWA治疗,MWA术后分别于3、6、12、24个月对患者行体格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随访,同时对美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在MWA术后的3、6、12、24个月进行乳腺超声随访。1例患者在研究期间失访。术后6、12个月分别有1例患者局部复发。95.83%的患者获得较好的美容评级。结论:MWA是治疗乳腺囊肿的一种可行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乳腺囊肿 微波消融 可行性研究
下载PDF
RBM7在乳腺癌细胞BT474中的表达及其与P21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奚佩雯 胡玥 +3 位作者 张旭 戴欣媛 石靓 丁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0-165,173,共7页
目的:探索RNA结合蛋白7(RNA binding protein 7,RBM7)在人源性乳腺癌细胞BT474中的过表达及干扰后的表达改变,并研究其与P21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人源性乳腺癌细胞BT474中分别转染RBM7过表达、干扰慢病毒(实验组)和相应对照慢病毒(对照... 目的:探索RNA结合蛋白7(RNA binding protein 7,RBM7)在人源性乳腺癌细胞BT474中的过表达及干扰后的表达改变,并研究其与P21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人源性乳腺癌细胞BT474中分别转染RBM7过表达、干扰慢病毒(实验组)和相应对照慢病毒(对照组),从而构建稳定转染的细胞株,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验证转染后的RBM7的表达情况。用CCK-8实验、流式细胞周期实验分别评估RBM7表达改变后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观察BT474细胞中RBM7表达改变后对P2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通过RNA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RIP)实验来研究RBM7与P21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乳腺癌细胞BT474中分别转染RBM7过表达、干扰慢病毒48 h后,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的绿色荧光表达情况;经嘌呤霉素稳定筛选后,获得RBM7过表达及干扰的稳转细胞株。CCK-8和流式细胞周期实验显示,过表达RBM7后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而干扰RBM7后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显示,过表达RBM7能下调P21的mRNA(P <0.05)及蛋白的表达,干扰RBM7能上调P21的mRNA(P <0.05)及蛋白的表达。RNA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RIP)实验显示,RBM7能直接结合P21的mRNA从而发挥其对P21的调节作用。结论:RBM7在人乳腺癌细胞BT474中通过结合P21的mRNA从而下调P2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RNA结合蛋白7 P21 细胞周期
下载PDF
甲状腺全切及近全切术中甲状旁腺原位保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许立生 王水 +1 位作者 赵志泓 王坤 《中外医疗》 2020年第10期69-72,共4页
目的为了提高甲状腺全切手术及近全切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在术中积极应用甲状旁腺原位保护,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临床接收并实施甲状腺全切手术及甲状腺近全切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为该文的研究对象,... 目的为了提高甲状腺全切手术及近全切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在术中积极应用甲状旁腺原位保护,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临床接收并实施甲状腺全切手术及甲状腺近全切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为该文的研究对象,纳入时间范围是2017年1月-2018年1月,根据术中是否显露及保护甲状旁腺的情况将88例患者分作A组(n=44例,术中未显露甲状旁腺)与B组(n=44,术中显露及保护甲状旁腺),对比两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A组患者手术时长明显短于B组(P<0.05)。②B组患者手术后1 d与7 d的PTH水平与血清钙水平均较A组高(P<0.05)。③手术后1 d、7 d,B组的QOL评分均较A组高(P<0.05)。④A组术后发生甲旁减、喉返神经受损、低钙血症的几率依次是18.18%、9.09%、22.73%,均依次高于B组的2.27%(χ~2=6.065,P=0.014)、0.00%(χ~2=4.190,P=0.041)、4.55%(χ~2=6.175,P=0.01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全切手术及近全切术中实施甲状旁腺原位保护,不仅能维持良好的PTH水平与血清钙水平,而且还能有效减少术后发生甲旁减、低钙血症等并发症的风险,可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甲状旁腺 显露 原位保护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逆行腋窝淋巴示踪的动物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倩男 王珏 +3 位作者 陈锐 查小明 史跃年 王水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研究逆行腋窝淋巴示踪(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显影上肢引流入腋窝的淋巴通路,在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或)前哨淋巴结活检时对上肢淋巴引流通路的保护作用,从而减少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率。方法使用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通过... 目的研究逆行腋窝淋巴示踪(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显影上肢引流入腋窝的淋巴通路,在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或)前哨淋巴结活检时对上肢淋巴引流通路的保护作用,从而减少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率。方法使用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通过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卡纳琳)显影乳腺至腋窝的淋巴管网、亚甲蓝显影上肢引流至腋窝的淋巴管网,验证两者之间的相对独立性。经解剖明确上肢淋巴管汇聚至腋窝的特点。对比不同注射部位显影上肢淋巴管网的优缺点,确定最佳显影注射部位后,在前臂内侧肌间沟皮下注射0.5 ml亚甲蓝,观察蓝染的淋巴结与淋巴管的分布。结果上肢汇至腋窝的淋巴管网与乳腺汇至腋窝的淋巴管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蓝染淋巴结与前哨淋巴结多数(17/18)不重叠,仅1例蓝染淋巴结同时为前哨淋巴结。上肢细小的淋巴管在汇入腋窝前常形成1~3根主淋巴干,便于术中对引流上肢淋巴液的淋巴管进行保护。1%亚甲蓝具有显影耗时短、图像清晰、成本低廉等优点,适合用于ARM技术的实施。上肢内侧肌间沟皮下是亚甲蓝注射的最佳部位。在研究的33只新西兰大白兔中,有45侧探查到蓝染淋巴结,47侧探查到蓝染淋巴管,其中,37侧同时发现了蓝染的淋巴结和淋巴管。蓝染淋巴管多伴随于腋静脉下方走行,蓝染淋巴结多分布于腋静脉与第二肋间臂神经之间。结论ARM技术有一定的可行性,可在不影响前哨淋巴结示踪的前提下通过对上肢内侧肌间沟皮下注射亚甲蓝显影上肢汇聚至腋窝的淋巴结和淋巴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腋窝淋巴示踪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 上肢淋巴水肿 兔模型
下载PDF
p53、p16、CK5/6、VEGF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许立生 王水 +1 位作者 赵志泓 王坤 《江苏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770-773,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p53、p16、细胞角蛋白5/6(CK5/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9例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53、p16、CK5/6、VEGF和Ki-67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 目的探讨p53、p16、细胞角蛋白5/6(CK5/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9例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53、p16、CK5/6、VEGF和Ki-67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53、CK5/6、VEGF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16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p53的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16、VEGF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K5/6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i-67的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CK5/6、VEGF和Ki-67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16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p53、p16、CK5/6、VEGF和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53 P16 细胞角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KI-67
原文传递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水 刘钊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神经内分泌癌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但以胃肠道及呼吸道最常见。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十分少见的乳腺疾病,由于报道少、病例不多,目前尚缺乏规范化的诊治指南。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分为原发性癌及转移癌2种。本... 神经内分泌癌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但以胃肠道及呼吸道最常见。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十分少见的乳腺疾病,由于报道少、病例不多,目前尚缺乏规范化的诊治指南。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分为原发性癌及转移癌2种。本文着重于介绍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神经内分泌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