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髂腹股沟下和髂腹股沟入路的解剖比较研究及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秦晓东 吕天润 +1 位作者 李翔 范卫民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2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比较治疗髋臼骨折的髂腹股沟下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的解剖学差别,并探讨髂腹股沟下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男女新鲜尸体标本7具,同一标本做左右两侧对比研究,左侧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右侧采用髂腹股沟下入路,切口内侧均自耻骨联... 目的:比较治疗髋臼骨折的髂腹股沟下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的解剖学差别,并探讨髂腹股沟下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男女新鲜尸体标本7具,同一标本做左右两侧对比研究,左侧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右侧采用髂腹股沟下入路,切口内侧均自耻骨联合上方2 cm开始横行,切口外侧沿髂骨嵴至髂前上棘后外5 cm处,对比测量切口第1窗暴露的长径、横径和髂腰肌游离度.并随访观察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采用单一髂腹股沟下入路治疗的15例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疗效,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0~65岁,平均40.6岁,采用Matta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髂腹股沟下入路在切口第1窗暴露长径、横径和髂腰肌游离度均优于髂腹股沟入路(P<0.01).临床观察15例髋臼骨折患者,根据Mata复位标准,10例获得解剖复位,5例复位满意;所有患者X线片结果为优.结论:相比经典的髂腹股沟入路,髂腹股沟下入路可显著扩大第1窗口的暴露范围,同时手术步骤简单.此入路是暴露髋臼前柱、前内侧壁和髋关节前方的理想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髋臼 骨折 解剖学 比较
下载PDF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附5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李军 秦晓东 +2 位作者 吕天润 陈群 方加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35-1336,1355,共3页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策略及手术要点。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32岁(18~46岁)。首先急诊将肘关节脱位进行手法复位和石膏临时固定,再择期行手术治疗。3例单纯采用外...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策略及手术要点。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32岁(18~46岁)。首先急诊将肘关节脱位进行手法复位和石膏临时固定,再择期行手术治疗。3例单纯采用外侧入路,2例采用外侧加内侧入路。手术中经肘关节外侧入路,若肘关节不稳,再作内侧切口修复肘内侧副韧带。若肘关节仍然不稳定,有肱尺关节的脱位趋势,可用克氏针将其固定。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4~25个月),随访时采用MEPS(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评分对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中,3例为优,1例为可和1例为差。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受伤的肘关节均无明显疼痛及不稳定。结论:可先经肘关节外侧入路修复损伤的相关结构;若有肘关节的不稳,再作内侧切口修复肘内侧副韧带,有时可能需要用克氏针固定肱尺关节来稳定肘关节。同时强调重建关节囊和内、外侧副韧带及屈伸肌起点等结构的连续性,对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同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脱位 尺骨骨折 桡骨骨折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解剖与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宇 高秋明 +3 位作者 李泽宇 刘畅 时培晟 邓小文 《中国医药》 2016年第4期568-572,共5页
目的 研究胫后动脉穿支-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修复足踝创面的临床解剖与应用.方法 选取红色乳胶动脉灌注的2侧新鲜和8侧4%甲醛固定下肢标本于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研究,观察胫后动脉、腓肠外侧皮动脉及腓肠外侧皮神经的解剖... 目的 研究胫后动脉穿支-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修复足踝创面的临床解剖与应用.方法 选取红色乳胶动脉灌注的2侧新鲜和8侧4%甲醛固定下肢标本于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研究,观察胫后动脉、腓肠外侧皮动脉及腓肠外侧皮神经的解剖学特征.根据解剖学结果设计皮瓣.纳入2007年2月至2012年6月行胫后动脉穿支-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患者15例,观察疗效.结果 设计以胫后动脉在小腿远端穿支为蒂的胫后动脉穿支-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胫后动脉穿支由腓肠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穿支与腓肠外侧皮动脉间吻合血管两条供血通路逆行灌注.15例患者中移植皮瓣全部成活13例;9例静脉回流良好,移植皮瓣完全成活,6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其中2例移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随访12例,随访34- 98个月,皮瓣质地及外观良好,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12 ±4) mm;踝关节功能优5例、良5例、中3例、差2例.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充分且受解剖变异影响小,可用于踝周和足底内侧负重区皮肤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腓肠外侧皮动脉 腓肠外侧皮神经 穿支血管 皮瓣
下载PDF
专家型胫骨交锁髓内钉结合阻挡钉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光辉 周仕响 +3 位作者 吉跃平 王文 蒋正宇 秦晓东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19期2324-2326,共3页
目的分析专家型胫骨交锁髓内钉(ETN)结合阻挡钉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胫骨下段骨折患者35例,分为ETN结合阻挡钉治疗组18例(ETN组),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组17例(LCP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 目的分析专家型胫骨交锁髓内钉(ETN)结合阻挡钉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胫骨下段骨折患者35例,分为ETN结合阻挡钉治疗组18例(ETN组),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组17例(LCP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踝关节功能。结果 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0-18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变形、移位、断裂等并发症。ETN组肿胀消退及骨折愈合时间较LCP组短(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ETN组甲类18例;LCP组甲类13例,乙类4例。结论 ETN结合阻挡钉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髓内钉 阻挡钉 锁定加压钢板
原文传递
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秦晓东 李翔 +3 位作者 吕天润 宋李军 张宁 范卫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 探讨采用一种改良非髂骨截骨的经腹股沟下骨盆前方入路手术治疗累及前方和内侧壁或合并股骨头颈骨折的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通过对12具成人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将腹股沟下入路进一步改良并应用于临床。2010年5月-2012年3月... 目的 探讨采用一种改良非髂骨截骨的经腹股沟下骨盆前方入路手术治疗累及前方和内侧壁或合并股骨头颈骨折的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通过对12具成人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将腹股沟下入路进一步改良并应用于临床。2010年5月-2012年3月对34例累及髋臼前方、内侧壁或合并髋关节前方损伤的髋臼骨折患者采用经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15例)或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入路(1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20~64岁,平均31.1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类:前壁和/或前柱骨折15例,前壁或前柱骨折加后半横形骨折8例,双柱骨折7例,T形骨折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6 d,平均7.4 d。 结果 解剖结果:腹股沟韧带长度为(11.09 ± 0.24)cm,是腹外斜肌腱膜的反折和延续,与腹壁肌是完整的一体结构;腹股沟韧带与髂腰肌在髂前上棘上附着点直径为(0.69 ± 0.08)cm,大隐静脉距腹股沟韧带的垂直距离为(3.58 ± 0.49)cm。临床应用结果:3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4.6个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医源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周。术后1周内影像学检查,根据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解剖复位21例,满意复位10例,不满意复位3例。末次随访时按Matta改良的D’Aubigne和Postel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获优25例,良4例,可3 例,差2例。8例发生BrookerⅠ级髋关节异位骨化。 结论 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直接分离髂前上棘腹股沟韧带起点,对腹股沟韧带损伤最小,能扩大髋臼前方手术暴露范围,有利于对累及髋臼前方、内侧壁及关节内结构髋臼骨折的手术操作,是对经典髂腹股沟入路的良好补充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 内固定 切开复位
原文传递
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宇 胡军 +1 位作者 洪顾麒 李翔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9-356,共8页
目的比较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与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edi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mTP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手术治疗的44例Wahlquis... 目的比较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与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edi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mTP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手术治疗的44例Wahlquist C型mTPF患者资料,按手术入路分为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简称单一入路组)和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简称联合入路组)。单一入路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0.71±11.28)岁;左侧14例、右侧7例;骨折位于前内+后内+后外象限19例、后内+后外象限2例。联合入路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51.00±10.07)岁;左侧18例、右侧5例;骨折位于前内+后内+后外象限22例、后内+后外象限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半脱位率和复位不良率、输血事件发生率、胫骨平台近端内侧角和后倾角;采用肌肉骨骼功能评估简表(short musculoskeletal function assessment,SMFA)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后功能和疼痛。结果术中出血量联合入路组为(597.83±89.79)ml,单一入路组为(516.67±79.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03)。联合入路组输血事件发生率为17%(4/23),单一入路组为14%(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78)。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33个月,平均54个月。联合入路组术后膝关节半脱位率和骨折复位不良率均低于单一入路组(34.8%vs.76.2%,χ^(2)=7.59,P=0.006;30.4%vs.61.9%,χ^(2)=4.39,P=0.036)。两组术后胫骨平台近端内侧角和后倾角相近(86.67°±3.31°vs.85.86°±4.36°,t=0.88,P=0.386;81.57°±3.22°vs.83.90°±6.80°,t=1.44,P=0.162)。联合入路组术后SMFA和VAS评分分别为(20.52±11.04)分和(2.74±1.32)分,单一入路组分别为(31.19±16.79)分和(3.76±1.04)分,联合入路组疗效更佳(t=2.51,P=0.016;t=3.13,P=0.007)。结论采用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的疗效优于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膝脱位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改良髂股入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入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 被引量:9
7
作者 秦晓东 谢文俊 +4 位作者 方永祥 杨峰 黄志鹏 胡军 张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55-1061,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髂股入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入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改良髂股入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入路治疗的43例复合髋臼骨...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髂股入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入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改良髂股入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入路治疗的43例复合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28例,女15例;年龄为15~78岁,平均48.7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T形骨折7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7例,双柱骨折2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20 d,平均7.6 d。所有患者均采用顺行后柱螺钉结合前方钢板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患髋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0~240 min,平均157.3 min;术中出血量为300~1500 mL,平均537.2 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解剖复位32例,满意复位10例,复位差1例。43例患者术后获9~19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2周)。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2例,良19例,中7例,差5例,优良率为72.1%(31/43)。结论改良髂股入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入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可以获得良好复位,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疗效相对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入路
原文传递
过度跖屈型踝关节骨折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秦晓东 张宇 +2 位作者 方永祥 杨峰 黄志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29-1035,共7页
目的探讨过度跖屈型踝关节骨折的损伤机制、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其中18例患者为踝关节遭受过度跖屈暴力导致的过度跖屈型踝关节骨折,男6例,女12例;年龄15—67... 目的探讨过度跖屈型踝关节骨折的损伤机制、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其中18例患者为踝关节遭受过度跖屈暴力导致的过度跖屈型踝关节骨折,男6例,女12例;年龄15—67岁,平均47.6岁;影像学上表现为踝关节的矢状位不稳和踝关节后脱位或半脱位,骨折通常涉及内踝后丘,均有腓骨骨折。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后外侧切口和后外侧切口加后内侧切口,并用防滑钢板和拉力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0~25个月(平均16.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时间11—16周(平均13周)。术后外踝双钢板固定1例患者出现切口缘皮肤浅表坏死,经换药3周后愈合;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物失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一后足评分为76~100分,平均94.8分,其中优13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过度跖屈型踝关节骨折是踝关节遭受过度跖屈暴力所致,其有自己的特点,治疗上不同于其他类型踝关节骨折,合理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治疗 过度跖屈
原文传递
腹股沟韧带下入路治疗髋臼前柱合并前壁骨折 被引量:4
9
作者 高峰 秦晓东 +2 位作者 李翔 方永祥 杨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韧带下入路治疗髋臼前柱合并前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例髋臼前柱合并前壁骨折患者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为19-45岁,平均35.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10d,平均7.6d。5例患... 目的探讨腹股沟韧带下入路治疗髋臼前柱合并前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例髋臼前柱合并前壁骨折患者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为19-45岁,平均35.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10d,平均7.6d。5例患者均采用腹股沟韧带下入路,以腹股沟韧带髂前上棘止点锐性剥离的方式完整保留腹股沟韧带并将其向内上方牵开,保留Farid髂腹股沟下入路显著扩大第1窗显露范围的优点,同时避免髂骨截骨所造成的额外损伤。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患肢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采用改良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结果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10~150min,平均125min;术中出血量为415-550mL,平均450.2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评定:优4例,良l例。5例患者术后获6~43个月(平均32.4个月)随访。5例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6个月。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erled'Aubign6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肢髋关节功能:优2例,良3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疝气、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骨化性肌炎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股沟韧带下入路手术步骤简单,在显著扩大髋臼前方暴露范围的同时对腹股沟韧带创伤较小,且避免了髂骨截骨损伤,临床疗效良好,可作为髋臼前柱及前壁骨折、前柱合并髋臼顶部骨折患者的一种较为理想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内固定治疗合并下尿路损伤患者髋臼骨折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文俊 杨峰 +2 位作者 秦晓东 胡军 张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合并下尿路损伤患者髋臼骨折的近期疗效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4例髋臼骨折合并下尿路损伤患者资料。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40.3岁(30~56...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合并下尿路损伤患者髋臼骨折的近期疗效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4例髋臼骨折合并下尿路损伤患者资料。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40.3岁(30~56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前壁合并前柱骨折1例,横形骨折2例,前柱合并前壁伴后半横形骨折3例,T形骨折1例,双柱骨折5例,横形伴后壁骨折2例。受伤至髋臼骨折手术时间为6.0~30.5d,平均13.4d。8例合并膀胱损伤的患者中,4例使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入路,3例使用单一改良髂腹股沟入路,1例使用Stoppa入路联合髂窝入路行髋臼内固定手术;6例合并尿道断裂的患者中,3例采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入路,1例采用单一改良髂腹股沟入路,1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1例采用Stoppa入路行髋臼内固定手术。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4例患者术后获12~60个月(平均27.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3.0~4.5个月,平均3.5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骨盆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7例,良4例,可2例,差1例;评分为30~92分,平均80.0分。7例3周内及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末次随访时Majeed骨盆功能评分平均为84.0分(67~92分);6例3周后延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末次随访时Majeed骨盆功能评分平均为75.3分(61~90分),另1例评分差的患者也是3周后延期手术。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及内固定失败;1例膀胱破裂延期修补患者后期出现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髋臼异位骨化Brooker分级为Ⅳ级。结论髋臼骨折合并后尿道或膀胱损伤在条件允许下应尽早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尿道 膀胱
原文传递
单一外侧入路治疗肘部损伤“三联征”的修复技巧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李军 秦晓东 +3 位作者 吕天润 陈群 方加虎 李翔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915-918,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单一肘关节外侧入路治疗肘部损伤"三联征"的手术扩大显露、修复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6例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采用单一肘关节外侧入路,由深至浅依次修复下列结构: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 目的 探讨采用单一肘关节外侧入路治疗肘部损伤"三联征"的手术扩大显露、修复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6例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采用单一肘关节外侧入路,由深至浅依次修复下列结构: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外侧副韧带、伸肌总腱起点.并用自创的方法对冠状突骨折进行扩大显露,直视下复位与牢靠固定,对肘关节外侧结构的撕裂进行有效修复.本组患者均未做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的探查与修复.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对患者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肘部屈伸活动度105°~135°,平均120.0°;前臂旋转活动度150°~170°,平均168.3°;MEPS评分93~95分,平均93.3分,均为优.所有患者均无伤口感染,伤口一期愈合.结论 单一肘关节外侧入路结合相应手术技巧的改进,解决了肘部损伤"三联征"中冠状突骨折复位与固定的疑难问题,对肘关节外侧结构的修复也更加简单、牢靠,是一种临床可行且疗效满意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脱位 挠骨骨折 尺骨骨折
原文传递
临床病例讨论——分型误判导致的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加虎 陈群 +1 位作者 张子韬 宋李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27-828,共2页
病历摘要 患者,男,37岁,因“车祸致右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6h”于2011/09/09日来我院就诊。当时急诊查体:神志清楚,痛苦貌,右肩部无明显畸形,右肩锁关节局部压痛,右肩部因疼痛拒绝活动,摄x线片示右肩锁关节轻度脱位(图1a)... 病历摘要 患者,男,37岁,因“车祸致右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6h”于2011/09/09日来我院就诊。当时急诊查体:神志清楚,痛苦貌,右肩部无明显畸形,右肩锁关节局部压痛,右肩部因疼痛拒绝活动,摄x线片示右肩锁关节轻度脱位(图1a)。予患肢三角巾悬吊固定,伤后第4天门诊复查X线片示右肩锁关节轻度脱位,似较前略有加重(图1b),门诊仍予保守治疗,并嘱患者半个月内每隔3~5d按期复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保守治疗 临床病例 右肩部疼痛 误判 分型 门诊复查 X线片示
原文传递
骨盆骨折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晓东 方永祥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29-732,共4页
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因其在多种重症疾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日益受到重视,致力于治疗该综合征的研究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骨科领域,由于骨盆骨折导致的ACS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当的隐匿性,到目前为止ACS依然未引起骨... 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因其在多种重症疾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日益受到重视,致力于治疗该综合征的研究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骨科领域,由于骨盆骨折导致的ACS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当的隐匿性,到目前为止ACS依然未引起骨科医生的重视。本文将对骨盆骨折所导致的AC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腹腔间隙综合征 治疗
原文传递
喙锁韧带解剖重建及T型钢板胸锁固定治疗漂浮锁骨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浩 李翔 方加虎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169-173,共5页
锁骨双极脱位为锁骨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同时脱位,锁骨两端关节稳定性丧失,属于“漂浮锁骨”的一种。该疾病最早于1831年由Porral[1]首次报道,因发病率低,目前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尚无统一标准。现报道1例本院... 锁骨双极脱位为锁骨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同时脱位,锁骨两端关节稳定性丧失,属于“漂浮锁骨”的一种。该疾病最早于1831年由Porral[1]首次报道,因发病率低,目前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尚无统一标准。现报道1例本院治疗的右侧锁骨双极脱位,采用喙锁韧带解剖重建及T型钢板胸锁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治疗 胸锁关节 T型钢板 解剖重建 喙锁韧带 锁骨 漂浮 关节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