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中的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慧珠 周琴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21期1962-1964,共3页
目的 探讨总结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中的护理经验。方法 将2008年8月~2013年5月15例行新生儿外周动静脉连续换血的患儿分为对照组(6例)和观察组(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外周动静脉连续换血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 目的 探讨总结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中的护理经验。方法 将2008年8月~2013年5月15例行新生儿外周动静脉连续换血的患儿分为对照组(6例)和观察组(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外周动静脉连续换血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重新置管率降低、换血时间较短(P〈0.05)。结论 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过程中,不禁食,给予全程喂养,可有效避免导管滑脱,缩短换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外周动静脉 全自动连续换血 禁食 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21
2
作者 孙茂梅 李慧珠 《现代医学》 2017年第6期872-875,共4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科技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的新生儿1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感染的26例新生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分析孕妇年龄、是... 目的:探究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科技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的新生儿1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感染的26例新生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分析孕妇年龄、是否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孕妇产道情况以及胎儿出生时的体质量、性别、胎龄等胎儿基本情况能否成为诱发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患儿产生的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加快患儿的恢复。结果:诊断为CRI的新生儿共有26例,CRI发生率为14.4%(26/180),6.0/1000导管日(26/4355);对孕妇产道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分娩孕周的长短与CRI的是否发生关系密切(P<0.05);对胎儿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胎龄、出生时的体重、性别、置管时间、罹患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可作为诱发CR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本院收治的患儿中,胎儿早产、出生时体重偏低、置管时间过长等均可成为诱发CRI的危险因素。同时,我科通过对发生CRI的新生儿进行规范有效的护理干预,加速了患儿的康复,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原文传递
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在NICU早产儿照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慧珠 任义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36期525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利于早产儿康复。方法选取2014年6月一2016年5月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早产儿入科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3例,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利于早产儿康复。方法选取2014年6月一2016年5月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早产儿入科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3例,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组采用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出院后给予早产儿家长关于早产儿护理知识掌握及实操情况、护理满意度调查及比较两组早产儿出院后1个月内再入院率情况。结果干预组出院时早产儿家长基本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总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组满意率为98.83%,对照组满意率为93.67%,干预组高于对照组(X^2=6.732,P〈0.05);两组早产儿出院后6个月内,对照组有2例接受返院治疗,再入院率为8.7%,干预组无一例再人院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63,P〈0.01)。结论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具有高效、易操作、省力和省时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NICU早产儿家长对早产儿照护存在的诸多弊端,对促进早产儿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新生儿监护病房 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 护理知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